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臨期食品」:規模驚人,成年輕人「薅羊毛」聖地

2021-02-15 法人雜誌


◎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王茜   實習記者  王思含

近來,臨期食品在年輕群體中成為「新寵」。豆瓣上有專門分享內容的小組,知乎上有話題和討論,B站上還有UP主專門製作視頻進行臨期食品開箱測評。從線上到線下,四處可見各種「臨期商品專賣」, 全國不少城市誕生了一些區域型臨期食品品牌以及實體店連鎖。目前,臨期食品正在逐漸形成產業鏈,一個龐大的市場悄然崛起,成為年輕人「薅羊毛」聖地。

過去,臨期商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往往被認為是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中老年人。不過,這種認識現在「過時」了,如今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活躍於豆瓣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成立於2020年9月17日,目前聚集了近2萬名臨期商品愛好者。組員們秉持著「以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理念,分享自己購買臨期食品的各種心得體會;小紅書APP上,搜索「臨期零食」,也可以看到相關筆記近千篇。內容除了推薦一些淘寶店鋪之外,還有很多拼多多臨期食品店鋪分享,吸引不少網友收藏留言;在年輕人熱愛的B站上,一個名為「饞大鑫」的UP主專門製作了一期視頻,對其198元購買的3箱臨期食品進行開箱測評。截至發稿時,視頻播放量已達18.1萬次,獲得1.2萬個贊,彈幕475條,熱度向好。天貓超市的「臨期食品」專賣店,一向令「羊毛黨」沉迷:「38元一瓶的義大利橄欖油,只賣10元」「京東14元一罐的德國黑啤,10元3罐」.這裡的汽水、糖果、薯片,果乾等零食,以低於原售價四、五倍打折促銷,「四捨五入」之後,很多食品幾乎等於不要錢。這麼低的價格,自然讓消費者樂此不疲。網友李玲慧稱,自己早已習慣在淘寶上購買臨期食品,「買得最多的是網紅進口零食,原價太貴,打完折後再『剁手』就不心疼了。」。除此之外,她還會在專門的品牌食品特賣APP上購買臨期食品。與此同時,線下「臨期商品專賣」也是愈來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超市裡的「臨期食品專區」。在望京附近的一家進口超市,《法人》記者看到,一個獨立的貨架區上貼著"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字樣。貨架上擺放著大米、食用油、麥片、餅乾、薯片、奶粉、醬油等食品,還有少量潤膚乳、面膜等日化用品。每件商品上都貼有一個醒目黃色標籤,寫著"臨保商品,請在保質期內食(使)用完畢"。銷售價格為原價的2到5折。記者發現,其中一款曲奇餅乾生產日期是2020年4月13日,保質期一年,距離過期還有三個月,打5折;另一款義大利麵保質期至2021年3月10日,原價29元,現價8元;還有幾罐不同品牌、原價三四百元的奶粉,現在僅售50元左右。類似的「臨期食品專賣」在北京、上海等各地湧現。在上海靜安區大寧音樂廣場的地下一層,一家專營臨期食品的店鋪裡人來人往。據媒體報導,這些人不少都是附近上班族或居民,四、五十平米的店面常常被這些「尋寶客」擠得滿滿當當。仔細觀察這類專賣店,一般都是開在社區周圍。目前,全國不少城市誕生了一些區域型臨期食品品牌,如臨期捕手、好特賣、繁榮集市、帝斯卡特、老婆大人、好幸福、德儀洋行等。一些臨期食品店連鎖規模,如「悠品食惠」、「T3進口食品」、「飴食貨倉」、「好特賣」等,在全國內已達十幾家。據從事臨期商品的專業人士觀察,當前的臨期食品,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年輕人都是消費主力軍,其佔比大大超過其他年齡段的群體。據新零售商業評論的一個小範圍調研顯示,雖然90%以上的人表示,不選擇購買臨期食品,「因為感覺吃進肚子裡的食品,生產日期越新鮮越安全。」但95%的「90後」卻對此表示,視情況而定。「如果是近幾天就吃的,肯定選擇最便宜的,距離保質期較遠的臨期食品,口感不會有什麼差別。」由此可見,年輕群體對食品新鮮度要求相對較低,熱衷性價比高的商品,對臨期食品的接納程度更高。目前,臨期食品正在逐漸形成產業鏈,一個龐大的市場悄然崛起,成為年輕人的「薅羊毛」聖地。網絡搜索關鍵詞「臨期」,其已作為一個特定門類商品,被大量營銷信息推薦。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購買臨期商品,這樣的商品是否安全無害?其實,臨期商品是距離保質期很近的一類商品,在國外早已擁有較為成熟的銷售模式。對於食品類保質期的規定,發達國家向來非常嚴格。以日本為例,幾乎所有加工食品必須標明「賞味期限」和「消費期限」:「賞味期限」指可以美味地享用食品的期限,即便過了該期限,食品仍可以食用;「消費期限」指一旦過了該期限,就可能發生腐爛變質,最好不要享用,就是通常我們理解的保質期。在日本超市和便利店,食品打折一般從臨近「賞味期限」開始,之後每天以減10%-90%的幅度進行打折促銷。一旦過了「賞味期限」,雖然還可以食用,但是商家通常建議扔掉比較好。由於日本人的飲食離不開便利店,便當、三明治、飯糰等保質期通常只有1-2天,為保證新鮮,店主會在距「消費期限」幾個小時前丟棄不新鮮的食物。據悉,日本由此每天產生幾十噸的食品垃圾。以日本著名「羅森」便利店為例,商店將下架食品先交給「廢棄物處理商」(日本專門幫企業等處理垃圾的公司),然後處理商將簡單處理過、無異味的食品送到日本「堆肥處理工廠」,在那裡經過簡單加工後,賣給日本肥料公司。

