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天才,成人更重要,一部引發教育理念思索的高分電影

2020-12-13 娛樂哈吧鏡

《天才少女》影片雖然頂著一個和《天才搶手》相似的名字,但故事的主題和軸心卻不同於《天才搶手》當中關於天才少女本身如何排除萬難,勵志成才的故事。《天才少女》中真正的故事軸心其實和電影《死亡詩社》有些類似,是有關教育理念衝突的問題。而矛盾的爆發點則有點像《克萊默夫婦》,圍繞的是人物之間關係從緊張到諒解的過程。在這部電影中爭奪的焦點在於一個具有天賦的小女孩瑪麗,而爭奪雙方是小女孩瑪麗的舅舅弗蘭克和外婆伊芙琳。

影片開始,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美國中下層生活的場景。一個平凡的佛羅裡達州小鎮上,一戶不太起眼的房子裡,滿臉絡腮鬍子的弗蘭克、頭髮凌亂睡眼惺忪地在狹小的廚房裡做著早餐。快做好的時候,走到臥房門口敲門催促,說瑪麗你要快點,上學要遲到了哦。一會兒一個約摸六七歲、身著可愛的紅色連衣裙的小姑娘打開房門,一臉無奈地歪著頭問,弗蘭克,非要穿成這樣嗎?

弗蘭克說,我覺得挺好看的呀。趕緊過來吃我特別為你準備的早餐。

這個早餐有什麼特別的?不就是甜甜圈泡牛奶嗎?

是這上面說的。弗蘭克拿著一個盒子指給小姑娘看。

這便是電影的開頭。毫不起眼的房子,毫不起眼的男主,一個單親家庭和一段非常日常的「父女」晨間對話。對於有哄孩子上學經驗的家長們一定不陌生。唯一的特別是小姑娘對父親說話的口氣和態度。不但直呼其名,而且言語間帶著點尖刻毒舌,仿佛在進行一個同齡人之間的對話,儼然一個小大人。不過對於一個單親家庭來說,孩子早熟有些偏激也屬正常。但這一切令人感到正常的情況,卻在小姑娘瑪麗被不情不願地送去學校上學開始。

好萊塢最善於將英雄和天才成功的隱藏在平凡人中,然後讓英雄和天才最終超越凡人。當一切塵埃落定,天才和英雄出離了我們的日常認知時,觀眾覺得原來他們本來就比我們高。不管是漫威塑造的救世英雄《蜘蛛俠》《超人》,還是《肖申克的救贖》中那麼最終越獄成功的安迪,皆是如此開頭,如此結尾。這部影片也不例外。

鏡頭轉到小學一年級的教室。一年級的孩子嘛,自然是從1+1等於幾開始教起。當所有其他小朋友都熱烈地舉手搶答老師的提問時,只有瑪麗百無聊賴地歪頭趴在書桌上在本子上隨便寫寫畫畫。當老師問道,3+3等於幾時,瑪麗在所有人都不做聲時,突然說,不是吧!學校就這麼無聊嗎?顯然是在挑釁老師的權威。老師文森特於是開始加碼問題的難度,想讓小瑪麗知難而退,為自己的狂傲自大認錯。但沒想到,小瑪麗毫不示弱,從3+3,9+8,15+17一直打到57+135等於幾,中間都不帶喘氣的。而老師也從開始的諧謔,轉為驚訝,轉為難堪。最後老師憋出一個大招,問瑪麗,57乘以135等於幾。直接從普通的加法跳到了乘法,而且一上來就是兩位數乘三位數的大數相乘。這下小瑪麗愣了下神。老師以為就此制住了小瑪麗,自己也有了臺階下。正準備轉移話題,小瑪麗卻答出了正確答案。這下該老師慌張了,因為她自己都沒有如此快的心算能力,還需要藉助計算器才能驗證答案的正確性。這一下是徹底讓老師瞠目結舌了。這便是瑪麗天才的初露鋒芒。

但,這還不是最神奇的。

最讓老師文森特驚奇的是她見到瑪麗的「父親」弗蘭克之後。瑪麗由於在課堂上對校長出言不遜,被勒令請家長。這基本是學校教育的一貫態度。看來美國的學校在這一點上也不必國內好到哪裡去。孩子一旦在學校有出格表現,自然要請家長到老師辦公室走一趟。電影主題,關於教育觀念的衝突也從此刻開始顯露。

