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娘在家養了幾隻母雞,每年總要孵一窩小雞。這個周末我回老家,5月14日就是今天早上孵出的小雞剛剛破殼而出。
在農村散養的情況下,母雞都是這個季節開始抱窩。因為此時溫度逐漸升高,食物逐漸增多;小雞孵化出來後,有足夠的食物,並且溫度不會太低,提高它們成活率。
娘把雞窩裡的蛋殼拿出來,給剛孵出的小雞騰地方。
圖為剛孵出的小雞,全身毛茸茸的特別軟。
每隻雞,在破殼而出前總要經歷一番磨難。它們要用細小的嘴一下又一下地啄破堅硬的蛋殼,甚至啄幾百下幾千下才能見到一絲光亮。
整個過程,小雞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來到這個世界上。看似這麼弱小的生物,卻擁有這麼大的力量。
小雞剛破殼還很弱小,用小米泡在水裡,等小米吸收了水分,再給小雞吃。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母雞就開始帶領著小雞們四處覓食了。母雞會給小雞找吃的,有什麼好吃的,雞媽媽先把大的食物啄碎後,再「咯咯咯」餵小雞吃,自己卻不吃或吃一點點。無私奉獻的母雞,就像是我們的母愛一樣,無私、平凡而偉大。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瞬間」用影像溫暖需要溫暖的人。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