銷售截止日期:即賣場只能在這個日期前銷售這些食品,但也會備註一些信息。例如,牛奶在超過銷售截止日期後,一周內仍然可以喝。

食用期、食物的最後食用日期:由生產廠家、包裝商和銷售商共同決定,一般這個日期是各種日期中最長的,超過這個日期就必須銷毀了。

封箱包裝日期:註明封箱日期,以便出現問題進行追究。在美國,幾乎每家超市每天都會拿出即將過期的食物捐獻給窮人,農業部也開展了多項食品和營養免費資助項目,此外還有專門針對老人和兒童的計劃。

在英國,每晚趕在下班前購買即便宜又絕對安全的臨期食品成為很多英國人的日常習慣。對於此類食品的信賴,主要源於英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嚴格的規定和監管。若銷售方不遵守法規,會面臨民眾起訴和巨額罰款的危險。回過頭來看中國,早在2012年,北京工商局也曾出臺過「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明確了離保質期多久的食品被算臨期。我們常見的一些商品如罐頭、餅乾、方便麵等,一般的保質期都在6個月甚至一年以上。而根據官方的臨期標準:標註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標註保質期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一般大賣場規定,保質期超過2/3就得下架。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臨期商品,並非只有3、5天時間,一般都在1-6個月內就需要提前安排處理方式。可以說,臨期食品不同於過期食品,如果在商品截止日期內食(使)用,基本沒有安全方面的隱患和憂慮。對於喜愛購買臨期商品的消費者來說,物美價廉是「王道」。性價比高,永遠是「省錢」的第一追求。而對於賺差價的中間商來說,則是一個正待挖掘的「金礦」,而利潤空間來源於巨大的價格差。根據公眾號「豹變」對臨期食品批發商的採訪,以一批價值50萬元的臨期巧克力為例,批發商進貨價只要三、四萬,最後卻能賣出15萬,利潤翻好幾倍; 零售價差也是顯而易見的「真香」--原價十幾塊的依雲牌礦泉水,臨期賣價只要5毛錢一瓶。三隻松鼠的巨型零食大禮包,淘寶價 148 元,臨期賣價僅為30元 ,直接打2折。因此,資本巨頭也看好這個市場的無限潛力。早在2018年,電商平臺好食期的母公司就獲得阿里巴巴獨家1.1億元C輪融資;而臨期食品電商平臺甩甩賣也於2019年3月獲得3500萬元戰略投資。資本關注臨期商品市場,不太可能是盲目追捧,一定是經過數據推演和估算的。隨著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新興零售渠道快速興起,零食行業在快速消費品市場中佔有絕對優勢,成為未來快速消費品市場中最具前景、最有活力的行業。近幾年來,我國零食市場一直保持著逐年增長勢頭,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從2010-2021年中國休閒零食行業規模及預測數據來看,自2010年起總體行業規模呈現梯形增長態勢,2016年休閒零食行業規模為8200億元,2018年擴大到9900億元,2019年持續增長為10556億元,預計到2020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11200億元。除此之外,我國每年進口食品規模也日益擴大。《2020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食品金額高達908.1億美元,同比增長23.4%。預計2020年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長。若按5%的庫存沉澱計算,我國臨期食品市場規模已接近900億元。隨著當前國內積極倡導節約消費的風頭正勁,物美價廉的商品將成為人們的選擇趨勢。據氫元數據整理,我國每年因為流通效率低而造成的食品損耗高達上千億元。