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結婚之前家庭是怎麼樣的,結婚後兩個人成立了新的家庭,那麼理應先顧好自己的小家。女人在出嫁之前,自然是首先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但是嫁人之後,就應該跟老公好好過日子,管好自己的家庭再顧著娘家。
可是有些女人偏偏拎不清,覺得娘家人很重要,時刻想著從婆家拿東西給娘家人。有句話叫:「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媽寶男。」若是女人拎不清,總是想著扶持自己家裡人,那麼早晚會讓自己家庭散了。
結婚不是扶貧,雖然說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但是婚後過日子的還是夫妻兩個人,有事情理當小兩口商量,特別是牽扯到錢財的問題,不管怎麼樣都要聽從對方的意見。
王梅娘家條件很一般,她嫁給老公張帥也算是高攀了。王梅家裡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父母是普通的農民。
從小父母重男輕女,特別偏心,有好事都想著自己弟弟,她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弟弟吃肉她喝湯,看電視的時候要等到弟弟看夠了出去玩的時候,才能看喜歡的節目。她的衣服多半是舊的,很多是親戚朋友給的,而弟弟新衣服要玩具,父母都會馬上買給她。
王梅從小長相漂亮,上學的時候一直是班花級別的。她沒考上大學,上了一所職業學校,追求她的人很多,她也談了一場戀愛。畢業後,王梅想跟男友結婚,但是父母得知男友家條件很差的時候,堅決不同意,她也聽話的分手了。
父母幫她相親,介紹的都是有錢人,王梅和老公就是相親認識的。老公比她大5歲,家境不錯,對她一見鍾情,王梅不怎麼喜歡他,但是父母喜歡,她就稀裡糊塗嫁了。彩禮母親要了18萬,在當地算高的了,嫁妝幾乎一分錢都沒給,婆家也不在意。
結婚後,王梅上班一個月賺三千塊錢,老公做生意每個月能有一萬塊吧。老公挺疼她的,想要什麼就讓她去買,王梅提出要掌管家裡的錢,老公也同意了。每個月王梅自由支配的錢不少,她經常回娘家,母親說要多幫助下家裡,弟弟以後結婚找工作都是需要錢的。王梅也時不時給娘家錢,給家裡裝修了房子,弟弟買車也給了錢。
這些事情,老公並不是不知道,他幾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因為愛老婆,覺得只要不過分就行了。但是婆婆卻不滿,總是說她胳膊肘往外拐,說娶了她很倒黴。王梅開始有些怕婆婆,漸漸地就不怕了,婆婆說她的時候,她也會回懟,兩個人經常為了一點小事鬧得不可開交。
王梅是能不回婆婆家就不回,她看到婆婆就來氣。而婆婆呢,覺得她也就是長相說得過去,其他方面一無是處,兩個人從來沒有一起聊天逛街的場景。老公呢,夾在中間也挺難做人的,他兩邊哄,兩頭不太好,後來乾脆不管了。
老公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一萬,但是慢慢的不太景氣了,有時候一個月五六千,不過家裡兩套房子一部車沒有貸款,賺的錢也足夠生活開銷的。一次王梅弟弟要創業,來借五萬塊錢,手頭不太夠,她老公呢是不想借,覺得弟弟創業不靠譜,兩個人生活還需要開銷呢。
可是弟弟苦苦哀求王梅,說只要有資金一定會賺錢的,若是有錢了馬上還錢,寫借條都行。王梅心軟了,湊了湊錢給了弟弟。一年後,弟弟一分錢都沒賺到,反而把本錢賠了個精光,還欠下不少債。還錢是不可能了,為此老公跟她大吵了一架,說結婚又不是扶貧,自己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也不能這麼讓風給颳走了,甚至吵到了要離婚。
當然婚沒離成,兩個人感情變淡了,王梅媽媽經常打電話說她,嫌棄她給家裡的錢少,她也很崩潰。
每次過年過節,老人生日,王梅給自己家裡錢都不少,給公婆的錢總是不多。她根本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反正就是沒理由的討厭公婆,雖然老人幫了他們很多忙。
現在馬上過年了,應該給雙方老人禮物了。王梅送了自己母親五千塊紅包,讓她好好置辦年貨,多買點好吃的。而婆婆那邊呢,只給了五百塊錢打發了,她覺得公婆反正自己有退休金,不用給也過得很好。
老公真的生氣了,這相差也太大了,覺得這個媳婦真的很不懂事,王梅卻振振有詞:我父母把我養大不容易,他們沒有收入,多給錢是應該的!
老公怒了:那你回娘家過年吧,找你父母去吧,這個家不歡迎你!
(情感圖片來源於網絡,和內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