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第十四課《克洛德.格》雨果

2020-12-16 西紅柿麵湯

一,雨果文學常識:

維克多雨果,法國著名詩人,戲劇家和小說家。創作20年代出版詩集《頌詩集》歌頌了波旁王朝。20年代後期雨果的政治思想和文學觀發生積極地轉變,政治上轉向了自由, 1827年《克倫威爾》序言,被認為是一篇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宣言,雨果成為法國積極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0年雨果的創作打破了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大劇院上演,引發了古典主義衛士和浪漫主義鬥士之間的正面衝突,史稱」《歐那尼》之戰「。

1831年雨果發表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

路易波拿巴上臺後,雨果流亡國外十九年,流亡期間創作了《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等,在悲慘世界的序言中雨果提出了法國當代社會面臨的三個尖銳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是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小說悲慘世界:通過主人公冉阿讓從貧苦工人,苦役犯到人道主義慈善家的一生經歷,表現了他在仁慈米裡哀主教的感召下的人生變化和善舉,也表現了警長沙威由一個惡人被人道主義感化良心發現的過程。

晚年的雨果創作力扔很旺盛,《兇年集》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和深厚的人道主義思想,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九三年》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描繪了1793年法國資本階級共和國軍隊鎮壓旺岱反革命叛亂的故事。

小說提出了:「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的觀點,表現了他人道主義思想的局限性。

二,作品梗概:

1,中篇小說《克洛德格》描寫了一個貧窮的失業工人,在商店裡為自己因為飢餓而瀕臨死亡的女人和孩子偷了點麵包和柴火,結果為自己帶來了五年的監禁。

2,在監獄裡,他由於正直嚴肅而被人尊敬,但他的這種聲望並沒有幫助他填飽肚子,反而招致了監獄長處心積慮的打擊和折磨,經過內心的審判,克洛德最後以良心的名義判處了監獄長死刑。

三,思想內容:

《克洛德格》被認為是雨果創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的前奏性作品。

1,同情貧苦人們的悲慘境遇。

通過孩子,情婦以及苦役犯人處境的描寫,揭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命運,總是貧窮的,不幸的,悲傷的,可怕現實。

如,克洛德格的所謂罪行,其實就是飢餓逼出來的,所以小說中寫到,「人民正處在饑寒交迫當中,貧困是男人犯罪,迫使女人墮落。」

2,描寫了資本主義法律本身的反人民本質和執法官的殘暴無情。

如,克洛德格僅僅偷了一點點的麵包和柴火,就被判處五年的徒刑,在監獄裡被監獄長任意欺辱和侮辱,在議會那些議員和官員們為著私利和黨派的利益勾心鬥角等。

3,探討了社會的出路。

在作家看來,烙鐵,鐐銬,監獄,死刑是不能解決社會問題的。

1)主張一方面統治者要「在窮人的命運裡,在苦難的盤子裡加進美好的前途,加進對於永恆幸福的嚮往,加進天堂的福樂。

2)另一方面,所有墮落的人身上都隱藏著一種野獸的原型,通過良好的教育把她們休整好,實質上是宗教中的仁愛感化思想,這樣的出路體現了雨果思想的歷史局限性。

四,人物分析。

1,出身低微但性格剛毅堅強,體現了勇於反抗社會不公平的勇氣和果敢。

2,體現出了人性中美好的東西。

總,通過具體的敘述,作者將他對人性美的讚頌投射到克洛德這個人物形象上。

五,藝術特色:小說在藝術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1,通過美醜對照原則。

把克洛德格的高尚與監獄長的醜陋對比,表現的極為鮮明。

2,故事描寫和作者議論有機結合。

交相呼應,相得益彰。

六,《歐那尼》之戰

1830年雨果創作的《歐那尼》在法蘭西大劇院上演,引發了古典主義衛士和浪漫主義鬥士之間的正面衝突,

最後《歐那尼》的演出大獲成功,標誌著法國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最終勝利,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相關焦點

