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摘選自《寶石和寶石學雜誌》2017年第1期文章
2010年,在經歷了翡翠、碧璽、南紅瑪瑙等珠寶玉石熱賣之後,沉寂了十幾年的琥珀又再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且行情一路看漲。在琥珀銷售和推廣中,「千年的琥珀,萬年的蜜蠟」「眾珀皆下品,唯有蜜蠟高」等錯誤認知已深入人心,使人們對蜜蠟的追求到了揀精擇肥的地步。天然琥珀中蜜蠟比例可佔到60%左右,事實上在琥珀原料銷售中,透明的琥珀和不透明的蜜蠟價格並無差異。近幾年,中國琥珀加工企業經過不斷摸索、技術轉讓等途徑基本掌握了汽化處理技術,但不同廠家汽化處理的關鍵技術及用於處理的材料不同,生產出來的汽化處理琥珀(「水煮蜜」)品質也不同。
汽化處理是指在壓爐中通過控制溫度和壓力,在惰性氣氛環境和有水溶液參與的條件下,使微小氣體進入到琥珀內部,達到改善琥珀外觀(使其變得不透明)的一種優化處理新方法,經汽化處理的琥珀其「蠟質」均勻、緻密,其產品即為商業俗稱的「水煮蜜」。汽化處理可用於琥珀原料,也可用於半成品和成品,準確區分「水煮蜜」是目前琥珀檢測中極具挑戰的難題之一。
1 汽化處理材料市場上用於汽化處理琥珀材料主要有三大類:(1)金絞蜜(部分透明、部分不透明的琥珀);(2)透明金珀;(3)半透—微透明、蠟質均勻但顯水透的蜜蠟,以及各種規格的原料和半成品。
用於做珠子的待「水煮」原料
用於做雕件的待「水煮」原料
2 汽化處理方法琥珀汽化處理的技術關鍵是如何模擬天然蜜蠟的形成,通過調節壓爐內溫度、壓力(惰性氣體)及飽和蒸汽壓,使爐內的氣體進入到琥珀內部。「水煮蜜」根據原料不同,汽化處理的效果也不同,其中半透明-半蜜蠟狀的金絞蜜效果最佳,金珀最差。目前,商業上評價蜜蠟品質的重要指標稱為「蠟質」(懸浮在琥珀中的大量微小氣泡可見聚合體的緻密程度)。 「蠟質」緻密、均勻的優質「水煮蜜」僅佔到汽化處理總量的1/3,部分經汽化處理的「水煮蜜」品質不如處理前的價值大,因此汽化處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3 「水煮蜜」的鑑定特徵實驗樣品汽化處理前後的寶石學特徵:(1)汽化處理後所有樣品的透明度均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原來的透明、半透明轉化為不透明,達到預期處理的目的;(2)汽化處理後樣品Ⅰ、樣品Ⅱ(金珀)的顏色變暗,樣品Ⅲ(金絞蜜)的顏色泛白;(3)汽化處理後樣品均新增了一層土黃色的「水煮皮」及白色的「水煮斑」;(4)汽化處理前樣品存在的瑕疵,處理後得到掩蓋;(5)汽化處理前後樣品的折射率、螢光的強度未發生明顯變化。
實驗琥珀樣品汽化處理前後外觀變化
汽化處理前後琥珀樣品的紅外吸收光譜並無明顯差異,獨立觀察汽化處理琥珀時其紅外光譜不具有鑑定意義。
實驗琥珀樣品汽化處理前後紅外光譜特徵
3.1 「水煮蜜」原料特徵
