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水果的夏天,各種水果紛紛應季上市,美味的同時還能提供各種營養。
今年一整年金運為主,整體偏乾燥,最適合多吃水果,但你知道水果的這20個秘密嗎?讓你吃水果的時候少踩坑。
很多人喜歡在減肥的時候用水果代替正餐,這樣其實是很傷身體的。
中醫認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合而服之,以補養精氣」,五穀才是最為養益脾胃和身體的氣血的,單獨吃水果代替正餐,身體得不到五穀和肉類中身體必須的蛋白質和脂肪,和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等,短時間是瘦了,實際是氣血虧了。
尤其是寒涼的水果,容易傷陽氣,有怕冷、容易感冒、受涼涼等陽虛、痰溼重的症狀。
西瓜尤其是冰西瓜在中醫裡又叫小白虎湯,白虎湯是治實熱病的,最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高燒40℃以上,用對了一副藥就能把高燒降下來,而冰西瓜雖然力度沒那麼大,但身體內有實火的人吃上半個,火也能清一半。
如果夏天特別熱、出汗也多、口渴特別想喝水,上火厲害,便秘就可以西瓜調理。
水果和藥材一樣,也分寒涼溫熱,陽虛體質吃了寒性水果、陰虛體質吃了熱性水果都會加重身體的問題。
這些水果都是寒涼的,需要身體大量的陽氣去抵消寒性,比如脾胃虛寒的人吃了西瓜,身體陽氣更冷了,就容易拉肚子。
部分水果屬性藏在下面文章中
梨子也是涼的,梨能滋陰潤燥,化痰止咳,但更多化的是秋天天氣乾燥,燥邪傷肺陰導致虛火的粘稠、發黃、量少的痰,還能解決腸燥便秘和調理胃癌。
對於很多虛寒怕冷出現的偏白、較稀、量大的痰效果很差,甚至會加重問題,為了保護脾胃用梨化痰最好煮一下。
在古時,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著吃的,「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介紹一個各種體質都能用的花椒燉梨,止咳祛痰效果特別好,尤其適合感冒後期咳嗽不止。
材料:雪梨1隻、花椒10顆
做法:
1、選一隻大白梨,洗淨,從上方1/3處切成梨蓋
2、把梨芯掏出,放入10顆花椒,蓋上梨蓋放入一隻大碗中
3、大碗裡放少許水,沒過梨子一半,然後放入蒸鍋
4、隔水蒸燉30分鐘即可食用
花椒散寒,梨子滋潤,著涼了、嗓子不舒服老乾咳,都可以吃上一隻。受不了花椒味道的,可以把花椒換成黑豆填入梨子中。黑豆燉梨對久咳的效果更佳。
效果最好的梨是那種平常說的大鴨梨,別的各個新品種梨子效果一般甚至沒效果。
這些水果都是溫熱的,陰虛、溼熱體質都是身體內陰不足,陽(火)偏多,吃多了會加重上火。
對於陰虛、溼熱體質的人,想自由吃水果可以用苓桂竹甘湯清清身體的熱。
這些水果「中和之性,無偏雜之害」。平性的水果,有種皆大歡喜的自由,各個體質都可以適當吃些。
大棗補血,但補的是脾胃的氣血,而且是偏向於補氣,很多人是肝血不足,有些人陰虛有火、身體堵的人吃了大棗還容易上火,這是吃的」藥」和要調的「病」不對應。
氣虛為主,兼有陰虛體質的就可以多用大棗,反之多用枸杞、桑葚補血。
桂圓是溫熱的水果,能養心安神。對於很多容易感覺勞累、精神疲憊的、氣短、心慌的人效果最好,尤其是心氣弱的人。
夏天很多人上火了,煩躁、潰瘍、口氣大、頭頂發熱等吃桂圓安神反而容易因為桂圓的熱性加重上火的問題。
荔枝看起來小小一顆,晶瑩剔透,很無害的樣子,其實熱量卻是大大的。72大卡/100g的熱量,需要快走10分鐘才能消耗。想想當年熱愛荔枝的楊貴妃的身材,你就知道荔枝絕不是什麼低熱量的水果了。
榴槤中含有高達16%的脂肪,熱量高達147卡/100g。算下來,小半個榴槤的熱量可能比2碗米飯的熱量還要高。
很多人的減肥餐裡都少不了牛油果,覺得它清淡無味一定沒什麼熱量。其實牛油果的油脂含量高達15%,166大卡/100g的熱量,相當於3兩米飯的熱量。
香蕉含有豐富的脂肪和糖分,熱量大約91大卡/100g,算下來,只比米飯低一點點。吃了一根香蕉,大約要散步1小時才能消耗掉。
夏天人體陽氣浮在體表,腠理打開。身體裡的陽氣反而不足,脾胃的陽氣弱。這時候,多吃一些熱性水果,是很養人的,溫熱之性可以溫暖脾胃,其味甘,又可以補氣,脾胃最喜歡溫暖又天然甘味的食物的。
