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聚文化精粹,展絲路遺珠。12月25日,由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進博會伊朗國家館主辦的「探尋絲路文明——伊朗手工藝術品展」在南京美術館拉開帷幕。
伊朗是「一帶一路」沿線上的文明古國,其傳統手工藝品可謂舉世無雙,是人類歷史文化長河中璀璨的瑰寶。聞名世界的波斯地毯,具有浮雕感的銅鐵器皿,手工繪製的各種盤子罐子,天然染料染制的布藝長巾等等,一張張、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手工藝術作品,為觀眾揭開一個文化深厚、熱情絢麗的伊朗。
橫跨東西的絲綢之路和貫穿印度洋的海上航線,自古就將中國和伊朗這兩個燦爛的文明古國緊密聯繫在一起,中伊兩國始終保持著密切友好的合作關係,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紀增龍在致辭中表示,這次展覽為中伊兩國提供了一個加深了解,凝聚共識的契機。南京的民間文藝工作者能夠近距離地了解了伊朗傳統手工藝的技法和表現形式,對於南京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創作也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中國傳統藝術作品走進伊朗,讓伊朗的朋友也愛上中國的文化藝術。」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拉馬贊·帕爾瓦茲(Ramazan Parvaz)表示,南京與伊朗設拉子互為友好城市,無論是在和平年代還是在困難時期,兩國一直保持友好交往,並且相互支持。「伊中兩國有著廣泛的文化共性,若能使這種深厚的友誼文化繼續流傳,將會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帕爾瓦茲還建議在新冠疫情之後,雙方繼續探索更多方式的深入溝通,讓「一帶一路」像絲綢之路一樣閃耀輝煌。
進博會伊朗國家館館長海珊·博海(Hossein Bordbar)是一名波斯地毯的收藏家和設計師,他介紹,此次的展品主要有來自波斯不同地區的地毯、美術雕刻、細密畫以及其他手工藝品,還有來自伊朗藝術之城伊斯法罕的ZEEEN品牌工作室的設計作品。
用對比色勾勒出裝飾圖案,用光和陰影來傳達深淺和律動,波斯地毯是波斯文化和藝術最突出的表現之一。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將絲綢帶到波斯,波斯人將這種名貴的絲線融入地毯的編制,翻開波斯地毯編織工藝史上嶄新的一頁。四蹄翻騰,長鬃飛揚,目光炯炯,一群馬兒高昂著頭,仿佛隨時都會從畫框裡飛奔而出。現場的一幅駿馬圖讓觀眾讚不絕口,不時有人拍照、問詢,進博會伊朗國家館工作人員介紹,伊朗地毯是手工紡線,手工打結編織,家庭作坊式生產,染料均取自天然植物,這副駿馬圖混合了羊毛和絲綢,觸感柔軟,色彩明亮,長久保存不褪色,非常適合作掛飾。目前伊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地毯生產國和出口國,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三。
一個錫盤、一幅銅畫至少得敲敲打打半個月,一個紡織工人一個月才可以織就一平米地毯,用駱駝骨製成的小小的首飾盒全憑手工藝人們一點點挖鑿打磨,每件作品的上色都是一筆一筆繪畫而成,這樣的工匠精神讓現場觀眾孫阿姨非常受震撼,孫阿姨是一位手工藝術愛好者,業餘時間喜歡編制繩結,「我們中國的非遺和一些民間藝術也要這樣持久地一代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鐫刻著伊朗人民的勤勞智慧,散發著濃鬱的文化氣息,「探尋絲路文明——伊朗手工藝術品展」將一直延續到2021年1月15日。
交匯點記者 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