【醫學解剖】人體最沒用的十大器官

2021-02-22 麻醉MedicalGroup

來源:醫學解剖

據美國媒體報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人體解剖學家與畫家達文西這樣說道:「人體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事物。」但是一些人體部位似乎已經退化無用,顯得多餘。創立進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分析了人類退化器官的解剖學特徵,認為它們最能說明自然淘汰、用進廢退。他將這些特徵稱為「無用的或近乎無用的,因此不再受自然選擇的支配」。但事實上這些人體部位對我們的健康並不是一點用處也沒有。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人體十大「無用」部位。

1、男性的乳頭

男人和女人之所以都有乳頭,是因為在胎兒發育的早期並沒有性徵,只有到了胎兒發育後期,睪丸激素才導致胎兒有了性別。而這個時候,乳頭已經發育成形了。所以,男女乳房大小之差,其實僅僅是兩性差異而已,與「退化」無關。病理狀態下也可以出現男性乳腺發育的情況。


2、闌尾

闌尾是一種人類退化的器官(不過食草動物的闌尾很發達),位於腹部的右下方,盲腸內側,近端與盲腸相通,,遠端閉鎖。由於闌尾腔細小,又是盲管,食物殘渣和糞石等容易進入腔內,堵塞管腔引起發炎,從而導致闌尾炎。闌尾發炎有可能置人於死地,故主張有病就割除,沒病也可割除。

但研究表明,闌尾可以抵禦病菌。闌尾本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它能分泌免疫物質,可以殺死會引起腹腔疾病的細菌,更能增強人體對癌症的抵抗力。屍體解剖發現,已被切除闌尾的人,得腸癌的機率要比沒切除者高40%;得其他癌症而死的,也是被切除闌尾的人比例高。闌尾的免疫能力約在12~30歲時達到高峰,60歲以後逐漸消失。人們由此推測,老年人的癌病增多,大概與機體免疫力下降,包括闌尾功能消失有關。

3、智齒

人到20歲左右,最後一顆牙——第三磨牙方始長出來,少數人甚至要到25歲或30歲才萌出。這上下左右的最後4顆大牙,按習慣也可說它是「盡根牙」。由於第三磨牙要在人的青春期生出來,此時人的生理和心理接近成熟,故也稱作「智齒」。據說人類「遠祖」都是有智齒的,但現代人不長智齒的已達20%~25%,原因是現代人的容貌已與幾十萬年前的「祖先」大不相同,目前人類的上頜骨與下頜骨明顯縮短,已很難容納智齒的存在了。遠古人類智齒的出現,是為了咬齧難啃的骨肉,如今的食物比較精細,牙齒咀嚼起來已不必太費勁,有無智齒似已無關緊要。此牙非但無用,甚至會因為長得方向不對而損傷前方的第二磨牙,也容易引起第三磨牙冠周炎。

4、毛髮

當人類還長滿毛髮時,皮膚上的豎毛肌收縮能使毛髮豎立起來,使人顯得更威猛,但是現在只能讓我們起雞皮疙瘩。

5、尾骨

尾骨為人類進化後的「尾巴」所殘留的部分。其實,尾骨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零件。研究表明,這小小的一節骨頭是幫助內臟保持在必要位置的盆腔肌的支點。如將「退化無用」的尾骨割除,則會使人出現內臟器官下垂或者脊椎方面的問題。

6、扁桃體

人一張開嘴,在小舌頭(顎垂)的兩邊,就可以看到模樣像扁桃的扁桃體。

多少年來,醫學專家們一直在爭論扁桃體的作用。有人認為扁桃體是退化無用之物。它又位於細菌出沒的咽喉要道,成了「細菌窩」,對健康不利。另一種看法則認為,扁桃體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能產生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進入血液後,能殺滅細菌和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包括抗癌能力。它還可以中和、消滅許多微生物的毒素等。

7、腺樣增殖體

腺樣體又稱咽扁桃體、增殖體,為一群淋巴組織,類似扁桃體,附著於鼻咽的頂壁和後壁交界處,兩側咽隱窩之間,相當於蝶骨體和枕骨底部。腺樣增殖體也就是腺樣體肥大,在兒童中很常見,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縮小。如果兒童時期受到感染,腺樣體會腫大和發炎,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肥大。腺樣體肥大會妨礙呼吸,並影響鼻竇的排洩,而易患鼻竇炎,也會使咽鼓管阻塞,而導致中耳炎。腺樣體肥大或腺樣體受到感染的兒童,可通過手術連同扁桃體割除。

