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因洞庭湖而起,因江湖交匯而興,因嶽陽樓而名。其人文深厚、風景秀麗,集名山、名水、名樓、名人、名文於一體,是中華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勝地。有幸到此一遊,雖未留刻,卻再一次體味了課本中的範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嶽陽樓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嶽陽樓景區東門
嶽陽樓景區南門
嶽陽樓景區南門
門票
由於前一日太晚而沒有進入嶽陽樓景區,第二天再次到訪。到門口買了票檢票進入,右側是遊客中心,進去逛了一圈,拿了張導遊圖出去開始遊覽(如果有需要導遊的可以在遊客中心付費請)。
五朝樓觀
進大門後正對著的就是五朝樓觀,歷史上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風格各異的嶽陽樓形制的青銅微縮模型被等比例縮小放置在一圈淺水畔,內有噴泉。圍著水轉了一圈,將各個時期的嶽陽樓都看了一遍,還是覺得宋代的樓形比較好看啊。當然,當前的金黃琉璃瓦的三層大飛簷也不錯。
雙公祠正門
欣賞完了微縮模型,繼續往裡走,靠東側就是白牆而立的雙公祠。雙公祠是為紀念範仲淹和滕子京兩位先賢而建,該建築坐東朝西,建築面積 800 平方米,採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築風格,白牆青瓦,為單層磚混結構。
而在雙公祠的西北方是一圈迴廊,內有石碑,各代名家關於嶽陽樓的文章謄刻其上。迴廊所圍的有一小湖,湖中置有一噴泉。在迴廊中看到一個大喇叭雕塑,撇了一眼就過去了。後來離開時發現那是個用聲音激發噴泉的裝置,有人對著一陣狂吼,湖中噴泉激射而起,也是有趣啊。
繼續前行,就是嶽陽樓的東廣場了,站在正對門洞的大樹下看著巍峨的嶽陽樓,終於見到真容了。沒有直接上去,而是一直北行,經過了蠟像館後直奔小喬墓而去。
小喬墓又名二喬墓,墓冢為圓形封土堆,墓周有遊道,並增加石欄護圍。園內建築,為磚木結構,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園林風格。景色還不錯,可是現在的商業氛圍太重了。停了一會,看了看其他遊客的拍照造型,眺望了下洞庭君山,往回向嶽陽樓去也。
嶽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簷、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沿著樓道逐步向上,一直到了三層頂樓。站在樓頂,遠眺君山,波光粼粼,這就是嶽陽樓上的洞庭湖啊。
嶽陽樓記刻板
詩屏
嶽陽樓上二層和三層都有大廳,而且都掛著古之名句,本人學識太淺,只有《嶽陽樓記》憑印象看了個七七八八,其他的呵呵了,白瞎了那麼好的書法了。據說裝嵌在嶽陽樓三樓正面壁間的詩屏是毛澤東手書的杜甫《登嶽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