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我讓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理由是這首詞描寫的夜晚田園風光很有趣味,讓人遐想。有的學生說:我們整天學習到深夜,但是好像從來就沒有聽到蟬在枝頭鳴叫,青蛙在稻田裡鼓譟。
我看同學們對這首詞很感興趣,於是決定對這首詞進行「深加工」,並且結合本學期作文訓練要求。對於作者辛棄疾,很多孩子只知道他是南宋人,很愛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我對辛棄疾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南宋辛棄疾是離我們有八九百年的時間的一個大詩人,在詩詞上造詣很高,被人稱為「詞中之龍」。他可不是一個躲在書齋裡寫詩填詞的書生,在地方做官,極力主張抗金收復失地。
他的詞慷慨激昂、富有激情。但是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卻是個例外,很清新很寧靜,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個角度來寫夏天夜晚的農村風景,如夢如幻,滿滿的鄉土氣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因為這首詞已經學過了,所以同學們都能夠理解,接下來就是結合作文訓練來展開了。我選取了其中一句來展開,這句就是「聽取蛙聲一片」。
我關掉了教室裡的電風扇,把門關上,然後請大家閉上眼睛,伏在桌子上,在自己腦海裡想像這是怎樣的一片蛙聲,青蛙唱的是什麼歌。並且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句話:青蛙唱的是()歌,要求把在括號裡填上自己的內容。在這樣安靜的環境裡,同學們「睡」了大約5分鐘,然後把自己的想像的內容寫了下來。
現在就是提問時間了,請大家說說看自己的想法,青蛙唱的是什麼樣的歌。同學們一個個地站起來說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看出他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像力很豐富,富有創造精神。這裡列舉2個例子。
例一:青蛙唱的是捉蟲歌
小青蛙蹲守在水稻田裡,發現有蟲子來禍害莊稼,就毫不猶豫地一口吞掉,然後就滿足地叫喚了起來。既填飽了肚子,又保護了即將豐收的水稻,多開心啊。害蟲越多,青蛙捉得越多,捉得越多,叫聲越大,好像在進行一場捉蟲比賽一樣。一片蛙聲裡,仿佛讓人嗅到了大米飯的香味兒。
例二:青蛙唱的是夏夜歌
夏天的夜晚,明月當空,稀稀落落的幾個星星好像在值班,樹枝裡有鳥雀在睡覺,蟬卻在有一聲沒一聲地叫著。荷塘裡飄來淡淡的清香,那是荷葉與蓮子的味道。稻田裡的稻花香若隱若現,真想來個深呼吸。天上落下細細的雨絲,感覺好涼爽。多麼美麗的夏夜啊。青蛙在這優美的景色裡不禁深情地歌唱,歌唱這夏天的夜晚。
還有同學說青蛙唱的是讚美歌、豐收歌、生命歌等等,寫得都很具體形象,有聲音有色彩有味道。這樣的作文訓練有2個好處。一是訓練了學生抓關鍵句的能力,因為他們的作文都要圍繞「青蛙唱的是什麼歌」 這個關鍵句來展開,不散光不離題。二是訓練了學生的想像力,通過這一句詩展開想像,要具體地寫,每個學生的內容都不一樣。
這堂作文課,我們從辛棄疾的一首詞開始,然後引入到作文訓練上,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並且適當地引導點撥。在「潤物細無聲」的課堂環境下,同學們自然而然地達成了作文訓練的目標和要求。這比生硬地講作文課要好得多,比老師「滿堂灌」自說自話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們愛聽,老師也有成就感,落實了把作文課堂還給學生的要求,畢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