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是啥意思?

2020-12-13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索了老白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墳後莫有樹纏藤

所謂的「樹纏藤」,也就是指有藤狀植物纏繞在墳墓後邊的樹木上。

迷信的說法認為:一旦有藤狀植物纏繞在墳墓後邊的樹木上,就會對家人產生不好的影響,容易使家人出現上吊自殺的現象。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估計誰都講不清楚。反正,迷信的說法是這樣認為的。

二、墳前莫有桃花紅

所謂的「桃花紅」,迷信的說法是指不能夠在墳墓前栽植桃樹。比較迷信的人認為:桃木為「降龍木」和「鬼怖木」。具有鎮災避邪的作用。一旦在墳墓前栽植一棵桃樹,自己家的已故先人就會感到驚恐,並且,不敢「走」出墳墓半步,從而也無法庇佑自己的家人。至於說真的是不是這樣,也估計沒有人能夠講清楚,反正,迷信的說法就是這樣認為的。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不過,我認為這些說法都屬於子虛烏有。

所謂的「藤狀植物」,也稱為「藤蔓植物」,是攀緣植物的主要種類之一。

「藤狀植物」有很多種,如果以質地不同來區分,可分為木質藤本(如葡萄、紫藤)與藤本草質(如牽牛花、長豇豆)。

「藤狀植物」的藤蔓比較柔軟纖細,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別的植物或支持物,利用纏繞或攀援的方式向上生長。不過,除了個別「藤狀植物」之外,「藤狀植物」的觀賞價值很高,有非常好的垂直綠化作用,能夠創造出景觀、生態、經濟三相宜的園林綠化效果。同時,有些「藤狀植物」不但能夠開放出美麗的花朵,散發出芳香的氣味,而且,其根、莖、葉、花、果實等還能夠當作藥材或香料使用。因此,大多數「藤狀植物」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植物。

如果有這一類植物能夠在自家的墳墓後邊生長,一定會給墳墓周邊的環境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從而使墳墓顯得不那麼「孤單」。但它怎麼會與家人是否上吊自殺產生出關係呢?「藤狀植物」與家人安危的關係從何說起呢?如果按照「因果關係」的原則來講,它們能夠產生「因果關係」嗎?想必是不能的。因此,這種說法應該屬於無稽之談。

桃樹僅僅是一種果樹。桃木被稱為「降龍木」和「鬼怖木」的說法僅僅來自於古籍《左傳·昭公四年》中,並且,被當成了一種神話流傳了下來,其是否具有鎮災避邪的作用恐怕沒有任何人驗證過,而且,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什麼「邪魔」。因此,墳墓前栽植桃樹能夠使「自己家已故先人感到驚恐」的說法也屬於胡扯,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能夠佐證的。

