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發熱有5個常見原因,高發時間、發熱特點、護理注意,收藏

2020-12-13 閃電新聞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小寶寶由於免疫力差是很容易生病的,常見的就是發熱,可能有些小寶寶幾乎每個月都要發熱一次,不少家長都比較關心寶寶發熱的問題,而新手爸媽也比較關心寶寶第一次發熱是什麼時候?

接下來就盤點了幾個小寶寶發熱的常見原因,並且詳細介紹了出現的時間、發熱的特點及護理注意等,家長們可以收藏。

發熱原因一、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又稱為「嬰兒玫瑰疹」,是由於寶寶免疫系統受到病毒入侵,引起的發熱、皮膚上出現紅色皮疹。

出現時間:

6-24個月的寶寶,1歲左右更常見。

發熱特點:

① 寶寶突然發熱,體溫多在39-40℃,發熱3-5天後體溫會下降,在24小時內降到正常體溫,熱退後出現皮疹;

② 發熱期間,寶寶精神狀態一般比較好,食慾不太好,可能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咳嗽,也有極少的寶寶會表現的煩躁、嗜睡,甚至不注意及時降溫而發生驚厥。

護理注意:

① 幼兒急疹的皮疹特點:紅色、大小不等,先出現在面頸部、前胸、後背,出的多的寶寶在四肢也會出現,皮疹不癢,一般在2-4天會自行消退,不留任何痕跡,也不用處理;出疹子期間寶寶可能會比較煩躁、精神狀態不好,甚至出現低熱,等疹子明顯後就正常了。

② 當1歲左右寶寶發熱時間,家長要注意區別,是感冒還是幼兒急疹,自己不能確定的要及時看醫生,並且正確的降溫;如果寶寶高熱持續超過一天,也要去看醫生。

③ 清淡飲食、多喝水、多休息,體溫不超過38.5℃要做好物理降溫,超過38.5℃要給寶寶吃退燒藥,並且給寶寶多喝水,加速代謝,也有助降溫,儘量讓寶寶多休息。

發熱原因二、寶寶出牙

寶寶到了4-6個月會開始萌牙,而發熱也會作為出牙的一個表現在這個階段出現。

出現時間:

寶寶4-24個月,大部分是6個月開始長第一顆牙,早的也有3個月開始出牙的,晚的也有1歲左右才出的,一般在2歲左右長齊,每次寶寶長牙都可能出現發熱的表現。

發熱特點:

出牙期寶寶出現發熱,只是其中的一個表現,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一般體溫不會太高,不超過38.5℃。

護理注意:

① 寶寶長牙的特點:除了發熱,寶寶還可能出現流口水、喜歡咬東西、牙齦紅腫、牙齦癢等表現,家長需要注意根據情況給寶寶做好護理。

喜歡咬硬的物體:寶寶出牙期間,會由於牙齦發癢、內部壓力增大,而喜歡啃咬較硬的物體來釋放壓力,也有的寶寶會吃奶時咬媽媽;可以給寶寶 買個牙膠咬著玩,有助磨牙,也可以避免過多啃手。

口水增多:牙齦不適會刺激寶寶分泌更多口水,特別是在寶寶俯臥和坐著時,家長可以給寶寶戴個棉質柔軟的口水巾,並且當寶寶流口水的時候要及時擦乾淨嘴角和下巴,避免口水長時間刺激皮膚,出現 口水疹。

② 正確物理降溫。如果發現寶寶在長牙期間有輕微發熱,可以給寶寶物理降溫,如洗溫水澡、貼退熱貼、降低室內溫度等;但如果體溫超過38.5℃,要吃退燒藥或及時看醫生。

③ 注意寶寶自身和寶寶用品的清潔衛生。勤給寶寶洗手,寶寶的衣服勤換洗,玩具勤消毒等,避免寶寶經常放進嘴巴裡,吃的不乾淨。

④ 幫寶寶按摩牙齦緩解。如果發現寶寶牙齦紅腫,或是已經有個小白點,可以用乾淨的紗布蘸水給寶寶輕輕按摩牙齦,在冰箱冰鎮一會兒再按摩效果更好。

發熱原因三、寶寶積食發熱

當寶寶吃的積食時也會「生內熱」,這是由於給寶寶吃的過雜、吃了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等,引起的消化系統負擔加重,產生大量毒素,刺激體溫調節中樞而引起的發熱。