當弗蘭克從學校接走小瑪麗時,女老師的一個同事認出了弗蘭克是在酒吧工作的酒保。女老師趕忙追出去,向弗蘭克說,小瑪麗極其有天賦,不應該被埋沒了,要重點培養下他的潛力。顯然,她可能覺得,從弗蘭克的職業看,估計是沒能力意識到瑪麗的這份天賦。可弗蘭克卻一臉輕鬆地反問她,何以見得。於是她把在課堂上發生的那一幕給弗蘭克說了。沒想到,弗蘭克不屑一顧地一笑,說這有什麼,那是特拉亨伯格速算方法,我也是8歲就會了,只是現在有計算器都沒什麼人用了而已。難道我也是天才?

這下老師徹底傻眼了。一個酒吧酒保,竟說了一個她都沒聽說過的名詞,還說得這樣風輕雲淡,理所當然,反倒自己露怯了。回去趕緊Google了下,惡補了下知識。說實話,這個速算方法,像小編這樣的數學學渣,也從來沒聽說過。還專門用百度搜了下,發現還確實有這麼一個速算方法。據說是一個猶太裔的俄羅斯數學家在納粹集中營裡琢磨出的玩意兒。不得不服,猶太人的腦迴路果然不一般。影片在這裡用這樣一個名詞已充分地吊起了觀眾的胃口。看來這個酒保不簡單啊!

當女老師查完關於特拉亨伯格速算方法相關信息後,不禁疑惑,這麼聰明的小孩,這麼深藏不露的父親,他到底是何方神聖?肯定有來頭,否則為什麼會有這麼有天賦的孩子?其實說到底,美國電影中的英雄和天才還是貫穿了美國主流的精英思想——精英的習慣會像基因一樣在一個家族中世代傳習,就像歐洲的藍血貴族一樣。如果小孩是個天才,那麼她的天才必然來自父親或母親一方的基因傳承。於是女老師又用Google查了下弗蘭克,卻沒想到卻關聯到了天才女數學家戴安·阿德勒自殺的新聞。而在新聞中,提到這個數學家有個弟弟叫弗蘭克,也就是說瑪麗所謂的父親,其實是她的舅舅。

既然有如此優秀有名的天才母親,這樣的普通學校當然不配繼續教育小瑪麗。於是校長和女老師專門找到弗蘭克,勸他將瑪麗送到專門接受精英學生的天才橡樹學校去讀書。沒想到,這個建議遭到了弗蘭克的強烈反對。他說,他痛恨那個學校,和那個學校有梁子。總之從言語間,再一次向我們傳遞出信息,這個看似潦倒不羈的弗蘭克曾是那個精英學校的一份子,身份很不一般。可為什麼他現在淪落於此,卻成了一個疑團。

不過既然和一個人的過往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自然過往就會找上門來。這次找上門的是弗蘭克的母親伊芙琳——一個一身精英打扮,嚴厲刻板的老婦人。母子之間出現了第一次有關生活態度和教育理念的爭論。

伊芙琳給瑪麗的見面禮是一個最新款的蘋果筆記本電腦。然後略帶試探地說,聽說你喜歡數學,我在電腦裡裝了一本查爾斯·齊默的絕版書《高等代數的演變》,不知你是否喜歡。沒想到,小姑娘卻笑著說,我喜歡那本書。這讓伊芙琳頓時眼睛一亮,驚奇而欣喜地問,你已經讀過了?小姑娘以便漫不經心地拆著電腦,一邊說,我現在已經開始研究微積分了。這讓外祖母顯然高興壞了,不僅大步向瑪麗走去,像是要餓虎撲食一樣,告訴瑪麗,電腦裡還有好多其他隊的書。但在一旁的弗蘭克卻像一個忠實的騎士一樣,始終關注著媽媽的舉動。當看到媽媽向小瑪麗撲去時,挺身攔在了母親面前,仿佛怕母親把小瑪麗就這樣抓走一樣。

當弗蘭克把母親強行推走時,母親將他現在的生活從頭到腳地批判了一遍,然後表示你自甘墮落我不管,但小瑪麗的天才不能被這麼埋沒了。但弗蘭克卻當仁不讓地說,這是姐姐的意願,她希望小瑪麗活得像個正常孩子。話語間是對母親滿滿的怨恨。這便引起了下面的問題。為什麼弗蘭克那麼怨恨自己的母親?為什麼弗蘭克要帶著小瑪麗隱居在這凡塵中?

