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的超級阿嬤》:做消沉的窮人,還是開朗的窮人?

2020-12-13 和靈隴寶貝一起成長

這是日本的一部影片,帶孩子們一起觀看,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從中領悟到,生活並不總是那麼一帆風順,人有時候總要面對生活的各種不如意,不管是物質的窘迫,還是精神的貧乏,那該做出怎樣的決定呢?

影片中的孩子昭廣和我的孩子們年齡相仿,然而卻需要被迫跟媽媽分離。

因為爸爸過世,媽媽還要去工作養活他和哥哥,生活負擔很重,昭廣去居酒屋裡找媽媽,看到媽媽被人調戲,他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也很為難,後來昭廣的媽媽和阿姨騙他並將他送到佐賀的阿嬤家,讓阿嬤來照顧他。

他的阿嬤是一個神奇的老太太,她每天凌晨4:00出去工作,靠一己之力養活一群子女,現在還要照顧孫子輩,她想盡千方百計去增加收入,養活孩子。

日子很苦,很窮,她告訴孩子,天下有兩種窮人,消沉的窮人,和開朗的窮人,我們要做開朗的窮人,我們世代很窮,做窮人也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這就好像我們常常說,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那要開心還是要不開心呢,阿嬤用她的言行給我們很深的啟示。

阿嬤說,「只有該撿來的東西,沒有該丟掉的東西。」

每次她下班回來,身上都帶著很多破銅爛鐵,從來沒有空手,她說這些也可以賣不少錢呢。

這個鏡頭在劇中出現過很多次,每次看到這些兒子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在他看來可能有些可笑,其實在我看來特別能理解。

因為我媽媽,孩子的外婆每次出去看到別人有丟掉的瓶子罐子,她都撿起來留著賣錢,日子沒有那麼艱難,我們總說她,她總是笑著說不偷不搶,有什麼好丟人的。

隔一段時間她就去賣一次,她也常說我們年輕人,眼高手低,大錢賺不來,小錢也看不見。

無獨有偶,我樓下有一個早餐店,一次在吃早餐時,老闆娘和一個婆婆在講話,婆婆旁邊有一挑紙箱皮。等婆婆走後,老闆娘告訴我,這個婆婆有幾套房子,但是她還是閒不住,在房頂上種了一些青菜,吃不完就自己去賣。

平常每天早上都出去,收一些紙皮,撿一些別人不要的瓶子等等,他們這些人都是從窮苦人過來的,現在日子好了,這些艱苦樸素的生活也沒有忘記。

這些故事我也告訴過孩子,我也希望他們從中能夠理解到,生活從來不是那麼輕鬆那麼容易的,即使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也不要忘本。

阿嬤說,這裡是我們的超級市場, 只是你今天想吃的東西今天不一定有

阿嬤門前的一條小河,她用長棍攔住,從那裡過濾那些,上遊別人不要的東西,比如蔬菜,水果等等。

她說這裡是他們的超級市場,有很多很多的菜葉,都被他們撿到,她也笑著說,唯一的不好就是,你今天想吃的東西不一定能有。

昭廣撿到了一隻木履,當他想要把它劈柴的時候,阿嬤笑著說,再等兩三天,另一隻也會來。

果然三天之後昭廣又撿到了另外一隻,阿婆告訴他,因為丟鞋的人前兩天都會捨不得丟,過兩天後發現留這一隻也沒有什麼用,所以也會把那隻也丟掉。

這也讓我想起印度火車上丟鞋的故事,在一些貧窮地區,一些孩子常常在火車道兩旁撿一些鞋子,當撿到一隻之後,他們就會沿著火車道往前走,然後在一段距離之後就會撿到另外一隻。

事實確實如此,當一隻鞋丟掉了,你另外一隻留下來,也沒有什麼用,索性還不如把它丟下來留給那些有用的人。

阿嬤簡直是太有智慧了,在日本祭祀節日裡,很多人用小船載著一些食物在河裡漂流祭祀亡靈,外婆把那些水果等等拿下來,她說船上有一些人的靈魂,食物可以取下來,讓他們的靈魂就漂向遠方,不然那些水果就會流入大海,汙染大海,讓小魚煩惱。

昭廣要考試了,考前睡不著,他英語不好,阿嬤說,你就寫:我是日本人呢;昭廣說漢語也不好,她說你就寫我靠片假名和全假名,就在日本生活;那歷史也不好該怎麼辦呢?阿嬤說就寫:我從不沉湎於過去。

阿婆的這些思想或許應該讓我們現在的一些家長看一看,我們總是逼迫孩子去學習,去學習他們可能並不擅長的東西。

而孩子真正喜歡的或者有興趣的,反而我們大人覺得是不好。

比如兒子常常會說,媽媽我將來想當一個生物學家,每當他提出這個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很可笑。

我們周圍沒有人是當生物學家的,所以我們就覺得這個是不太可能的,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感受。

