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植髮毛囊不夠,腋毛來湊怎麼樣?

2020-11-02 皮膚科趙恆光

理論上是可以的。

理論上胸毛、腿毛都是可以移植的。移植的基本操作也都是一樣的,就是單個毛囊提取,然後移植到你想要種植的部位就可以。

單個毛囊

但是,這樣的移植在實際操作會中存在一些局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數量不多。我們毛髮最多的部位還是頭皮,但是像鬍鬚、腋毛等,你可以取,但是可能取個幾百根就取不了更多了,數量上受很大限制。而植髮通常需要1000-3000單位的毛囊,這些部位毛囊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形態不對。這些特殊部位的毛髮,要麼就是長短不對,長不到頭髮那麼長,比如眉毛、睫毛、汗毛等;要麼就是形態不對,比如腋毛和陰毛,有些是捲曲的;不同部位毛髮粗細也存在差別。

第三,顏色不對。就是其他部位毛髮的顏色往往比頭髮要淺一些,移植到頭頂可能會有較為明顯的色差。

腋毛形態

所以說其他部位毛髮移植的局限主要是數量不夠和不太美觀,如果移植到頭皮的話,會感覺有一些差別。如果你留短髮問題可能不大,但留長髮的話,就會發現它們長不了頭髮那麼長,總體美觀性可能要差一點。

所以通常情況下,枕部毛囊仍然是毛髮移植最佳的選擇

頭髮毛囊不夠用怎麼辦?

如果枕部毛囊資源實在不夠用,一定要取其他部位毛髮的話,鬍鬚與頭髮是最接近的

首先,鬍鬚與頭髮同為長毛,形態也最接近,移植後效果較好;

其次,鬍鬚的數量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的可供移植毛髮來說,數量相對是較多的,具體因人而異,可獲取的數量一般在1000單位左右,鬍鬚比較濃密的男性可取的數量會多一點。

不過,鬍鬚移植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1、同一個區域的頭發生長角度大體相似,而鬍鬚的生長角度大多不同,即便是相鄰的兩根毛髮生長角度也大相逕庭,因此在獲取毛囊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避免損傷毛囊;

2、鬍鬚位於面部,為了不再面部留下明顯的瘢痕,取發鑽頭的直徑不能太大,但太小又會損傷毛囊。所以,鬍鬚植髮的技術要求是很高的,建議選擇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操作。

