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疾病布加症候群,多發於青年身上,目前尚無辦法預防

2020-12-22 何醫師講藥物治療

導語:布加症候群英文簡寫為BCS,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比較低,相比較而言東西方國家的發病率也有著很大差異,西方國家女性患病率要高於男性,而在亞洲國家男性發病率要高於女性,其比例大約為2:1左右,這樣的差異和人種、生活習慣、口服避孕藥有著很大的聯繫,並且布加症候群多為慢性進行性發病,起初該病會隱藏的很好,也沒有很明顯的臨床症狀,很難及時的發現,因此需要我們自己及時的了解這方面的疾病知識。

01什麼是布加症候群?分為哪幾種疾病類型?

1、布加症候群的疾病定義

布加症候群是指肝靜脈或其開口以上的下腔靜脈阻塞引起的,主要以門靜脈高壓或者門靜脈及下腔靜脈高壓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大多數患者由下腔靜脈或肝靜脈血栓或隔膜引起,典型表現為腹水、雙下肢水腫、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下肢潰瘍。西方國家原發性布-加症候群發病率約為0.5-2人/百萬人,而亞洲國家發病率約為5-7人/百萬人,較西方國家明顯升高。以20-40歲之間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約為2:1。

2、疾病類型

根據解剖及病理基礎可以將疾病分為三大類型,第一種類型肝靜脈阻塞性布加症候群,可以將肝靜脈阻塞型布加綜合症綜合症綜合症分為四種亞型,第一種腹肝靜脈膜性阻塞;肝靜脈節段性阻塞;肝靜脈廣泛性阻塞和肝靜脈阻塞伴血栓形成。第二大類型也可以分為四種壓型,下腔靜脈膜性帶孔阻塞;下腔靜脈膜性阻塞;下腔靜脈節段性阻塞;下腔靜脈阻塞伴血栓形成。第三種混合型布加症候群可分為以下2個亞型,肝靜脈和下腔靜脈阻塞;肝靜脈和下腔靜脈阻塞伴血栓形成。

02布加症候群的患病原因和症狀有哪些?及時了解避免疾病的發生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傾向,例如遺傳因素,血管炎等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妊娠、口服避孕藥、腹部外傷是作為一項誘導因素。

1、獲得性血栓形成傾向

骨髓增殖性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JAK2 V617F突變、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白塞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遺傳學血栓形成傾向

蛋白C、蛋白S缺乏;地中海貧血;凝血因子V Leiden突變;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變,如果存在遺傳血栓形成傾向,應該及時預防治療。

3、系統性疾病

血管炎、結締組織病、結節病、炎症性腸病等。這些都可能會導致布加症候群的產生,一旦患有這些系統性疾病,應該及時警惕。

4、急性型

一旦患者屬於急性型起病比較急,大約在一個月左右那就會起病,會出現突發性腹痛、噁心嘔吐、肝臟進行性增大、腹水迅速增加等現象。同時伴有肝脾,但有些嚴重的患者很可能會出現肝腎症候群,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等。

5、亞急性型

一般亞急性型都會有肝區疼痛,脾肝大,雙下肢腫脹,大量腹水等,如果屬於亞急性型,病程大約在一年以內。

6、慢性型

這種情況大多起病緩慢,病程時間較長,大多為4-5年,其中典型表現為腹水、下肢水腫、肝脾變大等臨床症狀。

7、伴隨症狀

如果為其他系統的阻塞有關病因,也可能會存在其他系統的臨床表現,右心房黏液瘤與平滑肌瘤病所致的布加症候群,可出現右心衰竭如心慌、氣短等症狀;縮窄性心包炎可有上肢靜脈壓升高以及全身水腫等症狀。

03患者患病後應該怎麼檢查和治療呢?

