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親後的第二個春節

2021-03-03 黃髮垂髫育兒養老研究院

今年的春節,是我做母親後的第二個春節。因為疫情,我們「就國過年」,在新加坡與家人朋友一起歡度辛丑牛年的春節。

若說做母親前後過年最大的變化便是「心態」。我過了幾十年「孩子」心態的春節,孩子嘛,自然是喜歡春節可以無憂無慮地吃喝玩樂;可做母親後我漸漸開始有了一個小家庭「女主人」的感覺,操持一個家庭過年的大小事務,比如,最簡單的我開始關注餃子餡哪裡來的?

今年過年前,婆婆問我們過年想吃什麼餡的餃子,我腦子中第一個蹦出來的便是「白菜熟豬肉加蒜」的餃子。

這個餡是姥姥家的祖傳秘方,需要過年燉的豬方子肉切末,配以北方冬天家家囤的大白菜,餡的靈魂是大蒜末,在此基礎上只需加鹽,香油和食用油,便香氣四溢。我從未見過其他家庭或餃子館吃這種餃子。

婆婆為了滿足我的味蕾,提前幾天便開始採買豬肉,燉肉。年三十兒下午,一家老小行動起來,婆婆和面、切肉、調餡,桉桉帶領娃娃攪白菜餡,我幫忙包餃子,總算參與了半程祖傳餃子的誕生過程。

有一個場景我每次過年吃餃子都會記起來,有一年年三十兒,姥姥包好了初一的餃子,三十兒和姥姥看完春晚後,媽媽和爸爸說說笑笑地託著餃子拍拍兒回家。

2009年除夕夜

年三十兒的這頓餃子,從姥姥的祖先那裡傳承下來,讓我們從年末吃到年頭,年頭吃到年末,一年又一年,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味道和記憶。

2009年春節前夕姥姥為我們準備菜餚

除了準備餃子,今年春節,我開始寫春聯,帶著娃娃給親朋好友拜年,辦春節板報,插花,放風箏.開始學著大人模樣操辦一個小家庭的春節。小菩提會記得多少我並不確定,但我相信有些美好的感覺可能會像餃子的味道一樣,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辛丑牛年全家福(2021)

這期春節黑板報有個小趣事,桉桉非說最右邊捂耳朵的娃娃是捧著一個大蘋果😅,還想給娃娃新加一個頭啃蘋果😆。借這個🍎順祝各位新年平平安安啦!

我和桉桉合作的春節板報

感謝這一年,因為娃娃的姻緣巧合,交了很多貼心朋友,感恩能與屏幕前的你們在這裡嘮嘮嗑。

年三十兒和🐰小姐一家放小煙花

我家的春聯祝福同樣送給大家: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願您及家人六時吉祥!

鳴謝:

