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孩子從生下來,如果中間不因為護理不周而生病的話,那麼孩子的第一次發熱應該在孩子8個月大左右,幼兒急疹。有的孩子早一些,有的孩子晚一些。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的兩個孩子都有過幼兒急疹,而且時間都是在八個多月的時候,突然高燒。
我兒子出生在北京,一直一歲多了才離開。他八個月的時候有一天突然發燒,而且很高,到了39度。我們帶著去看醫生,醫生問了一些問題後,直接就推測是幼兒急疹,然後只給開了退燒藥,其他什麼都沒有,讓回去仔細護理就行。
我記得到了第三天,他一度燒到40度,把我嚇得不輕。一邊讓媽媽在家裡給他洗溫水澡退熱,一邊又趕忙去藥店買退熱栓。因為退熱藥喝了好幾次了,時間間隔也不夠,擔心孩子燒壞了,只能換一種藥繼續退熱。
那時候不知道,不同給藥渠道,只是消化路徑不同,最終都會到血液中的。那一次去,其實算是用量超了一些,但真害怕啊,當時孩子燒的一句話也不說了,動也不動。
還因為我剛當媽媽,還擔心萬一醫生判斷錯了,耽誤了病情怎麼辦。又心疼孩子,內心又忐忑。不過,到了第四天,他後背開始出疹子,也不那麼發燒了。
那一刻還挺佩服醫生的,判斷真準確。
萬一當成感冒來治,怎麼也得喝兩頓感冒藥吧!
後來妹妹八個多月無症狀發燒的時候,我心裡就有數了。
那時候我們已經回到了青島,去青島的醫院詢問了一下,測了個血相,好像好沒什麼異常,醫生也推測是幼兒急疹,所以也沒拿其他藥,回家自己護理。
當時妹妹發燒不嚴重,最高也沒超過39.5度吧,大多時候在39度上下,精神狀態也比哥哥那時候好很多,還照樣喝粥。
疹子最後也出了不少,前胸後背挺多的。
這一次,因為之前積累了經驗,再加上妹妹程度輕,所以沒什麼感覺就好了。
但是,慚愧的說,我兒子第一次發燒不是幼兒急疹。
他第一次發燒是六個多月的時候,我一手導致的。
當時已經加了一個月的輔食了,我去逛超市,腦袋被門擠了,買了170元一斤的鱈魚回來給他吃,還連吃了兩天。
結果第三天就華麗麗地燒起來了。
去醫院看了,才知道是我餵積食了,孩子小,再有營養也吸收不了。
吃一塹長一智。
我後來生完女兒,就是普通飯菜餵養,女兒反而比兒子小的時候胖乎很多,而且生病次數也比兒子少很多。
養孩子,明明不用那麼小心,稀裡糊塗地照豬養就挺好的。
只是,現在人孩子都少,所以基本還是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穿薄了,吃少了。
明明知道「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可是做起來就那麼難!
穿一件,還想再給穿一件;萬一冷了呢?餵一口,還想再給餵一口;萬一沒吃飽,耽誤長個兒了呢?其實,孩子都知道冷與熱、飢與飽。如果他餓了,會哭會鬧,會給我們發信號的。不用那麼憂天憂地的。
注意好分寸,掌握好平衡,才對孩子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