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谷教育集團·中醫古籍完整版整理連載《醫經原旨》情志

2021-02-12 溫病學傷寒論

學中醫技能,考高級健康管理師,諮詢辛杏林學院靈芝老師

微信:13556104701    電話:19925694370

情志

百病之生於氣也,(氣之在人,和則為正,不和則為邪,故百病皆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矣;(怒,肝志也。怒動於肝則氣逆而上,氣逼血升,故甚則嘔血,肝木乘脾,故為飧洩。肝為陰中之陽,氣發於下,故氣上矣。下乘則飧洩,上犯則食而氣逆也。)

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矣;(氣脈和調,故志暢達。營衛通利,故氣徐緩。然喜盛則氣於緩而漸至渙散過,故喜則氣下。又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也。)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悲生於心則心系急,並於肺則肺葉舉,故精氣並於肺則悲也。心肺俱居膈上,故為上焦不通,肺主氣而行表裡,故為營衛不散。悲哀傷氣,故氣消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恐懼傷腎則傷精,故致精卻。卻者,退也,精卻則升降不交,故上焦閉,上焦閉則氣歸於下,病為脹滿而氣不行,故曰「恐則氣下」也。又曰,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腠,膚腠也。理,肉理也。寒束於外則玄府閉密,陽氣不能宣達,故收斂於中而不得散也。)

炅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洩,故氣洩矣;(熱則流通,故腠理開。陽從汗散,故氣亦洩。)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大驚卒恐,則神志散失,血氣分離,陰陽破散,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疲勞過度則陽分動於陰分,故上奔於肺而為喘,外達於表而為汗。陽動則散,故內外皆越而氣耗矣。)

思則必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思之無已則繫戀不釋,神留不散,故氣結也。所謂七情者,即五志也。五志之外,尚餘者三,總之曰喜、怒、思、憂、恐、驚、悲、畏,其目有八。不止七也。然情雖有八,無非出於五臟,如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此五臟五志之分屬也。

至若五志有互通為病者,如喜本屬心,而有曰「肺喜樂無極則傷魄」,是心肺皆主於喜也。蓋喜生於陽,而心肺皆為陽髒,故喜出於心而移於肺,所謂「多陽者多喜」也。又若怒本屬肝,而有曰「膽為怒」者,以肝膽相為表裡,肝氣雖強而取決於膽也。有曰「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者,以陽為陰勝,故病及於心也。有曰「腎臟怒而不止則傷志」,有曰「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無故善怒」者,以怒發於陰而侵乎腎也。

是肝、膽、心、腎四髒皆能病怒,所謂「多陰者多怒」,亦曰「陰出之陽則怒」也。又若思本屬脾,而此曰「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蓋心為脾之母,母氣不行則病及其子,所以心、脾皆病於思也。又若憂本屬肺,而有曰「心之變動為憂」者有曰「心小則易傷以憂」者,蓋憂則神傷,故傷心也。

有曰「精氣並於肝則憂」者,肝勝而侮脾也。有曰「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者,脾主中氣,中氣受抑則生意不伸,故鬱而為憂,是心、肺、脾、肝四髒皆能病於憂也。又若恐本屬腎,而有曰「恐懼則傷心」者,神傷則恐也。有曰「血不足則恐」,有曰「肝虛則恐」者,以肝為將軍之官,肝氣不足則怯而恐也。有曰「恐則脾氣乘矣」,以腎虛而脾勝之也。有曰「胃為氣逆,為噦為恐」者,以陽明土勝,亦傷腎也。

是心、腎、肝、脾、胃五臟皆主於恐,而恐則氣下也。五志互病之辨既詳如此,尚有病悲者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悲傷於肝也。又曰「精氣並於肺則悲」。又曰「悲則肺氣乘矣」,亦金氣傷肝也。有曰「心虛則悲」,有曰「神不足則悲」,有曰「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者,皆悲傷於心也。

此肝、肺、心三髒皆病於悲而氣為之消也。有病為驚者,曰「東方色青,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以肝應東方風木,風主震動而連乎膽也。有曰陽明所謂「甚則厥」,「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肝邪乘胃也,有曰「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者,心神失散也。此肝、膽、胃、心四髒皆病於驚,而氣為之亂也。又有病為畏者,曰「精氣並於脾則畏」,蓋並於脾則傷於腎,畏由恐而生也。

由此言之,是惰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故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憂愁恐懼則傷心」,「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可見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魂魄,兼該主意。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設能善養此心而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宛然從物而不爭,與時變化而無我,則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臟俱安,邪亦安從而奈我哉!

