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日本餐飲業」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未來?

2021-02-14 INSITE盈石資產

從平價的日式小吃,治癒系的深夜食堂,洋溢社交場景的居酒屋,充滿日劇氛圍的燒鳥串烤,昂貴華麗的頂級日料,細膩甜美的日式甜品,融合西餐菜系的日式主題餐廳,種類繁多的日系餐飲專門店越來越受中國食客的喜愛,並成為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標配的餐飲業種。

越來越多的日本餐飲企業開始進軍中國,掀起了中國淘金潮。本文為各位重點盤點一下日本前六大餐飲集團旗下品牌發展情況,期待有更多的日本餐飲品牌被引入中國消費市場。

《中國餐飲報告》中有一組驚人的數據:中國餐廳的年複合倒閉率已經高達80%,這不是一個突發現象,而是一個常態存在。美團此前給出的2016年數據是平均月倒閉率10%,全年下來超過120%的倒閉率。

當然,我們自己也會有觀察,我們熟悉的街道上,餐廳們經常上演「門頭變幻大王旗」的劇情。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餐飲業已連續十幾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其增長的穩定性甚至超過了中國的GDP。

高增長率、高死亡率,這就是中國餐飲行業的「不成熟」現狀。

論成熟度,餐飲文化相通的鄰國日本就明顯領先我們。這裡重點探討日本的外食行業。

日本的外餐產業(日本又稱外食)是一個比較成熟的一個產業,「外餐」顧名思義是指正餐在外餐飲。

而在日本相對外餐而言,還存在著介於外餐和在家做飯之間的便當以及副食產業,為消費者節省了時間和金錢,深受消費者喜愛,也稱之為「中食產業」。

日本的外食行業的成熟性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相比增長期,市場增長速度放慢。據日本食品服務協會統計,2015年外餐產業市場的規模25.1兆日元。比2014年比上升了2.2%,但與1997年頂峰時期的29兆日元市場規模相比縮小了很多。

日本餐飲專家宮內海曾介紹,日本60萬家餐廳倒閉率只有10%。另一方面,日本連鎖餐企更注重產品而非營銷,以管理精益化突破企業增長瓶頸。第一個瓶頸在200家(建系統和央廚),中國提早在50家,日本遇到瓶頸會回到產品面而非模式和營銷。

日本餐飲業發達,競爭相當激烈,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日本餐飲擅長把產品研究到精益求精,尤其擅長單品創新路線。

「餐飲企業只有一個品牌是危險的」日本餐飲人這樣認為。單個品牌雖然有簡化、集中的優勢,但消費者一旦厭棄這個唯一的品牌,企業就會受到致命傷害。

從發展趨勢上看,日本餐飲企業的今天就是中國餐飲業的明天。

日本的外餐產業是從1964年的東京奧林匹克開始興起的。此後,在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期的帶動下,使其市場規模不斷的擴大不斷的成長。

從下圖的16年間市場規模推移表中可以看出,隨著便當副食產業的興起,以及2008年秋季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國內消費低迷,使得外餐產業在不斷的萎縮。直到2012年後半期,由於經濟政策、金融政策的變革,日元升值等整體日本景氣慢慢恢復,致使從2012年以後,整體飲食行業都成上升趨勢。

來源:MalltoWin Lab /日本「(財)食の安全安心財団 附屬機関外食産業総合調査研究センター

根據2015年度的飲食行業的業界規模(以主要的104家企業集團的銷售額合計)是4兆8,692億元。

以下介紹下2017年外餐行業銷售額排行中的前6名的企業集團。


1982年成立,包含著「全勝」「善商」「禪商」而取名為Zensho(ゼンショーHD)集團分為4個事業部:國內外餐事業部、海外外餐事業部、零售事業部、介護事業部。

下圖Zensho的近6年間的銷售額推移表以及其基本資料。

來源:MalltoWin Lab 、Zensho集團網站

在19個品牌中,首先介紹Zensho集團中的幾個主打品牌。

■ 食其家

牛肉(蓋澆)飯餐飲連鎖行業頭牌,Zensho的主力軍

牛肉蓋澆飯在日餐飲連鎖行業中有4大品牌:食其家、吉野家、松屋、Nakawu。根據2016年的數據四家品牌相比較如下:

