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卦象的角度理解《雜卦傳》
《雜卦傳》又稱《雜卦》,是《十翼》之一,因為在卦序上交雜排列,因此被稱為《雜卦傳》。《雜卦傳》根據《易經》六十四卦卦名的內涵與特徵,將內涵相對或相關的兩卦放在一起解釋,形成了32組。
從《易經》卦象學的角度來看,由上圖可以看出第1組到25組,再加上27、28組,這27組的中卦象的關係為「綜卦」(如藍色虛框內的組數);第24組和26組為「錯卦」(如藍色虛框內的組數);而剩下的四組無明顯規律,其組合的規律與內涵有待將來用另外一篇文章進行闡述(如黑色色虛框內的組數)。
從義理的角度理解《雜卦傳》
從《易經》義理學的角度考慮,一方面,《雜卦》著重表述卦象之間的邏輯結構,針對每一組卦的相互依存轉化關係對義理進行解說,不考慮卦象之間的承繼關係,避免了《序卦》中對義理解釋的牽強附會,進而能夠更加靈活的運用《易經》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雜卦》解釋義理的方式更能體現《易經》卦象之間的互變互通的一體性,更有利於運用《易經》理論解決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而且由於《雜卦》沒有按照通行本《周易》的卦序進行義理的解釋,總體上按照「綜卦」形式兩兩組合對卦序進行了重新的排列組合,反而能發前人所未發,使他的解說別出心裁、多有創穫。
《雜卦傳》的作者主要依據儒家倫理思想來解說《周易》義理,它的解說往往以兩卦或四卦為一組來進行。由於每組之間沒有必然的承繼關係,而是根據《易經》的義理就事論事的表述義理,因此可以對《雜卦》思想內涵進行多方面的理論分析:《雜卦》中「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揭示了盛極必衰的社會發展規律。《雜卦》中「睽,外也; 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揭示了否極泰來、家和萬事興的人生哲理。《雜卦》中「謙輕,而豫怠也」揭示了應輕己重人,忌縱樂懈怠的人生態度。《雜卦》中「大壯則止,遯則退也」揭示了人在強盛到一定程度時就應該知難而止,積蓄力量後再積極進取。這種進退自如的人生抉擇,表現出了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雜卦》中「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揭示了在人生道路上,既不可怠惰鬆懈,也不可急躁冒進,應根據具體情況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的人生態度。《雜卦》中「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揭示了內心謙虛就一定會誠信待人,不易犯錯;而為人自私自利,犯錯就在所難免的人生哲理。《雜卦》中「鹹,速也;恆,久也」揭示了恆久與快速的對立關係。《雜卦》中「晉,晝也;明夷,誅也」揭示了賞罰分明的社會原則。晉卦上離下坤表示太陽升起之意即白晝,代表獎賞;明夷卦上坤下離,乃太陽落山之象即為黑夜,代表懲罰。《雜卦》中「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對革、鼎兩卦的解說,揭示了革故鼎新的創新變革思想。《雜卦》中「比樂師憂」揭示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的道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