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減脂,對自己飲食的控制是少不了的,不然只訓練不控制飲食,也是很難鍛鍊出好身材的。
有兩種計算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方法,每種方法多少有些偏差,計算出大概的數據就行:
第一種計算方法:第一步:計算基礎代謝(BMR)(優先選擇公式二)
計算公式一:
BMR(男)=10×體重(kg)+6.25×身高(cm)-5×年齡(歲)+5
BMR(女)=10×體重(kg)+6.25×身高(cm)-5×年齡(歲)-161
計算公式二:
BMR=370+21.6×體重(kg)×(1-體脂率)
第二步:BMR運動係數
每日正常熱量攝入(A)=BMR運動係數,當每日攝入熱量為A時,體重不增不減。以下是不同人群的運動係數:
不進行或很少進行運動的人群:1.2
一周進行1-3次低強度運動的人群(心率<120):1.375
一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運動的人群(心率<150):1.55
一周進行6-7次強度較大運動的人群:1.725
從事非常高強度運動或活動的人群:1.9
第三步:A×減脂係數
健康減脂熱量攝入(Z)=A×減脂係數,當每日攝入熱量為Z時,體重穩定持續下降,同時不影響健康。以下是不同人群的減脂係數:
不進行或很少進行運動的人群:0.9
一周進行1-3次低強度運動的人群(心率<120):0.85
一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運動的人群(心率<150):0.8
一周進行6-7次強度較大運動的人群:0.8
從事非常高強度運動或活動的人群:0.8
第四步:計算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
在Z值範圍內,不同人群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如下:
1. 不進行或很少進行運動的人群
蛋白質攝入量(g)=0.8g×體重(kg)
脂肪攝入量(g)=Z×0.3÷9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Z-脂肪攝入量×9-蛋白質攝入量×4)÷4
2. 一周進行1-3次低強度運動的人群(心率<120)
蛋白質攝入量(g)=1g×體重(kg)
脂肪攝入量(g)=Z×0.3÷9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Z-脂肪攝入量×9-蛋白質攝入量×4)÷4
3. 一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運動的人群(心率<150)
蛋白質攝入量(g)=1.4g×體重(kg)
脂肪攝入量(g)=Z×0.3÷9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Z-脂肪攝入量×9-蛋白質攝入量×4)÷4
4. 一周進行6-7次強度較大運動的人群
蛋白質攝入量(g)=1.8g×體重(kg)
脂肪攝入量(g)=Z×0.3÷9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Z-脂肪攝入量×9-蛋白質攝入量×4)÷4
5. 從事非常高強度運動或活動的人群
蛋白質攝入量(g)=2.2g×體重(kg)
脂肪攝入量(g)=Z×0.3÷9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Z-脂肪攝入量×9-蛋白質攝入量×4)÷4
第一步:計算每日攝入總熱量
男性:體重×24
女性:0.9×體重×24
第二步:計算基礎代謝(基礎代謝和身體的脂肪含量有直接的關係)
男性10-14% & 女性14-18% 乘以1.0
男性14-20% & 女性18-28% 乘以0.95
男性20-28% & 女性28-38% 乘以0.9
男性28以上 & 女性38以上 乘以0.85
第三步:計算每日消耗熱量(不同生活方式消耗的熱量不同)
普通上班人群 基礎代謝×1.32
一般健身人群 基礎代謝×1.553
專項運動員 基礎代謝×1.8
第四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需求量計算
1.三大營養素所含的熱量:蛋白質=每克4千卡路裡、碳水化合物=每克4千卡路裡、脂肪=每克9千卡路裡
2.確定瘦體重(即去脂體重):總體重×(1-體脂含量)×2.2(公斤換算為磅)
3.三大營養素需求量的計算方法:
蛋白質需求量:瘦體重(磅)×需求函數
需求函數一般人群×0.5、少量運動人群×0.6、一般健身人群(每周3次)×0.7、訓練人群(每周不低於4次)×0.8、運動員×0.9
碳水化合物需求量:每日總熱量×0.5÷4
脂肪需求量:(每日總熱量-碳水熱量-蛋白質熱量)÷9=(每日總熱量-碳水需求量×4-蛋白質需求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