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巴拿馬特派記者 李曉驍】來到蝴蝶之國——巴拿馬,我不由得哼起《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原來出自於巴拿馬。原曲《愛的故事》是由巴拿馬作曲家卡洛斯·埃爾塔·阿爾馬倫於1955年創作的情歌。卡洛斯的兄長痛失愛妻,悲傷和折磨令其備受打擊。卡洛斯目睹兄長的悲痛,有感於愛情在生命中所佔的重要地位,創作了這首拉丁情歌,泣訴死亡給愛情帶來的痛苦。「這是一個愛的故事,無可比擬,絕無僅有,這份愛讓我體會,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幸,愛情為我的生命帶來亮光,又將之熄滅」。歌曲中文填詞者為知名作詞家陳蝶衣,歌名為《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愛的故事經久傳唱,城的故事動人心扉。早在16世紀前,印第安人已在巴拿馬地峽地區居住。1502年,哥倫布在沿中美地峽海岸航行時,發現岸邊到處是蝴蝶飛舞,便用印第安語給其命名「巴拿馬」,意為「蝴蝶之國」。
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也被視為世界工程奇蹟之一。巴拿馬的運河博物館,詳細記錄著巴拿馬運河100多年的歷史。運河橫穿巴拿馬地峽,總長82公裡,最寬的地方達300多米,是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早在1524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就曾建議制定巴拿馬運河方案以縮短航程。1879年,法國組建了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並於次年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工程被迫於1889年中止。
1903年,美國通過支持巴拿馬獨立,與巴拿馬籤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佔領及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1904年,運河動工開鑿。來自世界50多個國家的幾十萬勞工參加了開鑿工程,其中包括近萬名從中國被招至巴拿馬的華工。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縮短了至少1.48萬公裡。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在對運河擴建部分的介紹中,出現了一艘屬於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船。2014年11月,在歷經了25天的航行後,這艘名為「夏之遠6」號的半潛船承載著擴建巴拿馬運河所需的閘門,從義大利駛達運河靠近大西洋一側的港口。事實上,「夏之遠6」號前後一共為擴建的運河運送來4扇閘門及配套設施。兩年後的6月26日,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竣工通航並舉行慶祝儀式,首艦通過巴拿馬運河位於大西洋一側船閘的,就是來自中國的「中遠海運巴拿馬」號貨輪。
看著一艘艘巨輪排成長隊準備穿越大洋,玩味著水閘系統開合起降,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人類的智慧,記者不由得發出讚嘆。不過,巴拿馬運河的過河費不菲,過往船隻按排水量等計費,必須提前電匯或者當場付現,否則休想進入。1928年,美國人理察·哈裡伯敦在遊泳通過巴拿馬運河時,也繳納了36美分的過河費。
巴拿馬運河溝通兩大洋,泛美公路連接南北美。運河與公路交叉,正好畫成十字,巴拿馬城就在世界的十字路口。這個「十字路口」分為古城、老城和新城三部分,映襯著三個不同的時代。
巴拿馬古城在市區以東8公裡的地方。這個面朝大海的遺蹟,斷壁殘垣散落在綠草坪中,似乎在無盡地傾訴著歷史的歲月。16世紀巴拿馬地峽開始繁榮。但1671年,英國人摩根帶領上千人馬登陸,對巴拿馬城進行了一次毀滅性的洗劫,臨走還放火把城市燒成廢墟。
巴拿馬古城被毀兩年後,古城以西8公裡重建市區,現在被稱為巴拿馬老城。老城坐落在一個不大的半島上,三面被大海環繞。歐式建築搭配拉丁風情,點綴著加勒比海的透亮與敞快,時而寧靜,時而喧鬧,但都會時時刻刻提醒人們,今日不同往昔。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城,是新興的商業、文化和住宅區。遠遠望去,高聳林立的摩天大樓與巴拿馬金融業的發達非常「般配」。新主幹道巴爾博亞大道是以航海探險家巴爾博亞命名的。如今巴拿馬貨幣就叫巴爾博亞,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航海家。
不過,巴拿馬沒有自己的紙幣,巴爾博亞只有硬幣。巴爾博亞與美元等值,因此,來這裡旅遊想要收集紙幣的人要失望了。在巴拿馬,買東西找的零錢,很多時候都是巴爾博亞與美分合起來湊成正確的數,沒有人會真正在意手裡的硬幣到底是本土的還是舶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