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位於狹長的河谷地帶,它四面環山,東邊有十八灘,西邊有十八灘,黃河西起河口,東止桑園峽,長達70多公裡,浩浩蕩蕩地穿流全市,這便是蘭州的地理特色,這一地理特色是蘭州獨有的,蘭州人為土地打造的黃河風情線也成為全國有特色的帶狀風景區。
走在風情線上,看到綠草細密、百花爭豔,古樹鬱鬱蔥蔥,新柳柔娜,石徑蜿蜒,紅亭燦然,水波晶瑩,白帆點點,風景十分優美是的,特別是有風情的線上雕刻,造型優美,意味深長,風格獨特,引人注目,以下是主像的介紹。
雕刻是甘肅省著名雕刻家何何何人製作的,北京雕刻廠是1986年4月30日雕刻的,雕刻是長6米,寬2.2米,高2.6米的花崗巖圓雕,總重量40多噸,由「母親」和一「男要」組成構圖。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身軀碩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徽含笑,抬頭微曲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
雕塑的構圖洗鍊、意味深長,象徵著孕育中華民族的黃河之母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中國子孫,雕刻的基礎上刻有水的波紋和魚的花紋,源於甘肅省古色彩陶的原畫,反映了甘肅省悠久的歷史文化,另外,水波紋和魚紋也反映了黃河流域先端對自然現象的敏銳觀察力,雕刻前全國的青少年正在學習夏令營,公元1984年,有一座名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綠色希望:位於黃河母親雕塑東約180米處,由王志剛、王鐵成製成,這是甘肅省130萬多名青少年捐建的,建於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棵漢百玉圓錐體的變形樹構成,高低不平,細緻地侵入園林綠地,從三木成的「森林」的意思出發,反映了甘肅人民種草、綠化隴原的偉大壯舉,為隴原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增添了力量象徵著,側如兩座,各高8米,長I1米,漢白玉浮雕,呈孤立形對稱分布在主像兩側,東側為「採種支甘」,西面為「綠化隴原」,突出主像,烘烤,以主題作用為提示。
絲綢之路:位於城關區黃河大橋南端,位於濱河路南端,系龍緒理創作,朱孝江於1983年9月9日雕刻,雕刻以絲綢之路的駱駝為中心,由花崗巖雕刻,高6米,長7米,重100噸以上,反映了盛唐時代絲路的盛況,雄駝是一個滿載絲綢,上面披著鬥篷,右手站著夕顏眺望的長者,右前部濃密的眼睛裡,有著眉毛蟲鬍鬚的胡屋拉倒了,在古樸的沙漠中,駱駝用右手和右手高聳的構圖,用右手和右手的重量感。
絲綢之路:位於城關區黃河大橋南端,位於濱河路南端,系龍緒理創作,四川都江雕刻社的朱孝學雕刻於1987年3月9日,雕刻以絲綢之路的駱駝為中心,由花崗巖雕刻,高6米,長7米,重100噸以上,反映了盛唐時代絲路的盛況,雄駝是一個滿載絲綢,上面披著鬥篷,右手站著夕顏眺望的長者,右前部濃密的眼睛裡,有著眉毛蟲鬍鬚的胡屋拉倒了,右後方的青年用右手做喇叭形叫後續的駱駝隊,雕刻構圖古樸,整體厚重,氣勢磅礴,產生沙漠蒼茫之感。
現在,黃河風情線已經成為蘭州市獨具特色的風景線,蘭州有「外灘」之美譽,不僅是蘭州人民茶餘飯後的休閒娛樂之地,也是國內外遊客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