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向網際網路巨頭開炮
誰也沒想到,社區團購大戰中率先奮起反擊的是供應商——前幾日,供應商正式向網際網路巨頭開炮:不要太囂張!
先是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點燃了戰火。
它憤怒地貼出了一則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將戰鼓擂得震天響。
通知顯示,它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這樣的行為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所以規定旗下的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時「必須要有公司授權」、「價格不得低於公司的終端零售價」、「影響惡劣將取消經銷權」。
除了華海順達,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等其他供應商也紛紛立下戰書,發布類似停止供貨的通知。
看這架勢,似乎要跟社區團購平臺硬槓到底了。
供應商們這麼緊張是有原因的。
華海順達董事長錢清華表示,公司業務部門在12月12日下午接到多個供貨客戶投訴,有多個社區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顧客,引發市場價格戰,因此發布了上述公告。
他認為,社區團購平臺銷售價格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打擊甚至毀滅正常的商業秩序,下一步就是壟斷社區渠道。
毀滅商業秩序,造成壟斷……社區團購平臺帶來的破壞真的這麼嚴重?
如果商超倒閉了,
沒有一家社區團購平臺是無辜的
眾所周知,如今社區團購成了最火熱的風口。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大公司如同巨浪般滾滾而來,各種燒錢補貼、搶團長,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為了在這場大戰中吸引消費者,它們給出的低價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筆者打開美團優選,發現湖北蘆柑賣到了0.99元/斤,上海青賣到了1.68元/半斤,雲南醜橘、四川黃心獼猴、新疆庫爾勒香瓜均賣到了0.01元/斤。
多多買菜這邊,湖南麻陽冰糖橙的價格是0.99元/斤,黃心土豆的價格是1.09元/斤,冰糖雪梨的價格是2.19元/斤。
這樣的價格可以說超出常識了,平臺完全是在虧本做買賣。
消費者或許對這樣的狀況樂見其成,但它對零售體系的打擊是致命的。
對於零售行業來說,價格管控一直是很重要的事,柴米油鹽這類消費用品的價格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動。
這時候一旦有平臺不講套路,惡意壓低價格,以博取競爭優勢,最直接倒黴的就是小型商超。
有人說,社區團購將會對商超帶來10%-30%的衝擊。當商超賣的生鮮價格完全沒有競爭力了,消費者還會來商超買東西嗎?
知乎上就有網友表示,從今年開始,自家超市的人流量越來越少,營業額降幅達到60%以上。
仔細調查才發現,原來是隔壁的一家超市承接了多個網際網路大廠平臺的團長身份,每天不要錢一樣往外送水果,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
這樣的降維打擊對於普通的超市來說是毫無招架之力的。
而一旦商超業績下滑,經銷商的利潤受阻,就會完不成任務。死一大批經銷商是大概率事件。而這最終影響到的還是供應商的利益。唇亡齒寒,供應商也好不到哪裡去。
社區團購平臺的價格戰,最終影響到的是整個實體經濟形態。
而當社區團購平臺吸引了大部分的流量,下一步的動作就可能是壟斷了——提升所有菜品的價格,賺個盆滿缽滿。
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他們原本可以在附近的小賣部買到9.9元一瓶的醬油,卻因為小賣部通通倒閉了,只能接受社區團購平臺上20元一瓶的醬油。
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
怎麼變得如此不堪?
事實上,最近關於社區團購的討論甚囂塵上。
人們紛紛指責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搶菜販的飯碗,破壞現有的實體經濟。
就連人民日報也發話了,說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現在看來,社區團購平臺們似乎不僅要砸了菜販的飯碗,連商超、經銷商和供應商的飯碗也要一併砸了。
「社區團購」四個字成了眾矢之的,但這並不代表社區團購不是一門好生意。
實際上,社區團購對於效率的提升和行業的改造是顯而易見的。
菜市場的攤販進貨,因為並不知道自己能賣多少,所以是很糾結的:進貨多了,沒賣完。進貨少了,又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
最終導致了大量的浪費。
而社區團購的預售制度能夠很好解決這個痛點:團長在微信群裡問大家想買什麼菜,群友將自己想買的東西報上去,先付款預訂。平臺收到訂單,根據訂單進行打包和發貨。消費者第二天再進行自提。
可以說大大降低了生鮮的損耗率。
而且,社區團購說不定能夠提升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
下沉市場一直都是零售業的荒蕪之地。
因為人口密度和消費能力的限制,我們很難在下沉市場看到大型商超。下沉市場最常出現的是小型超市和夫妻店。然而小型超市和夫妻店進貨渠道單一,並不能給消費者提供多樣的選擇。
然而當社區團購進駐下沉市場,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社區團購能夠依託夫妻店作為線下提貨點,同時能根據消費者的願望,提供多種多樣的商品。這對於下沉市場的零售業來說算是質的提升了。
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怎麼就被網際網路巨頭做成了「人人喊打」的模樣呢?
結語
社區團購本可以用來提升行業效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然而因為網際網路巨頭無節制的跑馬圈地,社區團購成了一地雞毛。
興盛優選在湖南苦心經營了這麼多年,有人說過它擠壓了底層民眾的生存空間嗎?有人幹擾它的發展嗎?
並沒有。
反倒是巨頭們急功近利的心態,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瘋狂補貼,讓一切都變了味。
不可否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了這麼多年,正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然而隨著共享單車大戰、網約車大戰、百團大戰的一輪輪衝刷,也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網際網路企業的另一面。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生態,但其實是在踐踏生態。他們嘴上談著造福社會,手上卻幹著破壞商業秩序的事情。
須知真正的生態,是產業共榮,是回報社會。當一家企業並沒有切實造福社會,卻自身賺得盆滿缽滿,就一定是走不遠的浮華。
作者:小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