在上述4家中,Zensho集團就佔了食其家和Nakau兩個品牌。無論是在店鋪數量上,還是在銷售額上都以絕對優勢壓倒吉野家和松屋。而食其家一家的銷售額以及店鋪數都與吉野家和松屋的綜合差距越來越小。

食其家2014年3月末日本國內外總共店鋪數量就已經突破2000家,在同行業中佔有45%的市場份額。截止2018年3月末,食其家在日本國內店鋪數量為1938家,在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有開店,尤其在中國以上海、北京、天津為中心共計開店195家。

■ Nakau

日本眾所周知的快餐店

1969年6月建立,「Naka」是創業者的第一個字的讀音,「U」漢字是卯兔中的卯字。包含了希望公司向兔子一樣有著更大的飛躍繁榮的寓意。Nakau不是像食其家一樣以牛肉蓋澆飯為核心的,而是以親子蓋澆飯(雞肉雞蛋蓋澆飯)以及烏龍麵為核心的快餐店。2006年Zenaho收購了Nakau之後,成為了Zensho的主力軍之一。

截止2018年7月末,日本國內共有461家店鋪(直營店:447家;加盟店14家),分布全日本各個城市。

■ 濱壽司

迴轉壽司餐飲連鎖行業4強之一

2002年來是成立至今,以加速出店不斷壯大規模的濱壽司,如今在規模(店鋪數)超過了1984年成立的壽司郎,成為了迴轉壽司連鎖行業的霸主。銷售額在同行業中排行第三位,穩入4強。並開始嘗試著進入美食競爭激烈的上海市場,目前在上海已經開設了2家店鋪。

下圖是迴轉壽司餐飲連鎖行業四強總結。

■ COCO』S

日本全國各個府縣都有店鋪  

 1978年設立的家庭式餐廳連鎖店COCO』S JAPAN。並作為一個品牌連鎖店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由原先以漢堡包為主的西方餐廳,變革成了日式家庭式餐廳。2000年正式成為Zensho集團的一員。

1998年在中國北京出店,2017年9月達成了店鋪遍布日本全國各個都道府縣。現在整體供有587家店鋪。2018年店鋪數量:1367家店鋪,位居家庭式餐廳餐飲連鎖行業中店鋪數量排行第四名。

■ Bigboy

美國風家庭式餐廳

1936年在美國成立了以漢堡包為中心的美國的Bigboy。1978年作為大榮(超市)系列餐廳的Bigboy Japan開始創建。2002年由於大榮(超市)的經營開始惡化,Bigboy開始脫離大榮,Zensho集團通過收購,成為了Zensho集團的一部分。

2018年店鋪數量:267家店鋪,位居家庭式餐廳餐飲連鎖行業中店鋪數量排行第九名。

其他店鋪總結如下:

主要通過以牛肉蓋澆飯餐飲連鎖行業的品牌--食其家的行業位置以及在海外店鋪的展開,和迴轉壽司餐飲連鎖行業中的位置等以及各家店鋪的知名度等奠定了Zensho的第一的位置。

1969年日本雲雀餐飲集團(すかいらーく)集團是以食品超市成立起來的。是一家地域性比較強的食品超市。但由於當時日本處於一個高度經濟成長期,隨著大型停車場等設施完備的大型超市的興起,銷售額低下靠價格競爭而生存的小型食品超市出現了赤字情況。

於是在轉型中探索,從日本當時興起的私人汽車熱潮中發現了商機,以開車出遊的家庭為目標對象,於1970年在郊外開設了家庭式外食店。

從商品的開發到食材採購、製造、物流、飲食的供應,以及整體供應鏈的安全保證。來滿足客戶對食材的安心以及可以提供客戶物美價廉的價格,以此來吸引客源。

下圖是日本雲雀餐飲集團近五年的銷售額遞增表:

來源:MalltoWin Lab、日本雲雀餐飲集團

日本雲雀餐飲集團外餐部分包括海外部分一共有4家公司。4家公司各有各自的主打品牌。其他還有便當部分,店鋪清潔等部分,集團內部運輸部分等。

首先是主力軍:Skylark estaurants(株式會社すかいらーくレストランツ) :共有13個主要品牌;2572家店鋪(截止至2018年6月末)。

■ 古拉爵(ガスト)