因此,有效利用臨期商品資源,可使食品浪費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促進逐漸進入「趨於理性、平衡價格與品質」的新消費時代。從這個角度來說,臨期商品生意,還是很有意義的,臨期商品市場潛力同樣不可小覷。由於臨期商品,本質上屬於清庫存的一類,對於廠家和銷售商而言是「剛需」。供應商虧損的錢,恰恰就是臨期商品銷售者賺的錢。如何從「白菜價」的臨期商品中挖掘出「金礦」,是這個市場風口的下一個研究課題。隨著國內線上電商平臺的發展,臨期食品漸漸脫離單純依託超市消化庫存的方式,也找到了另外的生存土壤。比如電商平臺對臨期食品的追蹤,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不但能夠及時動態展示每個商品的臨期時間,供消費者選擇下單時機。還能針對回購率高的商品以「爆款」推廣,擴大銷量。以拼多多為例,自2018年以來,就開始嘗試主打"臨期奶"的銷售,一度引發高度關注。在拼多多上搜素「臨期」,會出現很多相關商品:原價70元12盒的安慕希酸奶,2020年9月生產,2021年3月過期,僅售29.9元。更近日期的,如2月到期的只要27.9元;20盒一箱的伊利牛奶,2020年10月生產,2021年4月到期,僅售30元。評論中有人寫到,「本來擔心東西不好,拿到手發現完全多慮了」「東西非常好,孩子喝了也沒問題」。可以說,在對於新鮮度要求甚高的奶製品領域,「臨期奶」 竟然也頗受歡迎,這與較早前「距離產品保質期不到半年就無人問津」的狀況大不相同。拼多多平臺上的商家還會根據品牌的不同,將「臨期奶」只以 20-50 元不等的價格出售,而這些奶製品原價往往高達數百元。記者注意到,在某店鋪內,伊利脫脂牛奶月銷達到3235筆,以30元 / 箱的均價計算,單月成交額能達到97050元。淘寶一家名為「裸價臨期特賣 進口食品超市」裡,一個臨期的樂事薯片只要0.99元,沙琪瑪也只要0.99元。銷量最高的一款奧利奧餅乾,月銷量達到一萬以上,單價在3.5一盒,單月成交額也能達到4萬元左右。如今,想做臨期食品的賣家進貨渠道有很多。比如拼多多、小紅書、淘寶、閒魚、百度貼吧、58同城、公眾號、QQ群等。搜索【臨期吧、臨期商品、臨期批發、臨期貨源】等相關的關鍵詞,可以找到很多內容資源分享連結,多數會同步到個人的微信號、微信群,掌握相關商品最新貨源信息。許多此類食品微信群裡,更是「折上折」,參與「秒殺團購」還能獲得更低的購買價格。不過,臨期商品市場的錢,也不是那麼容易掙到的,必須嚴格掌握好可以銷售的時間周期,這也被稱為食品流通行業的「允售期」。只有在「允售期」內清貨,中間商的利潤才能獲得保證。根據公眾號「電商在線」資料,在食品行業內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距離保質期到期時間過了1/3的商品,就不能進入大潤發、家樂福等連鎖零售超市。同樣,在線上渠道也有相應要求。比如一包餅乾的保質期是12個月,如果距離出廠過了4個月了,那麼這個餅乾就沒機會在超市上架了。因此,及時抓取即將下架的臨期食品,在「允售期」內清貨是非常重要的。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志國認為,"對超市而言,臨期食品是不再計算其過去的成本,也就是『沉沒成本』, 降價打折可以獲取一定收益,彌補部分成本。對廠商來講,利潤未必最大, 但能把損失控制到最小。而消費者也能買到性價比高的食品。同時是一種環保行為,減少資源浪費。"據智研諮詢對於未來中國休閒食品產業發展前景的分析,雖然我國休閒零食銷量巨大,但人均消費仍低於主流發達國家,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目前,我國休閒食品繼續保持穩健較快增長,商品整體價格也隨之量價齊升。在此過程中,尤其應該注重產業健康發展,避免因結構不合理導致的浪費。物盡其用、方得善終,臨期商品市場的發展和探索,正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途經。唯有如此,這個市場在賽道上才能跑得遠。歡迎提供新聞線索,郵箱news@farennews.com約訪、合作、轉載事宜聯繫郵箱magazine@farennews.com

