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是河北省地級市,河北省政府批覆確定的河北國際旅遊城市、連接京津遼蒙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3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和3個自治縣,總面積3951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17.9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8.27萬人,城鎮人口186.35萬人,城鎮化52.07%。
承德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河北省東北部,南鄰京津,北接赤峰和錫林郭勒,東西與朝陽、秦皇島、唐山、張家口相鄰,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重要節點,具有「一市連五省」的獨特區位優勢,是國家甲類開放城市,中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中國攝影之鄉、中國剪紙之鄉。
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莊,成為清王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1723年設熱河廳;1733年胤禎取「承受先祖德澤」之義;賜字「皇承天德」釋義先皇秉承天地化育萬物的恩德;設承德直隸州,始稱「承德」;民國和解放初期為原熱河省省會;1955年,熱河省建制撤銷,承德劃歸河北省,為省轄市。
承德的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承德被評為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2016年11月,承德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017年10月,承德市入選國家森林城市。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
承德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多民族歷史文化內涵,根據出土文物考證,承德一帶早在中原龍山文化時期就有人類活動遺蹟。 殷周時期,這裡是山戎、東胡少數民族活動的區域,是燕侯的勢力範圍。承德東約150千米處的凌源縣海島營子村,出土過多件西周銅器。
戰國時代,承德一帶隸屬於燕國設置的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史記·匈奴傳》記載,燕國曾在這一帶修築長城,長城遺址,仍依稀可見。特別是著名的興隆農具鐵範發現,說明當時這一帶的農業生產已相當發達。 秦漢以後,歷代的中央政權都曾在此設置過行政管理機構。在漫長的歷史中,這裡的漢、匈奴、烏桓、鮮卑、庫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經濟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範圍介於北緯40°12′-42°37′,東經115°54′-119°15′。處於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地近京津,背靠蒙遼,省內與秦皇島、唐山兩個沿海城市和張家口市相鄰,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相鄰,城市跨度從北至南269千米,從西往東280千米。行政區域面積39519平方千米,佔河北省總面積的21.19%。
承德市境內有灤河、潮河、遼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年產水量37.6億立方米,是京津唐的重要供水源地(佔潘家口水庫年入庫總水量的93.4%、密雲水庫入庫總水量的56.7%)。林地面積佔河北省的43.4%,草地面積佔40%,森林覆蓋率48%。
普陀宗乘之廟位於承德避暑山莊北部,因為主建築模仿西藏布達拉宮修建,故又稱小布達拉宮。建成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宮,依山就勢,逐層升高,氣勢磅礴,宏偉壯觀。它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廟宇。
遼河源國家級森林公園分三大景區,即森林草原花海區、馬孟山森林浴場仙居山莊度假區和遼代古墓區,現有景點65處。「九龍蟠楊」更為景區一絕,此樹樹冠巨大,九根支幹或上揚、或俯探、或平伸,無不彎曲盤旋,似虯龍群戲,被稱之為「天下奇樹」。
遼河源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平泉縣大窩鋪林場,公園總面積1188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1.2%,主峰馬盂山(光禿山)海拔1738米。公園內保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植物垂直分布明顯。 一個低調但是驚豔的森林公園,遼河的源頭,契丹人的發源地,有山,有草甸,有森林,有小河。 一路開車進山,有個小山坡可以登頂,有個木棧道可以走草甸上山進森林到遼河源頭。
雙塔山位於舉世聞名的承德避暑山莊西南十公裡處,為承德名山之一。1300多年以前,契丹人在雙塔峰頂建造的兩座古塔,這也成了該景區最大的亮點。至今雙塔的修建依然是一個迷。景區內林壑優美,溪水奔流,怪石嶙峋,鳥語花香。清朝的康熙、乾壟嘉慶皇帝以及文武名臣就曾多次登臨。 在巖柱上有人工建造的磚塔,相傳是遼代墓塔,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承德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現在塔旁建有雲梯,可以攀援而上。
大汗行宮景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京北第一草原,距承德市區250公裡,距北京280公裡。景區總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是京北第一草原上規模最大的景區。 它以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為背景,而建設的「成吉思汗行宮」,通過景區建設過程中對蒙元歷史文化的挖掘,用點滴講述著粗獷的蒙古民族創造的「馬背文化」。
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環抱承德市區,與馳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和外八廟風景名勝鑲嵌相融,總面積159萬畝,距市區約2.5公裡。公園自然景觀奇特,以千巖競秀、異峰崢嶸的丹霞地貌著名。 普樂寺: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前半部為漢式風格,後半部融進藏式風格,主體建築為經壇,是集會講道祭祀之處。主殿叫「旭光閣」,外觀極像北京天壇祈年殿。
普樂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始建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配殿、正殿組成。東部為藏式城建築。主體建築旭光閣,重簷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採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鬥拱手法,雕工精細,金光閃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普寧寺俗稱大佛寺,位於承德避暑山莊的北側,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寺廟建於清朝乾隆時期,是由乾隆皇帝為會盟的蒙古王公修建的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整個寺廟建築恢宏精美,可以前來參觀、拍照。寺內曾有眾多的高僧造訪加持,來此拜佛祈福也十分不錯。 普寧寺的規模很大,縱深約有250米左右,寬約有130米,在寺內步行參觀、拜佛大約需要2小時左右。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裡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
1961年3月4日,避暑山莊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煙波致爽、芝徑雲堤、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巖秀、萬壑松風、松鶴清樾、雲山勝地、四面雲山、北枕雙峰、西嶺晨霞、錘峰落照、南山積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風泉清聽、濠濮間想、天宇鹹暢、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楓綠嶼、鶯囀喬木、香遠益清、金蓮映日、遠近泉聲、雲帆月舫、芳渚臨流、雲容水態、澄泉繞石、澄波疊翠、石磯觀魚、鏡水雲岑、雙湖夾鏡、長虹飲練、甫田叢樾、水流雲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麗正門、勤政殿、松鶴齋、如意湖、青雀舫、綺望樓、馴鹿坡、水心榭、頤志堂、暢遠臺、靜好堂、冷香亭、採菱渡、觀蓮所、清暉亭、般若相、滄浪嶼、一片雲、萍香泮、萬樹園、試馬埭、嘉樹軒、樂成閣、宿雲簷、澄觀齋、翠雲巖、罨畫窗、凌太虛、千尺雪、寧靜齋、玉琴軒、臨芳墅、知魚磯、湧翠巖、素尚齋、永恬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