接下來,通過一次對簿公堂的過程,揭開了掩蓋在弗蘭克和伊芙琳這對母子身上的神秘面紗。

原來伊芙琳本來也是一個極具數學天賦的女科學家,在她的老家英格蘭曾前途無量。卻因年輕時的一時激情,選擇走進婚姻,遠嫁美國,就此埋沒在鍋碗瓢盆之間,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儘管自己並未放棄對數學的熱愛,但由於家庭的牽絆,也未能取得自己曾想擁有的夢想。對此她耿耿於懷,深以為恨,因而將自己的數學夢想寄托在了一雙兒女身上。特別是對女兒,從小就對其嚴格訓導,儼然一個虎媽的形象,目的就是像把女兒培養成她未能成為的數學家。看上去,這樣望子成龍的心情跟我們國內大多數家長一樣。總是自己最遺憾什麼,就想從自己孩子身上找補回來。把自己的夢想當成是孩子的夢想,逼著孩子去實現。說是出於愛,但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份欲望。

在母親的虎媽教育下,戴安不堪忍受,出現了嚴重的精神障礙和逆反心理。在一次自戕式的激情行為後,意外懷孕生下了瑪麗。母親對其徹底失望,與她斷絕了關係。而弗蘭克則是用放棄數學,選擇哲學的方式,反抗了母親的橫加幹涉。在自殺前,她除了將瑪麗託付給弟弟弗蘭克照顧,而且還給將自己解出的千禧難題論證過程交給他,要他在母親去世之後再發表。可見她對母親的怨恨有多深。她明知道母親最在意的就是這個數學難題的解決。

可以說法庭對質的環節,其爭論點與其說是在爭奪小瑪麗的撫養權,不如說是在就什麼才是對於小瑪麗最好的教育這一問題進行爭論。母親伊芙琳堅持認為,她的那種嚴格管束是將女兒的天才發揮到極致的最佳方式,而弗蘭克認為一種更貼近真實與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儘管瑪麗具有超越常人的天賦,但她同時也是個小孩,也需要有朋友,有自己的小情趣,正常地去愛。這段爭論可以說是整個影片中最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回味之處。我們面對孩子,應該給他們一個怎樣的教育,怎樣的未來?

此外,通過法庭辯論。弗蘭克的真實身份也得以揭曉。原來,這個放浪不羈的修船工、酒保,曾是波士頓大學的哲學教授。也難怪他更強調瑪麗對於真實生活的體驗,重視人性和感性對孩子的重要性。其實弗蘭克的身份在之前已經做了伏筆。那是第一次伊芙琳造訪小瑪麗之後。瑪麗被外婆給的數學專著吸引不肯出屋子。小孩這麼愛學習,這要是國內的家長肯定高興壞了。但弗蘭克卻感到十分不妙,強行收了瑪麗面前一本本大部頭,然後直接把她扛了出去。在巨大的落日下,舅舅和侄女展開了一番哲學意味的對話。上帝存在嗎?我不知道。告訴我嘛!羅伯塔知道。不羅伯塔有信仰。信仰是你的思想、感覺,而不是你的知識。我對上帝有我的看法,但那僅僅是我的想法。為什麼我要用自己的想法毀了你的想法?你完全可以自己好好想想。但別害怕去相信什麼。電視裡的無神論者和羅伯塔的唯一區別,羅伯塔愛你,並希望幫助你。不管怎樣,我們最後都會在一起。

這番如此充滿哲理和玄機的對話絕非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分子能有的。當最後弗蘭克的身份謎底揭曉時,我們回憶起這段對話會發現,果然只有作為頗有造詣的哈弗哲學教授這一身份才最符合弗蘭克。

本來,在古希臘數學也是哲學的一部分。既然有一個數學天賦的母親和姐姐,按照好萊塢電影的邏輯,弗蘭克就絕對不會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失敗者。他的落魄,他的潦倒,其實恰是他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唯有哲學家和藝術家才會這樣通透泰然。

另外,也正是因為弗蘭克選擇修習哲學,才能讓他能夠反思,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從母親的陰影中走出,沒有上演姐姐的悲劇。可能正是這份通透和自在,讓姐姐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選擇將小瑪麗交給弗蘭克而不是給母親伊芙琳撫養。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有個更豐富,更人性,更自主的生活。弗蘭克是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人。

