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調酒小哥 更杭州
待疫情徹底結束,所有人不必再「口罩相見」時,你最想做什麼?
與喜歡的人並肩而行,與三兩好友在溫馨舒適的酒吧小酌聊天,與志趣相投的人在馬路上撒野狂奔,去遠方尋找新的可能……去完成所有想做而此刻無法實現的那些事兒。
那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小事,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變成了最遙遠的奢望;那些好不容易列入行程的計劃,因為變化,可能就又會變成被長期擱置的待辦事項。
一場疫情,教會我們,人生苦短,世事無常,及時「造作」。
「人生就這麼一回,有什麼想做的就去做吧!」
夏潮,一名女調酒師。2016年,她辭去體制內的工作,專職做調酒師。
用筷子蘸白酒讓家裡的小朋友初嘗酒的滋味,大概是全天下父母必做的「迷惑行為」,結局往往以小朋友緊皺眉頭加瘋狂搖頭引起捧腹大笑而告終。但小時候的夏潮卻「不走尋常路」,她並不抗拒白酒的辛辣,反而很是喜歡,甚至會在板凳上面再放個小板凳,只為了拿酒杯與爸爸乾杯。
對酒的偏愛與著迷,或許從那次乾杯就種下了種子。
夏潮常常攢下工資,買一張去上海或深圳或香港的車票,一晚上喝五到六位專業調酒師調的酒,喝到凌晨四五點,坐最早班的高鐵,只為了研究做酒的創意和方法。
念頭和衝動是燃燒的火苗,點燃行動的動力。其實每個人都有,重要的是你對待火苗是護住它,還是任其撲滅。
在通往志向的路上,找到相同志向的人
因為喜歡酒,因為熱衷研究酒,夏潮遇見了黎卓。
有著同樣志向的人,相伴攜行,煩惱減半,快樂翻倍。於是有了「夏潮與黎卓」這個名字含義簡單卻充滿文藝氣息的小酒吧。
在「夏潮與黎卓」裡,所有的酒都是夏潮和黎卓兩人的自創酒。從準備材料、 泡製、兌和、準備基酒,到烘乾、裝飾、定製杯具等細節,所有都是兩人一起研究,親手包辦的。在「酒的level」這件事上,兩人是絕對一致的。
為什麼當代年輕人享受與三兩好友小酌的時刻?因為它是個療愈的時刻。療愈感或許來自於讓人短暫忘卻煩惱的酒精,或許只是這個可以無所顧忌地與朋友敞開心扉的氛圍。
「夏潮與黎卓」
治癒,是夏潮對「夏潮與黎卓」酒吧的定義和初衷。在與來來往往的人短暫相處的過程中,是一種「感染」與「被感染」的雙向愉悅,因感受到他人的快樂而快樂,因快樂而改變他人的不快樂。
在談「感染」色變的今天,我們多麼需要用快樂、治癒感染彼此啊。
疫情終究會過去的。待疫情過去,像夏潮和黎卓一樣,珍惜每一個心裡的火苗燃起的時刻,不留遺憾。
文字 / 二更學院
編輯 / 琳琳
原標題:《調酒師版《北京遇上西雅圖》!人間酒館裡竟藏著「靈魂治癒酒」》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調酒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