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朋友詢問攝影入門買什麼器材好, 我不是器材黨,只能以自身的體會和可憐又淺薄的攝影知識給女性朋友們一些幫助(目前還沒有視頻器材的體會。)
如果時光能倒流,讓我重新選擇,我一定會省下許多銀子和時間。
1、器材的重量放在第一位。
因為太重而不想把相機帶在身邊和沒有相機又有什麼區別呢?
服飾分性別,攝影器材不分性別。但女子與男子體能不同,出去遊玩時許多小姐姐連一瓶礦泉水都是男性友人幫忙拿著,我太理解徒步跋涉加負重的痛苦,體能殆盡時誰還有心情拍照呢?
如果長期在室內拍攝則不需要考慮器材重量問題,但戶外旅行不僅要考慮器材重量還要加上飲用水的重量,不要以為所有的風景區都像城市公園一樣隨買隨喝,缺水對體能影響巨大,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戶外攝影是個體力活,我體能很差,平時也很少鍛鍊,每次外出拍攝都感覺在軍訓拉練,全靠人定勝天的愚蠢信念「滾」完全程。
我的戶外攝影包重量=相機自重+2-3個鏡頭重量+N塊電池重量+三角架重量+N個配件,有次稱下二十多斤,一般攝影發燒友的背包只會比這更重。
機身重量:全畫幅單反>半畫幅單反或全畫幅微單>半畫幅微單>手機
記錄日常生活時,我的折中方案是用輕便的佳能M5半畫幅微單(當時4K多入手,目前已停產,據說新出的M6II蠻火)+22定焦(淘寶二手900元)。這款機器最大的問題是弱光下畫質會垮,我放棄了夜晚拍攝和最美妙的暗光,幸好上帝還給了白天的光線可用。
2、成像質量排第二
機身畫幅大小和鏡頭質量影響成像效果,一般來說相機畫幅越大成像越好,價格也越高,同時機身也偏重。定焦鏡頭成像好過變焦。
柳枝在武功高手的手中能做利劍,但新手入江湖一定得弄個屠龍刀護身。手機就是那根柳枝,對於初學者而言,柳枝就是柳枝,變不成倚天劍。
建議新手一定要入可更換鏡頭的相機,體會不同鏡頭的感覺。大師用手機拍得好那是因為大師相機拍得好。
方便感:變焦>定焦
虛化、畫質與價格:定焦>變焦
入門建議配置:一支變焦鏡頭和一支定焦鏡頭(佳能有支七百塊的良心鏡頭50/1.8,拍人像和靜物特寫都可以,在半幅機上相當於75焦段)
對自我體能和意志力有信心的女生可以考慮全畫幅單反或全幅微單。有點拿不準自己能不能堅持下來的朋友,可以入價格便宜又輕便的半幅可換鏡頭的微單帶在身邊,多多拍攝優於所有的昂貴器材。
關鍵詞:全畫幅、半畫幅,通俗講就是底片大小,記住底片越大畫質越好就行。手機軟體能量驚人但底子小,有通信手段加持圖片傳播速度極快是視覺快餐。觀看的屏幕越小越看不出畫質區別。
如果只在光線良好時拍攝,手機發圖,半畫幅相機就夠。
4、配件:三腳架、快門線、濾鏡、高配置電腦,我的建議是一個都不能少。
增加一個配件,相當增加一個變量,拍攝過程更複雜,會多出許多變化。手機配三腳架也能拍出讓人驚豔的風光片。電腦=數碼暗房。
與高檔機身鏡頭適配的電腦、三腳架、濾鏡的價格都貴,很多朋友購買預算沒有包含這塊。以中低端機佳能M5為例,適配的鏡頭及配件型號多,價格便宜,但我放棄了弱光下的拍攝。
攝影器材裡沒有撿漏一說,一分錢一分貨。
5、費用與成本
永恆的真相:越貴的器材越好。
現實的苟且:願意用多少時間學習攝影?時間更貴。
6、品牌
索尼、佳能、尼康主流品牌質量差不多,滿足入門選手都沒有問題。選哪個牌子取決於你的老師或朋友們用什麼,主要是方便交流。我用佳能,因為開始領我入門的幾位同事都用佳能。
7、最重要的一點,居然是個偽命題
拍攝題材與拍攝目標直接決定了配置的機身和鏡頭,這個才是真正的「器材一步到位」的依據,明確拍攝題材與目標會節省很多銀子和時間。
關於這點我可以做個反面教材,到現在我都不能清晰自己的拍攝題材與目標,一會兒拍拍這一會兒拍拍那,腳踩西瓜皮到處劃。
人生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每分每秒都不浪費,那是了不起的人。
今天元宵佳節!祝幸福安康!
明天出門,來不及配新圖,很羞愧,但也只能這樣啦。佳能M5+22/F2定焦,手機修圖,請原諒我粗糙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