3,鬍鬚直徑比頭髮粗,所以移植後多少還是會有些違和感,這就需要醫生能合理安排毛囊的分布,或者與枕部頭髮的毛囊搭配來移植。

相關焦點

  • 據說,某女星已經禿到要用腋毛植髮啦?
    你想啊,日漸稀疏的頭髮完全可以看作不可再生資源,頭髮越少,植髮的機會越渺茫,但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髮依舊散發著蓬勃生機,不用豈不是可惜了嗎?而且植髮並不會讓頭髮總量變多,只能讓頭髮分布更均勻,為了讓頭髮更濃密,這麼一琢磨,真是恨不得把大腳趾的毛也貢獻出來啊!那麼植髮到底能不能取腋下/其他部位/其他人的毛囊?
  • 植髮時能不能取腋下的毛囊?如何改善頭髮的密度和髮際線?
    但又捨不得用後腦勺那些寶貴的毛囊。忽然有一天靈機一動,想著,我的腋毛如此茂盛,不知能否移做他用。要是能用腋下毛囊來植髮,豈不是一舉三得。這是一個好問題,同樣的類似疑問還有鬍子、眉毛、陰毛能不能用來做植髮時的毛囊,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我的觀點是可以但沒必要。
  • 【植髮過程揭秘】為什麼熬夜脫的是頭髮?不是汗毛或者腋毛?
    不是汗毛或者腋毛? 並且,植髮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在取毛囊和種毛囊的時候需要打麻藥。手術過程中也有麻藥,所以痛感不強烈。
  • 雙胞胎植髮,可以用對方的毛囊嗎?
    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脫髮只會越來越嚴重,等發量少到難以遮蓋的時候再去植髮,可能就比較困難了(這也是根據現實情況來看的),因為可提供的毛囊很少,不夠遮蓋脫髮區域了。那麼有人會問了,如果自己的毛囊不夠,植髮時可以使用別人的毛囊嗎?
  • 植髮小百科:毛囊誤區,1個毛囊=1根頭髮?
    相信有很多發友在了解植髮後,經常會聽到「毛囊」這個詞,誤以為一個毛囊就是一根頭髮。其實植髮中的一個毛囊和一根頭髮並不是一個概念。今天,麥子就帶大家講解毛囊知識。首先,植髮手術中的毛囊概念?毛囊是包圍在毛髮根部的囊狀組織,人們的頭髮是從毛囊中生長出來的,毛囊的發育經過表皮和真皮之間一系列複雜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周期性。頭髮會生長,自然也會脫落,但只要我們的毛囊功能是健全的,那麼頭髮脫落後原有的毛囊還會繼續生長出新的頭髮。正常人每天會掉落約70根~100根頭髮,與此同時,人體每天也會長出大約等量的新生毛髮。
  • 【植髮常識】枕骨粗隆以上是植髮提取毛囊的禁區
  • 睫毛種植大概需要多少毛囊 效果怎麼樣
    許多愛美的女性總會將睫毛嫁接與睫毛種植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是有實質差別的,睫毛嫁接是接上假睫毛,而睫毛種植則是將毛囊移植到眼部,長出真睫毛。那麼種植睫毛需要多少毛囊?種睫毛的效果怎麼樣?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恆美植髮:解讀毛囊壞死的真正原因
    正常的情況下,毛基質營養充足,毛囊得到持續的營養供給,毛髮周圍細胞組織膨脹,充滿彈性,毛孔收緊擠壓毛髮,這也使得髮根固定而牢靠,毛囊從髮根處持續生長頭髮,將頭髮向外通過毛孔頂出,這就是毛髮的生長過程。 一個人一生的毛囊總數是一個固定值,毛囊是不可再生資源。
  • 為什麼有些人植髮毛囊存活率很低?
    之前有一位發友是健身教練,做完植髮後沒幾天就開始劇烈運動,我也叮囑過他術後恢復期間不要劇烈運動,會讓頭皮血液循環增加,很容易引起移植區傷口出血,最終會導致毛囊的存活率降低,影響植髮效果。但是因為工作需要,他不得不運動,所以他的植髮效果不是很理想。毛囊的存活率跟抽菸、喝酒也有重大的關係,這兩樣都會導致術後傷口恢復緩慢,存活率降低,我重點提倡,為了植髮效果存活率更高,術後半年內都不要喝酒吸菸。有很多的患者在植髮之後,如果醫生沒有強調或講清楚植髮術後的護理和一些因素,就容易忽視植髮效果不穩定的因素,導致植髮存活率降低。
  • 一個毛囊長几根頭髮?以及聊聊植髮
    一個毛囊可以長几根頭髮?很多人都說,這不簡單嗎?一個毛囊長一根頭髮啊!因為我看過很多毛囊結構圖片,一個毛囊只有一根頭髮。
