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領銜揭示抗結核藥乙胺丁醇的作用機制

2020-12-23 生物谷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上海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英國伯明罕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一種關鍵的一線藥物如何殺死結核桿菌提供了新的見解。這為開發針對新興的結核桿菌菌株的新型

抗生素

藥物鋪平了道路。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23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s of cell wall arabinosyltransferases with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 ethambutol」。

導致結核病的結核桿菌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圖片來自NIAID。

結核病(TB)仍然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每年約有150萬人死亡,在印度、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發病率特別高。鑑於包括耐多藥和廣泛耐藥菌株在內的新菌株的出現和擴散,人們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有效的藥物對抗這種疾病的作用機理。

這些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這種藥物稱為乙胺丁醇(ethambutol)。自1961年發現以來,這種藥物一直是抗擊結核病的主力軍。儘管如此,這種藥物的「作用模式」---它殺死這種

細菌

的方式---還沒有得到科學家們的充分證實。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成功地證實了結核桿菌內的一組特定蛋白(稱為Emb蛋白)是乙胺丁醇的作用靶標。雖然這些蛋白的重要性此前已經被認識到,但由於缺乏結構和生化數據,科學家們無法準確確認這種藥物是如何靶向它們的。他們成功地克服了這一障礙。

這些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和X射線成像,首次研究了一系列Emb蛋白的結構。他們能夠展示不同的Emb蛋白如何負責特定的生理功能以產生結核桿菌細胞壁的關鍵成分。他們還能夠展示乙胺丁醇是如何結合這些Emb蛋白並讓它們滅活的。

這一激動人心的突破,將為來自各個學科的一系列醫學研究人員---結構生物學家、生化學家、化學家和微生物學家以及最重要的,製藥行業的科學家---提供信息。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人們開發靶向這組獨特蛋白的新型

抗生素

。(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Lu Zhang et al. Structures of cell wall arabinosyltransferases with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 ethambutol.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a9102.

2.Scientists shed light on action of key tuberculosis drug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scientists-action-key-tuberculosis-drug.html

相關焦點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其細胞壁極為特殊,主要成分包括分枝菌酸(MA)、阿拉伯半乳聚糖(AG)、肽聚糖(PG)和脂阿拉伯聚糖(LAM)等,對結核菌起到天然保護作用。抑制細胞壁成分的合成被認為是合理的抗結核新藥研發思路。當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均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的。
  • 科學家合作揭示剪接體重塑機制
    科學家合作揭示剪接體重塑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7:03 西湖大學施一公、萬蕊雪等研究人員合作報導了ATP酶/解旋酶Prp2及其共激活因子Spp2對剪接體重塑的機制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而ZAP識別RNA的序列特徵和作用分子機制一直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我國科學家對不同ZAP蛋白的截短體和不同序列、不同長度的富含胞嘧啶和鳥嘌呤(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進行晶體篩選,最終得到了解析度為2.19?的ZAP蛋白N端結構域(NZAP)與6-nt(CGUCGU)單鏈R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基於該結構,研究人員確證了ZAP特定位點對RNA結合和抗病毒功能的重要性。
  •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5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Booki Min團隊發現,糖皮質激素(GC)的抗炎作用是由Foxp3 +調節性
  • 2020年4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4.Science:我國科學家解析出SARS-CoV-2主蛋白酶的三維結構doi: 10.1126/science.abb3405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了解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即SARS-CoV-2。
  • 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已發表12篇Nature、Science和Cell!
    來源 | 青塔近年來,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進步明顯,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部分研究領域經常會有重大突破性進展。浙大團隊在Nature雜誌刊發兩文:抑鬱症研究獲重大突破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雜誌同期刊發表浙江大學胡海嵐團隊的兩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單個鳥苷酸決定著HIV RNA基因組的命運
    一項針對HIV病毒結構的新研究揭示出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標可用於靶向HIV感染。它發現HIV感染的細胞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讀取這種病毒的遺傳密碼。結果就是被感染的細胞製造出這種病毒RNA的兩種不同形式。
  • 我國科學家找到「植物殺手」薇甘菊速生機制
    該研究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薇甘菊的環境適應性進化和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為防治這一重要外來入侵植物提供了理論依據。薇甘菊原產於中南美洲,隨後入侵到東南亞等地,已被列入世界最有害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是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這種被稱作「一分鐘一英裡雜草」的植物生長速度快,可攀爬、抑制或殺死其他植物,從而破壞生態系統。薇甘菊在我國已擴散到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
  • Science重大進展!發現前列腺自我再生機制!
    而且這與科學家們最初的預期的結果不同。 圖片來源:Wikipedia "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都希望能找到負責腺體再生的罕見的幹細胞群,"MSK人類腫瘤和發病機制項目主席Charles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中風後腦水腫產生機制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轉化神經醫學中心聯合主任Maiken Nedergaard博士說,「這些發現表明腦部類淋巴系統在中風後大腦的急性組織腫脹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理解這種由大腦中的電活動風暴推動的動態變化就為開發可能改善中風治療結果的潛在治療策略指明了道路。」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新聞—科學網
  • 2020年4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我國科學家發表Scienc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的三維結構,助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doi:10.1126/science.abb7498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引起的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於2019年12月出現,此後成為全球大流行病。
  • Science全文編譯!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一種強效的治療性抗體...
    圖3.H014的中和機制,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5881。為了驗證H014對S蛋白三聚體的潛在完全封閉,這些作者進行了兩組表面等離子共振(SPR)測試,先將S蛋白三聚體暴露於H014,然後再暴露於hACE2,或者反過來。正如預期的那樣,H014的結合完全阻斷了hACE2對S蛋白三聚體的附著。
  • 研究揭示飛行甲蟲和和撲翼機器人的碰撞恢復機制
    研究揭示飛行甲蟲和和撲翼機器人的碰撞恢復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30:57 韓國建國大學Hoon Cheol Park和Hoang
  • 抑鬱症發病機理研究獲重大突破
    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嵐團隊在抑鬱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雜誌同期刊發該團隊的兩篇研究長文,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
  • Science背靠背 | 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核酶活性中心有序摺疊的機制和後續重塑的動力機制
    雖然剪接體Bact complex的電鏡結構揭示了活性中心U6 snRNA的摺疊結構【5-7】,但它是如何正確摺疊形成的、以及後續狀態轉換的動力機制細節,目前並不清楚。在這一過程中,RNA解旋酶Brr2剝離U4 snRNA提供早期動力,Prp8起核心支撐錨定作用,Prp8構型的變化伴隨著其它蛋白的有序加入和離開,幫助U6 snRNA摺疊成正確的活性中心結構(下圖)。
  •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4:02:35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組、施一研究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Paul R.
  •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1:09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Joan A. Steitz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科學家揭示TET蛋白底物偏好性機制
    在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徐彥輝前期研究基礎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研究員羅成與徐彥輝組成研究團隊,首次報導了TET蛋白對三種DNA甲基化衍生物不同催化活性的分子機制,揭示了TET蛋白底物偏好性機制,為基因組中5-羥甲基胞嘧啶穩定存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