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創新的翅膀——湖南文化呈現大發展大繁榮之勢

2021-01-11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乘著創新的翅膀

三湘大地,萬木蔥蘢,生氣勃勃。5月中旬召開的湖南省科技獎勵暨創新獎勵大會盛況空前,三湘四水掀起新一輪創新熱潮。

會上,《縣委大院》等9個項目獲得湖南首屆文化創新獎。新聞宣傳作品《縣委大院》、長篇歷史小說《大清相國》體現了內容創新,大型文藝活動「歡樂瀟湘」「雅韻三湘」著力於形式創新;新湖南客戶端、快樂老人報全媒體平臺是平臺、載體創新的典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益陽花鼓文化藝術在生產營銷模式的創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新湖南客戶端由湖南日報社開發運營,始終恪守「黨報底色+不斷創新」的準則,以「移動新聞資訊平臺+移動政務平臺+移動生活平臺」為主要定位,努力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服務最廣泛的湖南人,引領湖南主流輿論。這些獲獎項目是湖南近年來文化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代表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的文化創新水平和成就。

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敢為人先的湖南人,通過不斷創新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湖南文化現象」。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在邁向文化強省的徵程中,全省宣傳文化領域湧現出來的充滿創新、創意、創造性的產品和項目,進一步滿足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加速推進了全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改革創新,「文化湘軍」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1月20日,伴隨著深交所鐘聲敲響,湖南華凱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為國內文化主題館空間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第一股。「湘字號」文化品牌又添一支勁旅,上市文化企業達到7家。

這是枝葉繁密的湖南文化之樹結出的又一顆甘甜果實。其背後,是湖南堅定不移探索文化改革創新的堅實足跡。

2014年,湖南出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拉開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大幕。敢想敢幹的湖南人,通過改革創新,推動湖南文化事業和產業不斷提質升級,「文化湘軍」走在全國前列。

「該管的管住,該放的放活。」湖南創新文化管理體制,著重理順「兩大體制」。

理順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在全國率先組建湖南省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辦公室,推動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四統一」。出臺《湖南省省管國有文化企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 建立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考核評價機制。出臺《深化省管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推進國有文化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整合重組了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省出版投資控股集團等8大省管國有文化企業。

理順文化市場監管體制。通過整合市、縣兩級原有的文化、廣電和新聞出版行政機構,組建了新的文化行政責任主體。全省各市州、縣市區成立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文化市場由分頭管理、多頭執法向統一領導、綜合執法轉變。

一邊大刀闊斧,「對準問題改,向著深處改」;一邊春風化雨,「扶上馬,送一程」。湖南健全文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文化企業特別是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給予財稅、金融、用地、貿易等多方面激勵,對文娛演藝、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等重點行業實行積極的扶持政策。

設立文化事業建設引導資金,大力扶持和引導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湖南文藝開啟「全速」模式,碩果纍纍,欣欣向榮。3月6日至8日,湖南大型原創交響合唱音樂會《通道轉兵組歌》在京連演3場,贏得社會各界好評,成為今年湖南文化品牌在北京的一次重要展示。

出臺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打出財政、土地、金融等「組合拳」,引導產業集聚,鼓勵企業「走出去」。2016年,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達1.6億元,培育了大批有競爭力的「湘字號」文化品牌。中南傳媒、電廣傳媒、拓維信息、天舟文化、快樂購、華凱創意在資本市場「勝利會師」,形成了中國股市的文化湘軍方陣。

改革,點燃了湖南文化創新的火熱激情。2016年,全省文化和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900億元,佔GDP比重達6.12%,連續3年進入全國10強。

融合發展,產生「1+1>2」的效果

以高山奇峰為背景,以山澗峽谷為舞臺。張家界天門山峽谷,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就在此演出。現場500多名演員在高科技的聲、光、電等舞美特效的烘託中,通過音樂、歌舞、魔術、雜技、影像等表演形式,演繹出古老而又全新的人狐愛情傳奇。

文化借山水升華,山水因文化增輝。這一融合創新的旅遊演藝精品,與《張家界·魅力湘西》一道,陪伴來到張家界的中外遊客度過了一個個充實的夜晚,在張家界形成了「白天看美景、晚上賞大戲」的旅遊文化體驗消費方式。

近年來,湖南文化與旅遊、科技、金融、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成績顯著。今年,湖南花大力氣建設的文化旅遊項目中,既有大王山旅遊度假區、衡山「鹽湖」、雪峰山雲端輕軌這些「新面孔」,也有天門山、東江湖、老司城、銅官窯、書堂山國學小鎮等知名景區的升級打造、整體開發,華誼兄弟電影文化城、美麗中國·長沙文化產業示範園更有成為新「IP」之勢。

