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的超級阿嬤》:觸動我們內心的,往往是最樸實的情感

2020-12-13 蕙心愛閱讀

最近幾天,我看了《佐賀的超級阿嬤》的書籍,覺得不過癮,又把電影版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也看了一遍。滿滿的暖心場面和各種淚目場景,把我多次帶到那個物質並不豐富,人情卻很樸實的年代。

影片中的阿嬤只是一個做清潔工的老太太,家境貧困,她卻能給自己的外孫最寶貴的人生經驗以及獲得幸福感的方法。即使時隔多年,阿嬤的開朗、生活能力和教育孩子的「野蠻」方式,還是那麼地讓人津津樂道,我在觀影時,不禁多次感慨到:這真的是一個神奇的、迷人的超級阿嬤。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喜劇泰鬥、作家島田洋七的「回憶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受廣島原子彈輻射而去世,母親無力撫養兩個孩子,就只好把8歲的他送到佐賀的外婆家,於是在那裡他度過了貧困且難忘的童年。

作者把兒時和阿嬤相處的記憶用溫情的形式展現出來:菜是房屋旁邊小河上飄來的菜,衣服是別人的舊衣,玩具是自製的泥塑棍棒,所有花錢的東西都與他毫無相關,這樣的苦難反而成了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對比今天大多數人抱怨自己的貧窮而感到不幸福,我想,他缺的不是金錢,而是像超級阿嬤一樣感知和經營幸福的能力。

作者島田洋七,原名是德永昭廣,因師從漫才(相聲)大師島田洋之助而改名島田洋七。他把自己和外婆相處的童年經歷寫成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被譽為繼《窗邊的小豆豆》後又一部「教育下一代絕妙教材」的成長小說,創造了日本書屆的銷售奇蹟,成為了《人民日報》、《新京報》等30家媒體聯合推薦的「年度10大圖書」。

這部作品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讓今天每一個接觸它的人都愛不釋手,到底是什麼觸動了我們的內心,接下來我就從三個方面來解讀生活在貧困年代下各種打動人心的溫情場面。

一、暖心的路人們——讓昭廣的童年充滿了善待與關愛

來到佐賀後的昭廣,遠離廣島的媽媽和哥哥,和外婆相依為命,在我們看來苦哈哈的日子,卻被外婆的樂觀和路人的善待與關愛點綴得像花一樣,生活過得有趣而多彩。

在難忘的童年中,除了阿嬤的樂觀開朗的心態,會過日子的智慧,路人的善待與關愛也讓昭廣即使生活很貧困,心理也很溫暖,精神上永遠是富足的。

在運動會後,孑然一身的昭廣回到教室吃便當,老師藉口肚子疼要和昭廣換便當吃,還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好像昭廣幫他很大忙似的。直到另外一個老師也說肚子痛來和昭廣換便當,昭廣才發現這個被關愛的秘密。

當昭廣說給外婆聽時,外婆說:「老師是不想你和外婆難堪,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這時,昭廣想到了每次半價買破損的豆腐時,賣豆腐的大叔為了不讓昭廣失望,他故意把豆腐弄破來讓這個小孩子來買。

還有醫院的醫生,不但不收昭廣的醫藥費,還給昭廣坐公車的錢。這一幕幕,溫暖了昭廣的整個童年,也讓昭廣變成一個真正體察入微的人。

看到阿嬤的眼鏡破了,昭廣每天放學後去打零工,做體力活去給阿嬤買了一副眼鏡,當阿嬤看到新眼鏡時,驚訝地問是不是昭廣買的,昭廣故作輕鬆的說:「也許是外公送你的呢?作為你多年獨自努力的獎賞。」

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

去年的時候,我加入了一個基金定投的理財社群,別人都早早地開始理財了,我這過了半年還沒有開始,理財的老師也無意間提了好多次。前幾天,我就和助教聊天,保證這以後一定會每天半小時學起來。