日本雲雀餐飲集團的主力軍

1970年開始建立的「日本雲雀餐飲集團」,店鋪數量也穩步提升,1974年還發布了預計開店數量為100家的構想。但是隨著1980年的泡沫經濟的崩潰,2009年最後一家「日本雲雀」在日本埼玉縣的閉店而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擔任日本雲雀餐飲集團的主力軍位置的是1992年誕生的「古拉爵」。

古拉爵是出自於西班牙語是「快樂的品嘗」,包含了滿足顧客的需求的寓意。Gusto自出道以來,急速成長規模快速增長,短短29年間店鋪數(截止至2018年6月末)已經達 到了1368家店鋪,是唯一一家日本47都道府縣都有足跡的家庭式餐廳。除了低廉的價格吸引著眾多顧客以外,還是第一家導入顧客可以隨時呼叫店員的呼叫鈴,還創造了現在被眾多餐廳所用的---自助飲料吧,從而滿足了顧客的需求,深受眾多顧客的青睞。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1368家店鋪。海外尚未出店。(截止至2018年6月末)

■ Bamiyan(バーミヤン)

東西洋相結合的中華料理店

名字Bamiyan取自於在東方和西方交接處的阿富汗巴米揚的名字。包含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像古代巴米揚一樣走在國際化最前線的寓意,將異國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意思。

1986年開設了一號店,1987年作為日本雲雀餐飲集團的子公司在日本關西和關東地區廣泛的開店。2006年12月末遍布了日本全國47都道府縣,擁有745家店鋪。但隨後由於日本雲雀餐飲集團的事業改革,2009年開始從日本九州到東北開始閉店,現在Bamiyan店鋪集中在日本關東、中部(除北陸)、關西地區。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332家店鋪。海外尚未出店。(截止至2018年6月末)

Skylark estaurants 整體店鋪狀況如下:

Nilax(二ラックス株式會社):是由日本雲雀餐飲集團100%出資的,主要事業內容是在大型商場內所開設的自助餐廳、美食廣場、居酒屋、咖啡店、公園內餐廳。共有7個主要品牌;共有323家店鋪(截止至2018年6月末)。

■ Syabu-yo(しゃぶ葉)

蔬菜等半自助方式讓自助餐更加快樂

調料、蔬菜、甜品等半自助方式,讓這個自助餐更加自由和隨意。尤其可以自己自製甜品,讓自助餐不再枯燥乏味,而增添了一些快樂和成就感。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192家店鋪。海外尚未出店。(截止至2018年6月末)

Nilax整體出店狀況如下:

Tomato-a(株式會社トマトアンドアソシエイツ)---以烤肉自助餐為中心的在日本關西地區周邊開展的家庭式餐廳。共有2個主要品牌;共有124家店鋪(截止至2018年6月末)。

■ Jyu-Jyu Karubi(じゅうじゅうカルビ)

烤肉自助餐

對肉質的精選和在調味料味道上的講究以及低廉的價格,吸引著眾多顧客的青睞。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69家店鋪。海外尚未出店。(截止至2018年6月)

Tomato_a整體出店狀況如下:

■ 雲雀國際

日本雲雀餐飲集團的海外事業先驅

2005年8月日本雲雀餐飲集團提供96%資本金在臺灣成立了現在的雲雀國際。引進日本雲雀餐飲集團的西餐、中餐、日式料理、迴轉壽司等品牌。

在臺灣地區共計有57家店鋪(截止至2017年1月末)。品牌以及店鋪數量如下:(截止至2017年1月末)

古拉爵:31家店鋪

藍屋日本料理:4家店鋪

涮乃葉日式涮涮鍋:13家店鋪

橫濱物語:1家店鋪

Caffe TIN庭:1家店鋪

Skylark:7家店鋪

公司的起點是1977年所開設的「居酒屋 甘太郎」。而公司的名字COLOWIDE(コロワイド)的取名是根據人生最大的4個重要要素:勇氣(Courage)、愛(Love)、智慧(Wisdom)、決斷(Decision)的開頭字作為了名字。

COLOWIDE主要通過M&A而急速發展起來。下記圖中列出了從2002年開始到2018年M&A公司名稱以及銷售額的推移表以及其基本資料。

來源:MalltoWin Lab、COLOWIDE集團

通過M&A的發展以及各個外餐方面的展開,滿足了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COLOWIDE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擁有者勇氣,熱愛著消費者而提供安全安心的食材,擁有者M&A的智慧,積極的決斷更加迅速的成長著。