  • 【植髮小知識】想植髮,先判斷毛囊有沒有徹底壞死
    曾經以為脫髮,脫髮會離我們很遠,沒想到啊,說來就來,都沒有提前打聲招呼,我的頭髮說掉就掉了,似乎有自己的想法。 青春易逝,年輕不再 呸呸呸 我還年輕,我是九零後 還是有解決的辦法的 選擇植髮
  • 做植髮前,毛囊檢測解決你對頭髮毛囊的疑惑
    為什麼要做一次專業的毛囊檢測? 毛囊檢測可以解決您所有的疑惑 因為我們的每一根頭髮都有一個生長期、休止期和退行期。
  • 一年一度的靈魂拷問又來了
    其實這個帳號已經是半死不活的狀態了,唯一堅持下來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靈魂拷問。 大概是我永遠想知道你們過的怎麼樣 大概是我永遠想知道你們的生活狀態 大概是我永遠想知道這一年裡你的喜怒哀樂 哪怕,除了這次靈魂問話以外,你只是一個躺在我好友列表裡完全不聯繫的朋友。
  • 植髮可以用其他部位的毛嗎?
    我們的全身幾乎都覆蓋著毛髮,共有約500萬個毛囊,其中頭皮約有十萬個毛囊。如果植髮能用其他部位的毛囊作為供體,不就不用擔心供源問題了,那麼,植髮可不可以用其他部位的毛髮呢?理論上來講,我們身體上所有的毛髮都是可以用來移植的,關鍵在於移植後能不能滿足需求。
  • 植髮可以把其他部位毛囊移到頭頂嗎?
    植髮可以把其他部位毛囊移到頭頂嗎?發友們面對脫髮的問題,當知道植髮需要提取自體後枕部毛囊就表示可以把其他部位毛囊移到頭頂嘛?因為擔心如果提取自己的頭髮進行種植,那麼被提取的位置頭髮不就少了麼,還有其他發友是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移植了。那麼植髮究竟可以把其他部位毛囊移到頭頂嗎?
  • 提取毛囊和種植頭髮哪個更考驗植髮醫生的技術?
    提取毛囊和種植頭髮哪個更考驗植髮醫生的技術?植髮手術有兩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一個是取發環節,另一個是種植環節。既然說這兩個環節都是十分重要的,那麼這兩個環節中,哪個一個更考驗植髮醫生的技術呢?的分工,植髮手術分為麻醉、提取毛囊、分離毛囊、移植毛囊、包紮等,也分別由主診醫生、毛囊分離師、種植師分工完成。
  • 毛囊還沒壞死前,是用藥物治療還是選擇植髮?
    那就考慮是因為這段期間壓力大、熬夜、飲食不規律等等原因導致的暫時性的脫髮,可以通過調整作息和飲食,放鬆心情來調節脫髮的情況。 這個時候不需要用藥也不需要植髮。
  • 安徽毛囊研究所合肥源森植髮十一項特色移植項目
    、外傷、燒燙傷及手術留下疤痕性脫髮者,都可以通過頭髮種植來治療。植髮手術成功率100%,毛囊存活率在98%以上。植髮後自然美觀,與原有頭發生長方向一致,完全看不出有過脫髮的痕跡一、FUT微創植髮技術:(1)、所有FU(毛囊單位)均在特殊顯微鏡下分離;(2)、最大程度保護脫髮者供體區珍貴的頭髮資源;(3)、無須考慮手術間隔周期;(4)、適合一次性大數量毛髮移植(4000以上毛囊單位);(5)、毛囊成活率達到
  • 雷射脫腋毛效果怎麼樣?
    愛美女性都希望自己的肌膚是光滑的,這樣的話可以令自己變得更有魅力,所以隨著整形技術的發展,生活當中有一些腋毛旺盛的女性便選擇去做雷射脫腋毛手術來改善毛髮濃密問題。而雷射脫腋毛以後的效果是比較理想的,可以讓腋毛去除,而且安全性也比較高,不會灼傷人們的皮膚。
  • 問諮詢醫生植髮費用要多少,都說先來院做個毛囊檢測,為什麼?
    植髮前為什麼要做「毛囊檢測」最近,在逛各大植髮論壇是時候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不少發友吐槽,在網上諮詢脫髮、植髮信息時,最想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這個脫髮情況,植髮需要多少錢」。但諮詢醫生的回答往往都千篇一律:具體情況您可以來院做個毛囊檢測……發友都覺得太敷衍了:上網諮詢就是沒時間去醫院嘛,要去醫院我自己就會去,還上網問什麼!為什麼建議來院做毛囊檢測?毛囊是人體最小的器官,作為頭發生長發育之處,位於頭皮表皮以下3毫米左右的位置,如果單憑肉眼,再專業的毛髮醫生也無法準確判斷出毛囊具體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