今天是第三天,就在剛才,助教在群裡說:「今晚,帶大家回顧一下視頻1.0第一周的內容。已經學完課程的小夥伴可以一起再複習一遍,還沒學習的小夥伴抓緊學習。」然後自己把視頻裡總結的乾貨一一發到社群裡。

瞬間被暖到了,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靠著社群聯繫的屬於弱關係,但是還有人,不拍你慢,願意等著你,顧著你,用默默的行動督促著你去學習,而不是問你:「你學到哪了?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越是最無聲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就越有力量,特別的感恩遇見這麼一個有責任心卻不催你的助教,也越來越明白「潤物細無聲」的威力。

善良,是一束陽光。我想,以後我會把這種真正地對別人好的善意方式,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表達、去踐行,讓我收到的那種美好的體驗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那份美好。

二、兩次淚目——重逢與離別

在鄉下佐賀外婆那裡,昭廣有了自己的小夥伴,也慢慢地適應了那裡的生活,但有時還是會想起自己的媽媽,無數次的思念只能化作在夢裡的重逢。對於一個上中小學的孩子來說,這份思念是甜蜜的,也是苦澀的。

國中時期的最後一次運動會,媽媽終於答應要來了,他興奮地尖叫起來。但是直到運動會開始,昭廣也沒有看到媽媽的影子,昭廣日思夜想媽媽能來,就連在睡夢中他也似乎看到了美麗、溫柔的媽媽。

在進行長跑比賽的時候,路過自己家門口,媽媽和阿嬤衝著自己揮手,昭廣低著頭跑,田中老師告訴昭廣要昂首挺胸地跑。昭廣跑過去對媽媽說:「我書雖然念得不好,但是跑得很快!」媽媽激動地說:「你的頭像爸爸,但是你的腳卻像媽媽。」

在這個時候見到了媽媽,昭廣邊跑邊哭,把這麼些年壓在心裡的思念融化在奔跑裡。

視頻外的我也哭得稀裡譁啦,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和女兒分別的那些日子,那種撕裂的想念,那種壓抑的痛苦,讓我每每看到相逢的畫面都抑制不住的淚目!

看到童年的昭廣即使離開母親,也能生活得陽光樂觀與自我,離不開超級智慧的阿嬤,而自己的女兒離開了自己,和她樂觀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比我想像的生長得要好。特別感恩老年人幫忙帶孩子。

第二次淚目是昭廣和外婆的分離,外婆低頭不語一直刷著鍋,只說你走吧,你走吧,內心滿是不舍,直到昭廣離開她,才大聲地喊出來「不要走」,這幾年的陪伴是這份祖孫情抹不去的記憶。

這讓我感觸到,童年時期的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對於孩子人格的形成,心態的提升和以後獨立的面對挫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雖然說現在提升自己重要,但是陪伴孩子同樣重要。

也許正是這過早的離別和阿嬤樂天心態的影響,讓昭廣很早就開始理解生活的不易,明白媽媽和阿嬤艱辛,自己也變得懂事,學會分擔。接到廣島媽媽來的信,知道媽媽生病,昭廣餓著肚子只吃一碗飯,不等外婆問完就獨自一個人衝了出去,小小年紀的他不知道如何幫助大人,卻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如果說昭廣的童年讓我們有太多的觸動,是那顆熾烈的思念母親的心,是那顆瘦弱身軀卻想幫助大人分擔的心,是那顆對阿嬤相處幾年的不舍與感恩的心。

三、面對貧窮,阿嬤的無奈與野蠻

佐賀的阿嬤能夠吸引到那麼多人,不是她有多麼的神通廣大,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可愛的外婆而已,她也會遇到普通家庭關於熊孩子提出的問題,但阿嬤的回答總是那麼地讓人始料未及。

家裡沒有足夠多的錢讓昭廣像同學一樣報一些運動項目,外婆呢?突發奇想跑步不花錢,那你就學跑步吧!一運動處於長身體階段的孩子就餓得快,外婆就給昭廣心理暗示:「你心理過敏了,餓了,忍一忍就過去了!」

