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新房裝修時,都應該知道在衛生間一定要做好防水以及閉水檢驗。但有時,防水層的損壞依然讓我們防不勝防。在經歷使用年頭的不斷增長,防水層自然老化還好,大不了砸掉瓷磚,就當是二次裝修了。但如果剛裝修好就漏水!那就得不償失了!
衛生間漏水是一件很讓人心煩的事情,有可能還會影響到樓下的鄰居的日常生活,搞得不愉快!
衛生間在裝修的時候都已經做了防水,為什麼還會漏水呢?這是很多業主煩惱的一件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跟著我,一起看下去吧!
牆面
1、剷除很多房子原先開發商是做過防水層的,有些是黑色的瀝青防水,還有的是柔性防水層。但是只要你拿手稍微一摳,就能撕下一大片,由此可見原來的防水層質量真的不行。另外更不能在原來的防水層上重新塗刷防水,不僅不起作用,而且時間長了收縮也會一起脫落。對於房子原來的舊防水一定要堅決剷除,不留隱患。
2、修補防水施工前,一定要用毛刷把牆面、地面的浮灰清理乾淨,防水塗刷有灰塵的話,影響黏結性。另外有洞眼、坑窪的地方要拿水泥修補好,不然容易從洞眼處滲水。
3、潤溼修補完成後,應用滾筒粘水對牆面、地面進行潤溼處理,這麼做是為了保證防水塗膜能與牆地面很好的粘結,增加牢固度。
4、牆面防水牆面防水施工應至少做2遍,用滾筒先豎向整體滾塗牆面防水,衛生間四面牆塗刷高度至少1.8米,一定要等一遍防水幹透後再橫向滾塗第二遍防水,這樣豎、橫交叉保證防水塗膜成型穩定,最後用毛刷局部塗刷修補。
5、拉毛牆面防水塗刷完應用水泥砂漿做一層拉毛處理,這樣不僅能保護防水層,而且增加防水層表面粗糙度,提高後期貼磚牢固度,不會掉磚。
地面
1、陰角處理牆面和地面交接處是為陰角,也就是樓板和牆體連接的地方。陰角處應先用堵漏王整體塗刷2遍,最好可以再用素水泥漿做一個弧形坡,這樣加強處理能很好地規避陰角處滲水。
2、根部處理馬桶下水管、地漏下水管根部是漏水爆發點,這些位置同樣應該先用堵漏王整體塗刷2遍,然後用水泥漿做一個弧形坡加強處理。
3、製作止水帶衛生間經常用水,時間長了地磚下面肯定堆積了不少水,為了防止多餘的水分往門口滲,建議門檻石處做一個止水帶隔離水分。
4、門檻石處理地面防水施工前建議先貼門檻石,因為門檻石兩邊埠也容易滲水,門檻石貼完後用堵漏王對倆邊埠及下口塗刷2遍,保證無縫隙。
5、地面防水地面防水施工同牆面施工一樣,橫豎交叉塗刷2遍,一定要等第一遍幹透後再塗刷第二遍。
6、閉水試驗地面防水施工完,一定要放水做至少24小時閉水試驗,到樓下去看看有無滲水跡象。
水頭預留尺寸過小
1、水管水頭如果預留尺寸過小,後期貼完瓷磚會直接蓋住,導致水頭凹陷在最裡面,這樣容易造成後期櫥櫃、衛浴安裝時,冷、熱水三角閥無法連接水頭安裝。
2、水管水頭如果預留尺寸過小,櫥櫃、衛浴三角閥勉強能夠安裝。但後期使用一段時間,水頭內絲連接處容易出現鬆動、斷口,很容易出現滲水,而且非常不容易發現。內絲處水慢慢滲到牆磚裡,然後到地磚,造成衛生間背面牆、相鄰牆體發黴。特別是熱水管,水頭內絲纏繞的生料帶極易老化、導致滲水,同樣很難發現,容易造成嚴重損失。
水頭預留尺寸過大
水管水頭如果預留尺寸過大,後期貼完磚時水頭會凸出瓷磚面很多,當再安裝櫥櫃衛浴時,三角閥蓋板將蓋不住水頭邊口,看著很難看。
正確施工做法
1、水管水頭正確做法是保證,貼完瓷磚後與瓷磚齊平或者略突出1~2mm。這樣既能保證後期萬一發生滲水,水也不會滲入瓷磚,也容易發現維修;另外略突出後期蓋板也能蓋住保證美觀。
2、水電改造時建議水頭預留2~3cm,因為後期貼磚水泥砂漿在1cm左右、瓷磚基本都是1cm,整體厚度在2cm多點。
3、貼磚前先檢查一下整體牆面平整度,如果誤差較大,為了保證瓷磚貼完是平整的,所以會用水泥砂漿找平。這個時候就要安排水電工過來調整一下水頭尺寸,然後再貼磚,就能保證貼完瓷磚後水頭與瓷磚齊平或者略突出。
總結
以上說的這種滲水情況,小編見過很多,因為很多便宜的水頭內絲質量不行、很多便宜的三角閥內絲質量不行,還有就是工人師傅安裝連接時容易粗心,最終導致滲水!往往都是等到牆體大面積發黴時,才發現是這個細節沒做好,最後只能返工維修。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