石家莊遊藝書畫坊的楊老師,他特地錄製視頻指導我臨時抱佛腳完成了這幅隸書對聯,是我第一次寫,希望今年的毛筆字有進步。

相關焦點

  • 【 春節習俗】母親的團年飯和「老九碗」
    母親卯足了勁,要把最好吃的、平常捨不得吃的都一一呈上。從黃雀肉粉絲到團年魚,湘南農村約定俗成的九大碗上齊,這年夜飯才算圓滿。黃雀肉粉絲的講究在於黃雀肉顏色鮮亮,肉質鮮嫩,口感不油膩。原料必須取自豬的上半身,俗稱「前架子肉」,用刀切成薄片,用少許鹽、自家釀的糯米鬍子酒醃一會,放鴨蛋黃液裡打個滾,放熱油鍋裡炸至金黃。第二大碗常寧俚語稱之為「哈米」。
  • 「年前找不到對象,春節就別回家了」接到母親的電話,我苦不堪言
    她非常期待春節能快點的到來,和家人親熱地團聚一堂,共享歡樂。可是,正當阿媛開始憧憬春節一家人快樂的時光時,母親打來的一個電話讓她的情緒頓時低落了下來,甚至都不想回家過年了。母親在電話裡詢問了阿媛的感情狀況,當得知她仍沒有談男朋友時,母親急了,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讓阿媛喘不上氣來。
  • 蘿蔔糕家常做法,吃了一口,滿口留香,蘿蔔糕是每年春節母親都會做的一道菜
    香港同學說蘿蔔糕是每年春節他母親都會做的一道菜。也許就像我們的年糕吧。吃了一口,滿口留香,回來找了方子自己做覺得味道還不錯!▲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簡介: 學早餐技巧,做遍各種早餐,早餐做法不重樣——早餐食譜及做法大全,你值得擁有!
  • 你春節假期打算做什麼?
    春節可以說是個神奇的節日,在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期盼著計劃著,可是等真的到來的時候卻會有人吐槽自己的假期過得很累,因為過年免不了要走親訪友、同學聚會,你什麼時候開始放春節假呢?放多少天?已經計劃好了要做什麼了嗎?
  • 春節請客吃飯,用雞蛋這樣做,不炒不煮,連吃四五個才滿足
    春節就要到了,很多人還在發愁到時候應該吃些什麼。有人已經準備好年貨,就等春節到來。而有的人還在搶票,不知道是否能回家。能和家人團聚都是幸福的,哪怕只是吃一頓飯,吃著家常小菜也比山珍海味更有味道。春節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待客,請客人吃飯沒有好菜,面子上都過不去。
  • 90後春節給家人發紅包 母親驚喜曬朋友圈
    90後春節給家人發紅包除夕夜,金華市民吳女士在朋友圈裡曬出了新年最開心的事:90後女兒給全家人發紅包啦。「紅包裡錢雖不多,但滿滿的都是心意。」吳女士說,女兒大學畢業一年半,在外企工作,工資不是很高,吃住有餘,買買化妝品、包後就略顯不足,所以常年掛著兩張信用卡要還,沒想到今年春節,女兒竟然給全家人都備好了驚喜。除夕夜,吳女士齊家團聚看春晚,在廚房張羅著餃子的吳女士,剛端出盤子就收到了女兒送上的紅包,裡面裝著500元錢,紅包袋上還寫著「祝老媽越長越嫩」。吳女士驚喜的同時,發現女兒給她爸爸和弟弟也各準備了一個紅包。
  • 那年的春節
    家家蒸汽瀰漫,戶戶魚肉飄香,濃濃的年味起,把日漸濃厚的年味氤氳漫延……我的故事就從30多年前的這個春節開始吧……那年母親68歲,身體還很硬朗,我,哥哥,姐姐,弟弟,我們兄妹八個,那時也還年輕,都在為家庭、為事業奔波著……
  • 春節印記|穿新衣
    兩間草屋,一個大院,由於買房,家裡經濟就更緊張了,那年春節,我沒有穿上新衣。為這件事,我唯一抗爭方式,就是向父母哭鬧。看見同學們一個個穿上新衣服,我回到家裡,就向父母要。 我看把我那件褂子送到裁縫店改改,好歹也算個新衣服!」父親說。「這太可惜了,剩下的布不是浪費了嗎?」母親說。「把剩下的布,給孩子做件其它的。」父親說。「你那件衣服改了實在有些可惜,就改我那件衣服吧!改後再染染顏色就行了!」母親說。父親沒有同意,他說:「整天在飯店幹,到處都是油,穿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好歹來!」 那年春節,我終於穿上了新衣,甭提多高興了。現在想起來,真後悔!
  • 母親從未離去
    >15年前的那個春節,我提前請了幾天假,早早便回到老家,為的是多陪陪病中的母親。第二天,當醫生的妻子給母親做了下腹外探查,悄悄告訴我:「娘的情況恐怕不好,我摸著她肚子裡有疙瘩,怕是轉移到肝臟了。」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咬牙切齒蹦出幾個字:「胡說八道!」儘管從母親被確診為胃癌晚期,我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可從嘴上到心裡都不願承認,母親的曲已唱到無韻,她的書已翻到無字,她的茶已喝到無味……她人生的大戲已接近劇終。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
  • 母親茶
    母親制茶與別人不同,她炒茶不用任何工具而用手。把青青嫩嫩的茶葉倒進鍋裡,母親用那雙長滿老繭的手不停地翻炒。爐火熊熊,鍋裡的溫度不斷升高,母親的手指被滾燙的鍋底所灼,於是本能地甩甩手,然後又急忙翻炒起來,以免茶葉被烤焦。
  • 38歲女白領被母親安排相親水泥工,拒絕後被罵不孝