相關焦點

  • 快樂的「薅羊毛」,臨期食品的千億市場
    可偏偏就是這樣的臨期食品,卻造就了「百億」、「千億」的產值,有人靠此發了家。真是讓人意想不到,可卻又再真實不過,為此還有人建立了「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外界戲稱他們是貧民窟少年,而小組裡就是他們的精神樂園。臨期食品讓一群喊「窮」的消費者沉浸在「薅羊毛」的快樂中,他們追求這樣的「高性價比」。
  • 那些想薅羊毛的年輕人,都被羊毛薅了
    以前的年輕人在網上「炫富」,現在的年輕人在網上「曬摳」。出門靠共享單車,吃飯要集贊打折,化妝品全是臨期折扣……能省的要省,不能省的從牙縫裡摳出來也要省。AJ鞋和名牌包已經不算什麼了,支出不到2000的月帳單,才最讓人妒忌。想攢錢當然是好事。但我想勸你,過日子節儉可以,但不要太摳門。
  • 臨期食品70%的毛利,是筆好生意?
    臨期食品有著許多驚喜與意外,一群喊著「窮」的消費者沉迷於「薅羊毛」的快樂中,但其實被商業化的臨期食品並不是下沉市場的專屬,它的目標客戶更是那些樂於嘗新的年輕「打工人」。而做著這門生意的人們,一邊尋覓著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一邊收攏著零碎又複雜的供應鏈,被打上倒計時烙印的臨期食品,也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燙手山芋。
  • 吃臨期食品 滿足了胃?虧待了胃?
    在某社交網站上,有一個「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裡面有接近3萬個臨期食品愛好者,該小組的簡介為「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臨期食品不丟人!」在該小組內,有不少愛好者分享自己買到的臨期零食,分享購買臨期食品的店鋪,還有打折臨期購買攻略等。
  • 臨期食品,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在成立不到兩個月的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裡,每天都有近兩萬的臨期商品愛好者,分享著自己的購買心得,牛奶臨期一個月打半折,蛋黃酥剩36天保質期三折....除此之外,在小紅書上,關於「臨期零食」的心得筆記有上千篇,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上,也有專門的臨期食品店鋪,不少年輕人都收藏購買。
  • 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視覺中國供圖近年來,臨期食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但網上與臨期食品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給孩子吃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若食物未滋生細菌保質期可延長 臨期食品是指臨近保質期而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離保質期越近的食品價格越便宜,通常為原價的20%到50%。究竟離保質期還有多少天的食物,屬於臨期食品呢?
  • 薅羊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薅羊毛 羊毛黨的含義及出處
    薅羊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薅羊毛本是沿襲春晚小品中白雲大媽的「薅羊毛織毛衣」的做法,被定義為「薅羊毛」。現指以年輕人為主的群體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開展的一些優惠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專門出現了這樣一批人,搜集各個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在網絡和朋友圈子中廣為傳播,這種行為被稱作薅(hāo)羊毛。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薅羊毛等相關內容。
  • 進口臨期食品賣白菜價,價格、保質期、渠道,你最關心哪一樣?
    近幾年,如Wefood、新海這樣的臨期食品店鋪突然在全球火爆了起來,與以往只把價格作為賣點的粗暴銷售方式不同,它們開始倡導商品的低碳、環保,打出拒絕食物浪費的口號。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些超市的消費者不再局限於愛買打折商品的老年群體,年輕人也成了臨期食品的消費主力軍。
  • 全是年輕人,提著熱水壺、陶罐等待1小時…在薅啥羊毛?
    全是年輕人,提著熱水壺、陶罐等待1小時…在薅啥羊毛? 排隊的都是年輕人 大家都不用上班的嗎? >卻沒有自帶杯子的 甚至為了25元的免費咖啡 買了個30元的杯子 還有人在中午突然下雨的時候 又花30元買了一把傘 這薅羊毛的代價不小啊
  • 「高級貨」只賣「白菜價」,揭臨期食品背後的百億市場