8、鼻竇

鼻竇又稱鼻旁竇、副鼻竇,是圍成鼻腔的骨內多個含氣的空腔。它們隱蔽在鼻腔旁邊,上頜竇位於鼻腔兩旁、眼眶下方的上頜骨內;額竇在額骨內;篩竇位於鼻腔上部的兩側,由篩管內許多含氣小腔組成;蝶竇在鼻腔後方的蝶骨內。它們均以小的開口與鼻腔相通。醫生對鼻竇所知不多,但是我們鼻腔附近有多個這樣的骨質腔。它們可以減輕顱骨重量,在發生時起共鳴的作用,以及給眼睛降溫。


9、體毛(好像跟毛髮有點重複哦)

毫無疑問,我們的祖先曾經長滿了體毛。大約300萬年前,人類身上覆蓋著體毛。但是當直立人出現後,人類具有了排汗能力,則意味著人類不再需要體毛了。


10、第三眼瞼

也許你不知道,你自己還有第三眼瞼。翻開自己的雙眼皮,你會發現眼角淚管附近有第三眼瞼。第三眼瞼,又稱為瞬膜,覆蓋在結膜上以保護角膜及清除異物,並防止眼睛出現過分乾燥的情況。動物一般均有「第三眼瞼」,比如雞、蜥蜴和鯊魚。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人體最沒用的十大器官
    :「人體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事物。」但是一些人體部位似乎已經退化無用,顯得多餘。創立進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分析了人類退化器官的解剖學特徵,認為它們最能說明自然淘汰、用進廢退。他將這些特徵稱為「無用的或近乎無用的,因此不再受自然選擇的支配」。但事實上這些人體部位對我們的健康並不是一點用處也沒有。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人體十大「無用」部位。
  • 人體最精密最複雜的器官——大腦
    大腦是我們身體中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它的工作包括理解觸覺、視覺和聲音的輸入,並負責語言、推理、情緒、學習、運動的精細控制,還有其他許多方面。 4.頂葉 頂葉可能是大腦皮層最重要的區域,被稱功能區。他包括許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運動和感覺。一側的頂葉受損,很有可能引起對側肢體運動和感覺的障礙。受傷之後,一側的手腳立刻就不能動了,也失去了感覺,這是給患者帶來的最直觀影像,也是對患者生命造成的嚴重困擾的問題。
  • 溫州醫科大學舉行人體解剖手繪大賽
    溫州醫科大學日前舉行第三屆人體解剖手繪大賽,展出46幅風格各異的人體器官手繪圖。大學生用線條和色彩賦予人體器官藝術的魅力。有觀眾評價說,這是一群被醫學耽誤的「靈魂畫手」。在網絡投票階段,目前票數最高的是該校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大一學生葉卓苨,她提交的作品是《涅槃》。
  • 達·文西手繪人體解剖圖 超越時代的醫學奇蹟
    達文西繪製人體結構圖VS現代醫學解剖模型一個人即便對解剖有興趣,也或許會被世間的厭惡所阻;即便不為世間厭惡所阻,也可能沒有膽量與這些剝去皮》或《地理學》中繪總圖的方法,應用於人體。),用十五幅全圖,向讀者展示人體這一小宇宙。如同託勒密將大宇宙分層那樣,我會將人體按四肢劃分,隨後全面地闡述各部分的功能,在讀者眼前展示人體的全圖,以及人體藉助各部所能完成的各種運動。希望我們的造物主樂見,我能夠在描繪人體時,揭示人的本性及其慣常行為。
  • 最新版《3D人體解剖圖》
    今天為大家分享《3D人體解剖圖》、滿滿的乾貨、滿滿的誠意>內容簡介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想要查清人體病灶,提出有效治療手段,首先應該了解、熟悉人體的結構,解剖學就是了解人體結構的學科。人們提起解剖學,總是認為它十分深奧、難以理解,本書的初衷就是為了打破這種觀念,通過設置新手也能看懂的清晰明了的彩色構圖、通俗易懂和豐富詳盡的介紹,為您展現奧妙的人體世界,讓您初步了解人體各器官和系統的精緻結構和奇妙功能。
  • 直擊人體解剖標本展,膽小者審打開
  • 3D人體模型醫學版禮包
    PC版3D人體模型醫學版免費領取。
  • 納粹人體構造圖譜的邪惡黑歷史
    這些屍體都是由彭科夫親自挑選出來的,他需要從屍體堆中尋找到最年輕、最適合做成標本的肌肉和皮膚。現在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的解剖室作為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的領頭人,彭科夫經常會親手解剖屍體,一具一具的屍體在他面前就像藝術品一樣,他取出最「完美」的部位,沒用的部分直接丟棄。
  • 「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
    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和虛擬實境(VR)技術,人體的解剖結構得以直觀地三維展現,學生們可以透視人體,觀察這個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是如何運轉的。  記者了解到,2018年何峰所在的天津大學在我國首開智能醫學工程專業,近2年來全國各地20多家院校設立了此專業,推動了醫學教育與人工智慧的結合、醫學與工學的融通發展。
  • 人體解剖學圖集簡介
    人體解剖學圖集 學習辦公 大小: 341.08MB