尤其是陽虛質、氣虛質的人,尤其是在經常在空調房裡的人。痰溼質可以選擇吃一些。
吃了榴槤上火,冒痘,流鼻血,嘴角上火,榴槤殼來煮水。榴槤殼並非芒刺一般的外殼,而是榴槤的瓤子,像是柚子那層棉絮一般白色的內芯。方法也很簡單:
廣東人,榴槤殼和雞肉一起煲湯喝,不僅能使雞湯更加鮮嫩,而且經常和榴槤雞肉湯的話,還有滋陰補腎、補血益氣的作用。
用榴槤殼煮水,除了能喝之外,還可以外用,用它來洗澡,因為榴槤殼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有養膚,治療皮膚瘙癢的作用。
《隨息居飲食譜》說櫻桃:「甘熱,溫中。不宜多食,諸病皆忌,小兒遠之,酸者尤甚。青蔗漿,能解其熱。」
如果吃了櫻桃感覺肺熱咳嗽,流鼻血等上火了,可以用甘蔗汁來緩解櫻桃的燥熱。
水果中含有的糖其實也是碳水,容易被身體吸收,所以吃水果餓的快,但不及時運動消耗,這些糖更容易在身體堆積儲存,在這個過程中脾胃太累了轉運不完全,也會堆積在體內成了痰溼。
越甜的水果越養人,同時越需要脾胃運化,越容易生痰溼。尤其是容易怕冷、舌體胖大有齒痕的人。
溫暖的早餐最符合東方人脾胃的,一大早,陽氣剛剛升起來,本來胃是暖的,突然空腹一頓寒溼的水果酸奶,還不如不吃……(酸奶也是寒溼的)
胃喜歡溫暖害怕寒涼,平常空腹時最好少吃水果杯、酸奶水果撈,可以在飯後一小時吃。
天地萬物受四時之氣的孕育化生,不到季節的水果、蔬菜性味都不全,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對身體還起反作用。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反季節的水果都不如當季的水果甜,味道好。
夏天天氣熱,西瓜好吃而且其涼性是能幫助身體祛暑熱,現在科技發達冬天也有西瓜,但甜度不如夏天,也不適合冬天身體要避涼的習性。
只有在適當節令、適當地域適當食用,才不至於被水果的偏性反傷。
比如海南盛產的火龍果,大寒之性,對於全年處在潮熱氣候的海南人來說,吃個火龍果恰好能夠中和暗生的內熱而不至於給身體帶來傷害,但給北方人吃效果就大大不同。
南方朋友跟我說過,他們那裡的楊梅就是當天摘下來吃,過了一天哪怕是放冰箱裡都不能保留原來的味道,水果的靈魂又怎麼是冰箱、大棚種植能表現的。當然我更懷疑楊梅是不想讓我們北方人吃到。
桑葚這個水果補益肝腎,精血同補,所有陰液都可以補,適合很多人吃。但不能多吃,因為自身太滋養了,吃多了身體化不開,容易生痰溼,尤其是陽虛、痰溼重的人。
便秘的人吃還能幫助排便。但是脾胃虛寒的人不建議用,下面詳細介紹。
另外,與李時珍認為常食桑葚能夠「令人聰明」一致,現代臨床研究也發現,天然桑葚中富含的鋅、錳等元素,對兒童的智力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桑椹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如蘆丁、花青素、白黎蘆醇等,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潰瘍、抗病毒作用,可以改善皮膚的膚質和頭皮的供血,延緩皮膚衰老。
商城現在上架了第三版的桑葚幹,品質功效口感各方面都改善了不少。上個月剛補貨,同事七七就買了10包寄回新疆家裡,她媽媽特別喜歡吃。幾十年的便秘失眠的毛病也解決了。
了解中醫的都知道引經藥,也有些叫藥引子(部分影視表現的太過了),因為不是所有藥都能調理身體全部臟腑經絡,有時候需要一些能帶著別的藥的藥效去相應臟腑經絡調理身體。
水果也是,水果大部分都是性味:甘,甘入脾胃。而冰凍的水果、甜食,哪怕本身是熱性的,入脾胃的同時也會帶著寒涼傷害脾胃,有些脾胃稍弱的,吃一點西瓜可以,吃一點冰西瓜肚子就受不了了,這時候影響脾胃的不只是西瓜還有冰凍的屬性。
有時候煮一下,凍一下身體是有感覺的。很多本身寒涼的水果,還是吃常溫或者煮一下的好。
《難經·四十九難》曰:「形寒飲冷則傷肺」。過食生冷瓜果會傷害陽氣,約束經脈,血脈不通,那麼月經自然也不會順暢。
比如感冒咳嗽的反覆。反覆難愈的過敏性鼻炎、哮喘。此外,疝氣、腳氣、子宮肌瘤、宮寒不孕、下肢靜脈曲張等等疾病,若因寒溼之邪積聚所致,細細問下來,會發現一部分患者都有一個共性——貪食水果。