    大學期間,儘管也有男生向小琳示愛,但她總是後知後覺,沒有談過戀愛。  沒想到,小琳大學一畢業,母親就開始急了。母親說:「你不要老聽你爸的,該找男朋友就要找了!」平時,媽媽總是催她找對象。  比如,小琳在家休息,母親看到後會說:「整天在家能找到男朋友嗎?趕緊給我出去交朋友!」去年臨近春節時,母親又說:「不買幾件漂亮衣服不要回來!不穿漂亮點怎麼去相親!」
  • 春節做壇甜酒釀:拿起飯窠蓋子,頓時一股酒香撲面而來(作者:任熾越)
    春節做壇甜酒釀:拿起飯窠蓋子,頓時一股酒香撲面而來任熾越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臨了,有人說春節是吃的節日,從年夜飯、大年初一湯圓,到正月十五吃元宵,離不開一個「吃」字。記得母親當年,總會在春節前做壇甜酒釀,一來做好的酒釀能做酒釀園子,成為春節中招待客人的一道點心,二來好象做酒釀時要摻少量糯米,而糯米只有在春節每戶才能憑購糧證配給買幾斤。
  • 許永昌 | 平凡的母親
    靠著簡單,母親一路走來,無悔於人,無悔於己,心底坦坦蕩蕩,堂堂正正。母親沒有文化,卻有一定的個性,只要是母親認準的理兒和事兒,母親會竭盡所能,不惜苦力。小時候,我家姊弟多,爺爺、奶奶去世早,父親是獨子,母親就誰也不靠,和父親一道承擔起養育我們5個孩子的重任。那時候,不論春夏秋冬,我總覺得母親一直有做不完的活兒,不是在生產隊掙工分,就是在家裡養雞餵豬,做家務活兒等。
  • 微風中母親的銀髮
    直至自己女兒的出生,才親身體驗感觸頗深,也真正明白了母親臉上的「微笑」……在我看來母愛的神聖與偉大,體現在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兒中。那一年,女兒平安降臨的消息,傳到我的教室,這突如其來的幸福,著實讓我手足無策。妻坐月的那段時間,母親丟掉農活,一直帶病在醫院照顧。這本該屬於我的活兒她卻全部給承包了,看著母親忙前忙後的身影,我因工作上的時間安排不過來,顯得很是無助。
  • 母親做的菜
    吃慣了母親做的菜,不論在其它什麼地方吃飯,總覺得沒有母親做的可口。幾年前,曾對母親說:現在時髦開私房菜館,您亦可以開個家常菜館。母親笑笑:「我哪成啊?只會燒個老三樣。」我們喜歡吃魚鹹菜,入冬以後,母親總要做上幾回。魚必須去石塔農貿市場買,因為那裡有個攤位,賣的是邵伯湖裡的魚,魚肉板扎味道好。去的次數多了,賣魚的攤主熟悉了母親,總是對她很客氣。魚買回來去鱗洗淨後,要掛在風口晾乾。
  • 700多天裡,47歲寧波漢子變著花樣給88歲母親做晚餐!「我的評委就母親一個人!」
    半個小時後到家,給母親煮了餃子,看著她吃下,李愛軍收拾好碗筷,匆匆回單位。晚上下班後,他趕緊回家,洗菜、切菜、做飯。「人少,平時一般兩三個菜一個湯,周末、節假日或者母親生日,就多做幾個菜高興高興。」晚飯後,給母親端洗臉水,照顧洗腳,陪著說說話。
  • 歐陽夏丹:父親去世後母親又患癌,她在母親鼓勵下成為最年輕國臉
    父親去世後,歐陽夏丹非常擔心母親。她母親不僅要承受失去摯愛的傷痛,還要承擔起養家的重擔,非常地辛苦。好在她母親是一個樂觀的人,她讓歐陽夏丹安心上學,還告訴她:「人這一輩子,就是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前面的苦吃完了,後面就會有好運,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樂觀、堅強、感恩!」
  • 成為母親後,做全職媽媽你後悔了嗎?
    成為母親,是一場體力與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遠行。央視網特別策劃《成為母親》系列原創深度報導,旨在探討當下女性所面臨的角色轉換以及不同階段的認知和感悟,探尋身份背後,各種人生標籤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李二娃並沒有放棄個人的發展,從每年的網際網路課程到與從前的工作夥伴保持聯絡,再到兼職工作,李二娃說:「做為母親,應該是有自己的人生的,不能完全為了孩子活著。」媽媽跟孩子之間各自安好才是李二娃心中的最佳的狀態。
  • 母親參照效應:做個恰如其分的母親很關鍵
    在心理學中,這時就要涉及一個名詞,叫做母親參照效應。2002年,北京大學的朱瀅等人以中國大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在增加母親參照的條件後發現:中國人的記憶力不僅存在"自我參照效應",還存在"母親參照效應"。簡單來說,一個人對與自己和母親有相關的信息,都是會有著特別的清晰的記憶力。
  • 我的春節簡史
    母親也在我們身邊,面前的籮筐裡放滿了大紅棉絮布——她在給孩子們趕製過年的新棉衣棉褲。棉絮布是之前襯好、裁剪好了的,母親一針一線地把它們拼接起來。新棉絮布在母親懷裡跳躍著,我們的心也在等待和歡喜中跳躍著。棉衣棉褲做好後,母親讓我回屋試穿——當然是寬鬆又好看的。我再不肯脫下來,母親就說:「要留著過年的,穿髒了,還像什麼?」「留著過年」,這四個字太有說服力了,我立即脫下來,交到母親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