穿表哥不合身的衣服,外婆說:「總比小了好,你長大了就合身了!」昭廣的成績不好,外婆說:「一分兩分的,加起來就五分了,人生就是總合力。」

昭廣想念媽媽,想假期回去,阿嬤告訴他火車不開,他看到火車在鳴笛而過時,興衝衝地回去告訴阿嬤有火車。阿嬤說:「那是貨車,你看錯了,給你招手的是牛的尾巴。」說得昭廣一愣一愣的。

仔細聽來,這分明就是外婆搪塞昭廣的話嘛?阿嬤的反應之快讓昭廣無言以對,明明是家裡很貧困,但她從不給小昭廣說出這些沒底氣的話來,她要說也是說:「天底下有兩種窮人,一種是開朗的窮人,一種是消沉的窮人,我們就是開朗的窮人」阿嬤說什麼,都是那麼地有道理。

樂觀開朗是外婆交給昭廣的重要一課,昭廣後來成為日本喜劇界的大咖,不斷地創造快樂,並把快樂帶給別人,正是在把外婆交給他的樂天傳承下去。

面對貧窮,阿嬤從來不去抱怨命運的不公,也不會對身邊人說任何悲觀消極的話。她每天凌晨4:00就起床去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幾乎沒有請過假。

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昭廣,貧窮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不努力生活才丟人,不好好做人才丟人。

身邊有朋友經常對我說,自己相貌不好,家境不好,學歷低,感覺常被身邊的人瞧不起,所以很自卑!

其實,相貌美醜,家境貧窮與否,學識閱歷高低,這些東西根本沒有什麼可比較的意義,更不應該成為你自輕或者自信的標準。

相貌美醜不是後天的我們能夠控制的,貧窮也從來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物質優厚知識豐富也不是什麼可炫耀的事情,追求物質和學習知識都是在完善自我,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滿足感,而不是去攀比去臆斷。

也就是說,影響我們的,不是貧窮和苦難本身,而是我們對待貧窮和苦難的態度。我們無法選擇好的相貌、滿意的出身,但可以選擇如何對待生活、走完人生;我們無法避開苦難,但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苦難。

當我們撿起阿嬤般的自信與樂觀,找到自己的初心,還應該更積極努力地做出改變。樂觀與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這兩件事結合,既能著色現在,也能澆灌未來。

寫在最後:

《佐賀的超級阿嬤》帶給我的一種關於樂觀開朗的處世態度,是一個面對貧窮理智的生活觀,是勾起我們童年回憶的一幅幅難忘的畫面,是阿嬤超級會過日子的生活哲學。時至今日,為什麼阿嬤那麼的受歡迎,不得不說,在我們浮躁的心態下,越來越受各種各樣營銷的影響,我們早已忘記了生活的初心。