出現時間:

可能出現在任何月齡。

發熱特點:

這種情況的發熱,一般體溫不會太高,而且是手腳乾熱,手腳心摸上去要比平時熱,還不容易出汗,不過大多不要緊,注意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即可。

護理注意:

① 寶寶積食特點:除了手腳發熱外,還可以 看寶寶的舌頭,舌苔會增厚,顏色偏黃,看上去有些膩;另外,也會有食慾不好、腹脹、哭鬧、情緒不好 等表現。

② 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近期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之後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偏食挑食(只吃肉不吃菜)、一次吃太多、總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等。

③ 如果寶寶的體溫不超過38.5℃,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果體溫較高,或有其他不適比較嚴重,要及時去看醫生,不要自己亂給寶寶吃藥。

發熱原因四、寶寶感冒、肺炎

在寶寶六個月之前,抵抗力完全來自於母乳,隨著寶寶長大,自身的免疫系統開始發揮作用。但是年齡小的寶寶體質一般較弱,如果受到外界細菌或病毒入侵,很容易出現感冒,甚至肺炎。

出現時間:

多見於6個月後的寶寶,也有部分寶寶在6個月前出現感冒、肺炎。

發熱特點:

當寶寶感冒、肺炎時,出現的發熱大多體溫較高,同時會出現其他明顯的伴隨表現,如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和其他情況的發熱比較好區分。

護理注意:

① 寶寶感冒、肺炎的特點:大多體溫較高,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肺炎,大多是由於細菌感染,多是持續高熱,同時還會有呼吸急促、劇烈咳嗽、心率加快、精神狀態不好、煩躁不安等表現。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及時帶寶寶去醫院。

② 治療是關鍵,配合做好護理,如果寶寶是感冒或肺炎,一定要看醫生治療,尤其肺炎,不能大意,並且要做好日常護理,吃些清淡的食物、多喝水、穿衣合適等;如果用藥,一定要聽醫生的醫囑。

發熱原因五、寶寶打完疫苗後發熱

「發熱」 也是打疫苗後的一個表現,這是由於寶寶自身免疫系統受到疫苗刺激導致的,是正常的情況。

出現時間:

每次打疫苗後都可能出現。

發熱特點:

出現在打疫苗後,多是低熱,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護理注意:

① 每次寶寶打完疫苗後,要在醫院觀察30分鐘,看有無不良反應出現,回家後的1-2天內也要多觀察寶寶反應,尤其是體溫方面,如果有輕度的體溫升高,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法讓寶寶退燒,多數可以很快緩解。

② 如果寶寶打完疫苗後,出現持續發熱不退,甚至是高熱,就一定要帶寶寶就醫,排查情況。

③ 打完疫苗後,針眼處要保持至少3天的乾燥,如果感染也會引起寶寶發熱。

以上這5點都是可能導致寶寶發熱的原因,可能出現在不同的寶寶成長時期,而家長們平時照顧寶寶也要多注意觀察,如果摸著寶寶有點熱,要及時量量體溫,並且做好排查,看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若是體溫較高或持續好幾天,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相關焦點

