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河北新樂市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創新種植模式。新樂市化皮鎮貫上村通過設施農業的推廣,大大提高了專業種植農戶的經濟效益。
近來,寒意漸濃,然而在河北新樂市化皮鎮貫上村的小北家庭農場內卻溫暖如春。綠油油的瓜果蔬菜在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農場主王學北正帶領村民對棚裡的蔬果進行打理、採收。
作為有名的「大棚西瓜之鄉」。近年來,新樂市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廣西瓜和甜瓜種植產業,引導瓜農引進新品種。如今,瓜農們更是積極談說新的種植方式,種植出了有特色、高品質的精品瓜,贏得了市場認可。2018年,王學北也開始嘗試設施農業,以滿足市場對高端、優質、綠色果蔬不斷上升的需求量。
「當時是去北京的大超市考察,看有什麼稀罕的瓜,後來發現這個網紋瓜不錯,效益好,也耐運輸。」說起為什麼種植網紋瓜,王學北一臉自豪。他告訴記者,網紋瓜的果實呈圓球形,果皮翠綠,帶有灰色或黃色條紋,排列呈網狀,故名網紋瓜。網紋瓜看起來有點像哈密瓜,從定植到成熟需三個月。而王學北大棚裡的網紋瓜「住」的可都是高樓大廈。原來這裡的網紋瓜全部採取無土栽培的方式,串蔓後吊在空中生長。
「來,快嘗嘗,用勺子挖著吃,口感像冰激凌。」王學北拿著一個剛剛摘下的網紋瓜遞給記者。他說,通過專業化的管理,棚內的果蔬不僅成熟早,而且品質好,非常受市場青睞,一年的收益可達20餘萬元。
「我就說嘛,跟著小北幹準沒錯,你看這才兩年光景,他就靠種植網紋瓜走上了致富道路,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村民張東說道,現在他和村民在大棚裡打工,守著家就能掙到錢,特別知足。
在新樂,像王學北這樣因為設施農業種植而發家致富的農民還有很多,專業種植戶因規模化產業而不斷增收,農戶依靠土地流轉與打工掙錢收入翻倍。設施農業的推廣,在改善農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該市農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完善。(劉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