經汽化處理的琥珀原料會出現一系列「水煮」特徵:(1)大部分「水煮蜜」原料在其風化皮內部會新生一層黃綠色、黃白色的「水煮皮」,該皮層由微小氣體迅速聚集在空隙率相對高的淺表層所致。「水煮皮」由外至內有過渡現象,寶石顯微鏡下可見氣泡沿「水煮蜜」皮下至內部存在由大至小,由少至多的分層現象,此現象不包括白色水煮皮」;(2)風化皮的表面經常會形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水煮斑」,這種「水煮斑」可以繼承到琥珀內部,並殘留在成品表面。推測「水煮斑」的成因可能是壓爐內的汽化分子越來越多時,部分水蒸氣分子重新凝結為水滴在琥珀表面留下的「遺蹟」;(3)新生成的「水煮皮」表面為水波紋狀結構,常伴有大小不等的氣孔;(4) 「水煮皮」的凹坑處還出現不同於天然風化皮的黑色、黃白色的結痂狀、泥巴狀皮殼。其中「水煮皮」和「水煮斑」是「水煮蜜」的診斷性證據。
「水煮蜜」原料的特徵
a.汽化處理的黃綠色「水煮皮」;b.黃白色「水煮皮」;c.「水煮皮」 的過渡現象(20×);d.氣泡的分層現象(40×)
「水煮蜜」原料的表面特徵
a.新生成的「水煮皮」 和「水煮斑」(6.5×);b.波紋狀「水煮皮」(20×); c.「水煮皮」上殘留的氣孔 (10×);d.「水煮」原料凹坑處黑色結痂狀皮層(6.5×)
3.2「水煮蜜」成品的鑑定特徵
鑑別「水煮蜜」成品主要從外部特徵和內部特徵兩個方面加以區分:(1)「水煮蜜」外觀大多「蠟質」均勻,流紋不發育,表面有時也可見到「水煮斑」,且白色「水煮斑」的結構細膩;(2)「水煮蜜」常見密集的盤狀氣體包裹體及氣液二相包裹體;(3)存在裂紋的琥珀,汽化處理後沿裂紋出現白色擴散紋;(4)經汽化處理的「水煮蜜」雖保留了金絞蜜中的天然流紋,但受後期氣體介入的影響,流紋顯得紊亂、不清晰,不及天然蜜蠟紋理清晰、流暢,有層次感。
各種「水煮蜜」串珠及掛件
a.「水煮蜜」佛珠;b.「水煮蜜」掛件半成品(紅色圈標註了 「水煮斑」); c.「水煮蜜」雕刻件(紅色圈標註了 「水煮斑」);d.樣品Ⅲ經汽化處理磨圓後烤老蜜蠟珠子
「水煮蜜「成品的特徵
a.成品表面「水煮斑」的細膩結構(30×);b.「水煮蜜」內部密集的盤狀氣體包裹體(20×);c.「水煮蜜」富集的氣液二相包裹體(35×); d.「水煮蜜」沿裂紋發育的白色擴散紋(10×);e.「水煮蜜」紊亂的流紋(20×); f.「水煮蜜」不清晰的流紋(6.5×)
天然蜜蠟(a)和「水煮蜜」(b)的SEM圖像
a.天然蜜蠟中氣泡的SEM圖像;b.「水煮蜜」中氣泡的SEM圖像
天然白蜜(a)及白色「水煮皮」(b)的SEM圖像
4 認識(1)市場出現的「水煮蜜」是在熱處理琥珀的壓爐中通過控制溫度、壓力,選擇惰性氣氛環境,在有水參與的條件下,使微小氣體進入到半透明-半蜜蠟狀的琥珀內部形成的。
(2)經汽化處理的琥珀原料其風化皮內層會再生一層厚度不等的黃白色、黃綠色的「水煮皮」或波紋狀、結痂狀皮殼、氣孔。同時原料的表面還會出現大小不等的白色「水煮斑」。 「水煮斑 」有時可繼承到琥珀內部,並保留在成品表面。
(3)成品「水煮蜜」常見密集的盤狀氣泡及氣液二相包裹體,同時受後期微小氣泡的幹擾,原金絞蜜中的流紋顯得紊亂、不清晰。
(4)實驗樣品的紅外光譜在汽化處理前後差別不大,其鑑定意義有待於統計數據的支撐。
(5)對於「水煮蜜」的鑑別必須尋找綜合證據,切勿片面裁定。其中「水煮皮」和「水煮斑」是「水煮蜜」的重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