■ 甘太郎

日本大型居酒屋連鎖店

1977年建立了的「手工製作日式居酒屋甘太郎」雖然名氣、市場份額都不是很大,但是這裡是COLOWIDE集團的開端。

REINS INTERNATIONAL INC——擁有烤肉餐飲連鎖行業和日式火鍋餐飲連鎖行業的No.1的品牌連鎖店。

2012年10月COLOWIDE收購了1987年6月建立的REINS INTERNATIOMAL INC.。其中旗下著名品牌:牛角——日本大型烤肉連鎖店;溫野菜——日本大型日式火鍋連鎖店。

現在介入2016年12月成立的「容大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牛角和溫野菜的中國獨家代理商。

■ FRESHNESS BURGER

日本漢堡包餐飲連鎖行業中第四名

1992年成立,它是以美國(主要漢堡包、三明治、沙拉、及咖啡等飲料)為核心的店鋪。並在新加坡、香港、澳門、南韓都有分公司,在日本國內漢堡包餐飲連鎖行業中排行第四。

2016年12月份COLOWIDE收購後,整體銷售額是80億日元,店鋪數量:160家店鋪,在日本國內漢堡包餐飲連鎖行業內排行第五。

■ 河童壽司店

迴轉壽司餐飲連鎖行業的四強之一,體制改革衝刺第一

1981年設立的河童壽司店(迴轉壽司店)是2014年10月COLOWIDE以300億日元通過收購,取得了Kappa-create的股權,成為了子公司。河童壽司店是位居在日本迴轉壽司的四強之內。但是去年(2017年)3月份最終利益是58億700萬日元的赤字。

由此可以看出近年來河童壽司店業績一直不是很好,從2017年11月份開始了期間限定的自助餐(2018年2月全部店鋪開始實施)。

利用自助餐使得店鋪重新運轉,減少食品廢棄所帶來的浪費,並使得人工費更加合理化從而增加其收益。

來源:「ITmedia ビジネスオンライン ― かっぱ壽司、最終黒字 「崖っぷち」のかっぱはよみがえるか」

從上記表中,可以看出雖然在銷售額減少的狀況下,由於體制的改革,最終收益有原先的赤字轉換成黑字。預計19年3月,銷售額會增長到815億日元,最終收益回答道7億日元。

店鋪數量:346家(包含韓國的店鋪)。

主要品牌和涉及的系列業界如下:

按照日本地區不同,所收購的品牌如下:

通過收購的手段,收購了不同區域的品牌店鋪,奠定了業界第三的位置。

1971年5月麥當勞在日本首次問世,通過兩次變革(第一代和第二代日本麥當勞株式會社)並有連結子公司:日本麥當勞、THE JV、EveryD Mc,Inc.。

下圖是日本麥當勞株式會社基本資料。

來源:MalltoWin Lab、日本麥當勞集團

2017年日本麥當勞經營狀況:11家店新規出店,有24家店閉店共計2898家店。其中直營店是926家店,連鎖店1972家。至2020年為止的中長期經營計劃上看,整體的銷售額將年平均成長5%以上。

對於「吉野家」這個名字很多人來說都不會很陌生,其實這是一家百年老店。在1899年東京都吉野家1號店誕生,1958年為了讓正式以企業的形式正式運營。而現在成為了在日本在全世界成為最受喜愛的品牌之一。

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多的多樣化的需求而不斷的開發新的菜單。而海外事業是由1975年2月開始在美國開始營業,1990年以臺灣為切點開始在亞洲加速出店的步伐,2000年開始在亞洲、美國被熟知。2010年代的目標是達成1500店鋪。

下圖是2014年到2018年的4年的銷售額以及店鋪數量推移表和吉野家集團內部明細圖。

來源:MalltoWin Lab、吉野家集團

2018年的3月~5月期的連結決算的最終結果是3億8800萬日元的赤字(前年同期是4億1900萬日元的黑字),是近5年中首次赤字。而銷售額上看,主力品牌「牛肉(蓋澆)飯」的銷售額也是穩步提升的,而「花丸烏龍麵」以及「京樽」迴轉壽司店隨著新規店鋪出店數量增加使得銷售額也有所提升。

