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土妖
最近,北京、天津、河北等都下調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響應級別。疫情響應級別下調後,中國民眾的消費會呈現出什麼變化,中國經濟復甦的腳步又會是怎麼樣的?這些問題,從大的方面來說,事關國計民生;從小的方面而言,則關乎每一個人的「柴米油鹽」。
雖然每一個小微個體,並不能對這些問題給出答案。但是,這些答案恰恰又是由小微個體書寫和決定的。當數以億計的個體行動匯聚於某一平臺,又被高科技時代的大數據能力所精準記錄的時候,小微個體就以聚沙成塔的集體力量,對消費、對經濟、對未來,共同給出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大數據答案。
以百度地圖為例,如果仔細洞察其在五一節五天假期中的各個維度的數據,就不難發現中國當下的消費既談不上疲軟,而部分盲目樂觀者眼中的「報復性消費」也並未如期而至,筆者認為「溫和復甦」可能是最符合實情的描述。而從百度地圖大數據中得出的結論,和國家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也是高度一致的。雖然報復性消費並沒有明顯上演,但是筆者認為,從長周期看,持續溫和復甦比短時報復性消費更值得期待,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也更為有利。
旅遊消費:短途成主流,錯峰成共識,預約成新習慣
國家文旅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5月1日-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這兩大數據分別相當於去年的58.97%和40.42%。
從消極的角度去看,數據跟去年相比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但是從積極的角度去看,這比之前全民宅家、0出遊0旅遊消費的情況,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
在今年的五一旅遊出行中,有三個最為明顯的特點:
第一,是短途旅遊成為絕對的主流。
在2019年4天的五一假期中,很多人通過休假、倒休、請假等方式,變小長假為大長假,並選擇了長途旅行,甚至是出國旅行。而2020年,五一節假期雖然長達五天,但是長途旅遊、出國旅遊的情況卻很少,本地遊、周邊遊的短途旅遊成為了人們的首選。
以首都北京為例,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顯示,在假期的第一天,北京居民遷出目的地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是:廊坊、保定、天津、張家口和承德,其中廊坊市和保定市的佔比分別高達16.85%和15.53%。
與此類似,在假期第一天,廊坊、天津、保定、張家口、承德,也成為了遷入北京的五大來源地。不難看出,對於北京周邊很多城市的居民來說,「到首都北京逛逛」成為了兼顧放鬆休閒和時間成本的首選之一。
第二,是錯峰出行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在中國旅行,錯峰出行是一定要堅守的「金科玉律」之一,哪怕在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的當下,也仍然是如此。
實際上,從百度地圖的數據上也能明顯看出民眾錯峰出行的意願。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顯示,5月1日上午6點起,全國高速擁堵趨勢便迅速上升;至於交通樞紐方面,則更為誇張,大部分交通樞紐的人流量,在早上4:30之後就開始明顯上漲。不得不說,憋久了的中國民眾,是把旅遊當作「戰鬥」一樣在對待。
而到了5月4日,以北京為例,從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的呈現上看,北京人口的遷入趨勢開始上升,遷出趨勢則開始下降。這表明,雖然五一假期還有一天,但是為了錯峰躲避擁堵,很多人已經開始提前返程了。
無獨有偶,同樣是5月4日,截至當天晚上20:00,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全國各地交通樞紐的周邊道路擁堵指數較5月3日有所上升,長春南站、鄭州站、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滘口汽車站等交通樞紐的周邊道路擁堵指數排名靠前。無論是長春南站的霸榜,還是鄭州站躍升榜眼位置,都表明很多人在4號的時候,已經開始錯峰返程了。
第三,是預約旅遊成為新習慣和必備新技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往出遊只要到現場買票就好了。但是2020年,很多景點都要求遊客「先預約再參觀」。
此前,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就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旅遊景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預約制度,旅遊景區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讓「預約旅遊」成為非常時期的一條特殊規定。
對於這一「為了大家好」的變化,民眾也很快就接受並適應了,這背後網際網路產品的助力功不可沒。以北京地區的景點為例,通過和北京市假日辦的合作,百度地圖已在各大景區的地點詳情頁、導航路線規劃頁裡,將預約要求、人流量熱度等信息一一標示清楚,讓用戶在出發之前就瞭然於胸,錯峰出行保障安全。
商品消費:發達地區率先覺醒,北上廣領跑,成都南京表現搶眼
各地政府積極地發放消費券、購物券、優惠券,各零售商家主動進行打折、滿減、返券等促銷活動,加之加長版五一假期,如此多管齊下,也快速點燃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從整體上看,發達地區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熱情率先覺醒,北上廣領跑全國,成都、南京的表現也相當搶眼。
以北京為例,5月1日至5日,北京市重點監測的100家商業流通企業實現銷售額39.6億元,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4.1%。
和北京類似,上海方面,5月1日、2日兩天,來自第三方的數據顯示,上海消費者添加購物車的商品件數達去年同期的2.4倍。而「五五購物節」,更是讓上海大放異彩。「五五購物節」自5月4日晚間8時啟動後,僅僅約18個小時,支付額就突破了100億元。
除了北上廣,成都、南京等二線城市,在消費方面,表現同樣可圈可點。以南京為例,在2020中國南京(春季)美食節、南京首屆直播購物節等的驅動下,南京民眾的消費熱情也被極大地點燃了,而商家自然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數據顯示,南京的蘇果超市、德基廣場、弘陽廣場和新城市廣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都超過了 20%。