相關焦點

  • 中醫珍稀古籍善本,最豐富的三千冊中醫古籍資料
    >中醫臨床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臨床捷徑叢書中醫古籍臨床新用叢書中醫古籍新點、新校、新參考系列(全10冊)中醫古籍珍稀抄本精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名家名師講稿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名家學術經驗集(全26冊)
  • 曬經節:少林寺晾曬珍藏古籍
    後來佛教叢林於每年農曆六月初六都會召集信眾,將收藏的經卷拿出來翻曬,以防經書潮溼。同時,曬經還有「曬經度眾生,功德大無窮」的意義。▲曬經祈福曬經節上,永信方丈講到,少林寺藏經閣收藏大量珍貴古籍,並不斷培養古籍保護與管理人才,提升古籍研究能力,繼承先賢智慧,持續加強古籍開發利用工作,成果顯著
  • 薪火傳承中醫皮膚病防治《精誠大醫張志禮》新書首發
    10月18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市趙炳南皮膚病醫療研究中心、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張志禮名家研究室共同主辦的「張志禮學術思想傳承專題講座、『中西融合·煥新計劃』啟動儀式暨《精誠大醫張志禮》首發式」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適逢張志禮教授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日,皮科大家齊聚一堂,緬懷張老醫德醫風,學習張老學術思想,繼承發揚前輩學術經驗。
  • 薪火傳承中醫皮膚病防治 《精誠大醫張志禮》新書首發
    10月18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市趙炳南皮膚病醫療研究中心、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張志禮名家研究室共同主辦的「張志禮學術思想傳承專題講座、『中西融合·煥新計劃』啟動儀式暨《精誠大醫張志禮》首發式」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適逢張志禮教授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日,皮科大家齊聚一堂,緬懷張老醫德醫風,學習張老學術思想,繼承發揚前輩學術經驗。
  • 倪海廈老師推薦——優質的中醫書籍
    黃帝內經     2.神農本草經    3.傷寒論   4.金匱    5.針灸大成   8.千金要方 翼方(古籍部份)近代優良中醫書籍1.想做好人也不行 , 想跟時醫ㄧ起同流合汙也不行 , 給自己這麼多的壓力 , 在海外又無奧援 , 好像是命運之神在控制捉弄我 , 想不幹都不行 , 不扛起復興中國正統中醫文化的工作都不行。
  • 中醫外用敷法驗方匯總!全面學習中醫痛症療法,貼敷療法.扁鵲谷教育集團
    以涼水洗淨活蚯蚓,放入杯內任其吐出泥土,約2~3小時後,再經水洗放於潔淨之玻璃杯內,然後撒白糖15g,放在冷暗處經15小時左右,蚯蚓體內水分即全部滲出與糖溶化,遂成一種淡黃色粘液,然後去蚯蚓,將溶液過濾消毒(煮沸或高壓蒸氣),即成蚯蚓水,放於冷暗處或冰箱內,以防腐臭。
  • 中醫珍稀古籍全集,包括家藏手抄版珍本中醫古籍200冊
    此為古籍手拍,有些書籍被蟲蛀了,有些可惜,不過資料很不錯,書籍好不好要看是不是需要他的人,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對於不需要他的人來說這些書擦屁股都嫌硬上傳了幾張內容截圖,隨便看一下,都是古本中醫資料,部分是手抄本的,很少見
  • 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古籍被發現、修復、整理
    來源:經濟日報圖為雲南省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師在修復少數民族古籍。資料圖片核心閱讀近年來古籍普查範圍不斷拓展,刷新了人們對少數民族古籍數量和分布的認知,也讓這些古籍有機會被更好地整理修復和保護利用。修補殘損的書頁、翻譯艱澀的文字、發布在線閱覽的資源……一本本「天書」中記載的少數民族文化密碼由此解開,中華文化的圖譜更加完整、清晰。
  • 中醫外用敷貼安全嗎?中醫外用敷法驗方匯總!全面學習中醫痛症療法,貼敷療法、扁鵲谷教育集團
    以涼水洗淨活蚯蚓,放入杯內任其吐出泥土,約2~3小時後,再經水洗放於潔淨之玻璃杯內,然後撒白糖15g,放在冷暗處經15小時左右,蚯蚓體內水分即全部滲出與糖溶化,遂成一種淡黃色粘液,然後去蚯蚓,將溶液過濾消毒(煮沸或高壓蒸氣),即成蚯蚓水,放於冷暗處或冰箱內,以防腐臭。
  • 中醫養生的七個層次:元神、心神、情志、食療、鍛鍊、理療、藥物
    中醫認為,元神藏於腦中,而腦是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樞紐,為一身之宗,百神之會。這就是說,腦是元神的器官,腦功能正常,就會精神飽滿、意識清晰、思維靈敏,記憶好,情志活動正常。要更好地理解元神,我以為最好了解一下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氣一元論之說。古人認為,天地萬物,萬物本是一氣,一氣分而言之則為陰陽,陰陽再分之則為五行。
  • 古法外治智慧丨中醫古籍中墊棉綁縛法源流考究
