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單個鳥苷酸決定著HIV RNA基因組的命運

2020-12-13 生物谷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

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也稱為愛滋病病毒)感染了100多萬美國人和全球4000萬人。一項針對HIV病毒結構的新研究揭示出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標可用於靶向HIV感染。它發現HIV感染的細胞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讀取這種病毒的

遺傳

密碼。結果就是被感染的細胞製造出這種病毒RNA的兩種不同形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transcriptional start site control of HIV-1 RNA fate」。

HIV-1 RNA基因組的轉錄本既可以經剪接後翻譯成病毒蛋白,也可以作為子代基因組被包裝成新的病毒顆粒。所選擇的路逕取決於這種轉錄本是否在5′末端含有一個鳥苷酸(1G)還是兩個或三個鳥苷酸(2G或3G)。這項新的研究利用核磁共振光譜學研究發現1G轉錄本(即5′末端僅含有一個鳥苷酸的HIV-1 RNA基因組轉錄本)採用二聚體結構,該結構封存了翻譯和剪接所需的末端帽,但暴露了與HIV-1 Gag蛋白結合的位點,其中Gag蛋白在病毒組裝過程中招募HIV-1 RNA基因組。反之,2G或3G轉錄本可以接觸到這個末端帽,但Gag結合位點被封存。因此,單個鳥苷酸作為一個構象開關,決定了HIV-1轉錄本的命運。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論文第一作者Joshua Brown說,「這種功能的多樣性對於這種病毒在體內複製是必不可少的。這種病毒必須在兩種形式的RNA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幾十年來,科學界已經知道HIV RNA存在兩種不同的結構形式,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控制了這種平衡。我們發現單個核苷酸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是理解HIV如何發揮作用的一個觀念轉變。」

Brown說,最關鍵的是,「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想要開發一種靶向HIV

遺傳

密碼這個特定位點並使得它僅處於一種結構形式的藥物,那麼理論上,這可以阻止這種病毒的進一步感染。」

新的軌跡

論文共同作者、美國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的Issac Chaudry說,「我們如今正在研究的事情之一是測試不同的可以改變這兩種結構形式之間平衡的分子,從而有可能開發出治療HIV感染的療法。」

這項激動人心的研究工作來自於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傑出大學教授Michael Summers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數十年來,Summers一直在開展關於HIV的突破性研究。通常情況下,Summers團隊的研究重點是基礎科學。

Brown說,「藥物發現並不是Summers實驗室通常的研究方向,但這是在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領域裡有如此有影響力的發現,我們主動開始研究它。但我們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為更多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療法

得益於過去幾十年來對HIV的大量研究,如今愛滋病(AIDS)已經成為一種可以控制的疾病。然而,治療方法可能會帶來副作用,藥物治療方案較為複雜,而且對於有其他疾病(如肝臟或腎臟問題)的患者來說,治療選擇可能會受到限制。

許多療法,即使是以單一藥丸的形式出現,也包含幾種針對HIV病毒複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藥物。這是必要的,這是因為HIV的

遺傳

密碼由RNA構成,會快速地發生突變。這使得這種病毒能夠適應並對目前的HIV療法產生抗藥性。如果一種藥物靶向的HIV位點在特定患者中發生了突變,那麼它可能不再對這些患者有效。通過同時使用幾種藥物,治療方案更有可能持續作用更長時間。

但是這項新研究所關注的HIV RNA基因組區域是「高度保守的」。論文共同作者Ghazal Becker解釋道,這意味著這個區域發生的突變率要比其他地方低。結果就是「靶向這個區域的藥物有更多的機會在更長時間內有效。」

這也可能意味著,一種藥物就足夠了,患者無需使用幾種藥物來治療疾病。論文共同作者Aishwarya Iyer 說,「如果你靶向一個保守區域,那麼你有可能開發出一種只使用一種藥物的治療方案。它可能會有更少的副作用,並且可能為不同健康狀況的人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拓展研究視野

這項新的研究為Brown團隊和其他研究人員帶來了一系列的機會。Brown 說,「我們很想看看其他實驗室會如何解釋我們的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並有可能發現這種類型的RNA功能的其他應用。」

這些未來的結果和它們所導致的任何新療法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論文共同作者Hannah Carter說,「每當我們得到一種針對HIV的新藥物,我們就會成倍地提高個人找到一種對他們有效的藥物的機率,而且對這種藥物產生抗藥性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一點。每一種新藥問世都是對HIV患者生活的重大改善。」

這項研究可能產生的影響可能並不局限於HIV。Carter補充道,「一些HIV研究為我們如何理解冠狀病毒奠定了基礎。針對HIV的所有基礎科學研究最終都會對整個病毒學產生漣漪效應。」

這種漣漪效應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影響。Chaudry說,「單個核苷酸差異改變了長數千個核苷酸的HIV RNA的結構和功能的想法可能會開啟

細胞生物學

的一個全新的方面。哺乳動物的基因有可能以類似的方式運作,而且這整個機制可能也適用於其他人類基因。我認為,這種觀念轉變可能為RNA生物學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Joshua D. Brown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transcriptional start site control of HIV-1 RNA fat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z7959.

