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龍」辛棄疾:除了金戈鐵馬,還有俠骨柔情

2020-12-12 芸語芸心

世人皆知宋詞文豪榜中,辛棄疾站在豪放派的山峰上,潑墨揮灑。他的詞以豪放為主,題材廣泛又善用典故,家國大愛下有兒女情長,豪情萬丈中有俠骨柔腸,他的詞豪放的讓人讚嘆也讓人惋惜。他的作品裡俠骨柔情的一面也別具一格。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

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

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

但試把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

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

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幹曲。

這首替妻子相思的《滿江紅》,將離恨與相思暈染得溫婉細膩,正是辛棄疾無法掩蓋的洶湧愛意。上闋寫晝長天暖之時,閨房內外,十分寂靜,甚至只有窗前輕風吹動翠竹的聲音,才會驚動閨中的人,中斷她的凝思,敲碎她的離愁。環境的幽美,襯託出主人公的孤寂、愁悶。

這兩句景情結合,以景為主,雖是開頭,但在全詞中卻寫得最細膩。"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寫出主人公的生活狀況:所愛之人去了,自己孤獨無伴,只好常常倚樓遙望,由於無人欣賞,所以也就無心去吹簫了。

又寫登樓所見的風景,又點出了時令。"千山綠"雖然可愛,但"三月暮"卻又意味著春光消逝、好花凋謝,對於愛惜青春的女性來說,便有"滿眼不堪"之感。主人公不斷地把情人寄來的信,從頭細讀,這進一步表現她的孤獨無聊,也開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這是通過行動來寫情的,是事中之情。上闋寫景寫事,沒有直接抒情。

下闋"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直接抒情:情人寄來的信,滿紙寫著"相思"之字,說明他沒有忘記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滿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沒有機會向情人傾吐相思、取得補償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讀來信之外,還設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又接著以景補充抒情,"芳草"句,對比辛詞《摸魚兒》"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或本作"無歸路",意同),則此說"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夠回來和歸程並不艱難的意思。二句分寫兩邊,而意自關連。因上句有盼望遊人能歸意,故倚樓望其或即翩然來歸;但"垂楊只礙離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兩句將樓頭思婦的細微感情,曲曲傳出。

最後歸結,仍從事中寫情。第一句從早到晚,第二句呼應上闋的"倚樓"。垂楊遮眼,儘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處,但是仍然站在樓上闌杆旁邊,直到黃昏月亮出來。因此用"最苦"兩上字來充分地修飾,不僅詳盡地表達了這兩句,而且是詳盡地表達了全詞之情。

範開《稼軒詞序》說辛詞也有"清而麗,婉而嫵媚"一類的作品,這首寫閨的詞,正是其中之一。劉克莊《辛稼集序》說辛詞"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氏性格豪放,筆力超邁,所寫的豔情詞,仍多哀而不傷,不象秦觀、晏幾道同類的詞那樣纖細、悽婉,總之,他們各有短長,難以輕論高下。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

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

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

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

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

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

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相傳辛棄疾在早年,加入了耿京的反抗金人的起義後,就積極出謀劃策,甚至親自領軍打仗。相傳他在新婚不久接到前往一線抗金殺敵的任務,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在夜臥沙場時,他想到自己的嬌妻,於是將25味中藥入詩,寫下了這首奇詞《靜夜思》。

這25味中藥,分別是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柏葉、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地黃、菊花。詞人巧妙地鑲嵌在詞中,並沒有太過生硬,表達了對於妻子的思念和摯愛之情。

這首詞上闕寫景,下闕抒情,是標準宋詞的形式。在上闕中,詞人描述了沙場之中的景物,雖然有些悽冷,但並非孤寂。因為辛棄疾並沒有將作戰當作苦差事,而是把它當作實現平生理想途徑。所以,我們能從中讀出那份危險,卻讀不出絲毫的無奈。