相關焦點

  • 電影《天才少女》,一場教育引發的衝突,天才該如何培養
    成為天才,可能是很多普通人的夢想,但是天才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想法和掙扎,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覺得天才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天才是教育和培養出來的,是優質教育下的一個碩果。這部《天才少女》會讓觀眾對教育有一個新的認知。
  • 7部高分天才電影,天才與瘋子只在一線之間
    8部高分天才電影,天才與瘋子只在一線之間 第一部:貓鼠遊戲 豆瓣:8.8 弗蘭克(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Leonardo DiCaprio飾)是FBI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通緝犯。他的犯罪手段神通廣大,偽裝身份的能力超乎常人,全美各地幾乎都留下他的犯罪足跡。
  • 淺析電影《天才少女》
    電影開始之前,美國福克斯探照燈公司的象徵性logo一出現我就判斷這八成又是一部大製作的劇情片,以曾經對美國英雄自由主義的固有印象,或許這是講述一個少女無意中獲得超能力後拯救社會的故事?可事實卻證明我錯了……既沒有激烈的劇情衝突,也沒有任何奇異的特效,整部電影格調完全可以用平淡二字來形容。
  • 《天才少女》不可錯過的好電影!你看過嗎?
    《天才少女》是一部北美電影,上映後口碑狂飆,豆瓣評分也高達8.1分,這是一部高分劇情暖心片! 主要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
  • 一群天才少年,從小學跳級到大學,孫紅雷演老師的高分小眾電影
    近幾年,孫紅雷也不斷突破自己,尋找演一些風格不同的角色,例如《潛伏》裡面的餘則成,《好先生》裡面的路遠,還有最近熱播的《帶著爸爸去留學》裡面的黃成棟,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電影也是他突破演技的一部代表作《少年班》電影講述的是孫紅雷飾演的是一所大學招生辦的老師,他要在全國尋找天才少年,在大學創辦一個少年班,來攻克世界數學大賽Imc。
  • 《天才少女》美國隊長搭戲天才小蘿莉,來看看他怎麼養孩子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天才少女》這部劇情片,於2017年在美國上映。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帥哥+蘿莉」的角色搭配,口碑非常不俗。瑪麗身邊有很多對她幫助很大、很積極正面的成人模範,包括弗蘭克的鄰居羅伯塔,還有她的老師邦妮。瑪麗也是個數學天才,擁有萬裡挑一的聰明大腦。舅舅希望瑪麗能像普通人一樣,回歸平凡的生活,他相信這麼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瑪麗媽媽的遺願。而外婆伊芙麗是社會精英,她認為弗蘭克的教育方式在阻礙瑪麗的發展。
  • 抖音頻繁出現的一部電影-《天才少女》
    也許每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是一名「天才」。事實上大多數的父母認為天才往往是別家的孩子,無論孩子很聰明伶俐,也總會跟鄰居家孩子比。在父母心裡孩子有挑戰是正確的,可在孩子心裡真的是這樣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部電影《天才少女》。
  • 電影《天才少女》: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這真的是個難題,更何況真實生活往往還要更複雜。電影《天才少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如何培養這個天才少女瑪麗?弗蘭克與伊芙琳的兩種教育觀念碰撞。伊芙琳的教育觀是:瑪麗是和她的母親黛爾一樣的數學天才,她應該守住自己的天賦,不該浪費時光去被無謂的娛樂消耗。瑪麗的絲毫懈怠和浪費,都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 7部高分天才電影推薦: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差~
    天才都是上帝的寵兒,他們在某一方面擁有著常人可能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執著,但同時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擁有著喜怒哀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7部關於天才的高分電影,帶你一起走進天才的世界!推薦理由:人的一生中需要擁有這樣一段豁然開朗的時刻~美麗心靈豆瓣評分:8.9該片講述了數學家約翰因發明的博弈理論而享有國際聲譽,但他卻大受精神分裂症的幹擾,甚至一度被關進了精神病院,在深愛他的妻子不離不棄的鼓勵與幫助下,約翰最終潛心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 影評《天才少女》
    瑪麗身邊有很多對她幫助很大、很積極正面的成人模範,包括弗蘭克的鄰居羅伯塔,還有她的老師邦妮。瑪麗也是個數學天才,擁有萬裡挑一的聰明大腦。弗蘭克媽媽伊芙琳相信瑪麗屬於更適合成人的特殊學校,但弗蘭克希望瑪麗擁有一個更常規的童年——他相信這麼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瑪麗媽媽的遺願。這場爭論引發了一場關於瑪麗未來撫養權問題的法律官司。