1、相關檢查

首先進行一般檢查:體溫可升高、脈搏可加快、呼吸可加快。眼部檢查:視診眼瞼、結膜可呈現蒼白,鞏膜可有黃染。心臟:聽診心率可加快,觸診心臟搏動可減弱。腹部:肝區可有叩痛,叩診、觸診肝脾可腫大,移動性濁音可為陽性。四肢皮膚:雙下肢可有水腫、色素沉著,可見潰瘍,陰囊水腫。全身體表靜脈:腹壁可見曲張靜脈。

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當合併骨髓增殖性腫瘤時,可有白細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增加。凝血功能:當合併肝衰竭時,可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功能:可有轉氨酶升高、血清膽紅素升高、白蛋白降低、鹼性磷酸酶升高。腎功能:可有腎濾過功能下降,表現為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腹水檢查:腹水常為漏出液,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常大於或等於11g/L。

3、根據症狀對症治療

當患者症狀輕時,僅有輕度消化道症狀如右上腹脹痛不適,食慾欠佳;當患者出現腹水、雙下肢水腫、黃疸時,需擇期就醫明確病情以及接受治療;當患者出現嘔血、黑便、乏力、頭暈等消化道出血症狀需急診就診,明確出血病因,內科或外科手術止血,根據出血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需要緊急輸血治療;出現少尿、無尿、呼吸困難等循環系統衰竭症狀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症狀需立即急診就診

04治療結束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護理重點,注意患者的飲食護理,原則上要進食一些優質蛋白質,補充適當的熱量,同時要注意避免一些粗糧的攝入,還有刺激性,損傷消化道引起出血。

1、家庭護理

本病患者可能存在食管靜脈曲張,因此在進食過程中選用優質蛋白、高熱量及易消化、鬆軟食物,避免粗糙、過硬食品,減少高脂肪等不易消化食物的攝入,避免實用加工食品,嚴禁飲酒,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暢、心情舒暢。避免使用避孕藥避孕。

2、日常生活管理

飲食上食物需低鹽,適量補充高蛋白食物(雞鴨魚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運動上應該適度活動,在允許活動的前提下避免長期臥床,注意按摩雙腿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機率。