下闕作者的真性情流露,那就是在戰爭之餘,想念還在家鄉獨守空房的妻子。雖然不懼戰爭,但硬漢也有柔情,辛棄疾也掛念新婚妻子,希望能夠儘快結束戰爭,夫妻團圓。

以藥名入詩詞,在詩歌文化之中並不算少見,甚至還有專門的"藥名詩"。據說北宋詩人陳亞專營此道,並寫出了一百多首藥名詩,只不過大多數都流失了。南朝梁的蕭繹、蕭綱也分別寫出過鑲嵌藥名的宮體詩。

但是,大多數藥名詩詞,都讓人感覺刻意為之,含義也很直白。只有辛棄疾的這首《靜夜思》,鑲嵌藥名如此之多,卻相當自然,意境也很自然,也許這就是詞中之龍的大手筆。更有一個說法是,辛棄疾的妻子,也是一位才女。她收到丈夫的這首詞後,大為感動,她也同樣以藥名鑲嵌在回書之中,同樣情意綿綿:

檳榔一去,已歷半夏,豈不當歸也。

誰使君子,寄奴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

妻叩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來了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

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結雨中愁。

人生三七過,看風吹西河柳,盼將軍益母。

此中鑲嵌了檳榔、半夏、當歸、使君子、劉寄奴、芍藥、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黃連、豆蔻、丁香、人參、三七、西河柳、大黃、益母草,同樣是篇奇文。這對夫妻,用的是藥,治的是相思,他們為自己解憂,為對方解憂,更是為後人解憂解愁。

