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水果蔬菜中含有很多對身體有益的營養元素,我們也總說腫瘤患者要攝入足量的水果和蔬菜。
不過,有些病友,尤其是血糖偏高的,經常會有這樣的擔心:
水果雖好吃,但是腫瘤患者不是不能多吃糖嗎,還是不要吃了吧。
腸胃不好,我還能吃水果嗎?
今天就和大家說說,腫瘤可以吃哪些水果,應該怎麼吃。
嘗著甜的水果=含糖量高?
因為糖是甜的,所以一提到「糖」或者「甜」,就不自覺的想到對方。於是大家就產生了「不甜的水果,含糖一定少」、「越甜的水果,含糖一定多」的判斷。
事實上,光靠嘴巴品嘗是不靠譜的。因為,你吃到的糖,是不一樣的!
所有水果都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這三種糖,這三種糖嘗起來本來就不一樣甜。
比較下來,果糖最甜(= 1.7 倍蔗糖)、其次是蔗糖、最後是葡萄糖(= 0.7 倍蔗糖),所以一般來講,果糖含量越高,水果吃起來會越甜。
而且,這三種糖在不同水果中的比例有差別。比如:梨、杏、獼猴桃含糖的總量差不多,分別是 9.75%、9.24%、8.99%,但三種水果中這三種糖的比例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在吃水果的時候,往往會感覺獼猴桃更甜,而梨往往比杏甜一些。
當然,水果的甜味除了與含糖量、含糖種類有關,還與水果中的其它成分有關。比如:會讓水果吃起來有酸味的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有澀味的單寧等多酚物質。
有的時候,吃獼猴桃感覺甜中帶酸,還不如梨子甜,也是這個原因。
所以,「水果甜」與「含糖多」之間並不能絕對地劃上等號。而下面幾種水果就比較適合血糖高的患者吃:
除此之外,血糖正常的腫瘤患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食用。
腸胃不好嫌水果生冷?
水果煮著吃一樣有營養
一般大家吃水果時都喜歡生吃,而對一些腸胃功能不好的腫瘤患者來說,生吃水果會讓胃感覺很「涼」。實際上,一些水果是可以煮著吃的,脆弱的腸胃也不會和你「鬧矛盾」。那麼,水果煮熟後營養會流失嗎?水果煮著吃有好處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人們對此大可不必擔心。這是因為,膳食纖維和礦物質不會因加熱而損失,水果煮後主要損失的只是少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分析顯示,常見的食物做熟後維生素損失量大約只為10%~25%,而損失的維生素可以用多吃蔬菜來彌補,比如多吃些大白菜、綠莧菜、蘆筍、蓮藕、甘藍等,它們的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
點擊播放 GIF 1.1M
其實煮水果不僅不會使其營養流失,很多時候還有一定的功效。
據新華網報導,水果蒸煮著吃有一定的養生保健功效。其中,煮梨有止咳化痰、潤肺清燥的功效。由於北方氣候乾燥,人們容易出現咳嗽少痰、口乾咽燥等不適症狀,而蒸熟的梨養陰潤肺之力大大增加,化痰止咳。
此外,煮山楂有抗衰老、促消化的功效。山楂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果酸等,生吃山楂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以蒸熟為佳。蒸出來的山楂色澤鮮明,酸甜可口,能夠健脾開胃,消食化積。
點擊播放 GIF 2.1M
不僅如此,據《新民晚報》報導,煮過的蘋果營養價值會比生吃蘋果更高。這主要是因為,蘋果中含有的果膠具有很好的排毒作用,可以和膳食纖維一起合作清理腸道,經過加熱的果膠會變得更加穩定,而且還多出了「吸收腸內細菌和毒素」這一項本領。
另外有研究發現,蘋果加熱後所含的多酚類天然抗氧化物質含量會大幅增加,而多酚不僅能夠降血糖、血脂、抑制自由基而抗氧化、抗炎殺菌,還能抑制血漿膽固醇升高,消滅讓你衰老的體內自由基。
吃水果,控制總量最關鍵
不同水果的營養優勢各不相同,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各種水果輪換著吃更好;但從限糖的角度,選擇含糖少的水果更好。
水果除了能改善食慾、補充水分,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通過食用鮮美的水果來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當然要比吃藥愉快得多,對飽受服藥之苦的腫瘤患者更是如此。
重要的是,水果中大量的纖維素還提供了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無論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果膠等)還是不可溶性膳食纖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都有益於平衡腸道微生物環境、控制膽固醇水平、降低體內脂質過氧化反應,有助於機體的抗腫瘤。
2012年美國腫瘤協會發布的《腫瘤患者營養及運動指南》中,推薦腫瘤患者每天攝人至少I.5-2杯水果(1杯約等於240毫升,指把水果切塊後的體積,而非果汁)。
儘管水果對腫瘤患者很有好處,但並不是多多益善。如果攝入量大大超過了正常所需,就弊大於利了。一部分腫瘤患者,尤其是終末期患者的機體代謝能力受損,大量水果帶來的過量水分和果糖會加重患者的代謝負擔;水果中的多種維生素雖然有利,但過多補充維生素卻可能打破營養素的平衡,反而不利於健康,而且大量的纖維素在腸內發酵產氣,也會引起腹脹。
因此,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適當進食水果是有益的,但也不要因為水果有益而進食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