  • 一部值得看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
    其中,最讓我驚喜的就是一部關於作弊的電影《天才槍手》,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而且這部大片歸類於懸疑,觀影過程中更是讓人心驚膽戰,是一部很值得看的泰國電影。這部影片能在豆瓣和北美爛番茄上面評分都很高的原因大概一個就是因為這個題材很新穎,大概還沒有哪個國家將一件作弊案拍成大片吧。槍手在現代的意思是代替別人參加考試並獲取相應報酬的人。
  • 從《天才少女》看兩種教育觀念的拉扯後,尋找到最終的平衡
    《天才少女》電影於2017年4月1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位數學天才戴安因為她的數學天才而被扼殺了所有的愛好,最後飲恨自殺,而她的女兒瑪麗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
  • 《天才槍手》冷門大爆 批片「玩家」將重新洗牌
    沒有流量明星加持,沒有巨額票補助力,能在上映首日就一路開啟零差評模式引爆影迷圈,並刷新了泰國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天才槍手》顯然成為了一部現象級影片。目前,該片的熱度絲毫不減,觀影持續火爆,並在上映第二周上座率仍高居榜首,高達21.9%,遠超其它影片,據業內人士推測其最終有望斬獲3億票房的好成績。這不僅令該片的幕後推手恆業影業成功地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也為整個電影行業留下了很多的經驗與思考。
  • 《天才少女》:7歲女孩告訴你,什麼是好的教育,天才也不過如此
    何為天才?如果你身邊有清華的朋友,他應該是周圍人眼裡的天才。而一個7歲小女孩,能解出研究生級別的高數難題,那她應該是天才裡的天才。《天才少女》是三年前在美國上映的一部電影,該片的反響雖然不比《摔跤吧爸爸》強烈,但這部影片的意義同樣深遠。
  • 6部經典天才電影,最後一部太過於經典,看過的請舉手!
    該影片還是很值得觀看,奉勸同學們還是要以正能量為主,學該學的東西偽裝天才《貓鼠遊戲》,作弊都能拍得這麼燃,這麼熱血,真是激動到讓人想鼓掌啊!剪輯很帥,節奏很好。雖然是青春片,整個的節奏更像間諜片或動作片,感覺這完全就是俠盜的設定。影片勾起很多曾經的回憶,還藉機探討了泰國社會結構、教育制度等問題。幾個小演員也不錯。
  •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對於他們的教育,我們又該怎麼做呢?最近,我在豆瓣的推薦下,看了一部關於神童教育故事的電影《天才少女》。看了這部電影後,我又想起了初中時學過的一篇也是類似神童教育方面的古文《傷仲永》。同樣是對神童方面的教育,一部電影、一篇古文,三個家長不同的教育觀,結果卻並不一樣。
  • 豆瓣高分電影推薦:《天才少女》看美國隊長如何拯救數學天才少女
    今天同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在豆瓣上評分8.3分的影片——《天才少女》。它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裡斯·埃文斯、麥肯娜·格瑞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這一次克裡斯·埃文斯不再是擁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的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可是他依然拯救了一個小女孩的一生。
  • 4部經典的天才電影,最後一部,16歲就有醫生、飛行員多重身份
    4部經典的天才電影,最後一部,16歲就有醫生、飛行員多重身份經典的電影有很多,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電影可能大家也都看過,下邊這4部雖然說不上是耳熟能詳的,但是也是非常經典的關於天才主人公的電影了,收藏起來慢慢看,據說最後一部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1.
  • 《天才槍手》男主公開回應電影結局
    男主「屁鵝」公開回應電影結局,粉絲腦洞大開共創《天才槍手2》《天才槍手》根據2014年亞洲最大考場作弊案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天才少年為家庭鋌而走險,利用高智商考場作弊牟取暴利的故事。電影自上映以來就口碑大好,影片聚焦作弊,除了腦洞大開的作弊方式,其作弊過程中險象環生、驚心動魄的設計,才是影片真正牛逼的地方。
  • 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加繆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電影《美麗心靈》的主角約翰納什無疑是萬眾挑一的數學天才。我們定義天才,除了異於常人的超高智商,天才似乎還總是攜帶怪癖。內向孤僻,不合群是天才常有的特徵,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的圖靈,自詡太陽的尼採,25歲就自殺的海子。納什同樣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幸運的是他有一位愛他始終不離不棄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