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遠至大洋彼岸、近至西北邊境,在美國的大力推動下,哪都能隱約嗅到點「烽煙」四起的味道,局勢不可謂不緊張,但於常人日常生活而言,又顯得頗為遙遠,當然也是國家保護得好,前方有人為之負重,我們才能夠能坐著絕不站著。
這種時候,無論是為不時軍演的一線軍士們減減壓,還是為了貼近群眾讓人更寬心,8月30,央視播出的《挑戰不可能》,一個半小時的畫面中,我陸軍某空中突擊旅10名精英狙擊手,進行了4輪高難狙擊比拼,為我們展現了精彩的「任務」表現。
杜文龍告訴我們,作為我國最新作戰部隊形式之一,空中突擊旅能夠快速機動、精準打擊、隨時調整作戰部署,這些特性也意味著未來我軍立體空軍、立體陸軍將發展為常態。就此,主持人撒貝寧引申出,節目挑戰將同時具備陸空作戰特點的暗示。
節目一開始,就是我空戰旅士兵「乘風踏雲」而來、那令人驚嘆的直-20吊索出場方式:身穿迷彩服,肩背狙擊槍,戴著鮮亮的軍用手套,就施施然自直-20機艙降下,平穩落地,這一套動作流暢自然,想必對這段繩索已熟悉得借之能如履平地了。完成全員落地、集隊後,直-20就悄然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不過別擔心,今天它可是半個主角,不會輕易消失在我們的視野。
直-20機組成員2人,內艙可載12至15名士兵,此外可內置1000公斤、外掛4000公斤重物。最大時速360公裡,升限約4千米,自2013年12月23日首飛以來,就在我國海陸空三軍中大受歡迎。直-20本身就是我國自力更生的成果之一,作為我國第一款「10噸級通用直升機」,彌補了直-9和卡-28反潛作戰能力較弱的局限性。
隨之而來的就是難度一輪高過一輪的狙擊「任務」。前兩輪地面狙擊任務,相當於熱身活動,但也營造了緊張的競爭氛圍:將在10位狙擊精英中角逐選出4名狙擊優勝者,登上直-20完成終極挑戰,摘取「狙擊挑戰王」稱號的桂冠。
此次參與挑戰的狙擊手戰隊,特別之處在於,是由1名師傅和9位「親傳弟子」組成的。陸軍部隊湯副參謀長表示,此次挑戰將會對這10名精銳狙擊手進行最嚴苛的地面狙擊、空中狙擊雙重檢驗。拉開了競技的序幕。
第一關是在浮動小球裝置前150米外最快擊中小球,將淘汰4名狙擊手。杜文龍表示,不僅考驗的是眼力,還有判斷和計算能力。副參謀長也表示,「穩」是狙擊的核心。泥地、配合高壓雨幕,給射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幹擾因素,但我們的狙擊手們仍舊巋然不動。
這還不是最難的,參謀長宣布,30秒內觀察,當目標物前方降下一道水幕之後,隨信號自行射擊。有5名狙擊手一擊即中、順利晉級,也有2位因心態不穩而不幸失手。爭奪最後1個名額時,有2名狙擊手幾乎同時擊中,其中1名以微弱優勢晉級成功。
第二關,杜文龍稱之為「雙槍連發」,第一槍射中開關,小球落下,經過一段不規則管道之後,第二槍射中,方可晉級。這一關非常有「實戰感」。第一槍槍手不幸因為扳機復位慢而錯過了觀察小球下落軌跡的時機而未中第二槍,參謀長如此評述。第二槍、第三槍槍手則把握住時機順利晉級。另一3人小組也如法炮製選出了2名優勝者。
第三輪射擊任務,採用小組晉級制,在破碎地表山谷中擊中包有炸藥的彈藥包,用時短、射中目標多的小組獲勝,這時直-20就再次登場了,載著2人一組的狙擊手,飛越山巒,尋找標的物。杜文龍評述,這就要求狙擊手眼睛要毒、觀察記憶要特別清楚,才能構成瞄準線、打中目標。
延續之前的「變態」幹擾因素,在千米山谷上方盤旋一圈、進行幾十秒的偵察並確定目標之後,山谷之間開始釋放煙霧、模擬硝煙戰場。原本很有底氣的狙擊手們有了短暫的神色變化。參謀長指出,這樣的部署和考驗是很有必要的。杜文龍也表示,煙霧條件是戰場上的通常條件,然而,加上破碎山體的形狀、顏色幹擾,極易造成「目標丟失」,難度是空前的。
「10點鐘方向發現目標,高度90,速度50,保持。」「好的。」這樣簡短而清晰的對話,在煙霧瀰漫的山谷間如同一顆定心丸,仿佛也將我們的心從日常生活,直接帶到了危機四伏的戰場。隨著槍響、爆炸,4個目標彈藥包已經解決了3個。
這時,「目標物被遮擋,請求下降高度60。速度保持。」「下方煙霧過濃,無法繼續下降高度。」再次將觀察者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最終,師父和最強弟子的組合以55秒48的優異成績順利完成任務。
第二小組則因時效問題,錯失目標,而遺憾退場。杜文龍表示,這最後一槍不打是有講究的:在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情況下,最後一槍最好不打,因為在戰場上不僅僅是多出一個聲音,而是代表著多暴露一次。即是說,對個人、對團隊都將是極大的安全隱患。
第四輪是該節目目前為止最難情景,「以動打動」。直-20載狙擊手跟蹤無人戰車,並對其上的亞克力球進行瞄準射擊。球的直徑分別為40釐米,到30釐米,最後20釐米。最後的最後,師傅就是師傅,沈丹頂著因揚塵而延時的壓力,完成了全3發的成功完整射擊,成為最終獲勝者。
我們了解到,沈丹不僅是這一小隊的隊長,還是空中射擊科目訓練的提出者,他的獲勝感言是:「中國軍人,就是要敢於挑戰不可能,將手中武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這次我雖然獲得了『挑戰王』的勝利,但是我下一步的目標是,讓我的隊員們戰勝我、超越我。」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美國的各方面施壓,我們或許不會有機會這麼快、這麼近距離地了解我們一線戰士們的風採、狀態。正如環球時報早在1年前就提出的社論中說道,雖烽煙四起,我們要眼不昏心不亂,以坦然、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回應外界的壓力與磨難。最重要的是,守護好我們自身全面發展的能力和可能,永遠堅韌、永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