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有這樣一種動物
沒有最萌,只有更萌
印象君的少女心都快被它萌化了
那就是超超超超級可愛的
短尾矮袋鼠
這些毛茸茸的小傢伙
天生愛笑且對人類十分友好
還特別喜歡跟人類玩自拍
然而不幸的是,澳大利亞大陸的發展對短尾矮袋鼠並不友好。
曾經殖民者帶來的貓在澳洲瘋狂繁衍,讓短尾矮袋鼠險些滅絕。
而現如今,城市發展和農業耕種把它們逼到珀斯南部的森林,致使他們的棲息地碎片化。
來自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簡稱CSIRO)的John Woinarski曾在2014年主導了一項研究,發現過去200年裡,澳大利亞大陸的短尾矮袋鼠喪失了一半的棲息地。
澳大利亞大陸上的短尾矮袋鼠不但面臨著碎片化的棲息地,還要忍受森林砍伐對棲息地無休止的破壞以及野豬的威脅,另外被引入的歐洲紅狐和野貓也是短尾矮袋鼠的頭號殺手。
短尾矮袋鼠極度依賴茂密的植被來尋找食物,以及躲避捕食者。
來自西澳大學的研究員Karlene Bain發現,該島棲息地中的溼地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短尾矮袋鼠,
而氣候專家預測澳大利亞西南部未來數十年的降雨將曾遞減趨勢,溼地和河邊地帶的植被也將隨之枯萎。
棲息地的消失,讓可愛的短尾矮袋鼠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人類還不顯著減少礦物燃料排放,那麼到2070年地球平均溫度將很可能上升4度,短尾矮袋鼠的命運也將畫上句號。
而在澳洲大陸的另一頭,
澳洲人最引以為傲的另一種生物
也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正在慢慢死去的大堡礁
在澳大利亞東岸綿延2600公裡的淺海海岸,有著世界上最壯觀最美麗的珊瑚礁群——
大堡礁
這片豐饒的水域,為無數海洋生物提供了完美的棲息地。
大堡礁支持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其中包括有許多易危和瀕危物種,還有一些是大堡礁的特有種。
大堡礁是由數十億隻微小的珊瑚蟲所建構成的,是生物所建造的最大物體,就算從外太空也能看到。
因其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也曾被CNN選為世界七大自然奇觀。
但不幸的是,這瑰麗壯觀的奇景,正在慢慢消失...
最新的研究顯示,目前大堡礁有三分之二的部分遭受了嚴重的珊瑚白化。
距離2016年大堡礁的93%發生白化還不到一年,白化就已經進一步向南擴散。
研究還發現,全長2,300千米的大堡礁中有1,500千米已經白化。
珊瑚白化是氣候變暖引發海水溫度上升,導致珊瑚及體內的共生藻死亡,僅剩下透明的珊瑚蟲或白色骨胳的現象。
白化後的珊瑚礁,將海底生物的家園變成了貧瘠的荒漠。
而隨著白化的擴散,原本棲息在此的生物也漸漸凋亡...
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珊瑚白化危機涉及1500公裡範圍的珊瑚。
現在珊瑚白化主要集中在大堡礁的中部,而之前的珊瑚白化主要是在北部。
專家們擔心,兩次白化事件發生的地點很接近,這將使珊瑚很難有機會復原。
如果不及時阻止氣候變化,
這些珊瑚終將消失殆盡,
而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也將變成一片荒蕪...
