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體育鍛鍊,成了運動愛好者。當然,運動有益於身體健康,這是大家所熟知的。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了膝骨關節炎的運動療法,因為合理的運動可以緩解膝骨關節炎的進展,維持及改善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保證膝關節周圍血運及膝關節靈活性。但如果不合理的運動,就會對關節造成損傷,加重我們膝關節的負擔。這也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軟骨易損
關節軟骨位於關節表面,是一層結締組織,具有低摩擦係數、高承載能力的特點,可以將衝擊載荷分散到軟骨下骨,這種獨特的減震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軟骨成分結構的完整性。軟骨基質是由軟骨細胞產生的,在生理負荷下,軟骨基質的降解與合成保持平衡。然而,當關節軟骨在異常機械刺激(過度負荷、關節創傷)下,降解超過合成,會出現軟骨局灶性退化、壞死和軟骨下骨的骨重塑異常。
此外,關節軟骨由於其缺少血管組織,自我修復的能力非常有限,目前的臨床治療還不能完全修復關節軟骨缺損,最終會導致骨關節炎。在諸多運動損傷的患者中,髕骨軟化症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性疾病,病因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髕骨軟化症主要是因為生理解剖結構的異常,後天性髕骨軟化症則主要與長期過度活動、半蹲位、扭轉受傷史、不當的姿勢負重或運動等有關。因為髕骨軟化症多發生於跑步愛好者,所以俗稱「跑步膝」,其病理改變主要是髕骨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包括軟骨腫脹、碎裂脫落,引發膝關節前方疼痛。
膝關節自測
運動愛好者如何自測膝關節功能呢?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膝關節在休息狀態下,伴有明顯紅、腫、熱、痛,需要及時就醫(鑑別診斷包括急性滑膜炎,急性膝關節內軟組織如交叉韌帶或者半月板損傷)。
(2)膝關節在休息狀態下沒有痛感,也無明顯腫脹,但走路髕骨向外側移位髕骨損傷及水腫病變時有明顯痛感,影響正常生活,請及時就醫。此種情況可提示膝關節有問題,如關節軟骨面損傷、半月板損傷或者關節游離體等,需要及時處理。
(3)膝關節在休息狀態時沒有痛感,也無明顯水腫,走路時可有明顯痛感,影響正常生活。上下樓梯或特定動作時關節內疼痛。(髕骨軟化症或者過度使用膝關節導致的早期骨關節炎等)。
保守治療
如果出現了膝關節的疼痛,根據症狀的輕重,我們可以先採取保守治療的方式,例如:
(1)減少磨損:停止劇烈運動,避免上下樓梯、跪坐、爬山等運動,減少負重。(2)服用非甾體類藥及氨糖軟骨素等:非甾體類藥物用於消炎止痛,氨糖軟骨素可改善軟骨代謝,促進其修復。(3)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玻璃酸鈉起潤滑、營養軟骨及消炎的作用。(4)動作恢復:平躺鍛鍊股四頭肌,如直抬腿鍛鍊或等長收縮等。
如果症狀較重,保守治療無明顯效果,則需要到醫院就診,必要時予以手術治療。
喜歡運動的朋友們,請牢記關節疼痛問題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不當運動帶來的磨損,平時保養也請記住20個字:明確診斷,鍛鍊肌肉,補充鈣質,減少磨損,循序鍛鍊。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