    圖為足跟竇道形成 研究中醫古籍中對墊綿綁縛法的論述,探究其淵源,對現代外科疾病治療仍有較高的指導價值,同時對豐富中醫外治法的理論,進一步擴大推廣墊棉綁縛法的臨床應用頗有益處。現歸納整理如下。 根據古籍中關於墊棉綁縛法的記載可以將其分為兩種用途:其一是墊棉、綁縛二者兼備,同時起到壓迫和固定的作用;其二是僅用絹帛綁縛來起到固定藥膏的作用。 關於第一種用途,最早記載於明代陳實功所著的《外科正宗》。
  • 中醫情志病與五臟的關係
    情志,即七情五志。《黃帝內經》首論情志,創立「五志概念」,包括喜、怒、思、憂、恐。
  • 中醫啟蒙教育:中醫與美容美顏
    「以中醫理論和中國傳統美學為指導,融合現代美容技術,已經成長為醫療美容的重要力量,為醫美求醫者提供健康美、自然美、和諧美和整體美。」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醫美容分會名譽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則表示,現在美容問題已經上升到一個科學問題,體質與皮膚健康、皮膚美容和皮膚疾病密切相關。
  • 【精彩回顧】中醫讓你顏如玉之談談女性情志養顏
    2015年3月8日上午9時30份,文源講壇「三·八」國際婦女節專題講座「中醫讓您顏如玉之談談女性情志養生」在山西省圖書館(長風館)一層報告廳準時開講。講座邀請到了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馬華女士做客星期日講座現場。
  • 這些書名美到醉的中醫古籍,你讀過幾本?
    醫鏡,醫者的鏡子。這是本文筆流暢的、可作醫者鏡子用的醫書。本書作者為清朝人江涵暾。江氏名秋,字涵暾,號筆花,素精醫術。《筆花醫鏡》全書共分四卷:卷一是四診、八綱及外感內傷、虛勞等的辨證論治原則;卷二是臟腑證治,主要是內科雜病的論治原則及方藥。以臟腑為綱,以十二經分部,以表裡、虛實、寒熱為目,先明病因病機,再敘證候表現,後列方藥。
  • 薦讀|如何讀對醫書,選對中醫門派?
    然而,很多學中醫的人都覺得中醫書很難讀,入門很難。我覺得讀書難,難在未讀對書。一、讀書難,難在未讀對書有些老師主張讀書要從難到易,從四大經典開始,這樣才不偏離原旨。就像王文鼎先生回憶自己的學醫經歷時說道:「鄭先生第一次講課,就反覆申言:欲為良醫,當從《內》、《難》學起,方有根底。否則專恃一二方書,即使為醫,亦走方郎中而已……淺近之書只可敷於應用,未可深入堂奧。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海鱉,理固然也」。但是我覺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些古籍都太難了,不僅是由於我們的古文水平,更是我們的國學內涵都已經低層到一個前人未預料的地步。
  •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整理:《全宋筆記》增訂本
    《全宋筆記》(增訂本),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整理,大象出版社2020年版。內容簡介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整理的《全宋筆記》增訂本,近日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全一百零二冊,二千三百萬字。《全宋筆記》的出版,使得經整理過的宋代文獻資料基本上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概貌,它連同學術界已整理出版的《全宋詞》《全宋詩》《全宋文》《宋會要輯稿》等,構成一個比較齊全的宋代研究資料庫。這對於發掘和發揮這批文獻的價值,傳承祖國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和繁榮學術研究,有著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 【學會通知】2020年睡眠與情志疾病分會學術年會暨睡眠障礙等心身...
    有關單位、有關人員:由浙江省中醫藥學會和杭州市中醫院共同主辦,浙江省中醫藥學會睡眠與情志疾病分會承辦的「浙江省中醫藥學會2020年睡眠與情志疾病分會學術年會暨睡眠障礙等心身疾病中西醫診療學習班」於11月27日-28日在線上舉辦。
  • 棗強古籍修復師陰秀根:毫米與千年全在指間
    在棗強縣,就有一位這樣的古籍修復師,那些殘缺、破碎的古籍,經他之手,重新煥發生機。他叫陰秀根,被譽為為古籍續命的「醫者」。棗強古籍修復師陰秀根:毫米與千年全在指間.「補天之手,貫蝨之睛,靈慧虛和,心細如髮」,這是明代周嘉胄在所撰《裝潢志》裡要求古籍修復師所具備的本領。古籍修復不僅是個手藝活兒,還要有中國古典文化知識的積累。
  • 中醫基礎理論——情志與五臟的關係
    五神五神是神、魂、魄、意、志的統稱,是五種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五神分屬五臟,與五臟的關係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魂是受心神控制的精神情志活動,魂隨著血藏在肝中。肝血不足就會魂不守舍,出現夢遊、夢囈(說夢話)、夢魘(鬼壓床)、幻覺等症,都是魂不受心神控制引起的。肺藏魄肺藏氣,氣舍魄,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魄是隨著精氣一起出入的,人從父母那獲得先天之精的時候就有了魄,魄隨著氣藏在肺中。人與生俱來的各種本能的感官與動作能力,如皮膚對冷熱痛癢的感覺,嬰兒會啼哭,視覺聽覺等都屬於魄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