  • 孩子發熱的4條護理誤區,你中了幾條?
    大部分的國家會在敵軍入侵時組織反抗,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完善的國防力量,下次再有敵軍入侵的時候,就擁有了足夠的力量去殲滅敵人。 孩子遭受病毒、細菌攻擊的時候,身體也會做出一系列反應,也就是反抗病菌的入侵,其中發熱就是最常見、最重要的反抗表現之一。
  • 兒童發熱如何治療,家長朋友請收藏!
    如何判斷孩子發燒的嚴重程度我們家長朋友要判斷孩子發熱的程度,分為低度、中度、高度和超高度發熱。正常體溫:36℃—37.5℃小寶寶的體溫會比成人略高一些,在這個範圍內的都是正常體溫。低度發熱:37.5℃—38℃比較常見,很多不太嚴重的感冒也會伴隨著低度發熱。中度發熱:38.1℃—39℃高於38.5℃可以使用退燒藥,使用一些輔助的退燒方法會更好。
  • 貓咪常見症狀--發熱
    1) 什麼是發熱?發熱為醫學術語,又稱發燒。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稱為發熱。2)一般症狀為:貓咪的正常體溫應當是攝氏38-39.5℃,每隻貓咪的正常體溫會略有不同,應在此範圍之內。生病,恐懼,緊張,應激,過敏,環境,季節等多種因素都會造成貓咪的體溫發生變化,當貓咪發熱時,通常出現,鼻子變幹,耳朵發燙,爪墊出汗等情況,同時出現精神萎靡,寵物主人應觀察這些異常症狀,引起注意。
  • 貓咪常見發熱症狀的分析
    1) 什麼是發熱?發熱為醫學術語,又稱發燒。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稱為發熱。2)一般症狀為:貓咪的正常體溫應當是攝氏38-39.5℃,每隻貓咪的正常體溫會略有不同,應在此範圍之內。
  • 傳染性疾病高發季節 這些冬季常見傳染病需注意
    麻疹在臨床上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出疹前期)、出疹期、恢復期,典型的臨床症狀是口腔頰黏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佔90%)。
  • 疫情高發,現在發熱咳嗽會被隔離嗎?
    當下疫情高發,疫情防控人人有責。通過各種渠道相信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現症狀就是發熱、乾咳和乏力,不少疑似病例也均已隔離。那麼,現在出現發熱咳嗽會被隔離嗎? 醫生:不一定會被隔離,通常情況下只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才會被隔離。 事實上,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為了防控疫情,無論是否有相關症狀,大多數地區均已自行隔離,如農村封路,城市小區封閉式管理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阻止了病毒進一步傳播。
  • 為什麼直流電機會發熱或冒煙?常見原因及解決辦法
    在直流電機的使用中大家一定要規範操作,但有時即使設備質量過關,因為使用方法的不當,也可能造成故障的產生,舉個例子,當直流電機設備啟動後,發熱溫度超過溫升標準或產生冒煙現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何正確合理地去解決這一問題!
  • 孩子發熱了,怎麼辦?5個熱點問題解答!
    臨床上,孩子發熱來就診的,幾乎佔據了超過1半的兒科門急診人數,當孩子發熱,除了就診之外,家長還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點呢?這裡,奶爸給大家分享5個熱門問題,希望能幫到各位家長。(疫情管理特殊期間則按照當地衛生部門進行處理。)
  • 冰箱發熱的原因 冰箱發熱處理方法
    很多人買回來的冰箱外殼發熱,這時大家就會害怕是不是冰箱壞了,其實不然,下面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冰箱發熱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造成冰箱耗電量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一、環境溫度過熱。環境溫度過高冰箱內如果要降到需要的溫度就會花更長的時間,耗電量也會更大。所以我們在放置冰箱時,儘量遠離熱源,最好是放在通風良好,背陰的地方。
  • 疫情期間發熱怎麼辦?中醫:2種證型教你區分發熱原因
    疫情期間,無論到哪裡都會常常見到「電子體溫計」,測量我們的體溫,有時會出現溫度低的狀況,比如34、35度甚至更低,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於測量的不精準、粗糙。最近呢,有粉絲問,35度是不是低燒?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但是仍有很多人陷入誤區,認為溫度低即是低燒……其實呢,發熱又稱發燒,是指致熱源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攝氏度。
  • 體溫一高就緊張,發熱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發熱是新冠狀病毒肺炎最常見的症狀,而測量體溫是最容易監控和篩查的辦法。進入火車站等人流眾多的公眾場所、小區和商場必須測溫。還有許多定點醫院所設置的發熱門診,都是基於新冠肺炎發熱這一最常見的表現來鑑別潛在的感染人群的。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 發熱診療指南: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怎麼辦?