■ 吉野家

百年不變的至臻美味

吉野家集團中的主打品牌—吉野家。在創業以來有著110餘年的歷史,一向以「好吃、便宜、快速」為宗旨服務著顧客。

1975年開始在美國科羅拉多州開設了1號店,1987年打入臺灣市場。憑藉著打入美國市場30多年以及進入亞洲市場20多年的經驗,迅速在中國香港、內陸、菲律賓、新加坡等地展開。2000年開始在亞洲、美國被熟知。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1203家店鋪。海外共計823家店鋪。(2018年7月末)

■ 花丸烏龍麵

健康的贊岐烏龍麵

將贊岐烏龍麵作為一種飲食文化,推廣到了全日本,甚至走向了全世界。追求著和吉野家一樣「好吃,便宜」的宗旨,來實現顧客滿意的目標。2011年在上海世博會中開設店鋪,並得以推廣目前已經在蘇州武漢等地皆有店鋪。並於2015年開始在馬來西亞開設了旗艦店。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493家店鋪。海外共計44家店鋪。(2018年7月末)

■ ARCMEAL

日本大型燒烤牛排連鎖店

4個品牌「牛排Don」、「烤牛排店Volks」、「涮牛肉火鍋Don亭」、「Don義大利餐廳」為主打,提供安全高品質的料理為公司的宗旨。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175家店鋪。海外(臺灣地區)共計3家店鋪。(2018年7月末)

■ 京樽

外餐以及便當雙管齊下,推廣壽司的飲食服務品牌

1950年設立的京樽以壽司為核心,開展了便當等外賣部分、迴轉壽司以及壽司店堂吃部分以及其他送餐等事業等三大事業部。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328家店鋪。海外共計1家店鋪(2018年7月末)

「Plenus(プレナス)」的拉丁語講是充分的,滿足的,豐富的,完全的意思。而中間紅色的l是表示飛躍的太陽、對未來挑戰的熱情。

2011年「Hotto Motto(ほっともっと)」成為了日本便當業界的大亨,並擁有者最多的店鋪的公司。而傘下另外一家品牌「彌生軒(やよい軒)」尤其是在泰國積極的展開了海外店鋪(截止至2018年2月,包含泰國(167家店鋪)海外共開有197家店鋪。)

下圖是年度銷售額推移表以及各品牌的銷售額狀況及其基本資料

來源:MalltoWin Lab、Plenus集團網站

■ 「彌生軒」(やよい軒)

百年老店

1886年5月,Plenus創業者塩井末幸的祖父開的西洋料理店。但在這裡體現了日本飲食的特點:精良的米飯和日式大醬湯、肉或魚為主菜、副菜搭配蔬菜或醃菜,一湯三菜的組合將營養搭配均衡。

彌生軒:將日式的餐飲習慣和西餐的精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359家店鋪,海外出店狀況如下:

■ 「MK餐廳」

日式涮鍋自助餐

餐廳是自助餐廳,分為3個部分:日式涮鍋部分、中國茶點、日本壽司三個部分,吃飯點餐時可以按照喜好組合付款。

店鋪數量:日本國內:34家店鋪。海外尚未出店。

從上述6個實例中可以看出來日本的外餐整體競爭是相當激烈的。而每個集團都為了在其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都積極出店、M&A、MBO等不斷的革新。

但不論如何變革都在注意著如下的問題:

1、都在為成為有魅力的外餐店而努力的尋求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需求。

2、都在確保食品安全,確保供應鏈中的每一環節的品質。

3、都在努力的致力於物美價廉的價格。接客服務上能做到追求細節。

4、除了日本麥當勞集團以外,都在積極的開展海外事業。

即使受到了日本半成品食品產業的威脅,但是不斷的追尋著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在這個嚴峻的競爭產業環境中,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期待今後日本的外餐行業還會加速成長。