我們常常去侮辱,打擊孩子,卻很少像阿嬤那樣去鼓勵孩子,讓孩子去做自己真正能做好的事情,而放棄那些他做不好的事情。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她的女兒,喜歡音樂,數學怎麼學也學不好,女兒自己也很苦惱,說如果把學數學的時間放在學音樂上,那麼音樂就會學得更好,後來,李教授也親自到學校跟老師溝通女兒的學習,讓女兒專注於學音樂,放棄數學。

盧梭: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誠如大師所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培養每個人挖掘自己的潛能,而不是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千篇一律的,會考試的人。

阿嬤雖然不是老師,她卻用自己的言行實實在在影響著昭廣,學擊劍和空手道,都要買那些道具,護具,很花錢,阿嬤就說,你可以去練習跑步呀,跑步不用花錢,並且不要穿著鞋跑,那樣很費鞋。

昭廣就在放學常常練習跑步,並且也發掘了自己的跑步天分,後來他也打棒球,打得非常好。

外婆常說小氣就不好,但是節約就是天才,窮也不怕,受外婆這種開朗思想的薰陶,昭廣也有一個樂觀的心。

也許現在我們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的艱難,但是那種樂觀的心態卻可以影響我們每個人,讓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學會不要消沉,要保持開朗。

相關焦點

  • 《佐賀的超級阿嬤》我們一直都這麼窮,我們要做開朗的窮人
    《佐賀的超級阿嬤》電影中8歲的德永昭廣離開了廣島和媽媽,隨著阿姨來到佐賀鄉下的外婆家,雖然外婆家很窮,生活很艱難,但外婆有豐富的生活智慧,總是帶來神奇的生活妙招,外婆在貧窮時的開朗豁達,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昭廣。
  • 《佐賀的超級阿嬤》:做樂觀的窮人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很感人的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這部電影是2006年上映的日本電影。那年,昭廣八歲,他的母親是一位單親媽媽,由於母親忙於工作沒辦法照料他。一天大姨過來看望他們。在車站送別大姨的時候,昭廣被媽媽推上火車,讓大姨帶他去了阿嬤家。
  • 豆瓣8.7《佐賀的超級阿嬤》:窮人的活法——沒有錢,也可以幸福
    豆瓣8.7分《佐賀的超級阿嬤》:窮人的活法——沒有錢,也可以幸福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到現在,將近兩個月。一堆人和企業都在喊著窮,喊著沒有錢,大喊活不下去。本人不清楚企業的情況,但是作為一個小員工,還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這大概是沒有房貸車貸的原因吧。可是,這次疫情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我的消費觀。
  • 佐賀的超級阿嬤
    我們來看一本很感人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本書作者昭廣八歲的時候被媽媽「扔上」了從廣島開往佐賀鄉下的列車,從此與阿嬤相依為命,過著貧苦的生活。書裡小昭廣那句話就像是自嘲佐賀的生活:雖然在廣島很窮,但是現在更窮了!」阿嬤有個神奇的本領能給生活施魔法,日子越苦越開心,小昭廣就這樣一天天長大。因為被超級阿嬤一手帶大,最後成了日本作家,喜劇泰鬥島田洋七。
  • 被阿嬤圈粉——《佐賀的超級阿嬤》
    儘管端午假期餘額不足,最後一天假期的下午還是吃吃喝喝看場電影,拉上窗簾,關掉電燈,一人一個抱枕,營造了私家影院的氣氛,竟有了「歲月靜好」的感覺,全然忘了前幾天的雞飛狗跳烏煙瘴氣。日子再難,也要笑著活下去。《佐賀的超級阿嬤》,超級治癒啊!
  • 《佐賀的超級阿嬤》通過開朗的貧窮觀,告訴我人生不要拘泥於過去
    島田洋七想用「明治年間出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失去很多東西,依舊樂觀生活的阿嬤」的故事,鼓勵經濟危機中的人,於2001年寫下了這本書 ——《佐賀的超級阿嬤》。處於當代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極其豐富的年代裡,都市青年有著超常於以往的焦慮和壓力感。
  • 《佐賀的超級阿嬤》:成功的教育,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佐賀的超級阿嬤》《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所作,在豆瓣讀書的評分高達8.8分,還被改編成了電影。2001年,島田洋七將童年與外婆相依為命的故事寫成《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內容真摯感人,引起極大反響。
  • 《佐賀的超級阿嬤》:觸動我們內心的,往往是最樸實的情感
    最近幾天,我看了《佐賀的超級阿嬤》的書籍,覺得不過癮,又把電影版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也看了一遍。滿滿的暖心場面和各種淚目場景,把我多次帶到那個物質並不豐富,人情卻很樸實的年代。影片中的阿嬤只是一個做清潔工的老太太,家境貧困,她卻能給自己的外孫最寶貴的人生經驗以及獲得幸福感的方法。