    當機體在致熱原作用下或體溫中樞的功能障礙時,使產熱過程增加,而散熱不能相應地隨之增加或散熱減少,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導致發熱。2.發熱的常見原因有哪些?發熱主要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感染性發熱是指由於各種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引起的發熱,包括各種細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立克次體、真菌、螺旋體及寄生蟲等。非感染性發熱的原因很多,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等。
  • 寶寶發熱這樣應對!
    2.注意尋找病因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很多,需要觀察小兒發熱是否是由於哭鬧、進食、運動、衣被過厚、室溫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對於一些由感冒、受寒等輕微原因引起的發熱,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改善發熱情況;而如果寶寶長時間發熱,一定要就醫讓醫生幫忙查找病因,切不可拖延。
  • 小寶寶第一次發熱一般是什麼時候?
    正常來說,孩子從生下來,如果中間不因為護理不周而生病的話,那麼孩子的第一次發熱應該在孩子8個月大左右,幼兒急疹。有的孩子早一些,有的孩子晚一些。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的兩個孩子都有過幼兒急疹,而且時間都是在八個多月的時候,突然高燒。
  • 女子發熱一周!多次核酸檢測後,罪魁禍首卻是……夏季高發多人中招!
    本文轉自【楚天都市報】;疫情期間有什麼比發熱更讓人害怕!最初,醫院是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將羅女士收入院的。由於現在屬於疫情期間,針對羅女士的發熱症狀,醫院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預案,採取了隔離觀察治療,直到多次進行核酸檢測、無流行病學接觸史、CT檢查未見病毒性肺炎表現,才徹底排除患新冠肺炎的可能。
  • 全區開放發熱門診、發熱診室一覽表!
    冬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近期,呼吸道疾病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建議就近合理選擇醫療機構錯峰診治。其中發熱患者首診選擇發熱門診;新冠篩查結果為陰性伴有發熱症狀複診患者以及無發熱但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的患者可以前往發熱診室就診。  發熱診室是對發熱門診資源的有效補充,全區目前開放6家發熱門診、8家發熱診室,實現全區10個街道「防疫哨點」全覆蓋。
  • 名師垂教|有一種發熱叫氣虛發熱
    由於此證長期高熱,人們往往只注意到這一點而忽略其他。此患者之症情(見前)除高熱外,皆系一派氣虛象,稍加注意,並不難辨。三是從所用藥物來看,用清熱瀉火藥不效,則非實熱可知,滋陰養血藥不效,則非陰虛或血虛發熱,所以我們不能再沿用上法。別人走過的路,給我們提供了教訓和經驗,使我們不重蹈覆轍,而考慮其他途徑。對於久治療效不顯的患者,借鑑此前已用過的方法,非常重要。
  • 孩子不明原因發熱,這個簡單的檢查一定要做!
    兒童家長:醫生您好,孩子2歲了,發熱6天,前邊已經來看過2次,5天前查了血象,問題不大,醫生說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開了個清熱藥,讓我們回家吃藥觀察。 吃藥3天後,孩子仍發熱,也就是2天前,我們又複診1次。醫生聽聽胸部,說心肺沒問題,讓檢查各項尿常規,我們沒接到尿。又化驗了血象,稍微有點高。醫生給孩子加用了阿奇黴素這個抗生素。
  • 寶寶第一次發熱一般在什麼時候?這個發熱高峰期,媽媽們要注意
    並不是吃了黃金乳的寶寶就能一直那麼健康,隨著寶寶體重的增加及體內抗體的下降,6個月以後寶寶的免疫力最低,以後根據寶寶自身的營養狀況,逐漸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統。6個月以後寶寶隨之出現很多媽媽們始料未及的問題,寶寶腹瀉,流鼻涕,發熱等等一系列問題接重而來。
  • 淺談「小兒蒸變」,原來發熱還有這個原因!
    「變蒸」——成長變化當中的發熱 隋唐時期有個醫家叫巢元方,他寫了部醫學著作《諸病源候論》,其中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學術觀點——「變蒸」。什麼叫變蒸?變就是變化,蒸實際上就是發熱,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成長變化當中的發熱。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