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一首短詞眼睛一亮,作文訓練好教材

2020-12-21 麥田作文

上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我讓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理由是這首詞描寫的夜晚田園風光很有趣味,讓人遐想。有的學生說:我們整天學習到深夜,但是好像從來就沒有聽到蟬在枝頭鳴叫,青蛙在稻田裡鼓譟。

我看同學們對這首詞很感興趣,於是決定對這首詞進行「深加工」,並且結合本學期作文訓練要求。對於作者辛棄疾,很多孩子只知道他是南宋人,很愛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我對辛棄疾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南宋辛棄疾是離我們有八九百年的時間的一個大詩人,在詩詞上造詣很高,被人稱為「詞中之龍」。他可不是一個躲在書齋裡寫詩填詞的書生,在地方做官,極力主張抗金收復失地。

他的詞慷慨激昂、富有激情。但是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卻是個例外,很清新很寧靜,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個角度來寫夏天夜晚的農村風景,如夢如幻,滿滿的鄉土氣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因為這首詞已經學過了,所以同學們都能夠理解,接下來就是結合作文訓練來展開了。我選取了其中一句來展開,這句就是「聽取蛙聲一片」。

我關掉了教室裡的電風扇,把門關上,然後請大家閉上眼睛,伏在桌子上,在自己腦海裡想像這是怎樣的一片蛙聲,青蛙唱的是什麼歌。並且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句話:青蛙唱的是()歌,要求把在括號裡填上自己的內容。在這樣安靜的環境裡,同學們「睡」了大約5分鐘,然後把自己的想像的內容寫了下來。

現在就是提問時間了,請大家說說看自己的想法,青蛙唱的是什麼樣的歌。同學們一個個地站起來說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看出他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像力很豐富,富有創造精神。這裡列舉2個例子。

例一:青蛙唱的是捉蟲歌

小青蛙蹲守在水稻田裡,發現有蟲子來禍害莊稼,就毫不猶豫地一口吞掉,然後就滿足地叫喚了起來。既填飽了肚子,又保護了即將豐收的水稻,多開心啊。害蟲越多,青蛙捉得越多,捉得越多,叫聲越大,好像在進行一場捉蟲比賽一樣。一片蛙聲裡,仿佛讓人嗅到了大米飯的香味兒。

例二:青蛙唱的是夏夜歌

夏天的夜晚,明月當空,稀稀落落的幾個星星好像在值班,樹枝裡有鳥雀在睡覺,蟬卻在有一聲沒一聲地叫著。荷塘裡飄來淡淡的清香,那是荷葉與蓮子的味道。稻田裡的稻花香若隱若現,真想來個深呼吸。天上落下細細的雨絲,感覺好涼爽。多麼美麗的夏夜啊。青蛙在這優美的景色裡不禁深情地歌唱,歌唱這夏天的夜晚。

還有同學說青蛙唱的是讚美歌、豐收歌、生命歌等等,寫得都很具體形象,有聲音有色彩有味道。這樣的作文訓練有2個好處。一是訓練了學生抓關鍵句的能力,因為他們的作文都要圍繞「青蛙唱的是什麼歌」 這個關鍵句來展開,不散光不離題。二是訓練了學生的想像力,通過這一句詩展開想像,要具體地寫,每個學生的內容都不一樣。

這堂作文課,我們從辛棄疾的一首詞開始,然後引入到作文訓練上,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並且適當地引導點撥。在「潤物細無聲」的課堂環境下,同學們自然而然地達成了作文訓練的目標和要求。這比生硬地講作文課要好得多,比老師「滿堂灌」自說自話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們愛聽,老師也有成就感,落實了把作文課堂還給學生的要求,畢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