聯合國報告:人類迫使百萬物種瀕危
近日,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報告,警告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性影響正使得百萬動植物物種從大地、天空和海洋消失。
研究報告指出,主要因為人類對更多食物和能源的需求,全球各地的自然環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狀況。
報告說,退化的趨勢可以阻止,但需要在人類如何與自然互動的各個方面發生徹底的變化。
這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首次彙編發布的報告,也是自2005年《千年生態系統評估》發布以來,對自然環境最為全面的一次分析。
這份全球自然評估報告經歷了3年時間的彙編,借鑑了1.5萬份參考材料,共有1800頁。
2019年5月初聯合國在巴黎舉行的IPBES會議上發表了這份報告給政策決策者的一份摘要,提交給了130多個政府代表團。
報告說,雖然地球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一直遭受著人類行動的痛苦,但在過去的50年裡,這些人類活動給地球造成的劃痕已經成為深深的傷疤。
自1970年以來,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全球經濟增長了4倍,國際貿易增長了10倍。
為了這個新興的世界的吃穿生活,特別是在熱帶地區,全球森林以驚人的速度被砍伐以致消失。
在1980年至2000年期間,地球失去了1億公頃熱帶森林,其中主要用於南美洲的養牛和東南亞的棕櫚油種植園。
溼地比森林情況更糟糕,1700年存在的溼地到2000年僅剩13%。
人類城市迅速擴張,城市地區自1992年以來翻了一番。
所有這些人類活動對物種的殺傷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根據全球評估,目前平均約有四分之一的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
全球昆蟲種群的趨勢尚不清楚,但在一些地點的迅速減少有據可查。
所有這些都表明,目前約有上百萬物種在幾十年內面臨滅絕,這種破壞速度比過去1千萬年的平均水平高出數百倍。
評估發現,地球土壤正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速退化,降低了土地23%的生產力。
我們貪得無厭的胃口正在產生堆積如山的垃圾。
自1980年以來,塑料汙染增加了十倍。
我們每年向世界水域傾倒3億至4億噸的重金屬、溶劑、有毒汙泥和其他廢物。
評估報告的作者說。導致上述危機的有一些直接驅動因素,其中土地使用方式的變化是主要驅動因素。
這實質上意味著用密集的農作物來取代草原,或用種植園森林取代古老的林地,或清除森林來種植農作物。
這種情況正在世界許多地區發生,特別是在熱帶地區。
自1980年以來,農業增長的一半以上是以犧牲完整的森林為代價的。
海洋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2014年,世界上只有3%的海洋被描述為沒有人類活動的壓力。
魚類正在受到前所未有規模的過度捕撈,2015年33%的魚類種群已經處於不可持續的水平。
在過去150年裡,珊瑚礁上的活珊瑚覆蓋量幾乎減少了一半。
但是,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對食品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特別是我們對肉類和魚類的胃口越來越大。
人類的行為決定著未來。報告作者研究了未來的一些可能性,包括一切如常,還有更多基於可持續實踐的備選方案。
但不論未來採取如何措施,在幾乎所有可能情況下,全球大自然的消極趨勢將持續到2050年以後。
唯一沒有繼續走向生態災難的,是科學家們所說需要發生的變革性改變。
但報告並沒有具體說明這種變革性改變的方式,而是做出了一些很強烈的暗示建議。
其中一個很大的想法是引導世界避免有限的經濟增長模式。
比如建議放棄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經濟財富的關鍵指標,而是採取更全面的辦法反映生活質量及其長期影響。
科學家們認為,必須改變傳統的所謂良好生活質量、增加各級消費的觀念。
同樣,政府也必須改變對破壞生物多樣性活動財政激勵舉措,比如對化石燃料、工業漁業和農業補貼。
報告也認同氣候變化是破壞全球環境和物種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的潛在因素。
不僅是政府和機構需要觀念的轉變,每個人都需要轉變觀念,採取行動。
印象結語
人類,在過去的五十年
給地球帶來了許多無法逆轉的傷害
無數動物的棲息地被破壞
空氣、土壤和水受到嚴重汙染
如果我們不停止改變
很難想像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但是現在,我們的行為
將影響這個星球的下一個五十年
我們想要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我們想要留給子孫後代一個怎樣的未來
今天,一小點的改變
可能拯救的不止是一個物種
拯救的,是我們自己的世界
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
編輯:Derek
來源:BBC、國家地理、Daily Mail等,雪梨印象綜合整理
雪梨印象開始賣票啦!
演唱會門票
已經上線
有需要的趕快加客服號↓↓↓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
為了防止在信息流中走散
點擊上方藍字進入雪梨印象主頁
給印象君加星標吧
雪梨美食推薦 | 關鍵詞:美食,美食1,美食2,美食3
■ 主編微信:917883334(印象哥)
■ 廣告合作微信:sydneyyx
■ 廣告合作Email:
hello@newimpressions.com.au
■ 爆料微信:sydney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