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華日本人戰「疫」故事:和孩子一起居家隔離的日本媽媽——疫情中,那些堅守在中國的日本人(4)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袁蒙 玄番登史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讓今年春節變得格外「特殊」。各地延長了春節假期;學校延期開學,改為網上授課;許多企業和工廠也推遲了復工時間,開始遠程辦公。近日,人民網採訪了一些疫情期間繼續生活和工作在中國的日本人,了解他們眼中的中國戰「疫」。
受疫情影響,原定於2月中旬結束寒假的北京市各中小學均延期開學,改為進行線上授課、網絡直播教學。孩子們居家隔離,家長們可犯了難。貓冬(化名)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在家照顧孩子的日本媽媽。
在家「上課」的孩子們
貓冬女士的孩子正在讀小學。在學校延期開學的日子裡,她的孩子每天觀看北京市海澱區的教學視頻「空中課堂」,之後完成老師布置的數學作業;美術課則是設計防護服;英語課是抄寫單詞;書法課則要把練字的成果拍照發給老師……有時候,老師還會讓孩子們畫「手抄報」。不過,貓冬女士表示,這些作業並沒有要求必須完成,也沒有為孩子們帶來太大的負擔。
但各個學校情況也有所不同。有的小學要求學生每天早上8點開始上兩節「網課」,期間還需要打開攝像頭,與老師「面對面」。課後,每科老師也都會布置作業,孩子們很是辛苦。而中學生每天也有近半天時間被安排觀看在線教學視頻,老師們則是通過直播授課,或是利用微信小程序、各種雲平臺來布置和批改作業。
看書、做飯、擼貓 排解隔離期間的小情緒
居家隔離期間,貓冬女士的孩子每天做做飯,玩玩IPad,或是沉迷於打遊戲和看視頻,悠然自得。但身為媽媽的貓冬卻覺得,這種狀態也不能長時間持續下去。「小朋友還是要和他的小夥伴一起玩耍才最快樂。這樣看來,小朋友們不能出門,也是挺可憐的。孩子「悠閒」的狀態也讓貓冬女士頗為頭疼。「我也想督促孩子抓緊學習,但青春期的孩子才不聽父母的話,所以還是希望他們能儘快開學。」而貓冬女士平日裡是一個非常喜歡外出的人,現在隔離在家,無法出門,既不能約朋友在外見面,也不能邀請朋友來自己家吃飯。另一方面,因為處於特殊時期,雖然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自家附近買到,但價格卻漲高了;平時訂購的牛奶配送服務也暫停了,常去的美容院也不開門了……一系列的小事累積在一起,都讓貓冬女士感到非常煩躁。「我也知道眼下的首要任務是平安度過這段時期,不過想到這些生活瑣事,心情上還是放鬆不起來呀。」
隔離期間,貓冬女士是如何自我調節心情的呢? 「家裡的貓咪經常和我一起讀書。這段時間裡,我讀完了7本《三國志》,與貓咪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了。因為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所以常常在家自己做飯、喝酒。」 貓冬女士笑道:「當然,體重也增長了不少。」
寄語武漢及中國人民
近來,日本的新冠肺炎感染疫情也在不斷擴大,再加上身為一名住在北京的日本人,貓冬女士覺得自己也算是此次疫情的半個「當事人」。「我想,武漢人民的辛苦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希望我們能戰勝病毒,研發出有效治療手段,也希望中國、日本,乃至全世界的疫情能夠早日得到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