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文化產業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也是文化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4月17日晚,一場主題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音樂情景藝術焰火晚會在長沙橘子洲上演。焰火燃放首次採用了最新的科技特效字母燃放技術,採用3D立柱配合扇形禮花彈燃放,進行了全方位布陣,並結合古箏、踢踏舞曲、浪漫現代樂、震撼音樂等,給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年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和專家、有關國家駐華使節等100餘名外國嘉賓,帶來一場美輪美奐、酣暢淋漓的視聽盛宴。瀏陽煙花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湖湘文化的名片,在高科技的助力下,再次點亮星城,驚豔世界。

在今年4月舉辦的首屆湖南文創設計大賽上,作品「長沙釉——燈」,將千年銅官窯殘片與3D列印的燈罩結合,讓古代的文物件與現代的科技件渾然一體,成為可用的燈具,實現了文化遺產的再定義與再生。

與此同時,「出版湘軍」「演藝湘軍」「電視湘軍」「報業湘軍」,主動擁抱科技,積極轉型升級。新湖南客戶端下載用戶突破1700萬,居全國黨報新聞客戶端第一方陣;芒果TV積極創新商業模式,依靠《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獨特資源,已經在資本市場進行了兩輪融資,短短幾年,成為全國第一梯隊唯一國有控股的視頻平臺;天聞數媒數字教育產品已覆蓋全國30個省份的2600所學校……3D列印、VR產品、數字創意、文化信息服務、智慧機器人等「湖南智造」正逐漸走進大眾的生活。

「文化+」,文化與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惠民樂民,群眾有了更多文化獲得感

百姓唱主角,草根當明星。2013年開始舉辦的「歡樂瀟湘」群眾文藝匯演,成了三湘百姓的「星光大道」,黃髮垂髫、青春男女紛紛上臺秀才藝。據不完全統計,每屆「歡樂瀟湘」吸引了上萬支群眾文藝團隊、數十萬群眾演員參與、近千萬群眾觀看,成為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樂民的生動實踐。

今年是「歡樂瀟湘」開展的第五年。目前,這一活動正在三湘四水如火如荼開展。與往年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參與到節目中來,為「歡樂瀟湘」注入了年輕的血液。

與「歡樂瀟湘」同時開展的「雅韻三湘」高雅藝術普及推廣活動,每年超過200場的演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高雅藝術。

經濟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水漲船高」,隨之而來的是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大型文藝活動「歡樂瀟湘」「雅韻三湘」、農家書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讓百姓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十二五」期間,湖南全面完成4.4萬餘個農家書屋的建設,農村實現全覆蓋,緩解了廣大群眾「看書難、借書難、買書難」問題。與此同時,湖南每年放映50多萬場農村電影;「送戲下鄉、演藝惠民」為農村百姓送戲1萬場以上;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逐年推進,越來越多的偏遠農村看上了電視;建起2300餘所鄉村學校少年宮,覆蓋了全省80%的鄉鎮,曾經只是城裡孩子「專利」的少年宮成了農村孩子的「快樂大本營」。

走進瀏陽市永安鎮華山屋場,乾淨整潔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江南民居,隨處可見的亭臺花園,讓這裡的百姓感到悠閒而幸福。志願服務站、農家書屋、書法廣場、太極養生園等設施一應俱全,800餘村民其樂融融。

屋場是瀏陽農村長期以來形成的村民聚居的自然村落。近年來,瀏陽市對自然村莊開展環境整治,打造幸福家園,共建成500多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幸福屋場,創新探索了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的新模式、新路徑。

「通過幸福屋場建設,我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華山屋場退休老教師雷桂政說,以前想要鍛鍊身體都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現在村裡興建了廣場,場地變寬了,每天早上鍛鍊身體的民眾越來越多。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新的文化產品、文化品牌、惠民項目不斷湧現,讓湖南百姓有了更多文化獲得感、滿足感。(記者 李國斌 唐婷 陳薇)