以上內容由盈石中國官方微信平臺分享自商業與地產

- 感謝訂閱 -

更多精彩請關注 INSITE微官網

盈石中國商業控股集團憑藉十餘年的運作經驗及服務網絡,以創新商業零售地產形態的運營平臺,為項目提供一站式的商業運營模式及全程解決方案。

官方微博:@INSITE盈石資產 

推  薦  閱  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日本餐飲業」的今天是我們的未來?
    日本餐飲業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未來 《中國餐飲報告》中有一組驚人的數據:中國餐廳的年複合倒閉率已經高達80%,這不是一個突發現象,而是一個常態存在。當然,我們自己也會有觀察,我們熟悉的街道上,餐廳們經常上演「門頭變幻大王旗」的劇情。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餐飲業已連續十幾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其增長的穩定性甚至超過了中國的GDP。高增長率、高死亡率,這就是中國餐飲行業的「不成熟」現狀。論成熟度,餐飲文化相通的鄰國日本就明顯領先我們。這裡重點探討日本的外食行業。
  • 為什麼說金澤是日本的「小京都」?
    在日本,除了京都之外,也有一些城市因為與京都擁有相近的城市氛圍,而被稱作「小京都」。近來,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前往「小京都」,體驗那裡的古老城市氛圍與當地特有傳統文化體驗。靠近日本海的石川縣首府金澤,作為日本北陸地區的歷史名城,自日本北陸新幹線開通以來,這顆北陸隱藏的名城屢屢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 疫情暴露日本人嚴重「通縮性格」
    寧願倒閉、不肯漲價背後……「通縮經驗」作祟日本央行雖然祭出價值1兆美元的貸款方案和大規模支援,降低破產申請數字,但當地餐飲業倒閉的數目仍不斷增加,佔所有破產申請的10%,是所有行業裡面倒閉最多的產業。日本信用報告機構東京商工研究(Tokyo Shoko Research)指出,今年截至8月,已有1,221家日本餐廳業者歇業。其中,早因競爭激烈而破產連連的「連鎖拉麵業」,因疫情雪上加霜,已有34個拉麵連鎖店申請破產。神奇的是,許多拉麵店雖然砍員工薪水,試圖度過艱難時期,但就是不調漲拉麵價格增加收入。
  • 日本人打電話時為什麼會說「もしもし」?
    點這裡免費學習日語五十音圖說起日本人打電話,印象最深的就是「もしもし」了吧,相當於中國人打電話時說的「喂?
  • 「真熱情」還是「假冷漠」?微笑口罩下還原日本人的真面目
    在身邊一些接觸過日本人的朋友中,對於日本人「愛笑」這件事上總是存在不同的觀點,有的朋友會說「你看,日本遇上開心的事會笑、遇到悲傷的事含著淚也會對你笑,怎麼能說日本人不愛笑呢?」「但你不覺得日本人笑起來很假嗎?」
  • 日本人回家為什麼要說「ただいま」?
    喜歡看日劇的小夥伴應該對「ただいま」這句話非常熟悉,日本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說「ただいま」,意思是「我回來了與出門時說的「いってきます」相呼應,「ただいま」有告訴家裡人自己已經平安歸來的意思。「ただいま」對應漢字「只今」,是日語中「今」的強調語,有以下幾個意思:①現在,當前,眼前只今の時刻。/ 當前的時刻。②馬上,立刻。這就只今伺います。/ 這就去拜訪。
  • 為什麼日本人打電話前要說「もしもし」?
    對日語感興趣的童鞋可能會問,為什麼日本人打電話時的問候語是「もしもし」?是不是太繁瑣了一點?那麼這般繁瑣是不是另有原因?
  • 為什麼說電子樂是「來自未來的聲音」?
    在音樂與時尚的化合反應中,除了用兩個文化領域間關鍵人物的連鎖推動,「科技」更是被視作源自於兩個流行文化的投影背後的「催化劑」。隨著 Cubase、FL Studio 以及 Ableton 等 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的普及,獨立音樂人群體的壯大成為近十年最為顯著的音樂趨勢之一。
  • 日本紀錄片中的「過勞死」
    被稱為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更是將工作稱作一種修行,一種「燃」的精神——是不是覺得很耳熟,「福報說」該認祖歸宗了吧?日本確實在這種高漲的社會情緒中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生於1965年的日本作家金子由紀子,在《不被理想束縛的生活》一書中這樣描繪:「那是一個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年代。
  • 為什麼日本的炸雞叫「唐揚」?開動前,5個必學的日本料理漢字課
