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皮囊之下都在努力地活著

2020-12-12 星落澤洋

當我第一次看到皮囊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這本書吸引力。我想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如同沉重的書名不同的是,書裡包裹著14個溫柔又殘忍的故事,裡面容納了一個個 既失去家鄉,又尚未抵達遠方的生命, 就如同正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我們一樣。初看這本書我方才了解到。

真正在生命裡披荊斬棘的,不是皮囊,而是靈魂。

《阿太的故事》講的是一位99歲的老太太身上的故事。這位老太太就是作者的外婆,一個沒有文化,一個神婆。卻常常口出金句,可以看得出,蒼老皮囊下包裹的卻是一個豁達、不屈的靈魂。

阿太對作者的影響是最大的,它具有啟示性的生活態度。他教給作者"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他白髮人送黑髮人,但是在葬禮上卻是一身不吭。代替悲傷和哭泣的是她憤怒的態度。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他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了。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有一天阿太做飯不小心切斷了手指,當家人著急地想要為她包紮時 ,99歲的阿太,睥睨著被生生切斷、血淋淋的斷指說:"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母親的房子》裡,母親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樓的房子,因為"這附近沒有人建到四樓,我們建到了,就真的站起來了"。為了房子,她做苦工,撿菜葉,拒絕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這座房子不久後會被拆毀,只是為了"這一輩子,都有家可歸"

父親他年輕時因為超生被開除了公職,在消沉了三年之後,去寧波當了海員,而後帶著掙來的錢,做過各種生意。中年時,他突然中風偏癱,一開始,他充滿信心地試圖通過康復訓練來戰勝偏癱的身體,希望能重新掌控這具不聽使喚的皮囊。但慢慢地,他發現自己的肢體在進一步失控於是,他放棄了,在與失控的皮囊搏鬥了8年後,他突然去世,但他的靈魂始終帶著些許不甘。最後,在神明和妻子的幫助下,他的靈魂終於得到了安息

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有那麼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同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

李敬澤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

誠然,每一具皮囊之下的靈魂,都在追尋,或乘風破浪,或遠走他鄉,但人生艱難,或痛或苦皆只有自己扛。 找尋最舒適的人生狀態,無論是軀體還是靈魂,重要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負重前行,被虛妄的"夢想"而拖累。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靈魂得到滿足。人死去,只是皮囊死去罷了,那些沉澱的智慧卻永留人間。

看過《皮囊》後,我開始真正思索,生命之於人的意義。我喜歡這本書。作者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對家庭的依戀、對朋友經歷的反思都寫在這本書裡,引發了我對人生、對理想、對交友等地思考。

皮囊本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也不該成為一個人的標籤,它背後的靈魂才值得我們去珍視和尊重,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39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飯錢,卻可以讓你重新領悟你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了解有趣的《皮囊》

