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今年,各行各業數位化、智能化升級如火如荼,利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以此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數字經濟繼而邁向智能經濟新形態,也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格局。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經濟發展繼而開始淡化經濟增速,更加強調發展質量與效益,尤其注重發展數字經濟,以此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各行業對新技術保持強勁的需求,不僅為各行業帶來創新活力,也助推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指出的是,製造業積極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邁向智能製造轉型,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結合所發布的《IDC FutureScape 全球製造業2021年預測——中國啟示》預測中談到,到2021年底,70%的製造業供應鏈將投資能真正實現業務彈性所需的技術和業務流程,以使生產率提升10%。到2024年,製造商將利用機器視覺和AR/VR將場外的專業知識擴展到現場,實現能在任何地方提供工程和維護支持,從而使現場人員減少35%。
同時預測到2024年,30%製造商將藉助實時傳感數據來增強其車間數字孿生,從而使得車間和存儲區域的物流瓶頸減少80%。以海爾互聯工廠為例,基於數據的仿真建模驗證、生產高效協同、質量精準管控,探索實踐出更多場景化的物聯網智能產品、有效優化生產效率、不入庫率等產能指標顯著提高,比如產品不入庫率提升到75%。
這主要在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下,生產車間高度自動化、智能化,且在生產環節就與用戶連接起來,實現物聯網時代全流程的「超連結」,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智造之路。精研科技同樣作為先進位造代表企業之一,在今年早些時候,其復工復產還受到央視新聞聯播關注。
在智能經濟按下「快車鍵」的報導中談到江蘇精研科技製造車間雖然沒幾個人,但生產一直沒停。據了解,背後所支撐的則是人工智慧自動化投入和部署。通過搭建百度智能檢測系統,十臺無人值守的自動化檢測設備24小時工作,比人工檢測效率提升近十倍。
曠視作為人工智慧應用落地最具代表性的廠商之一,近年積極推進供應鏈利用技術提升效率。不斷突破底層創新技術、軟硬一體的產品矩陣,全站解決方案,助力實現企業在工廠和物流場景方面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升級。
就在近日,億陽紡織與曠視、中移動籤署合作,共建紡織行業的5G+智慧工廠。憑藉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的軟硬一體化產品和高度智慧化的物流解決方案,曠視將為億陽紡織打造國內首個紡織業高密度單卷自動化立體倉庫,提供紡織工業智能化升級的標杆案例。
作為傳統製造業之一,紡織行業正在創新驅動的經濟新常態下加快升級轉型。考慮到產業智慧化趨勢以及企業長期發展需求,億陽紡織在九江投建新基地時,也提出了建設5G+智慧工廠的目標,以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在智慧物流方面,希望採用全流程智能化解決方案,實現從紗原料進廠卸車、搬運緩存,到搬運至生產區、生產下線搬運到印染、定型區域的全流程無人搬運。
針對億陽紡織新建基地目標,曠視結合先進的人工智慧算法,以自主打造的機器人網絡作業系統河圖(HETU)為核心,定製了收、發、存到智能搬運自動化方案:將通過定製版AS/RS存儲、人工智慧堆垛機、機械臂等自動化設備,實現成品布匹單卷的自動化入庫、存儲、調撥、出庫、發貨;同時,基於河圖部署入出庫無人化作業和智能搬運調度系統,實現與車間、立庫、出庫發貨區的無縫對接。
整體來說,曠視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充分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顛覆傳統紡織行業的作業方式、工藝流程,將幫助億陽紡織優化生產流程,實現數位化入庫、存儲、出庫的高效管理,大幅提升倉儲物流系統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表示,「曠視從2017年進入智慧物流領域以來,從一個個項目做起,腳踏實地服務客戶。無論是以智能化讓工人每日少跑幾十公裡,幫助客戶提高庫容效率降低成本,還是在疫情等非常時刻也能幫助客戶為他們的用戶提供可靠的服務,都讓我們感受到在做一項有意義的事業,在為社會創造價值。億陽紡織具有先進的創新理念,我們很高興能夠助力億陽紡織建設5G+智慧工廠,為紡織行業打造智能化升級標杆。」
在此之前,曠視為徐福記量身定製了點到點+貨到人+智能搬運系統,實現了 「車間-公共月臺-發貨月臺」之間的自動化搬運,物料搬運及時率和準確率達到100%;自動躲避障礙物的功能,大大降低了車間的安全風險;降低異物掉入產品中的風險,解決了在食品運輸過程中出現異物的問題;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
隨著傳統製造業正不斷加快數位化變革進程,人工智慧行業務實者,曠視將堅定投入、深耕供應鏈物聯網,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簡化管理,不斷為物流行業的智慧發展創造新的價值。
最後,各行各業積極推進數位化轉型升級,這背後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產業智能轉型提供支撐,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同時,也帶了人工智慧應用市場蓬勃發展。來自IHSMarkit調研數據顯示,AI應用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428億美元,到2025年將增長至1289億美元。
人工智慧應用市場每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在人工智慧時代,作為社會創新基礎技術,從工業製造到農業,再到自動駕駛汽車與智慧家庭,人工智慧無處不在,一個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社會也隨之到來,將會有更多科技企業有望獲得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