  • 《佐賀的超級阿嬤》:阿嬤的人生錦囊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個影片的背景是二戰結束後,日本迎來「昭和蕭條」,整個日本滿目瘡痍。影片講述德永昭廣對他與外婆(也就是阿嬤)童年真實相處的一段幸福時光的回憶錄。1958年,昭廣的母親出於家裡貧窮和工作環境不好的原因,無奈將少年昭廣送到生活在佐賀的外婆家。
  • 《佐賀的超級阿嬤》:阿嬤的三個哲學觀教會你活得快樂且通透
    其實改變的不是世道,真正改變的是人自己,就算沒錢,只要心境樂觀,也能活得舒坦,這讓我最近看完的一部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本片根據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同名小說改編,男孩昭廣出生在二戰後的廣島。父親因為輻射汙染死亡,而母親因為經濟能力不佳,在不得已之下將德永送到南方佐賀的外婆家寄養。
  • 小學書單中不應該錯過的一本書——《佐賀的超級阿嬤》
    前些年,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家長時,常為一件事而感到頭疼:該給孩子看哪些課外書?有人說:這有什麼難的?學校老師會發書單的,按圖索驥即可。學校給我製作推薦書單的期限是兩個星期,趁著這個空當期,我挑了幾本達人們推薦的書看,其中《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的內容並不複雜,但是令人深思。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竟然沒有出現在那時我所見到的任何書單中。德永昭廣失去了父親,母親因無力撫養,把年僅8歲的他送到了佐賀鄉下的外婆家寄養。
  • 《佐賀的超級阿嬤》:如何在貧窮的生活裡保持快樂
    01最近讀了一本超級治癒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的創作背景令人唏噓。二戰結束後的日本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大家都過著極其清貧的生活。日本藝人島田洋七很早失去了爸爸,媽媽卻無力撫養他,只好把他送回鄉下讓外婆照顧他。
  • 日本家喻戶曉的外婆「佐賀阿嬤」:我們是窮得開朗,所以不用擔心
    每次想起外婆時,哪怕場景已經模糊,還是能記起她做的飯菜。簡單的食材,熟悉的滋味,那是人生無上的美味。在日本,也有這樣一位家喻戶曉的外婆:佐賀阿嬤。她的外孫,就是日本喜劇泰 鬥島田洋七。阿嬤出門時腰間總是綁著一根繩子,用繩子上系的磁石來吸廢鐵賺外快,她覺得 「走在路上,什麼也不做太可惜了」。家門前有一條小河,阿嬤用木棒攔截上遊漂下來的柴火與食物,並根據這個「超級市場」的供給決定每天的菜單,「免費的送貨上門服務」以及偶爾撈到的鰲蝦,仍然讓他們滿足而快樂。在阿嬤的言傳身教之下,昭廣很早就明白了要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想要的東西。
  • 《佐賀的超級阿嬤》,窮養的孩子也可以很快樂,日本阿嬤的育兒觀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講述日本喜劇泰鬥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的童年時代,被寄養在阿嬤家的故事。那時日本戰敗後不久,經濟蕭條,他從小父親因廣島核輻射去世了,媽媽獨自拉扯昭廣和哥哥兩個小孩,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因為擔心昭廣常半夜出門會有危險,於是將八歲的他寄養到鄉下的外婆家。
  •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鄉下老太太的超級心靈雞湯,最好的生活哲學
    書架上的這本出自日本喜劇泰鬥島田洋七之手的《佐賀的超級阿嬤》正合我意。老實說,這是一本並不深沉蘊藉的書,完全可以當做一個回憶錄去看。書中記載了作家島田洋七(本名德永昭廣)青少年時期和外婆一起在佐賀鄉下共處的點點滴滴,讀來毫不費力,但來自一個超級外婆用畢生經歷熬製的這一碗心靈雞湯卻讓人一掃陰霾。
  • 《佐賀的超級阿嬤》很值得一看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看了有半個月之餘,一直不捨得看完。故事大概講述了德永昭廣八歲那年來到佐賀的鄉下老家,爸爸因為二戰核輻射死亡,媽媽無力扶養昭廣,初來乍到沒有玩具也沒有朋友,甚至送他來的姨媽也匆匆轉身離開,迎接昭廣的是低矮破舊的房屋,以及獨立撫養了七個兒女的超級阿嬤。
  • 學「佐賀的超級阿嬤「過日子
    首先強烈推薦一本輕巧的好書,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
  • 疫情結束前,是焦慮還是應該做點什麼?《佐賀的超級阿嬤》告訴你
    今年我看了一些電影,據我能記住的、不完全的統計:刺蝟的優雅,紐約的一個下雨天,超脫,那人那山那狗,我的父親母親,牧馬人,溫蒂妮,春天情書,真心半解,弱點,秋天的童話,小婦人,甚至迪士尼電影(強調一下 )花木蘭都挺對我胃口的,但要選出一部電影來給2020代言並畫上一個句號的話,我選《佐賀的超級阿嬤》。
  • 超級阿嬤的快樂人生
  • 《佐賀的超級阿嬤》:心疼阿嬤,唯有選擇開心,生活才有所期盼
    如果你現在活得頹廢無趣,覺得憋屈無助,抑或正遭受生活困頓,那我推薦你給自己幾個小時獨處時間,翻翻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豆瓣8.7評分,看看鄉下老太太怎麼窮得開心,活得有滋有味。你也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本閒書來讀,看完哈哈大笑,放鬆心情。《佐賀的超級阿嬤》是一本日本短篇小說,全文十七章節,預計不到3個小時就可以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