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原油歷史性減產協議終達成
由於4月的產量有所提高,沙特、阿聯和科威特將自願以超出協議配額的幅度減產,由此,整個OPEC+的減產幅度將達到1250萬桶/日。
從來沒有一個減產協議能達到這個規模,也從來沒有一個減產談判能如此懸念迭起。經過長達四天的馬拉松會議,OPEC+宣布將在5月和6月減產970萬桶/日,接近全球原油供應總量的10%,為長達一個月的價格戰畫上了句號。
「我們已經在石油世界掀開了新的歷史一頁。」OPEC秘書長穆罕默德·巴金多在協議達成後表示,會議達成了歷史性的生產調整,不僅規模是創紀錄的,而且持續時間達到了兩年。「今天,我們見證了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勝利,這是OPEC價值觀的核心。」
在4月9日的OPEC+會議上,當沙特和俄羅斯同意將5月和6月的產量減至850萬桶/日後,一個高達1000萬桶/日的減產協議呼之欲出。然而,這個協議卻出人意料地遭到墨西哥反對,它堅持只能完成其配額的四分之一,即10萬桶/日,導致談判在10個小時後接近破裂。
經過此後三天的緊急外交斡旋,談判終於回到正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在墨西哥減產10萬桶/日的基礎上,美國將代表墨西哥削減30萬桶/日的產量。
儘管有美國的救場,但墨西哥的攪局還是造成了OPEC+減產規模的下調:5月和6月的減產規模為970萬桶/日,而非最初計劃的1000萬桶/日;從7月起減產規模將縮到770萬桶/日,而非此前計劃的800萬桶;然後在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減產規模進一步縮至580萬桶/日,而非最初計劃的600萬桶/日。
OPEC+還希望G20額外實施500萬桶/日的減產,以擴大減產規模。然而,4月10日舉行的G20能源部長會議在會後發布公報中隻字未提減產,僅表示將採取措施確保市場穩定。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4月12日表示,G20將削減約370萬桶/日的產量。再加上,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的採購,總減產規模將達到1950萬桶/日。
4月13日,油價在最初跳漲8%左右後轉為下跌,吐盡此前全部漲幅,隨後又小幅回升,截至記者發稿前,一直在當日低位震蕩。
埃信華邁(IHS Markit)能源副總裁岑國緯(Victor Shum)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OPEC+的減產協議有助於在一段時間內減少看跌的市場情緒。但是,儘管協議將限制庫存的進一步增加,卻無法迅速消除已經存在的大量過剩原油。「未來幾周內,隨著全球儲量的增加和需求的見底,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
在協議達成後,沙特4月13日宣布了5月原油的官方售價,將面向亞洲的定價下調了2.95-5.50美元/桶;將面向地中海的價格下調了0.70-4.50美元/桶;而將對美國的石油定價上調了2.50-4.20美元/桶。沙特上周一再推遲宣布5月官方售價,讓外界擔心,一旦協議流產,沙特將再次掀起價格戰。
二季度油價預期升至25美元/桶
在協議達成後,荷蘭國際集團(ING)大宗商品策略師沃倫·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也認為,減產幅度不足以消除二季度原油市場上過剩的供給。但他認為,雖然短期內油價存在繼續下行風險,但市場的底可能會更高。預計二季度布倫特油價將從此前預測的20美元/桶上調至25美元/桶。
考慮到今年全年的減產規模,以及美國等國在市場條件下的減產,帕特森說,「今年下半年的油價前景現在看起來更具建設性。如果下半年需求有所回升,則將有助於庫存的大量減少。」因此,ING將三季度布倫特油價預期從35美元/桶上調至37美元/桶,將四季度的預期從45美元/桶上調至50美元/桶。
「顯然,需求仍然是這一預測的主要不確定性和風險。如果旅行限制和國家限制人員流動持續到今年下半年,這可能會減緩今年下半年需求的復甦。」帕特森指出。據ING預測,二季度的日均原油需求可能會減少1500萬桶。
與此同時,分析師還懷疑各方是否會遵守減產協議。「OPEC+已經就歷史性的減產達成了一致,現在我們必須看看它們是否會堅持下去。」帕特森指出,此前,當OPEC+內部有成員國對減產協議的執行低於計劃水平時,主要由沙特承擔超額減產的任務以達到總體計劃水平。但現在,考慮到當前的減產水平,將很難看到沙特再超額減產以彌補其他國家的缺口。
全球減產規模或超過2000萬桶/日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稱,沙特的原油產量將從4月的1230萬桶/日將在5月和6月降至850萬桶/日。此外,由於4月的產量有所提高,沙特、阿聯和科威特將自願以超出協議配額的幅度減產,由此,整個OPEC+的減產幅度將達到1250萬桶/日。
根據OPEC+會後發表的聲明,沙特和俄羅斯將在1100萬桶/日的水平上各自減產250萬桶/日,其他各方將以2018年10月的產量為基線減產23%。其中,阿聯減產72萬桶/日,科威特減產64萬桶/日。
「儘管這970萬桶/日的巨無霸減產協議聲稱可以讓產量從4月的水平上下降1250萬桶/日,但實際上這僅比一季度平均產量下降了720萬桶/日。」高盛在一份聲明中寫道。
在新冠疫情造成的衝擊之下,OPEC+還在尋求其他減產努力。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其成員國將購買大量原油作為戰略儲備,具體採購規模將於4月15日公布。美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確認將增加儲備。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稱,IEA成員國未來幾個月內將增加2億桶的儲備。
此外,有消息稱,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亞、挪威和美國將日均減產400萬桶至500萬桶。美國此前表示,受反壟斷法約束不會要求頁巖油企業減產,但在油價下跌影響下,預計今年產量將下降約200萬桶/日。
美國替墨西哥減產為哪般?
有別於用關稅和制裁「大棒」威脅俄沙,川普對墨西哥溫柔得讓人感到吃驚。上周,當墨西哥因拒絕接受減產配額而被其他OPEC+成員聲討時,川普不尋常地表示,理解墨西哥面臨的困難,願意分擔墨西哥的減產任務。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經濟室主任嶽雲霞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美國在談判陷入僵局之際為墨西哥解圍首先是有美國自身的原因。她分析道,油價的持續走低已經給美國頁巖油產業帶來了嚴重衝擊,如果油價繼續下崩,不僅讓高槓桿率的美國頁巖油企業進一步承壓,而且可能把風險傳導到金融業,這對當前的美國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協議達成後,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美國與OPEC和主要產油國達成的原油減產協議「將挽救美國能源領域數以十萬計工作崗位」。
美國出手幫助也與美墨關係的改善以及北美經濟一體化程度有關。儘管人們的印象還停留川普上臺後逼著墨西哥籤署新的貿易協定以及在邊境修牆,但嶽雲霞指出,自從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USMCA)籤署之後,北美三個經濟體已經具備了極高的密切相關性。去年6月,墨西哥成為三國中第一個批准該協議生效的國家。
嶽雲霞指出,由於能源價格下跌、國際需求受挫,墨西哥今年的經濟非常困難,據國際機構預測,該國今年將出現較為明顯的負增長。墨西哥之所以只接受10萬桶/日的減產額度是因為該國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產業,如果大幅減產的話,會讓搖搖欲墜的經濟更加危險。
「如果墨西哥經濟出現重大衰退,對北美自由貿易區來說也是不利的。」嶽雲霞說,「因此,即便美國和墨西哥還有一些爭議,但是在北美經濟高度一體化的背景下,幫助墨西哥也是在幫助美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