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一首描寫愛情的經典藝術歌曲。詞作者海涅是德國偉大的愛國詩人。曲作者孟德爾頌是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其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結構完整嚴謹,矛盾衝突少,富於詩意般幻想。
孟德爾頌,德國著名作曲家。孟德爾頌童年時代住在柏林,他從小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九歲時便以鋼琴家身份在音樂會上演奏鋼琴,十一歲開始嘗試創作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由於他生活在一個有文化的家庭裡,經常能在家庭星期日聚會裡接觸到文化知識界的卓越代表,在這樣的環境薰陶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創作部成熟得很快。他寫作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時,才只有十七歲。他在少年時代致力於充實自己多方面的知識,終於成為當代最有文化修養的藝術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五部交響曲(以《第三(蘇格蘭)交響曲》、《第四(義大利)交響曲》最著名)、七部序曲(以《仲夏夜之夢 》、《芬格爾的洞窟》最為著名)、還有《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大量的鋼琴、大撮琴等器樂作品。他還獨創了"無言歌"這種鋼琴曲體裁。
孟德爾頌的作品,把浪漫主義的特點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既帶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嚴謹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格。作品風格素以精美、幽雅、華麗而著稱,被譽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大師。
1834年,孟德爾頌在杜塞道夫擔任指揮,並完成了他的六首藝術歌曲,作品36號,其中第二首《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他獨唱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歌曲的三段採用非嚴格的分節歌形式,作曲家用飛揚而深情流暢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構成柔美的伴奏,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富有浪漫主義激情的美妙圖景。樂曲開始,弦樂高音區模仿鳥鳴的聲音,意境靜謐而曠遠,曲中不時出現下行大跳音程,這一誇張的線條變化表現出浪漫主義的幻想和激情,使旋律如翱翔在空中的鳥兒,表達出作曲家內心對美好世界的憧憬,而之後的平緩與補充則如低聲親切的傾訴,即浪漫又委婉——乘著歌聲的翅膀,在開滿玫瑰、紫羅蘭的岸邊,寧靜月夜處處充滿鮮花的芬芳,親愛的人相偎在一起,聽著遠處聖河發出的潺潺水聲,飽享愛的歡悅、憧憬幸福的夢……
全曲分三段:第一二段,旋律反覆,描繪戀人相偕的環境和情景;第三段,旋律由主題發展變化,抒發情侶的美好夢幻和憧憬。
乘著歌聲的翅膀
海涅
乘著歌聲的翅膀,
心愛的人,我帶你飛翔,
向著恆河的原野,
那裡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紅花盛開的花園,
籠罩著寂靜的月光,
蓮花在那兒等待
它們親密的姑娘。
紫羅蘭輕笑調情,
抬頭向星星仰望;
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話
偷偷地在耳邊談講。
跳過來暗地裡傾聽
是善良聰穎的羚羊;
在遠的地方喧騰著
聖潔的河水的波浪。
我們要在那裡躺下,
在那棕櫚樹的下邊,
吸引愛情和寂靜,
沉入幸福的夢幻。
【歡迎加入「古典音樂」微信朋友圈】 1、查找微信公眾帳號:古典音樂;2、或搜索微信號:enjoyGUDIAN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你的朋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鋼琴版《乘著歌聲的翅膀》(建議在WiFi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