阿嬤的再次風靡,讓我們沉浸在阿嬤的智慧與樂觀中體驗到無數質樸的樂趣後,不禁反思:我想要的是什麼?我一直在追求什麼?阿嬤的生活智慧是簡單的,現實的我們是不是要返璞歸真,多去探求自己的本心呢?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 《佐賀的超級阿嬤》
    適合三-六年級小朋友閱讀 內容簡介 · · · · · · 因為無力扶養,母親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到佐賀鄉下的外婆家
  • 《佐賀的超級阿嬤》很值得一看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看了有半個月之餘,一直不捨得看完。故事大概講述了德永昭廣八歲那年來到佐賀的鄉下老家,爸爸因為二戰核輻射死亡,媽媽無力扶養昭廣,初來乍到沒有玩具也沒有朋友,甚至送他來的姨媽也匆匆轉身離開,迎接昭廣的是低矮破舊的房屋,以及獨立撫養了七個兒女的超級阿嬤。
  • 佐賀的超級阿嬤
    我們來看一本很感人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本書作者昭廣八歲的時候被媽媽「扔上」了從廣島開往佐賀鄉下的列車,從此與阿嬤相依為命,過著貧苦的生活。書裡小昭廣那句話就像是自嘲佐賀的生活:雖然在廣島很窮,但是現在更窮了!」阿嬤有個神奇的本領能給生活施魔法,日子越苦越開心,小昭廣就這樣一天天長大。因為被超級阿嬤一手帶大,最後成了日本作家,喜劇泰鬥島田洋七。
  • 《佐賀的超級阿嬤》,窮養的孩子也可以很快樂,日本阿嬤的育兒觀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講述日本喜劇泰鬥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的童年時代,被寄養在阿嬤家的故事。那時日本戰敗後不久,經濟蕭條,他從小父親因廣島核輻射去世了,媽媽獨自拉扯昭廣和哥哥兩個小孩,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因為擔心昭廣常半夜出門會有危險,於是將八歲的他寄養到鄉下的外婆家。
  • 學「佐賀的超級阿嬤「過日子
    首先強烈推薦一本輕巧的好書,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
  •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鄉下老太太的超級心靈雞湯,最好的生活哲學
    書架上的這本出自日本喜劇泰鬥島田洋七之手的《佐賀的超級阿嬤》正合我意。老實說,這是一本並不深沉蘊藉的書,完全可以當做一個回憶錄去看。書中記載了作家島田洋七(本名德永昭廣)青少年時期和外婆一起在佐賀鄉下共處的點點滴滴,讀來毫不費力,但來自一個超級外婆用畢生經歷熬製的這一碗心靈雞湯卻讓人一掃陰霾。
  • 《佐賀的超級阿嬤》:做樂觀的窮人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很感人的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這部電影是2006年上映的日本電影。那年,昭廣八歲,他的母親是一位單親媽媽,由於母親忙於工作沒辦法照料他。一天大姨過來看望他們。在車站送別大姨的時候,昭廣被媽媽推上火車,讓大姨帶他去了阿嬤家。
  •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看彪悍的鄉下老太帶給我們的育兒觀
    《佐賀的超級阿嬤》寫的是作者島田洋七在外婆家淚中帶笑的童年生活。這是一本充滿了生活痕跡、好玩的、彪悍的、帶給人溫暖和力量的書。在這裡也放了我對這本書的視頻分享,和孩子一起看看吧,他可能會因此而捧起書,愛上閱讀!
  • 《佐賀的超級阿嬤》:阿嬤的人生錦囊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個影片的背景是二戰結束後,日本迎來「昭和蕭條」,整個日本滿目瘡痍。影片講述德永昭廣對他與外婆(也就是阿嬤)童年真實相處的一段幸福時光的回憶錄。1958年,昭廣的母親出於家裡貧窮和工作環境不好的原因,無奈將少年昭廣送到生活在佐賀的外婆家。
  • 《佐賀的超級阿嬤》:心疼阿嬤,唯有選擇開心,生活才有所期盼
    如果你現在活得頹廢無趣,覺得憋屈無助,抑或正遭受生活困頓,那我推薦你給自己幾個小時獨處時間,翻翻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豆瓣8.7評分,看看鄉下老太太怎麼窮得開心,活得有滋有味。你也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本閒書來讀,看完哈哈大笑,放鬆心情。《佐賀的超級阿嬤》是一本日本短篇小說,全文十七章節,預計不到3個小時就可以翻完。
  • 被阿嬤圈粉——《佐賀的超級阿嬤》