相關焦點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超然的一首詞,節奏明快,充滿樂趣!
    宋朝最著名的兩位詞人,非蘇軾和辛棄疾莫屬(並稱為蘇辛)。這兩位詞人,都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著有許多名篇。本篇主要介紹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是一個將士,曾經南徵北戰,頗有男子氣概,其許多詩歌之中均體現了這種豪氣。豪放派詩人不是都寫豪放詞,偶爾也會寫婉約詞。
  • 辛棄疾最美的一首元宵詞,元宵詞中千古絕唱,開篇結尾都是名句
    導讀:辛棄疾最美的一首元宵詞,元宵詞中千古絕唱,開篇結尾都是名句。是愛情詞經典名篇,王國維:這首詞的境界是人生第三境界。 辛棄疾,是自古以來,少有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之人。
  • 辛棄疾冷門一首詞,開頭妙不可言,結尾神來之筆,讓人讚不絕口
    文武雙全之才都是少有的人物。然而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這樣逆天的存在。文可教書講義,載歌載舞,武可排兵布陣,勇往直前。這個人就是辛棄疾,康熙閱讀辛棄疾的詩詞,高聲稱讚他的詩詞是「詞中之龍」。可見辛棄疾的詩詞著作多麼深得人心。
  • 「詞中之龍」辛棄疾:除了金戈鐵馬,還有俠骨柔情
    這首替妻子相思的《滿江紅》,將離恨與相思暈染得溫婉細膩,正是辛棄疾無法掩蓋的洶湧愛意。上闋寫晝長天暖之時,閨房內外,十分寂靜,甚至只有窗前輕風吹動翠竹的聲音,才會驚動閨中的人,中斷她的凝思,敲碎她的離愁。環境的幽美,襯託出主人公的孤寂、愁悶。這兩句景情結合,以景為主,雖是開頭,但在全詞中卻寫得最細膩。"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稼軒青年戎馬,沙場舊事總要時時浮上心頭,一發收地復國之慨,可惜平生塞北江南,只換得歸來華發蒼顏。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有一則說:「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輩,面目不同,同歸於鄉愿而已。」
  • 辛棄疾描寫閒暇時光的一首婉約詞,風格與李清照頗為相似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他被後世人譽為「詞中之龍」。他並不同於一般的文人墨客,因為他是可以率領士兵戰場殺敵,保家衛國,也是才華橫溢的詩詞大家。辛棄疾與李清照兩人,被合稱為「濟南二安」。雖然兩個人,並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在辛棄疾的很多詞作之中,我們都能夠發現,這之中總有一些李清照的影子。或許,這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因為辛棄疾對李清照的仰慕之情吧!
  • 辛棄疾最憤世嫉俗的一首詞,罵盡人間、罵盡古今!
    詞帝李煜、詞仙蘇東坡、風流才子柳永、第一才女李清照、詞中之龍辛棄疾……諸多名家,各有千秋,也都為宋詞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更何況讀者各有偏好,實在難分高下。單說詞中之龍辛棄疾,繼承了蘇東坡以詩為詞的主張,更進一步地以文為詞,使的詞之語言更為靈活、題材更為深廣,抒情更加自由。
  •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宋代大詞人辛棄疾,人盡皆知的愛國者,歷史上的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管是武將或者文官,辛棄疾都有著傑出的表現。辛棄疾有一首詞,深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這首詩詞裡,有突出的歷史人物,更有深厚的見解。辛棄疾用典的高明之處,是能夠將眾多典故融會貫通,猶如一個高手下棋之時,將每一粒棋子都放在該放的位置,以便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人們常說道德文章,其實對詞的評價也是這樣,詞品即人品。陳廷焯曾說:「大抵稼軒一體,後人不易學步。無稼軒才力,無稼軒胸襟,又不處稼軒境地,欲於粗莽中見沉鬱,其可得乎?」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辛棄疾從中年開始,屢屢遷任、遭貶,也有「我愧淵明久矣」「素壁寫《歸來》」之句,但稼軒的「歸來」之思,卻不可當真。
  • 詞中王者辛棄疾