辛棄疾夫妻的對彼此的思念可謂是"藥石無醫",雖然在他的作品中,豔情詞只佔了很小的分量,但情之深淺從不以數量為論。如果說豪放是辛詞的筋骨,那麼這一小部分婉約如同辛詞的血肉。筋骨讓他脊梁挺拔,為國而勞,血肉讓他完整,讓後世仰望。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有名的三首詩詞,見證「詞中之龍」的豪情與柔情
    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與蘇軾合稱「蘇辛」,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他致力於收復故土,恢復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棄疾。作為豪放派詞人的辛棄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驕龍,滿懷壯志,一心為國。豪放之外,亦能婉約,柔腸相思,不輸花間派。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辛棄疾:「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鐵血硬漢也有似水柔情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出如此豪氣沖天、氣勢恢宏之詞的人正是我最喜歡的宋代詞作家——辛棄疾,他既是帶兵打仗的將軍,又是吟詩作對的詞人,文武雙全,被稱為「詞中之龍」。
  • 硬漢辛棄疾很「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唱,不輸李清照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他常年奔波在外,宦途顛沛,難以與所愛之人長相廝守,故而觸景傷懷,寫下這首千古「嫵媚之作」。想了解辛棄疾的一生,懂他的壯志豪情,不如讀一讀這本《辛棄疾詞轉》。
  •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辛棄疾有一首詞,深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這首詩詞裡,有突出的歷史人物,更有深厚的見解。辛棄疾用典的高明之處,是能夠將眾多典故融會貫通,猶如一個高手下棋之時,將每一粒棋子都放在該放的位置,以便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風雨夜,也有萬水千山的張力,這就是辛棄疾。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勇冠三軍,錚錚鐵骨的男兒豪氣;也有「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俠骨柔情。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
  • 詞中王者辛棄疾
    如果把辛棄疾的人生劃分,帶湖前的二十年,他在志節與事功方面的表現,一些有識的朋輩,已經把他比成周瑜和謝安。帶湖後的二十多年,除了提點福建路刑獄、太府卿、主管武夷山衝佑觀等閒職,辛棄疾生活的主要內容,是同文人名士交往與詞的寫作,這時他面對著莊園稻田,更多的是自比陶淵明了。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 。辛棄疾與陳亮相識,成為摯友。
  •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俠骨柔情辛棄疾
    他曾經寫下「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樣的詩,何等豪邁;論柔情,他也寫下過「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千迴百轉的詩句,柔情似水。俠骨柔情的真男兒正是辛棄疾這般英雄人物,下面我們來聊一聊辛棄疾的傳奇。辛棄疾出生於濟南府,今山東歷城。
  • 豪放派的對決,蘇軾、辛棄疾各寫下一首《西江月》,比試高低!
    原因有二:一是蘇軾沒上過戰場,他做的豪放之詞大多是懷古之作,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而辛棄疾是武將出身,二人所描繪的內容不可同日而語。二人都做過一首婉約風的《西江月》。所以今天就拿出這兩首《西江月》與讓大家分享,看看二者一些孰優孰劣。
  • 大宋「段子手」辛棄疾,晚年寫下一首幽默趣詞,實則在罵天下小人
    因為他除了霸氣和萬丈豪情,詞中之龍還有幽默風趣的一面:生氣了就"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醉酒後也會變得傻乎乎,「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懷念沙場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看到有小孩偷棗子,又變身成搞怪大叔,「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 辛棄疾最美的一首元宵詞,元宵詞中千古絕唱,開篇結尾都是名句
    導讀:辛棄疾最美的一首元宵詞,元宵詞中千古絕唱,開篇結尾都是名句。是愛情詞經典名篇,王國維:這首詞的境界是人生第三境界。 辛棄疾,是自古以來,少有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之人。
  • 多情未必不丈夫,辛棄疾最經典八首婉約詞,每一首皆為佳作
    提起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忽略掉他,他的詞飽含愛國之情,他與蘇軾並稱「蘇辛」,後人稱之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他的《破陣子》中「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的《青玉案》,他的《永遇樂》中「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你一定印象深刻。辛棄疾以他豪邁的詞風,壯懷激烈的文字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經典,但是鐵漢也有柔情的一面,多情未必不丈夫。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辛棄疾最經典的八首婉約詞,了解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另一面人生。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人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一首短詞眼睛一亮,作文訓練好教材
    上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我讓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理由是這首詞描寫的夜晚田園風光很有趣味,讓人遐想。有的學生說:我們整天學習到深夜,但是好像從來就沒有聽到蟬在枝頭鳴叫,青蛙在稻田裡鼓譟。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兩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淚流滿面
    辛棄疾,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濟南府歷城縣人。官員、將領,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他還可以在疆場上戎馬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 辛棄疾用24種藥材,寫了首情詩,妻子看後滿臉羞澀,回信更是絕妙
    你心目中的辛棄疾是什麼樣子?是超群拔俗、不啻金翠的「詞中之龍」,還是醉眼惺忪、挑燈看劍的沙場猛將,抑或是壯志未酬、垂垂老矣的悲愴愁者?你可以瞥見「可見白髮生」的英雄淚,可以感受「天涼好個秋」的無奈,可以目睹「一夜魚龍舞」的酷炫,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稼軒的俠骨柔情。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超然的一首詞,節奏明快,充滿樂趣!
    宋朝最著名的兩位詞人,非蘇軾和辛棄疾莫屬(並稱為蘇辛)。這兩位詞人,都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著有許多名篇。本篇主要介紹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是一個將士,曾經南徵北戰,頗有男子氣概,其許多詩歌之中均體現了這種豪氣。豪放派詩人不是都寫豪放詞,偶爾也會寫婉約詞。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想戒酒,寫了一首詞,全篇風趣幽默,讀完你想喝酒嗎?
    他一直都是那個在沙場上衝鋒陷陣豪情萬丈的英雄將軍;他一直都是那個碰撞你靈魂最深處的凜然氣勢和磅礴激情;他總是能直擊你內心的柔軟的地方,健筆柔情間將帶有溫度的文字纏纏綿綿融入你的血液中。辛棄疾一直想復興南宋,他想為家國人民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熱血,這個夢想縈繞了辛棄疾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他腦海中徘徊。但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卻沒有被作為羸弱國防的一針強心劑。反而被有心之人有所防備,並由此不受重用。
  • 彤嫿依新韻和唐宋詞之心有靈犀(辛棄疾篇)
    在我心目中,他是那種具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境界之大俠。他那似武俠小說一般的傳奇生平和絕色文字,令我至今動心、痛心、傾心和醉心。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人,豪放派領軍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我卻以為,東坡、易安這些人的境界和眼界,與稼軒,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