實際上,在消費層面,不同城市的統計數據,和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呈現出來的情況,是高度一致的。
從統計數據來看,今年五一消費表現良好的城市,是北上廣以及成都、南京等城市。也恰恰是這些城市,都有購物中心入圍全國十大熱門購物中心。從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可以看出,五一期間,北、上、廣三地的多個購物中心,比如北京薈聚購物中心、北京朝陽大悅城、上海環球港、廣州正佳廣場等購物中心,已經連續多日位列全國十大熱門購物地。此外成都遠洋太古裡、南京德基廣場也非常火爆,同樣擠進了全國十大熱門購物中心榜單。
在五一假期期間,既想去好好購物一番犒勞一下自己,又怕人多怎麼辦?面對用戶的這一痛點,百度地圖也有自己的殺手鐧——購物中心熱力圖。用戶只要在出門購物前,打開百度地圖,就可以查詢目標購物中心的人流情況,從而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同一購物中心或者購物商圈,百度地圖熱力圖也還能更進一步精確,能告訴用戶這一區域哪些地方人多,哪些地方人相對少。
如果多次使用百度地圖的熱力圖功能後,用戶就會發現五一期間,各大城市的購物中心人流指數,峰值一般出現在下午16點左右。這也非常符合中國人外出購物,回家後直接做晚飯的傳統。
進入2020年以來,有不少網友調侃,「2020年別的沒幹,光見證歷史了」。實際上,頻頻見證歷史的2020年,也讓每一個人對待生活、未來乃至生命的態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很多人開始更加關心和愛護周邊的親朋好友。
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顯示,5月4日,成都的IFS國際金融中心以及遠洋太古裡、杭州的湖濱銀泰in77C區以及萬象城、廣州白雲萬達廣場、重慶時代廣場等購物中心的周邊道路擁堵指數,較5月3日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對此,筆者覺得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5月5日來這些城市旅遊的消費者就要回工作地、居住地了。在返程之前,去當地著名的購物中心為自己和家人買點紀念品、為親朋好友帶點伴手禮,成為了大家的共同選擇,於是也就造成了這天購物中心周圍道路相對擁堵的情況。
持續溫和消費甚於報復性消費,消費韌性驅動經濟復甦
前面說到,五一期間全國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僅相當於去年的40.42%。
很顯然,此前不少人期待的五一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到來,這其中有諸多方面的原因。不過縱使如此,一天接近100億的旅遊消費,也充分顯示了國人的消費水平正在逐步恢復。報復性消費雖然短期內讓人熱血,但是從長周期看,持續性的溫和消費,反倒比短時的報復性消費更為重要。
要知道,仍未結束的新冠疫情,可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重創了全球消費者的消費信心。美國方面,美國經濟諮商局的報告顯示,美國4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僅僅為86.9,創下了將近六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日本方面,日本內閣最近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4月日本消費者信心指數暴跌至21.6,觸及冰點。德國方面,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公布的報告預測,5月份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為負23.4點,將為歷史低值。英國方面,捷孚凱此前公布的調查顯示,3月英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負的34,創2009年2月以來的新低。
在全球這樣的嚴峻背景下,中國消費者「敢於出手」,已然屬於難能可貴。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面對疫情的衝擊,中國消費者都是屬於相對樂觀的。最近,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聯合編制的《第一季度中國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顯示,一季度內地消費者信心總指數為101.8,同比下降2.3,環比下降1.3,總體上看仍舊處於樂觀區間。
從代表性城市來看,以北京為例,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8.7,仍處於高位區間運行。
消費者有信心,消費的激情和動力就終將崛起,在此基礎上,加上「新基建」國策的推出,以及貿易大環境的逐步轉好,「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無疑會把經濟拉上正軌,並推動經濟儘快實現復甦。而經濟復甦又會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並由此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當然,這種信心的傳導也非常重要。在五一節日期間,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提供了高速道路擁堵、熱門景區、熱門交通樞紐和熱門購物中心四大維度的實時數據,而這些數據又或直接或間接的和「消費狀況」相關,因此也受到了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晚間新聞》等多個節目的高頻關注和報導。
從表面上看,央視是對五一假期的路況、遷徙、人流指數等「熱點信息」進行持續的追蹤報導;但是從更深層次上看,作為國家級媒體,央視也是在向受眾和社會傳遞消費正在溫和恢復、消費韌性將驅動經濟復甦這一「正能量」。從而讓更多的人,都積極加入到勇於消費的大軍之中。
寫在最後
消費的崛起,取決於每一個個體消費者,而中國經濟的走向又高度依賴消費的崛起情況。在五一假期這五天,眾多使用百度地圖的中國網民、消費者們,用他們的「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對疫情緩解的欣喜,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擁抱未來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恰恰是他們呈現在百度地圖大數據下的欣喜、熱愛和信心,才描繪出了疫情緩解之下,中國社會最真實、最客觀的「國計民生」和「柴米油鹽」;也才不斷匯聚成了推動中國這艘經濟巨輪駛向廣袤藍海的最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