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長江之歌# 並@中國綠髮會
#美麗長江之歌# #大江大河大徵途#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杜甫的這首詩,道出了許多人心中的夙願。
初冬時節,來此賞洞庭美景,觀天下奇鳥正當時。
01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處於長江中遊荊江南岸。
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嶽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還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02洞庭湖冬日景觀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八百裡洞庭以其磅礴大氣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
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總結,清代《洞庭湖志》所載"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幕雪",讓人過目不忘,美不勝收。
嶽陽樓:嶽陽天下樓,一座閣樓以天下為標。《嶽陽樓記》功不可沒。
嶽陽樓前身為三國時期東吳將領魯肅的閱兵樓,距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它與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嶽陽樓是唯一保持著清代原構的史跡,因其建造年代之早、自然風光之秀、建築工藝之巧、詞章歌賦之佳而聞名。
明李東陽《書嶽陽樓圖後》稱:「江漢間多層樓傑閣,而嶽陽為最。它坐東朝西,構造古樸端莊,氣勢恢宏凝重,樓高19.42米,為三層、四柱、飛簷、盔頂式純木結構。整座樓由四根直徑46釐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簷柱支撐,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採用插榫法構造。」
嶽陽樓在古往今來的悠悠歷史中,任人憑弔。
君山:洞庭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君山島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
君山銀針茶產於君山一帶,沏泡後,芽尖豎立杯底,宛如嫩筍出土,香氣清爽,回味甘醇。
詩意洞庭:洞庭天下水,一泊湖水以天下為懷。
詩仙李白的:「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寫出了洞庭煙波浩渺。
劉禹錫筆下「白銀盤裡一青螺」寫盡了洞庭的的湖光山色。
「銜遠山,吞長江」又寫出了登高遠眺洞庭的氣魄。
洞庭以它的一顰一笑,無不充滿了詩意,盡展它旖旎風光。
「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又告訴人們它不僅風光絕佳,還是魚米之鄉。
冬日觀鳥:觀鳥是指在自然環境和不幹擾野生鳥類正常生活前提下,一種觀察活動。為鳥類的研究與保護提供數據。
嶽陽有「中國觀鳥之都」的稱號。每到初冬時節,可謂盛況空前。
「保護觀鳥勝地、建設大美洞庭」就是今年觀鳥活動的主題。
中國地處三條全球候鳥遷徙路線的交匯處,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年遷徙季節都有大量候鳥途徑中國,而洞庭湖是全球最為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之一,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
洞庭湖曾因其面積萎縮帶來了生態危機,影響了周邊的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
為了不讓「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一情況發生,當地積極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讓人們感受到了洞庭湖溼地的生態環境改善成果。
近年來,這裡開展了一系列洞庭湖保護與修復工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如今已成為「候鳥天堂」。
「冬季到洞庭來觀鳥」已成為嶽陽的一張生態名片。洞庭湖越冬棲息的水鳥最高記錄值為7目12科65種247068隻,白鶴、小天鵝、白鸛、白琵鷺等珍稀鳥類頻繁現身。
除此之外,洞庭湖還是白鱀豚的模式標本產地,也是「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
洞庭湖為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水長流、歲歲安瀾的萬裡長江砥礪前行。
無論是「洞庭人家 幸福轉身」,還是通過觀鳥向人們所作的宣傳,都告訴我們洞庭湖修復生態的決心。
如今,洞庭湖除了有悠久的歷史,還有更美的生態環境,等你一同去欣賞。
冬日時節,洞庭湖邀你共赴一場觀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