結語:對於目前而言,布加綜合症綜合症綜合症並沒有什麼有效的預防措施,所以一旦我們發現相關症狀後,只能去醫院檢查。這時候認識和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布加症候群無法預防,通常讓人沒有任何準備,如果存在一些知識的儲備,這些症狀就可以及時的懷疑,就算懷疑錯誤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管是什麼疾病,早發現和早治療,通常都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脫髮、指甲脫落,竟是消化系統疾病惹的禍
    Cronkhite-Canada 症候群■ 一種罕見的特發性非遺傳性症候群Cronkhite-Canada症候群這是一種罕見的非先天性疾病,1955年由美國內科專家Leonard Cronkhite和放射學專家Wilma Canada首次報導[2],並以其姓氏命名,是一種病因不明、罕見的特發性非遺傳性症候群,與脫髮、
  • 消化系統疾病
    那麼消化系統疾病都有哪些症狀呢?其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或廢絕,採食與咀嚼異常,吞咽困難,唾液分泌減少或過多,嘔吐腹瀉,便秘或少便,胃腸道出血,腹痛腹脹,排便失禁,消化功能減退,脫水休克等。首先咱們看看哪些原因會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呢?1、細菌性消化系統疾病:由於消化道菌群紊亂,有益菌和致病菌動態平衡破壞所致。
  •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其中,老人患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較多,來院就診老人多了5%至10%;小孩以發燒、感冒以及胃腸道疾病為主。」吳喜榮表示,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當下,今年的冬季季節性患病人數較往年來說有減少的現象。市民群眾都比較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戴口罩等做好自我防護,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
  • 淺談Takotsubo症候群
    此後類似疾病諸見報端,命名也多樣,如暫時性心尖部氣球樣變、心碎症候群、一過性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等。2006年美國心臟聯合會(AHA)正式將此類疾病命名為應激性心肌病(SCM);2008年歐洲心臟學會(ESC)將此類疾病歸類為未分類心肌病。2015年ESC基於近年的基礎實驗及臨床研究,建議摒棄以"心肌病"命名此類疾病,使用"症候群",尊重原創,即Takotsubo症候群(TS)。
  • 羊膜帶症候群寶寶,出生四天成功手術切除束帶
    術前,佳寶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的畸形新生兒科牟昱丹醫生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叫做「羊膜帶症候群」的罕見疾病,發病率約為 1/15000,羊膜帶纏在哪裡,哪裡的肢體就會發育受限,最終面臨截肢,該病的發病原因尚無定論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會傷害肺部健康,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說起來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但是這種疾病也是肺部疾病的一種,主要指的是因為多種原因導致的肺部出現的急性反應,要是沒有及時的治療是會對肺部產生更加不可逆轉的危害的,及時的了解這種疾病,是可以幫助更好的治療和預防這種疾病的。
  • 天使症候群一般會出現智力低下,嚴重語言障礙,目前尚無治療方法
    導語:天使症候群,又稱安格曼症候群,這是一種由基因異常的神經發育紊亂,屬於非進行性腦疾病。主要表現為智力低下,嚴重的語言障礙,以及共濟失調,睡眠障礙和癲癇發作。患病率是1/40000~1/10000。該病不能治癒,但隨年齡增長症狀會減輕。
  • 很多人都有的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疾病?如何有效預防呢?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若腸胃總是不舒服,可能是患了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疾病呢?腸易激一共由三個關鍵詞組成:便秘、腹瀉、腹痛。患有腸易激症候群的人,有時拉肚子、有時便秘。肚子疼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廁所,才會舒服。所以很多腸易激症狀的患者,每當吃完飯就會先找廁所。嚴重的時候都不敢出門,就擔心肚子痛的時候找不到廁所。
  • 大多消化系統疾病不建議益生菌治療!美國胃腸病學會發布最新指南
    AGA強調,對於大多數消化系統疾病,「非常缺乏證據」支持益生菌的使用。 據AGA介紹,這是第一份針對益生菌在多種胃腸道疾病中的應用的臨床指南,同時也考慮了每種單獨的菌株或多種菌株製劑的效果,而不是將它們全部簡單統一歸為「益生菌」。
  • 馬凡症候群多常見於高個子,具體是什麼疾病?主要有這5種症狀
    導語:麻煩症候群是由以為法國的醫生最先報告的,因為他的名字叫做馬凡所以由此而得名。患上麻煩症候群的患者四肢、手指還有腳趾都粗細都不均勻,所以被稱為蜘蛛人,這類疾病對於關節、視力和心臟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 楊長青教授:門靜脈高壓併發症為肝臟疾病帶來挑戰
    胃部疾病雖然21世紀感染性疾病比例存在下降趨勢,但我國幽門螺桿菌(Hp)感染尚無明顯下降。由於濫用或不規則使用抗生素,使Hp耐藥情況增大,感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引起相關疾病,包括胃炎、胃黏膜病變、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的比例都在增加。隨著Hp對胃癌的作用逐漸得到認識,主張Hp感染人群需要及時根治,使Hp感染增長高峰得到遏制,同時也起到預防相關疾病的作用。