    《佐賀的超級阿嬤》,超級治癒啊!一九五八年二戰以後的日本廣島,非常艱難,原子彈的輻射還在繼續。八九歲的昭廣被送到佐賀的阿婆家裡撫養。阿婆42歲的時候丈夫死了,一個人拉扯大七個孩子,現在阿婆58歲了,撫養昭廣。真的是超級阿嬤啊,每天工作回來在腰間系一條繩子,繩子另一頭系上磁鐵,一路上鐵製品就被拖回來啦!她說:「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 《佐賀的超級阿嬤》:成功的教育,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佐賀的超級阿嬤》《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所作,在豆瓣讀書的評分高達8.8分,還被改編成了電影。2001年,島田洋七將童年與外婆相依為命的故事寫成《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內容真摯感人,引起極大反響。
  • 《佐賀的超級阿嬤》:阿嬤的三個哲學觀教會你活得快樂且通透
    其實改變的不是世道,真正改變的是人自己,就算沒錢,只要心境樂觀,也能活得舒坦,這讓我最近看完的一部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本片根據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同名小說改編,男孩昭廣出生在二戰後的廣島。父親因為輻射汙染死亡,而母親因為經濟能力不佳,在不得已之下將德永送到南方佐賀的外婆家寄養。
  • 《佐賀的超級阿嬤》:貧窮從來不會限制我們的想像,只有心會
    她的這種生活態度在《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發表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很快從日本傳到韓國,從東京傳到了中國內地,深受老師、家長和孩子的喜歡。本書的作者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因為跟隨漫才大師島田洋之助學習漫才而改名,被稱為日本戲劇泰鬥。
  • 《佐賀的超級阿嬤》:如何在貧窮的生活裡保持快樂
    01最近讀了一本超級治癒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的創作背景令人唏噓。二戰結束後的日本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大家都過著極其清貧的生活。日本藝人島田洋七很早失去了爸爸,媽媽卻無力撫養他,只好把他送回鄉下讓外婆照顧他。
  • 《佐賀的超級阿嬤》我們一直都這麼窮,我們要做開朗的窮人
    《佐賀的超級阿嬤》電影中8歲的德永昭廣離開了廣島和媽媽,隨著阿姨來到佐賀鄉下的外婆家,雖然外婆家很窮,生活很艱難,但外婆有豐富的生活智慧,總是帶來神奇的生活妙招,外婆在貧窮時的開朗豁達,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昭廣。
  • 日本家喻戶曉的外婆「佐賀阿嬤」:我們是窮得開朗,所以不用擔心
    由外婆陪伴度過的童年時光,讓我們關於外婆的記憶,都是獨一無二的。每次想起外婆時,哪怕場景已經模糊,還是能記起她做的飯菜。簡單的食材,熟悉的滋味,那是人生無上的美味。在日本,也有這樣一位家喻戶曉的外婆:佐賀阿嬤。
  • 豆瓣8.7《佐賀的超級阿嬤》:窮人的活法——沒有錢,也可以幸福
    豆瓣8.7分《佐賀的超級阿嬤》:窮人的活法——沒有錢,也可以幸福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到現在,將近兩個月。一堆人和企業都在喊著窮,喊著沒有錢,大喊活不下去。本人不清楚企業的情況,但是作為一個小員工,還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這大概是沒有房貸車貸的原因吧。可是,這次疫情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我的消費觀。
  • 《佐賀的超級阿嬤》通過開朗的貧窮觀,告訴我人生不要拘泥於過去
    島田洋七想用「明治年間出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失去很多東西,依舊樂觀生活的阿嬤」的故事,鼓勵經濟危機中的人,於2001年寫下了這本書 ——《佐賀的超級阿嬤》。處於當代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極其豐富的年代裡,都市青年有著超常於以往的焦慮和壓力感。
  • 《佐賀的超級阿嬤》:做消沉的窮人,還是開朗的窮人?
    因為爸爸過世,媽媽還要去工作養活他和哥哥,生活負擔很重,昭廣去居酒屋裡找媽媽,看到媽媽被人調戲,他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也很為難,後來昭廣的媽媽和阿姨騙他並將他送到佐賀的阿嬤家,讓阿嬤來照顧他。這就好像我們常常說,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那要開心還是要不開心呢,阿嬤用她的言行給我們很深的啟示。阿嬤說,「只有該撿來的東西,沒有該丟掉的東西。」每次她下班回來,身上都帶著很多破銅爛鐵,從來沒有空手,她說這些也可以賣不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