    他們倡導「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因而省錢、實惠自然成了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理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臨期食品」? 所謂臨期食品,是指保質期臨近到期的食品,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類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實臨期食品屬於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符合安全食品的範圍。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保質期臨界」標準,臨期食品一共可以分為6種。
  • 疫後經濟學|「薅羊毛」如何成了一門大生意
    不單是圖便宜,而是能佔到便宜的至高消費理念將更加流行,「薅到羊毛」將為更多精明的消費者既帶來利益更增加快感。薅羊毛是門大生意淘寶網出現之後,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有了巨大的改變,網購逐漸成為大多數人購物的主要方式。今天,不管是吃的、穿的還是用的,只要你能夠想到的東西,在淘寶上基本都有賣。
  • 「臨期」進口食品一折特賣,灰色地帶還是新時尚?
    (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沒有賣不出的產品, 只有賣不動的價格」泰國海苔、德國啤酒、義大利曲奇、保加利亞果汁……百餘種商品連綴成一張世界地圖,每款商品臨近保質期的情況都不同,短則10天半個月,長則尚有八九個月才到期,以市場價一至五折出售,多數在三折左右。
  • 薅羊毛怎麼讀?薅羊毛拼音讀法及意思簡介
    經常會聽到別人說薅羊毛,但是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連薅羊毛怎麼讀都不知道?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們。  薅羊毛怎麼讀  薅羊毛拼音:[hāo yáng máo]  薅羊毛簡介  事實上,薅羊毛這個詞並非天生和P2P聯繫在一起。
  • 2020「薅羊毛」指南
    但如今,「薅羊毛」的套路變得越來越深,難度也越來越高。2019年的「薅羊毛手冊」放在今天,多半不好使。在網上搜索「薅羊毛」我們可以找到一大堆所謂「薅羊毛」平臺但是仔細看這些網站推薦的內容你會發現充滿了互利網早期那種「躺著賺錢,日入千元」的味道仿佛過去的牛皮癬彈窗廣告換了個外套
  • 「點石成金」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
    ——老子今日熱點「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但網上與臨期食品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給孩子吃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英美一批年輕人竟趁疫情出遊,四處「薅羊毛」
    疫情期間航班價格跳水趁機「薅羊毛」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1日報導,趁著價格便宜,酷愛旅行的加州女大學生阿什莉一口氣預訂了3張機票。今年暑期,她準備暢遊美國紐約、波特蘭和加拿大溫哥華。」29歲的英國小夥穆裡根得意洋洋地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薅來的「羊毛」,稱自己今年5月的加勒比海之行至少節省了300到400英鎊。
  • 東莞市銷毀處理臨期食品
    東莞市銷毀處理臨期食品營業執照專業收購臨過期食品,合法處理臨過期飲料和飲料有資質的公司,長發其祥過期食品回收公司是一家面向全國範圍大量回收各種飲料和飲料食品和超期臨過期食品回收綠色利用的公司,本公司專業處理各種飲料和飲料食品,經過科學的技術將臨期飲料和飲料用於飼料養殖,減少企業損失保護環境不受汙染。
  • 話說618,如何一本正經薅(hāo)羊毛?
    薅羊毛源自春晚小品白雲大媽「薅羊毛織毛衣」的故事指專門挖掘商家促銷、拉新活動和漏洞的行為滲透到了電商、外賣、打車、金融、電信、展會等行業而後疫情時代預計更多白領迫於經濟情況會加入隊伍獲得低價商品或賺取佣金貼補家用薅羊毛
  • 中年婦女薅羊毛迷惑行為大賞
    我不知道你們啊,反正我總覺得中年婦女薅羊毛是人類一大迷惑行為,沒有之一。
  • 便宜的「臨期食品」,如何撐起一個百億市場?
    從線下不斷生長的門店到線上陸續興起的平臺,近兩年來,臨期食品成了一些商家看中的「財路」。當你在商場逛著一排排琳琅滿目的食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食品一旦過期,將會到哪裡去?無一例外,只有一個結果——被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