2.Breakthrough discovery in HIV research opens path to new, better therapie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breakthrough-discovery-hiv-path-therapies.html

相關焦點

  • 2020年4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5.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單個鳥苷酸決定著HIV RNA基因組的命運doi:10.1126/science.aaz7959HIV-1 RNA基因組的轉錄本既可以經剪接後翻譯成病毒蛋白,也可以作為子代基因組被包裝成新的病毒顆粒。所選擇的路逕取決於這種轉錄本是否在5′末端含有一個鳥苷酸(1G)還是兩個或三個鳥苷酸(2G或3G)。
  •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重磅級研究成果聚焦HIV研究領域新進展!
    然而,對於許多HIV感染者來說,獲得和終生堅持每日療程是一個重大挑戰。HIV治癒的一個主要障礙是病毒庫,即隱藏在受感染細胞基因組中的HIV拷貝。如果停止ART治療,這種病毒能夠迅速製造新的HIV拷貝,最終導致愛滋病(AIDS)的發生。【4】Science子刊:重大進展!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近期HIV研究新進展!
    人們普遍認為,HIV-1感染細胞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膜融合、病毒核心釋放、逆轉錄、細胞質中的衣殼解體、病毒基因組進入細胞核、病毒基因組整合,然後利用宿主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發現,病毒衣殼也存在於細胞核中,並在整合位點選擇和免疫逃逸中發揮著作用。這項新的研究顯示,HIV-1病毒衣殼在染色體整合位點附近會脫殼。
  • 2020年4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即將過去的4月份,有哪些重大的HIV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導的HIV研究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3.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單個鳥苷酸決定著HIV RNA基因組的命運doi:10.1126/science.aaz7959HIV-1 RNA基因組的轉錄本既可以經剪接後翻譯成病毒蛋白,也可以作為子代基因組被包裝成新的病毒顆粒。
  • 2020年4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4.Science: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導致一連串具有癌症特徵的突變doi:10.1126/science.aba0712; doi:10.1126/science.abb4899染色體斷裂-融合-橋循環(breakage-fusion-bridge cycle, BFB循環)是一種災難性的突變過程,常見於腫瘤發生過程中,可導致基因擴增並推動基因組快速進化。
  • 2019年1月18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揭示一種新的抗體療法可阻止骨髓移植後的巨細胞病毒重新激活doi:10.1126/science.aat0066; doi:10.1126/science.aav986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院、昆士蘭大學、西澳大學、珀斯獅眼研究所和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開發的小鼠模型,挑戰了存在已久的針對為何一種常見的病毒--
  • 新發現揭示波士頓SARS-CoV-2感染中的超級傳播事件
    新發現揭示波士頓SARS-CoV-2感染中的超級傳播事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9:11 美國哈佛大學Bronwyn L.
  • 2020年3月6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Science:新研究揭示大腦蛋白質圖譜doi:10.1126/science.aay5947近日,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科學》雜誌上一項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的蛋白質組圖譜。這一開放式資料庫為醫學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源,加深他們對神經生物學的理解,並有助於開發針對精神類疾病的更有效的療法和診斷方法。
  • 美國科學家潛心研究30年,迎來端粒酶重大突破,有望逆轉衰老問題
    科學家們最終獲得了rna -蛋白複合物的結構的詳細描述,這是藥物設計的一個突破。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測定人端粒酶全酶結構的空間填充模型。端粒酶催化染色體末端的端粒DNA(綠色)的合成,以補償基因組複製過程中端粒的丟失。
  • Science|內質網分泌的調節因子或是人腦大小的決定因素
    遺傳性原發性小頭症候群通常只存在單基因突變,研究這些基因可揭示出神經發生和人腦大小控制的關鍵機制。目前為止,發現有27個基因與小頭畸形有關,其中涉及中性粒/紡錘體生物發生和DNA損傷反應等途徑【1】。而臨床基因組測序研究將100多個基因與該病關聯起來,但大部分沒有被研究【2】。另外研究人腦發育和小頭畸形的難點之一在於缺乏合適的模型系統。
  •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1:09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Joan A. Steitz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6 19:08:06 2020年8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紐西蘭奧塔哥大學Neil J.
  •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7:27 美國華盛頓大學Georg Seelig研究團隊利用split-pool條形碼技術對微生物進行了單細胞
  • 2020年7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
    基因編輯大牛揭示鹼基編輯器的作用機制doi:10.1126/science.abb1390在短短八年內,CRISPR-Cas9已經成為基礎研究和基因治療的首選基因組編輯器。但CRISPR-Cas9也催生了其他潛在的強大DNA操縱工具,從而可能幫助修復導致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突變。
  • Science: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領銜揭示抗結核藥乙胺丁醇的作用機制
    這一激動人心的突破,將為來自各個學科的一系列醫學研究人員---結構生物學家、生化學家、化學家和微生物學家以及最重要的,製藥行業的科學家---提供信息。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人們開發靶向這組獨特蛋白的新型抗生素。(生物谷 Bioon.com)參考資料:1.Lu Zhang et al.
  • 大規模測序揭示人精子基因組在減數分裂過程的變異情況
    大規模測序揭示人精子基因組在減數分裂過程的變異情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8:53:08 美國哈佛醫學院Steven A.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中風後腦水腫產生機制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x7171.2.Brain drowns in its own fluid after a stroke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1-brain-fluid.html
  • 研究揭示高效從頭基因組組裝工具WENGAN
    研究揭示高效從頭基因組組裝工具WENGAN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18:36 法國裡昂大學Marie-France Sagot、Alex Di Genova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
  • Science:發現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
    (評論:作為第一篇剪接體重塑機制的結構研究,首次揭示了位於剪接體原位的 ATPase/helicase 高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DOI: 10.1126/science.abe8863Science:最新IF:41.0372.Science:發現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2020年11月26日,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Marku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