相關焦點

  •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 《皮囊》中扎心的一句話,忍不住落淚,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皮囊》中扎心的一句話,忍不住落淚,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找的最初的自己,找的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方式人們可能都是有一種誤解的,都覺得皮囊之下必定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不一定是有趣的,但是一定會有,可是皮囊之下真的會有靈魂嗎?
  • 《皮囊》中隱藏的人生哲理:成年人的生活中沒有「容易」這兩個字
    可是,等到真的長大,才知道生活到底有多不容易。長大以後就覺得自己仿佛披著一層皮囊,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有嗎?有的吧。是啊,皮囊有心。
  • 《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皮囊》書名來自書中的第一篇文字,寫的是作者蔡崇達九十九歲的「阿太」,這個「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的」,很「狠」的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教兒子遊泳,直接扔海裡讓人自己撲騰,差點溺死,當所有鄰居都罵她沒良心時,她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皮囊》中一生必讀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太現實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努力的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韓寒作序:「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劉德華作序:「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力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
  • 範冰冰發文「努力堅強地活著」: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挺住...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謝謝原圖作者) 本文作者:鍾茉莉 01 「努力堅強地活著 跟以前發布的說說相比,範冰冰這次發布的說說沒有配上美噠噠的近照,只有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努力堅強地活著」。 正因為如此,所以範冰冰這次的說說顯得愈發耐人尋味。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她發出如此感慨呢。
  • 《皮囊》因何讓韓寒、劉德華高度評價?10句經典語錄致鬱又治癒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然後捨棄皮囊。
  • 《皮囊》:無論皮囊是什麼質地,始終包裹著靈魂附屬品——心
    人們常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但在《皮囊》這本書裡,不管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始終包裹著一顆心,人生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
  • 成年人的宣言:人生最基本法則,善待自己的皮囊
    慶幸你還能守住你這具皮囊,自由穿梭在這個世界上。01、「皮囊」實質是什麼?從人性角度剖析它的重要性「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當他通過自己努力再一次出現在聚光燈之下時,迎接他的不是掌聲,而是無止境的謾罵。俞灝明當時就座在臺下,情緒崩潰,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無數鏡頭對準他的創傷 「喀喀喀」 不停,畫面既悲涼又諷刺。東野圭吾有一句話:「這世間唯有太陽與人心不可直視」。
  •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有時淚崩就在一瞬間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艱難和困苦,都有自己必須面對的單槍匹馬的戰鬥,誰都逃不了,往往差距就體現在每一個瞬間,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很多人可以直達終點。
  • 聽聽丨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今天的錦城星光裡,我們來聊聊: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2020 年 11 月 23 日,北京冬夜,一女孩生日當天被半路喊回加班,在網約車上崩潰大哭。女孩說,「自己都加班半個多月了。好不容易下班早一點,他又讓我回去。就聯通和銀行給我發了個信息,祝我生日快樂」。
  • 這些勒住你皮囊的繩索,另一頭繫著可愛的靈魂
    曹雪芹用一部殘缺不全的《紅樓夢》,說明人間世,每人不過一副皮囊,醜俊都是它,故此擁有使用是暫時的,捨得放棄是必然的。皮囊之苦自知,好在《西部世界》裡的皮囊,可以隨意修補重生,只是人已非人了。法國貴族出生的龍薩,其傳世之作幾乎都是愛情詩。詩人後來的安息之地聖克斯馬修道院的墓穴四周,種滿了玫瑰。
  • 《皮囊》中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
    當我翻開《皮囊》,看到其中最辛辣的一句話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本書是非看不可了。《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如同沉重的書名一樣,書裡包裹著14個溫柔又殘忍的故事,裡面容納了一個個既失去家鄉又尚未抵達遠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我們一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皮囊》這一章節,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99歲的老婆婆:阿太的故事。
  • 《送我上青雲》: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尤其是女人
    01 努力生活,自己給自己希望如果說別人的童年都是彩色的,那麼勝男的童年就是灰色的。兒時的她沒有父母的日夜陪伴和百般寵愛,有的只是坐飛機暈機時父母的嫌棄、生病時父母的呵斥,每日看著父親忙於工作的背影,聽著母親的無端的大聲呵斥。因為從小就沒有人可以依賴,她養成了獨立、自強的個性。
  • 《皮囊》10句經典語錄,雖說的有點扎心,但建議至少讀一次!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劉德華作序說:「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李敬澤老師給《皮囊》作的序,則每一句都是經典。是啊,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
  • 讀《皮囊》,品99歲的阿太是殘忍還是脫離了皮囊?
    我總能在蔡崇達筆下的字裡行間裡找到熟悉的感覺,看到生活的影子。不論是張美麗、阿小與阿小、天才文展、厚樸還是小小清潔員王阿姨。每個角色都帶著他們各自的皮囊與我們見面。她後來被那個男人接走成婚,但沒幾個月就離婚了,回到小鎮開酒樓飯店,依然被視作妖孽,被族人拋棄,在她的娛樂中心鬧事導致當地一名大佬的兒子死亡後,全鎮人的怒火終於都發洩出來,扔石頭,謾罵,她的母親也哭著說「你就是個妖孽,你為什麼不早點死呢!」她去祠堂跪了一夜,哭著說「我就是愛上一個人,做自己認為美的喜歡的事,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啊!」
  • 豆瓣評分9.3的《皮囊》,告訴我們5個道理,成年人怎樣過好一生?
    劉德華評說: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阿太在去世的時候,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皮囊》教會我們的5個道理,成年人該怎樣過好一生?
  • 英國作家米歇爾·法柏:《皮囊之下》讓很多讀者變成了素食主義者
    1993年,我從澳大利亞的一座大都市移民到了蘇格蘭高地上一個破敗的農場,從繁華而多元的世界落入了與世隔絕的寧靜之中,文化衝擊讓我覺得自己仿佛來到了另一個星球。英國社會的許多方面都讓我感到壓抑,雖然這份壓抑沒什麼必要,但我還是很壓抑。我與生俱來的疏離感日益加深,身體也變得很不舒服。
  • 《皮囊之下》的另類驚豔
    張雨曈《浮動(二)》92×92cm 木版油印 2014年我出生在黑龍江,中國的最北方也是日照時間最短的區域,晝夜四季分明,開闊凜冽和驕陽酷暑都會出現在自己周圍,這些自然界的變化對於我的情緒和性格都有一些調和的作用。源於地域影響,我的黑白木刻創作狀態更多偏向本能,強調理性的感性顯現。
  • 細細品讀《皮囊》,故事的背後是每個人皮囊下發自靈魂的吶喊
    阿太也許是一個極端的人,她的想法不適用於所有人,但她卻是看得最透徹的人,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活著就要用著這個皮囊,靈魂才能與之高度契合,從而最透徹的看見自己。有一種力量,來自內心的認知!從古到今,我們對房子的執念都沒有變過,有一種執念,叫做家。其實從一開始看到《母親的房子》裡,母親對建房子如此執著的時候,內心是很不解的,就如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房子即將被拆掉,再建也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