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繼續分享【每日一穴】手陽大腸經-溫溜穴又名蛇頭,為什麼每次都是先提及經絡,然後說穴位名,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記住了每條經絡,然後知道每條經絡都有哪些穴位,就容易記住了。
【溫溜穴的定位】
位於前臂,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為何叫溫溜穴?說文解字,溫即溫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溫通經脈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溫溜!因此,有溫通經絡的的功效。
那麼想-想,溫溜穴可以治療哪些病症呢?
1.古書記載,溫溜穴別名也就是現在人說的綽號,叫做蛇頭,地頭,池頭,為何叫蛇頭呢,當我們握拳視此穴處的肌肉(橈側腕伸肌)隆起像蛇頭,頭向下,經脈由此而上,因此,得名叫蛇頭!
【頭部】我們可以聯想一下,此穴是否可以治療頭部相關病症,本穴可以治療頭痛,面腫,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病症。
2.根據穴位名,溫溜穴,有溫通經絡之說,因此,本穴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3.本穴屬於手陽大腸經,負責腸腹相關的病症,因此,本穴有治療腹痛,腸炎,腸鳴等病症。
【功能作用】
清熱解毒,安神定志。
【主治病症】
1、急性腸鳴、腹痛等腸腑病證。
2、疔瘡。
3、頭痛、面腫、咽喉腫痛等頭面病證。
4、肩背酸痛。
【操作手法】
側腕屈肘,於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中點再向前1寸處取穴。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下腹壁痙攣、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面神經麻痺、前臂疼等。
【倪海廈老師課堂原稿】
再來就是所謂的溫溜穴,溫溜穴就是偏歷上兩寸。諸位看這手肘,肺經一定在骨頭的陰側,而大腸經在骨頭的外側。從偏歷穴上兩寸就是溫溜穴,扎這穴道要從這個角度下去,這裡有個骨縫。
溫溜穴是大腸經的郄穴。因為大腸經的郄穴,所以大腸經的炎症,我們都可以用它。
【課程回顧】
昨日課程一個經絡跑偏了的穴位【偏歷穴】,治療腹脹大腸和頭面五官病症!
如果喜歡本文,關注公眾號並分享朋友圈,給小編一個小小的鼓勵!
馮家人
堅持分享中醫
養生的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 關注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文中內容所涉及各類藥方、針灸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