    紅頰青眼,此時的辛棄疾正值壯年。喚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楚天千裡清秋中,詞人的目光是否注視著江天寥廓中的某一點,那裡升騰起激昂慷慨的英雄氣,那裡是詞人懷念的青年時代。辛棄疾,字幼安,濟南歷城人。靖康之難後,南宋與金隔淮水對峙,淮水以北山東、中原地區的大宋遺民,時刻盼望著收復故土。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興兵攻宋,於揚州驟生內亂,完顏亮身死。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對話,寫了一首詞,讀完令人捧腹
    而現實的生活中,卻總是跟他們所設想的背道而馳。於是,心中苦悶,借著酒,也借著手中的筆,才能夠把這些情緒排解開來。終其一生,自己追求的事情無法得到實現,才華不能夠施展,歷經了大半輩子磨難的辛棄疾,其實心中的積鬱還是蠻深的。所以,面對著一株植物,他也能夠大吵大鬧一番。
  • 辛棄疾最有名的三首詩詞,見證「詞中之龍」的豪情與柔情
    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與蘇軾合稱「蘇辛」,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他致力於收復故土,恢復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棄疾。作為豪放派詞人的辛棄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驕龍,滿懷壯志,一心為國。豪放之外,亦能婉約,柔腸相思,不輸花間派。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卻一開頭就出神入化,讀後大呼過癮
    他便是南宋時期的辛棄疾,現存宋詞629首。而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代表的蘇軾僅有362首。當然本文不是要比較他們現存宋詞的數量多少,而是以此來說明我們從課本上所熟知的宋詞是九牛一毛。也就是說辛棄疾、蘇軾等詞人還有很多冷門的詞作,值得我們去品讀。本文就讓我們先從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滿江紅·點火櫻桃》,來共同品讀它的藝術魅力。首先,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一首政治抒情詞。
  • 辛棄疾被貶後寫下一首詞,豪邁背後儘是柔腸,道盡人生滄桑
    詩人給我們的印象都是柔弱的,而他恰恰相反,被後人稱為文武將領,既能吟詩作對,也是上陣殺敵,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是我國著名詩人,但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有過一段時間的軍旅生活,並且還上過戰場,與敵人展開搏鬥。
  • 辛棄疾的愛情詞同樣很感人!一首經典的《鷓鴣天》,描寫得很深情
    辛棄疾,字坦夫,別號稼軒,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雖然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描寫內心的悲痛之苦,極少描寫愛情詞,不過他卻是代別人寫過一首經典的愛情詞,也就是這首《鷓鴣天·代人賦》,雖然這是一首幫別人所作的詞。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這是一首現實與夢想結合的詞作,也是一首抒發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詞作。在解讀詞作以及分析詞中的關鍵詞時,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辛棄疾和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做一個交代。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好這首詞作的內涵和意義,以及詞中的關鍵字。
  • 辛棄疾最孤寂的一首詞,孤寂的讓人心疼,最後一句已成經典
    思鄉和思親的孤獨都是在獨特的意境之中,而一腔熱血無人理解,一腔抱負無法實現的抑鬱苦悶,又豈是詩詞所能抒發的呢?莫道男兒心如鐵,儘是英雄心中淚。辛棄疾就像南宋時期出現的一匹「戰狼」,他年少成名,之後一直不被重視,費盡心血向當時的朝廷提出的抗金政策,也一直不被採納。
  • 辛棄疾最悲愴一首詞,開篇大氣磅礴,結尾卻痛苦失落,令人心疼
    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就是一首詩人回憶自己早些年間經歷的事情。我們能夠發現詩人在很年輕的時候便帶領一萬多的士兵和精銳的騎兵渡過長江的時候。此時的金兵還在晚上準備著箭袋,而我們大宋的士兵一大早便向金兵射去了名字叫做金僕姑的箭。心中回憶著原先的往事,不禁感嘆現如今的自己,任憑春風怎樣的吹過都不能把我的白鬍子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