相關焦點

  • 【傳世佳作】《乘著歌聲的翅膀》
    孟德爾頌,德國著名作曲家。孟德爾頌童年時代住在柏林,他從小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九歲時便以鋼琴家身份在音樂會上演奏鋼琴,十一歲開始嘗試創作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由於他生活在一個有文化的家庭裡,經常能在家庭星期日聚會裡接觸到文化知識界的卓越代表,在這樣的環境薰陶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創作部成熟得很快。他寫作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時,才只有十七歲。
  • 王船山的名實觀與湖南老字號的創新發展
    誕生成長於近現代的湖南老字號,具有鮮明的湖湘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湖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標識,是湖湘文化的"名"之所載,承載著一代代湖南人的記憶,更是湖湘文化一張張靚麗的名片。雖然湖南老字號受到了消費者的支持以及政府的保護,但相當部分的湖南老字號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已經嚴重「名實不符」,表現出了傳統技術陳舊、經營理念滯後、文化觀念淡薄、創新人才短缺等發展劣勢,導致這些湖南老字號前景堪憂。王船山,名夫之,湖南衡陽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學說和近代湖湘文化的孿生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乘著數位化音樂浪潮 先鋒汽車音響銳意創新熱迎全球大發展
    讓開車變成音樂旅途,享受駕駛樂趣,汽車音響文化就此傳播開來。在這一時期,先鋒CD類主機大行其道,不少產品都成為發燒友心中的經典。如中高檔主機先鋒P80、P90、P99、P01等產品,每一代產品推出,都成為門店的搶手貨,很多消費者在升級音響時都指名用這些主機作為音源。在各種汽車音響大賽中,這些主機也是冠軍的保證。
  • 「十三五湖南智慧文旅發展巡禮」激活文化遺產生命力 湖南用信息...
    【十三五湖南智慧文旅發展巡禮】激活文化遺產生命力 湖南用信息科技護航「文保」華聲在線12月15日訊(記者 胡杏子 通訊員 夏日光)文物古蹟歷經百年、千年風雨,在珍存歷史文化「密碼」的同時,遭受時光侵蝕。
  • 「十四五」時期湖南應如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專家學者...
    湖南是文化大省,「十四五」時期應如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湖南日報》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如果說整個湖南文化呈現出「紅色、綠色、古色」的斑斕色彩,那麼湖湘文化堪稱魅力「古色」。要使「古色」煥發新顏,應在廣袤網絡空間增強湖湘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整合梳理契合湖湘歷史和現實邏輯的內容素材,進一步凝練出具有鮮明區分度的概念標識。為此,須更好集聚和發揮湖湘文化研究機構、研究團體和研究者個人力量,深入闡釋湖湘文化的優秀因子和積極元素,將其與當代的人、事、物等結合起來,以契合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要求。
  • 唱響新時代「最炫民族風」——湖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發展成就綜述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蘇莉 通訊員 劉昆 12月16日、17日,兩場等待了5年的少數民族文化盛會,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驚豔上演,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讓觀眾陶醉其中,目眩神迷,流連忘返。
  • 芒果新聞創新短視頻《康康大湖南》上線
    芒果新聞全國兩會創新短視頻《康康大湖南》上線將用獨特視角解析湖南的「三字經」湖南有多垚(yáo),你知道嗎?垚,是形容山高的樣子。這幾年湖南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部」戰略定位,取得無數新成就、站在了全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湖南的「身高」究竟有多高,你知道嗎? 湖南有多驫(biāo),你知道嗎?驫,意為許多馬奔跑的樣子,也可指馬車。這幾年湖南不斷「創新引領、開放崛起」,但湖南奔跑的速度究竟有多快,你知道嗎?
  • 第三屆湖南文化強校互動論壇暨學校文化建設創新成果展在長沙舉行
    2020年12月11日-12日,由湖南省學校文化建設促進會、湖南信息學院聯合主辦,長沙市芙蓉區教育局承辦的第三屆文化強校互動論壇暨學校文化建設創新成果展示活動在長沙市長郡芙蓉中學順利開幕,來自湘校文促會會員單位及部分非會員單位700多位代表先後參加了本次活動。
  • 湖南本土企業大放異彩 高校合作創新質量管理之路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1+N全面質量管理平臺』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南第一推薦入選全國優秀案例。校企合作 共推人才培養質量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民政職院」)的「『1+N全面質量管理平臺』的探索與實踐」是由湖南省教育信息化龍頭企業——湖南強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智科技」)與民政職院基於校企合作而共同打造的質量管理平臺。
  • 為陶瓷文化發展插上金融「翅膀」
    2019年10月17日,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於景德鎮而言,這既是國家使命,也是對古老陶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歷史責任,更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為此,景德鎮市確立了「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保護生態家園、建設旅遊名城,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的發展定位,要求著力講好以陶瓷文化為特色的中國故事,使傳統陶瓷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搏擊大數據藍海 雲龍正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12月14日,湖南雲龍大數據產業園推介暨項目對接大會舉行,38個項目在現場籤約,包括株洲國科半導體項目、阿里雲株洲市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平臺項目、百度自動駕駛創新示範項目、中科存儲晶片項目等,投資總額達682億元,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領域。