  • 鑽進「人體內臟」 感知器官構造 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
    如今,藉助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人人都能「鑽」進「人體內臟」,詳細了解人體器官構造。佩戴3D頭盔,手持兩個手柄,進入VR虛擬教室。在虛擬實境環境中,想了解人體的任何一處組織、神經、淋巴、血管,點擊都可一覽無餘。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就像置身其中一樣,這是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帶給體驗者的真實感受。
  • 魯迅為何偏愛「解剖」的隱喻?
    1重塑對身體的「觀看」:與中醫觀念迥異的西式解剖學慄山茂久在他開創性的研究著作《身體的語言:古希臘醫學和中醫之比較》中指出:「今天我們只要談到醫學上的人體,我們幾乎就會條件反射性地聯想到肌肉、神經、血管,以及解剖者刀下所揭示並在解剖圖鑑裡所列出的其他器官……不過,就歷史上而言,
  • 當解剖成為一種藝術......
    然而當時人體內多種器官衰退的原因還鮮為人知,大多數人只是固執己見,對於無法解釋的現象就說是上帝的安排。"要了解人體,就先了解上帝的旨意。"歐洲人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人體了,而我們直到今天還經常把人體與色情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的解剖學,有著怎樣的美學之道吧。你知道嗎?人類的第一張解剖圖是這樣的。
  • 女人生殖器官的解剖圖
    了解女性內生殖器官的解剖圖。俗話說女人如花,女人如花有花一樣的美麗。女人如花,有花一樣的堅強,女人如花,有花一樣的智慧。
  • 科學家發現了人體新器官
    日前,據外媒報導稱,有科學家在相關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人體新器官,其位於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上,平均約1.5英寸長(3.9釐米),被稱為咽鼓管唾液腺,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對於減少癌症治療中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研究發現已發布在《放射治療與腫瘤學》(Radiotherapy & Oncology)上。
  • 中國古代解剖史:一個痴迷人體構造的「暗黑醫生」
    但這起碼可以說明,中國在很早以前的確開始出現一些手術了,古人對人體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了。比如馬王堆出土西漢《五十二病方》中甚至有割疝氣手術記載和痔瘡切除術的記載。到唐代時,古人對人體解剖學有了長足的進步,還有了比較完備的人體解剖圖《明堂圖》。唐太宗看完《明堂圖》後發現人的重要器官基本上都集中在背部。
  • 人體解剖學:人體基本結構 | 感覺器
    感受器 receptor 是人體接受內、外環境刺激的結構。它們廣泛地分布於人體各器官和組織中。感受器的結構多樣,有的十分簡單,如皮膚內與痛覺有關的游離神經末梢;有的則較複雜,由一些細胞或數層結構共同形成一個被囊,包裹神經末梢,如環層小體、觸覺小體等。有的感受器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有利於接受適宜刺激的輔助裝置,形態結構更為複雜,如視器、前庭蝸器等。
  • 美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就是3千年前中國早就發現的經絡!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轟動國內外,原來是中醫「經絡」,3月27日,美國科學家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中發表論文,宣布發現了人體內一個未知的「新器官」,充滿流體的「間質組織」,他們利用最新技術發現了一條「流動流體的高速公路」。這一新聞發布後,引起轟動,美國所有主流媒體,科技媒體全部為之振奮,國內媒體也進行了相關跟進報導。
  • 人體離開哪些器官不會死?
    人體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機器之一,基本上各個器官都有用,不過缺了某些部分卻不會死,只是會對人體的生命活動產生有限的影響。比如一輛汽車,缺了一個門,還是照樣能開動。只有核心部位的缺失或者損壞,才會導致死亡。任何器官的缺失,只要不影響到基本的生命活動,人短期內就不會死亡。
  • 人體解剖全集
    人體的肌肉按部位可分為軀幹肌、上肢肌、下肢肌和頭頸肌。●軀幹肌軀幹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會陰肌。背肌分為淺、深兩層。背淺層肌包括斜方肌、背闊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縫匠肌的解剖縫匠肌部位:大腿前內側淺層,肌纖維從大腿外上方向內下斜行。是人體中最長的肌肉,呈梭形。起點:髂前上棘。止點:脛骨粗隆內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