封建迷信思想的產生源自於科學技術的落後,是一種非常愚昧的思想。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思想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大多數人們是不會接受這種封建迷信的思想的。所以,我們應該將許多封建迷信的說法統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索了良久,但還是沒有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無論自己遇到什麼事情,均要和父母雙親的雕像商議,而且,每日三餐前先供奉父母雙親的雕像,然後才自己食用。每天出門之前,丁蘭一定會向父母雙親的雕像稟告,回家後也一定會向父母雙親的雕像回稟。有一次丁蘭外出回家後見父母雙親的雕像眼中垂淚,便懷疑是自己的妻子對父母的雕像做了「不敬之事」,於是,寧願單身,也要把妻子休掉。
  • 農村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啥意思?
    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俗語中難免有封建迷信的嫌疑,但仔細分析下來,並不都是迷信,比如咱們要講的這句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啥意思呢?從字面意思理解,「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說,門前有墳地,房屋後面後水流,這種房子屬於風水很差的,容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聽起來著實讓人費解,甚至覺得有些可笑,難道風水的影響就有那麼大嗎?
  • 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別以為聽著粗俗就說它是迷信,很多俗語包含著智慧,如果學到能讓你走不少彎路。作為先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俗語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今天筆者和大家說說這一句——「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02這句話如果單純從字面意思理解,很難吃透,必須要深入解讀。那麼深入解讀是啥意思呢?
  • 俗語: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長期歷史積澱和文化活動,催生出數不勝數的習俗。習俗變成根植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根,不管遠在何處,都能知道自己是中華兒女。同時複雜繁瑣的習俗維繫著親族血緣關係,網際網路發達時代人與人關係淡漠,祭祖、拜年、探親能有效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俗語:「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意思是:結婚後女兒和女婿回娘家省親,夫妻二人不能同床,女婿不能在重要節日祭拜丈人家祖墳。
  • 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上講的是以前農村住宅選址基本原則,但隨著時代發展,農村地區修建住宅原則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給房屋選址會遵循交通優先的原則,基本不會選擇在靠山水地區,會有極大隱患。
  • 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農村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諺語,是老一輩人在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諺語涉及面很廣,很多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的諺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傳下來的那句老話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擁有新鮮的空氣,以及優美的環境,跟繁雜的城市相比,農村相對靜怡了許多。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前包後窪,不孤就寡」是什麼意思呢?先來講一下前包,對於前包,按照民間的說法是有好多種的方式,其中最為普遍的認為是,這裡所說的前包,指的是房屋前面有山丘或者是土包存在,這樣也就造成了家庭採光率嚴重不足,對於空氣流通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樣的居住環境還有一種壓迫感,是不適宜居住的,如果是在屋後有山的話,反而是很好的一件事,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身後有靠山,就是因此而來。但是在房屋前面出現高大的山丘或者是其他的遮擋。這就是所謂的錢包。
  • 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女婿上墳有啥結果
    在農村,說俗語聊民俗成為了農村人茶前飯後的談資,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在過去生活條件艱苦的時候,總是通過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來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同時這個俗語所涵蓋的範圍幾乎都是跟農村生活有關,比如婚喪嫁娶都要尊重先人們留下的習俗進行舉辦,識人看面也是需要俗語的幫助才能斷定這個人的好壞
  • 老人們常說:「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農村人在蓋房子的時候總有很多講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選地址,因為房子蓋成之後就再也動不了了,再加上村裡人大多都比較在乎風水,於是選地址就成了重中之重。因此很多農村俗語都與房子的位置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什麼是「門前墳」?所謂的「門前墳」並不是說門前真有一座墳丘,如果是那樣的話,人們當初也不會在這地方蓋房子。
  • 俗語真的有用嗎?「門前墳,房後水」,聽了大家都點頭
    俗語真的有用嗎?「門前墳,房後水」,聽了大家都點頭提到「門前墳,房後水」這句俗語,可能很多人會感覺陌生,但實際上我們在選擇居家環境時都會默認這條規律,所以雖然「門前墳,房後水」這句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可是對於現代人來說依然有用。
  • 俗語:「寧肯累死在田園,不與『吃貨』來『打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我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肯累死在田園,不與『吃貨』來『打纏』」。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吃貨」,又叫「張嘴貨」,是農村對家禽和牲畜的稱謂;而所謂的「打纏」,是指打交道的意思,也就是指養殖的意思。這句俗語總的意思是:寧肯種地累死,也不去搞養殖。那麼,農村怎麼會出現不願意搞養殖的現象呢?
  • 農村人們常說,「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有什麼含義呢?
    那麼農村就不一樣了,和城市相反,可以讓人感到非常的舒適,正個人都可以得到身心上的放鬆,而且環境幽靜,也沒有任何的壓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那樣的和諧融洽。感受到的氛圍,是在城市裡感受不到的熱情友好。如果你在農村生活過,那麼就會經常從農村老人的嘴裡聽到一些俗語,這些話聽起來非常的有意思。因為這些都是,流傳下來的古話,在他們看來是比較有意義的,那麼你聽說過「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嗎?
  • 在農村,老話「屋後水、門前墳」,並非迷信謬論,其間大有深意!
    而是否降雨也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俗語有「立夏落雨年必豐,立夏無雨旱當空」,意思是說在北方冬小麥種植的地區,立夏節氣前後是冬小麥生長最為關鍵的時節,此時小麥處於灌漿期,對於突然水分的要求很高,一旦澆灌不及時,很容易影響小麥的產量,而在澆灌不便的地方,立夏前後的降水也成了豐收的保障!好在,立夏當日,一股降水來襲,這也預示著今年糧食的大豐收!
  • 俗話說:「陽照鞍陰照尖,房對埡口墳對尖」,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對於古人來說,無論是蓋房還是修墳,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一個是讓人生前住的,一個是讓人身後住的,因此人們對兩者都很在乎,有句農村俗語叫做:「陽照陰照尖,房對埡口墳對尖」,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是啥意思?現代人不聽會吃虧
    雖然聽上去很古怪,但絕大多數都是人們一代代積累下來的經驗,即使不能用科學解釋也同樣有其現實意義。比如今天分享的這一句:「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那麼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對此,專家表示,看似迷信,實則符合科學意義,現代人不聽會吃虧。
  • 農村俗語「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農這樣說
    又不是不給費用,後來媳婦說了一句話,咱爹說了「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筆者很是納悶,這又是哪方的說辭,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是在過去農村比較盛行的一句話。 荒田不讓女婿種 意思就是,就算有荒著的土地也不會讓女婿過來種。
  •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並不全是迷信,生活中值得注意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並不全是迷信,生活中需要注意 門前墳,房後水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無論大小事物,都會參照風水,一個人的運勢也與風水有關,最常見的可能就是建房、白事。尤其是在農村,修房子要看風水,朝向,周圍環境等等,有很多禁忌需要注意。
  • 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為啥這樣說呢?
    導讀: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為啥這樣說呢?在農村一直有很多的俗語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為啥這樣說呢?被流傳多年。這些俗語歷經多年一直流傳到現在,也側面的說明其中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這些俗語可謂是無所不至,不論是一些平時不注意的細微事物,還是一些人生哲理,俗語都有很多細緻入微的描述。其中關於農村宅基和房屋的俗語不在少數,這也很少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元素下,俗語自然而然的數量就會多了起來。有的關於房屋的俗語老話隨著時間的流逝確實變得可有可無,但也有很多的房屋俗語直到現在,依然被大家津津樂道。
  • 「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甚至古人將一些想法編成了俗語,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有的是封建迷信,後人一定要鑑別,比如這句話: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死亡是任何生命都無法拒絕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非常尊重死亡,認為這是神聖的,不容褻瀆。而且古人覺得人死了之後,會來到另一個世界,然而現實世界的子孫後代都會的大逝者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