  • 乾燥症候群這樣治 |你「藥」知道
    該疾病可單獨出現(稱為原發性SS)或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稱為繼發性SS)。SS屬全球性疾病,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病,但最常見為中年女性(女性與男性比例約9:1)。在我國人群中原發性SS的患病率為0.5%~1%。據統計30%的自身免疫性風溼病患者罹患繼發性SS。SS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大多數患者呈緩慢和良性進展,主要表現為口眼乾的局部症狀。
  • 欲哭無淚乾燥症---初識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淚腺及唾液腺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點為中老年女性多見,常見表現有口眼乾燥,腮腺腫大、猖獗齲齒及系統性損害,本病有合併淋巴瘤及其他腫瘤的趨勢,血清中常存在抗SSA、SSB等多種自身抗體。可分為原發乾燥症候群及繼發乾燥症候群。後者繼發於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 武漢不明原因肺炎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如何預防感染?
    在流感高發季,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被感染?目前已知冠狀病毒六種,2種最厲害冠狀病毒(Coronaviruses, Cov)是一類大型家族病毒,主要引起人和動物呼吸系統感染, 某些冠狀病毒可引起嬰兒和兒童腹瀉。由於這類病毒顆粒的表面有許多規則排列的突起,整個病毒顆粒就像一頂帝王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狀病毒」。
  • 寶寶常見4大病症:腹瀉、咳嗽、溼疹、捂熱症候群,怎麼預防護理
    今天筆者為大家梳理出0~3歲寶寶最常遇到的4大病症——腹瀉、咳嗽、溼疹和捂熱症候群,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家長應該如何護理寶寶?平時又預防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腹 瀉由於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胃腸道耐受及適應能力差,身體免疫力弱,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腹瀉,常見引起腹瀉的原因有餵養不當、病毒/細菌感染、受涼等。
  • Joubert症候群---少見但卻存在的疾病!
    軒軒剛來醫院的時候只有8個月,軟綿綿的在媽媽懷裡睡覺,像個可愛的天使,讓人根本不相信這是個患有Joubert症候群的孩子。孩子四肢無力,不能豎頭。經軒軒媽媽介紹,軒軒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看不到的,他來到這個世界,卻從未看過這個世界。軒軒媽媽說,從軒軒3月齡開始,就在求醫的路上,東奔西走,去過上海,北京,完善基因檢測,最終確診為Joubert症候群。
  • 一種女性多發的疾病,原發性乳腺淋巴瘤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
    ,也存在雙側發生,當然有部分患者也是單側多發,根據患者的情況來針對治療,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熱或者是體重減輕,盜汗等全身性的症狀,發展周圍體表淋巴結,也就是常見的淋巴結腫大。3、病情分期就目前而言,根據原發性乳腺癌的疾病時間來劃分時期,常見的分為Ⅰ-Ⅳ,Ⅰ期局限於乳腺也就是發病初期,只會在乳腺上面體現出來,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在乳腺上有腫大的淋巴結;Ⅱ期局限於乳腺及同側腋窩淋巴結
  • 什麼是歌舞伎面譜症候群?常見的特徵有哪些?此病發現於哪一年?
    導語:歌舞伎面部症候群(Kabuki facial syndrome, KS),是一種不常見的疾病,常見的表現為身體發育不良、骨骼發育不良、外貌特殊、先天性內臟畸形、皮膚紋理異常、輕度或中度智力發育遲緩等。若是發現身邊有這種症狀的兒童,建議儘早檢查。
  • 罕見病科普 | 小胖威利症候群
    「它」是一種萬分之一的殘酷,「它」是小胖威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病。罕見病,不僅意味著發病機率非常低,也意味著社會了解少、病症複雜、治療難度高甚至無藥可醫,更意味著父母家人必須付出超過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和艱辛。小胖威利症候群正是眾多罕見病中的一種,是一種15號染色體異常的疾病。發病率約為1/15000。
  • 生活 經常口乾、老想喝水,是得了乾燥症候群了嗎?
    時間一長拖不下去,只好去找醫生看了一下,醫生說是乾燥症候群。現在經過治療和飲食方面的注意已經恢復了。那麼這個乾燥症候群,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呢?今天小惠就和大家說道說道。門診就診的病人常常會有這個問題:我經常口乾、老想喝水一定是乾燥症候群嗎?乾燥症候群雖然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乾燥性角、結膜炎,口腔乾燥症,嚴重時還可累及其他重要內臟器官等,但並非所有具有口乾症狀的病人均是乾燥症候群,如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累及外淚腺、唾液腺的疾病(病毒性腮腺炎、腫瘤)等均會出現口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