  • 文化貴州多彩前行—貴州著力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貴州正在走出一條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品牌建設為引領,以文化與旅遊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為特色的欠發達地區文化跨越發展之路,一條促進文化事業、產業加速發展,有貴州特色的西部地區文化改革發展之路。    省委書記趙克志強調,文化是軟實力也是硬實力,既是凝聚人心的紐帶,又是促進貴州開放開發的重要支撐。
  • 「展」為經「會」為緯,湖南織就高質量發展全球網
    同樣是在2019年11月底,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19中國新媒體大會上,來自新聞宣傳主管部門、新聞媒體、新聞行業組織、新聞教研機構的800餘名代表圍繞「有容乃大深融致遠」的大會主題,就傳播內容創新創優、新媒體社會責任等熱點話題開展了深入研討。中國新媒體正以馬欄山為起點開啟新一輪的萬馬奔騰!
  • 大說文化創新論壇暨《蔚藍國度》創新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
    大說文化創新論壇暨《蔚藍國度》創新成果發布會於7月3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就長篇文學大說《蔚藍國度》超前的人文思想、文化創新價值以及在「追夢•解密•傳奇」的主題中探討《蔚藍國度》思想、哲學、社會、人文等方向的積極意義,從著作所揭示的人類和諧文明發展訴求與展望,結合新時代中華民族人文精神建設中的思想產業化等學術和社會應用話題,進行熱烈而富有建設性的研討,並就長篇文學大說《蔚藍國度》所延伸的系列多樣化產業項目進行隆重發布與實施探討。
  • 湖南圖書館2020年十大文化事件發布
    2020,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全國人民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總有一種力量讓你覺得人間溫暖,總有一種精神讓你覺得未來可期。在褶皺的時間網圖中,湖南圖書館選取了2020年湘圖十大文化事件。這是湖南圖書館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探索全民閱讀新模式,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的積極嘗試,在全國屬於首創。目前,湖南圖書館已與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館、衡陽市圖書館、金鷹955電臺等十五家單位共建分館與藏書點,形成一批有文化、有溫度的城市文化地標。6、智庫服務 創新賦能湖南圖書館守正創新,不斷拓展智庫服務範圍,提升智庫服務水平。
  • 大揭秘!大瀝文化繁榮的不竭動力是什麼?創新!
    大揭秘!大瀝文化繁榮的不竭動力是什麼?創新!全鎮常住人口約70萬人,其中外來人口超過30萬人,如何滿足他們的多元文化需求?全鎮每年舉辦活動超過500場,每場活動都是人氣爆棚,如此多的活動是如何開展的?創新,唯有創新,才是推動大瀝文化繁榮發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不竭動力。大瀝的經驗做法,亦吸引了《中國文化報》、學習強國關注,即日起,南海大瀝將對報導進行展播,敬請關注!
  • 湖南「最憋屈」的城市,有兩個長沙那麼大,經濟卻發展成全省倒數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旅遊已經成為了國人最喜愛的休閒方式之一,中國地大物博,每一個城市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每個城市的發展史向來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湖南是近幾年發展比較好的省份之一,不過省內城市間的發展極為不平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湖南「最憋屈」的城市
  • 湖南「幸福」的城市,礦產資源超5億噸,未來或有大發展
    湖南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一個大省,是我國重要的省份,不僅是該省省會城市沙省內發展最好的城市,也是全國內部發展最好的城市,長沙市去年GDP達11574.22億元,是全國發展最快的省會,也是湖南省內最主要的城市,為全省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長沙至今仍是「新一線城市」。
  • 創新+匠心 為文創產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時強調,文化產業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市場屬性,但意識形態屬性是本質屬性。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湖南一線企業家紛紛表示,要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不斷加快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精準發力,服務百姓,當好湖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 運用「智媒體」創新紅色文化教育
    與此同時,紅色文化教育也面臨一些新挑戰,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如何精準把握在網際網路環境中成長起來的90後、00後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加強方法手段創新,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當前,5G、人工智慧、大數據、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正推動傳媒領域從「傳統媒體」到「融媒體」再到「智媒體」的深刻變革,給紅色文化教育帶來了創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