  • 《克洛德·格》:從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剖析克洛德·格的救贖之路
    致敬經典,尊重傳統;聽古今神話,看中外文學把一個頭腦清醒的人放在一群頭腦糊塗的人中間,過了一段時間後,由於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定律,所有頭腦糊塗的人都會謙恭地、不無欽佩地集結在頭腦清醒的人周圍。有的人是鐵,有的人是吸鐵石。
  • 高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第八課
    第八課《堂吉訶德》塞萬提斯一文學常識塞萬提斯:(1)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2,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傑出的小說家>3,代表作:詩體悲劇《被圍困的奴曼西亞》《訓誡小說集》《唐吉坷德》反應了西班牙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現實,模擬騎士文學創作形式。
  • 全國2020年10月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00534真題
    全國2020年10月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00534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在《伊利亞特》中,希臘聯軍攻打的城邦是A.威尼斯B.特洛亞C.斯巴達D,迦太基2.古希臘女詩人薩福被柏拉圖稱為A.第十位祭司B.第十位女神C.第十位詩神D.第十位繆斯3.被稱為「戲劇藝術的荷馬」的是古希臘悲劇家
  •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2020-04-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賞析】雨果《巴黎聖母院》
    雨果及其作品在中國的介紹和研究自20世紀初開始,主要經歷了三個高潮,較大規模的一次出現在50年代初雨果誕辰150周年之時,當時茅盾、郭沫若等許多作家學者都紛紛發表了紀念文章,但較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多在1979年以後。
  • 漢語言文學本科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知識要點
    漢語言文學本科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知識要點一、荷馬《伊利亞特》(1-19)荷馬史詩《伊裡亞特》(共24卷,15693行。5、象徵意像:黑暗的森林——義大利現實三頭猛獸——阻礙人類達到光明世界的邪惡力量但丁在森林中迷路——人類的迷惘但丁遊歷——追隨理性與信仰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內容:第五歌:地獄第二圈。凡生前淫蕩的亡魂之所在。弗蘭採斯加與保祿的故事。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層。懲罰神職人員。
  •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領袖雨果漫像
    出生地:法國貝桑松 出生日期:1802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1885年5月22日 職 業:文學 ,小說家 畢業院校:法蘭西學院 主要成就: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 代表作品:《巴黎聖母院
  • 雨果經典詩歌《致世紀病孩》欣賞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 雨果,《巴黎聖母院》永遠不朽的「果」
    高中時期,開始閱讀世界的文學作品時,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偷麵包而被判刑的冉阿讓,從窮苦逆襲為一個樂善好施的英雄人物,也曾成為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卻不知道小時候看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
  • 世界十大名著中這幾本書值得一讀,堪稱大師的文學「結晶」!
    世界十大名著想必愛讀書的人都有所了解,所謂的世界十大名著是在2000年的時候才選出來,依據則是來自《紐約時報》和美國的《讀者文摘》做的一場票選活動,這一場票選有十萬熱愛讀書的讀者參與其中,而這些讀者也是來自五大洲百餘城市,可以說也十分具有權威了,而這選出的十分書也堪稱世界文學大師的文學「結晶」
  • 2019年暑期 6年級文學作品分析閱讀課 A Wrinkle in Time
    分析作品中的如下文學修辭手法:象徵 (symbolism)意象 (imagery)諷喻 (allegory)明喻 (simile)隱喻 (metaphor)反諷 (irony) 等。3.  分析小說情節。4.
  • 外國作品主人公大匯總
    注意事項1.但凡教材裡提到過的作品,哪怕在犄角旮旯裡一筆帶過,都有可能被考到,不要掉以輕心。2.外國人名、書名的譯法每個版本未必一樣,比如「司湯達」可能被譯作「斯丹達爾」,《慳吝人》有可能被譯作《吝嗇鬼》,別當成兩個人、兩本書了。
  • 《悲慘世界》: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最經典的作品,雨果最深沉的思考
    它堪稱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法國文學作品之一。至今,人們對它仍是愛不釋手,好萊塢曾多次將它搬上電影銀幕。音樂劇也廣受讚譽。託爾斯泰甚至將《悲慘世界》居於小說之冠。巴黎大學教授雅辛斯基在他所著的《法國文學史》中說:"雨果是我國唯一的一位過去和現在都能打動讀者心靈的偉大作家。"
  • 外國古代文學名家及作品
    「學得小課堂」外國古代文學名家及作品1.史前神話① 古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英雄傳說。③ 赫西俄德:古希臘詩人,著有敘事詩《神譜》,最早一部比較系統地敘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譜系的作品。④ 古希伯來神話:《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⑤ 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又稱《一千零一夜》。
  • 外國文學知識
    8.莎士比亞,16-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另有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喜劇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等,歷史劇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馬克思稱之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
  • 「閱讀文學經典」第二季啟動 餘中先開講《巴黎聖母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文學》前主編餘中先  為使讀者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方式深入體會世界文學經典作品,人民文學出版社與首都圖書館聯合舉辦「閱讀文學經典」系列講座講座計劃每年舉辦一季,每次圍繞三四部經典文學作品展開,邀請資深學者、研究者,為廣大讀者深度解析、展示傳統文學作品及其魅力。  2019年6月至8月,「閱讀文學經典」系列講座的第二季將如期舉辦,主題內容為「世界文學」閱讀。講座邀請餘中先、陸建德、曹立波、陳眾議、劉文飛五位知名學者,就《巴黎聖母院》、「莎士比亞」、《紅樓夢》、《堂吉訶德》、「託爾斯泰」五個主題分別展開講座。
  • 法語文學學者董強:雨果將巴黎聖母院精神化了|獨家
    甚至我到了巴黎以後,《巴黎聖母院》這樣的作品現代人談得不多的,我跟米蘭·昆德拉學習,見到的都是一些當代的作家,法國文學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好比說,現在進入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家可能就不提這些傳統的東西。所以我對巴黎聖母院的感受,包括作品、建築,更多的是我生活在那,長期的、不斷的從那經過,經歷各種各樣的事,自然而然產生的情感。
  • 寫作|淺談我對外國文學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理解
    外國文學作品中,作者可以用做平淡樸實的語言描寫出精彩的故事,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創作出精彩的作品,這需要很深厚的文學功底。在中國現代文學中,語言詞藻常常過於浮華,文字本身很美,但卻美的不真實,不飽滿,其中或多或少有些矯揉造作的成分,或者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卻強說愁」的味道。
  • 高校中文系開設刺繡課,漢語言文學你愛了嗎?
    近日,疫情過後返校複課的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系的學生,開設了傳統技藝課程刺繡課。以現學現練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傳統技藝的熱情與興趣。男同學們還表示,女生能做的細活男生也可以做。如此有趣的專業難道不了解了解一下嗎?
  • 雨果|左手妻子,右手情人,雨果的身邊每天都有一出大戲
    如果選文學名著中的十大建築,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一定位列其中。這位用文字記錄了巴黎聖母院最好樣貌的大文豪。愛情之路卻走得很令人意外。今天,讀妹就講講這位大文豪:雨果。阿黛爾喜歡藝術,尤其在畫畫方面很有天賦;雨果熱愛文學,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文學天賦,在法蘭西學院的徵詩比賽中,他以一首二百多行的歌頌波旁王朝的頌詩獲得第一名。他們在一起總有很多共同的話題,漸漸地,雨果發現自己愛上了阿黛爾。十七歲那年,他寫了一封情書表達愛意,信的末尾大膽地落款「你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