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不管你怎麼做,都有人不喜歡你。
你熱情周到,偏偏有人背後諷刺你假惺惺;
你閉起嘴巴,又有人說你性格孤僻難相處;
你過得風聲水起,親戚說你是裝出來的闊氣……
這世上,好事壞事,都會被說成爛事。
無論你怎樣,都有人說長道短,指手畫腳。
村上春樹說:「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其實你不必為了維持表面的融洽,去說虛偽奉承的話。
也不必為了讓別人滿意,去做違背自己喜好的事情。
你真的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
我們總以為,委屈了自己就能讓別人滿意。
可你好到毫無保留,對方也未必領情,反而會讓人當成軟柿子,想捏就捏。
畢竟這世上,沒有人可以做到如人民幣一般,討所有人的喜歡。
在節目《星空演講》中,演員楊紫一度落淚。
她說自己很累,因為她始終想要活成身邊人喜歡的樣子。
別人說她不好看,她就想方設法變美;別人說她胖,她就拼命減肥……
即便如此,她面對的依舊是潮水般的非議。
因為「讓別人喜歡」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怪圈,她永遠也追不完。
有時候,我們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苦心孤詣想要取悅別人,時刻保持著緊繃的狀態,唯獨辜負了自己。
被人討厭,是一種勇氣
在《奇葩大會》上,作家蔣方舟坦言自己是極度討好型人格: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為了一個諂媚的人。」
一次次委曲求全,一次次打破原則和底線,讓她長期處於痛苦和壓抑的邊緣。
最終,她決定改變這樣的狀態。
有次,她和一位年長的老師吃飯,對方全程都在倚老賣老地數落她的缺點。
蔣方舟忍無可忍,破口大罵以後摔門而出。
出了餐廳,她打電話給朋友,歡呼雀躍地說:「我罵人了,我真的好開心。」
作家劉同說:
「不要怕某種性格會得罪人,要知道這世上沒有一種性格能避免得罪人,你身邊90%的人,你都得罪的起。」
一味地忍讓與退縮就會變成自我的貶值,而太多的關係並不值得突破底線的求全。
在上一期的《脫口秀大會》上,演員李雪琴的一段演說點燃了全場。
她在表演中提到,自從自己火了以後,經常會看到很多負面的評論。
她平靜地說:
「我看完挺傷心的,自我反思了很多。我還想對那些不喜歡我的人說一句,我也不喜歡你。」
這句話,戳中了太多人的內心。
人際關係永遠是一個複雜的遊戲,而不是你的單人舞。
有時候,不喜歡,沒有理由。
很欣賞《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一句話:
「比起別人如何看自己,我更關心自己過得如何。」
坦然地接受別人的討厭,是一種值得驕傲的勇氣。
活出自己,才是一個人的終極安全感
作家山下英子根據性格層次,將人分成三種:
在地面匍匐的人,在樹上爬的人,乘飛機的人。
在地面匍匐的人,意識不到什麼是自己「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總是糾結在不快樂之中,而無法活在當下。
就像為了他人的眼光去迎合討好,結果讓自己卑微到塵埃裡,總是鬱郁不快樂的人。
在樹上爬的人,雖然意識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卻總是猶豫不決,心浮氣躁,時不時會掉到地上來。
乘飛機的人,不為他人的想法和外界羈絆,凡事遵從自己的內心,於是能夠活在雲端,俯瞰世間的美景。
在追名逐利、諂媚討好的娛樂圈,王菲一直都是那個「乘飛機的人」。
離婚的時候,記者問她:「離婚手續辦好了嗎?」
王菲抬頭反問道:「和你有什麼關係啊?」
記者不死心:「您是公眾人物,粉絲也很關心。」
王菲又說:「關他們什麼事。」
當她和謝霆鋒重新牽手的時候,有人罵她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一把年紀了還在追求虛無縹緲的愛情。
她滿不在乎地說:「沒有按照你們的想法去追求所謂的體面,真是抱歉了,但我怎麼過是我自己的事。」
人生這碗雞湯中,撇去上面的那層浮油,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碗裡面真正有什麼。
學會屏蔽外界那些不好的噪音,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正如蔡康永所說:
「如果什麼事情都指望著自己去符合別人的期望,終究有一天會感到很吃力,我們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是啊,只有活出了自我,方能在這個世間信心十足地行走,才能在這個變幻莫測的社會,給自己一絲永恆的安全感。
莫言《如何對待不喜歡你的人》文章中,有一段話感動我許久: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你。這都很正常。
而且,無論你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
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能是自我的尊嚴。
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
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
真正長久的關係,不需要你低頭彎腰用力渴求,凡是費勁的,都是錯誤的。
往後餘生,遇到不喜歡你的人,希望你能瀟灑轉身,也不喜歡他。
願你能夠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活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