我以前也是脾胃虛寒,一位老中醫開的方子就是三年不吃水果和寒涼的食物。不吃加上每日吃薑,現在脾胃好到吃寒涼的水果都沒事了。
徐文兵老師在自己的微博裡,也曾提到過多吃水果致病的臨床案例,發人深省:
身邊很多朋友在夏天都是靠水果飽腹,而不被「多吃水果」這句話綁架的活法兒用戶,在戒掉或者減少水果的食用後如是說:
夏日對於體寒、體溼的人來說,好像很難開心。可口的瓜果沒法盡情享用,風扇也不敢硬吹,一進一出空調房,可能就頭疼發燒痛經拉肚子。碰上溼氣重的天氣,整個人就像在太陽下融化的雪糕一樣,黏黏糊糊的,根本沒有精神頭兒動起來。
老輩人常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孔子也推崇吃薑「不撤姜食」。夏天吃薑,是因為生薑有溫中散寒、健脾胃的作用,正好能護住夏天的虛冷的脾胃,同時把身體積聚的寒氣趕跑,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對於脾胃虛寒、陽虛、痰溼體質和長時間吃水果導致的身體各種反覆、慢性疾病可以和我一樣,在一段時間內不吃水果,然後每天吃薑,等身體調理好之後就可以吃水果了。
很多人不喜歡姜的味道可以吃醋泡姜和懷姜膏調理:
商城的醋泡姜是美和居匠人團隊,嚴選北緯30度附近的頭茬仔姜,該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所種植的仔姜脆嫩爽口,無姜渣。
使用最正宗的六年老陳醋,區別於行業中常用的白砂糖,而是使用香格裡拉波美度42度高原蜂蜜,不經過加熱工藝,保留蜂蜜的天然酶值和自然活性,使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製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甜蜜素和色素,保持醋泡姜本真自然味道。
這款醋泡姜的釀製技藝,已被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封罐裝,並配以精緻禮盒,附贈手提袋,自己吃和送禮都很合適。
每天吃兩三片,一罐可以吃大半個月。
用戶反饋很贊:
早晨7~9點正是人體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此時吃薑,最能昇陽氣,促進消化。一早上就胃口大開的感覺不要太好。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結合,很脆很香,姜的辛辣被柔和,一開始在喉嚨這裡,有一股熱乎勁兒,慢慢順到胃裡,暖暖的,特別舒服。同事樂樂是溼熱質,去年夏天堅持吃醋泡姜,也沒有上火的跡象,醋的收斂功力還是很足的。
喜歡吃膏方或者泡水的朋友也可以用懷姜膏調理,效果都是一樣的。
說到水果通便,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香蕉、獼猴桃、火龍果等寒涼之物,雖然有些時候確實能夠看到效果,但排出的便便卻多是稀爛不成型,身體稍微敏感一點的人,還會有一種吃壞了拉肚子的感覺。
實際上,這樣的排便,更多的是由於脾胃腸道受寒受溼出現的自我保護反應。尤其是枸杞、桑葚雖能通便但脾虛的人吃了反而傷害脾胃。意為通便,實則本末倒置。
很多體弱體寒的人,由於脾胃中氣不足,導致食物殘渣無法被順利推動排出體外;或因為過多地攝入寒涼之物,使腸道收縮過度,腸蠕動變慢。這樣的便秘,通常是三五天才能解一次大便,而且每次都要努力很久才能擠出來。
而臨床上也曾見到,很多家長一味迷信水果能夠促進寶寶排便,因此導致孩子中焦虛寒,不僅便秘沒完沒了,還挑食厭食,瘦瘦小小不長個,又經常生病。
中醫的膳食營養觀,講究的是以人為本,因人而異。現代科學研究雖然可以證明水果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但體質不適合,脾胃不運化,身體不吸收,「高營養」這三個字,反而會成為一把傷人不見血的刀。
吃水果不能光看營養
請把這些水果的秘密轉給更多的人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