    「唐揚」讀音是「からあげkaraage」,其實原本的意思不單指炸雞,而是指將魚肉、雞肉裹上麵粉後,用油炸過的食物。所以像是炸魚、炸蝦,只要裹麵粉後油炸的食物,都可以叫做「唐揚」。那為什麼油炸的食物要叫做「唐揚」呢?因為日語裡,炸物稱為「揚物」,「揚げ」這一個字就是炸的意思。
  • 「卡夫亨氏·守護「味」來」論壇召開 賦能後疫情時期餐飲業復甦...
    為助力餐飲企業在後疫情時代恢復「煙火氣」,搶佔發展先機,12月9日,「卡夫亨氏·守護「味」來」後疫情時代中餐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來自卡夫亨氏(中國)、中國烹飪協會以及全國知名餐飲連鎖企業的一眾餐飲行業精英參與到本次盛會,圍繞疫情下的餐飲發展趨勢等行業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共探美食新「味」來。
  • 日本餐飲業打工常用語總結【2】
    原標題:日本餐飲業打工常用的表達   コケる:打工當天因為臨時有事或者有病而請假。不過臨時請假,店裡會因為人手不夠而很麻煩,有事情的話儘量提前請假,店主會理解的。 ライン:表示當天有多少人來打工。
  • 日本人為什麼在飯前說「いただきます」
    「いただきます」來自於動詞「いただく」,意思是「得到」的意思。日本人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恩惠授受關係,在日語中,授受關係是一個重要的難點。除了通過直接說「謝謝」之外,日本人也經常通過授受關係的使用來表達說話人的心意。日本人在吃飯前說的「いただきます」,可以理解為「我要用餐了」、「我開動了」的意思。
  • 日本上班族加班到抑鬱,五年368人「過勞死」,稱「沒有選擇」
    被稱為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更是將工作稱作一種修行,一種「燃」的精神——是不是覺得很耳熟,「福報說」該認祖歸宗了吧?日本確實在這種高漲的社會情緒中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生於1965年的日本作家金子由紀子,在《不被理想束縛的生活》一書中這樣描繪:「那是一個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年代。
  • 為什麼日語的「さようなら」不同於「再見」
    想必不管大家學沒學過日語,應該都聽過「さようなら」這個詞吧,在大家的印象裡是不是就是「再見」的意思,然而今天小豆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千萬不要輕易的對別人說「さようなら」,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探索一下吧!
  • 保質期 25 年還好吃,這就是日本的「防災食品」
    為什麼這些吃的保質期居然有 25 年!能存 25 年的防災食品保質期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能在食品狀態最好的時候享用它,關於它和最佳賞味期限的區別,有很多文章都做過科普介紹。在保質期(最佳食用期)內,食品的安全和美味是可以得到保證的。但在保質期外呢?
  • 基於「重塑」,CONVERSE 向我們展示著未來
    不過就在日前,CONVERSE 展開 CONVERSE REINVENT 紐約活動則 100% 地為我們展示了「創新」的真實模樣。其中,作為 CONVERSE 用於展示未來的全新 CX 與 SHAPES 系列毫無疑問地成為全場焦點。 首先,CX 具體意指何物?CONVERSE 又是如何依託著過往經典,以一記 CX 向我們展示著鞋履的未來?
  • 日本究竟讀「にほん」還是「にっぽん」?
    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本」的讀音是「にほん」,所謂「霓虹國」就是它的音譯。但學著學著,又發現它還可以讀成「にっぽん」,那麼為什麼有兩種讀音,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01為什麼會有兩種讀音?那麼為什麼「日本」會有兩種讀音呢?這要從日語的「は」行假名的讀音演變說起。
  • 日本人叫梁朝偉「東尼雷恩」!為什麼中國人的日本名這麼奇怪?
    周杰倫的日文叫做「ジェイチョウ」(Jay 周),竟然是從英文翻譯過來,不看姓氏可能會以為是外國人呢。到底為什麼日本翻譯中國藝人名字時,會用英文譯名?立刻看小編的說明!▋明明就有中文名字,為何要用英文名音譯?
  • 傳統餐飲業迎來了新轉型,私人訂製會是未來大勢嗎?
    日本有一家叫「未來食堂」的快餐店就是這樣。這家未來食堂每天僅推出一道套餐,售價為900日元(約人民幣53元),在針對顧客的私人訂製方面,未來食堂做了以下兩點。①套餐外顧客可額外加餐顧客點餐時另加400日元(約人民幣23元)即可再選兩種食材讓店主做出一道為你訂做的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