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樂市創新種植模式 提高種植效益 拓寬增收致富路

2020-12-18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近年來,河北新樂市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創新種植模式。新樂市化皮鎮貫上村通過設施農業的推廣,大大提高了專業種植農戶的經濟效益。


  

近來,寒意漸濃,然而在河北新樂市化皮鎮貫上村的小北家庭農場內卻溫暖如春。綠油油的瓜果蔬菜在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農場主王學北正帶領村民對棚裡的蔬果進行打理、採收。

作為有名的「大棚西瓜之鄉」。近年來,新樂市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廣西瓜和甜瓜種植產業,引導瓜農引進新品種。如今,瓜農們更是積極談說新的種植方式,種植出了有特色、高品質的精品瓜,贏得了市場認可。2018年,王學北也開始嘗試設施農業,以滿足市場對高端、優質、綠色果蔬不斷上升的需求量。

「當時是去北京的大超市考察,看有什麼稀罕的瓜,後來發現這個網紋瓜不錯,效益好,也耐運輸。」說起為什麼種植網紋瓜,王學北一臉自豪。他告訴記者,網紋瓜的果實呈圓球形,果皮翠綠,帶有灰色或黃色條紋,排列呈網狀,故名網紋瓜。網紋瓜看起來有點像哈密瓜,從定植到成熟需三個月。而王學北大棚裡的網紋瓜「住」的可都是高樓大廈。原來這裡的網紋瓜全部採取無土栽培的方式,串蔓後吊在空中生長。

「來,快嘗嘗,用勺子挖著吃,口感像冰激凌。」王學北拿著一個剛剛摘下的網紋瓜遞給記者。他說,通過專業化的管理,棚內的果蔬不僅成熟早,而且品質好,非常受市場青睞,一年的收益可達20餘萬元。

「我就說嘛,跟著小北幹準沒錯,你看這才兩年光景,他就靠種植網紋瓜走上了致富道路,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村民張東說道,現在他和村民在大棚裡打工,守著家就能掙到錢,特別知足。

在新樂,像王學北這樣因為設施農業種植而發家致富的農民還有很多,專業種植戶因規模化產業而不斷增收,農戶依靠土地流轉與打工掙錢收入翻倍。設施農業的推廣,在改善農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該市農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完善。(劉立芳)

相關焦點

  • 新樂市英林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陳軍利:鄉村農業致富帶頭人
    國際在線河北消息:41歲的化皮鎮官莊村預備黨員陳軍利,於2013年5月31日成立新樂市英林種植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如今,他帶領村民逐步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潛心研究農耕技,制定種植最佳時  陳軍利帶領團隊潛心研究分析果蔬種植的技術和最佳耕種時間,經過多年經驗的積累,再結合當地的土壤和人們的喜好等因素,找出了最適合種植的果蔬品種,最終選定正月底種植甜瓜,七、八月份收穫,之後種植青椒、茄子、豆角、西紅柿等蔬菜,十一月份收穫的方案。
  • 且末縣:香蒜種植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巴州統計局、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巴州支公司駐且末縣其木布拉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波華向村民宣布香蒜銷售的金額,工作隊副隊長同古力克逐一為村民發放現金,並鼓勵村民明年再接再勵,實現增產增收。
  • 小西瓜 大收益 新樂創新種植模式拓寬農民致富路
    近日,在新樂市莊稼主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的溫室大棚內,溫暖如春,綠油油的西瓜藤蔓長勢喜人,一個個如拳頭般大小的迷你西瓜「掛在」蔓上,已經成熟。「這是我們引進的多蘿西胡蘿蔔素西瓜,單個重1-1.5斤左右,我們給它起名叫『迷你莊小帥』。」
  • 河北石家莊新樂市:小小西甜瓜 撬動大產業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吳培源 通訊員王民)孟夏時節草木長,瓜熟蒂落分外香。當前正是西甜瓜上市季節,石家莊新樂市盛永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牛建永正在地裡忙碌,往來的客商絡繹不絕。「剛剛拿到了4萬元的沙地經濟獎勵,這是合作社連續第三年拿到扶持資金,獎勵加一起能有10萬元。」
  • 稅務惠農政策為農民種植「致富果」增收
    在江蘇徐州市黃集鎮王崗集村特奇果蔬家庭農場,紫紅相間的無花果似燈籠般掛在蒼翠的枝杈上,色澤誘人、果肉飄香……如今,這顆小小的無花果,已經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致富果」。 今年農特產品收穫季前夕,徐州市稅務局組建涉農稅惠團隊,把減稅降費「大篷車」開到了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提供「定製式」服務。
  • 在希望的田野上|葉縣:大棚特色種植 助農穩產增收
    「這是咱們培養4年車釐子樹,通過在大棚裡面種植,通過大棚來調節樹的生長,預計2月份可以開花,4月份結果採摘上市,按照往年預期,一個大棚收益將在10萬元左右。」綠瑞農業公司總經理張躍傑說。近年來,葉縣堅持農業規模化產業優先發展理念,在「大棚種植」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棚膜經濟」,使大棚特色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2020-12-0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麒麟區:創新科技,提升食用玫瑰種植效益
    為彌補秋冬季節食用玫瑰市場空缺,提升食用玫瑰種植效益,麒麟區花卉站加快科技創新,在瀟湘食用玫瑰種植基地大力推廣食用玫瑰(滇紅)秋冬促花技術,顯著提高了食用玫瑰產量。當前,食用玫瑰(滇紅)秋冬花已進入採收末期,通過田間調查、現場測產,採用秋冬促花技術與常規管理相比,食用玫瑰鮮花可增產82.7千克/畝,增收579元/畝,種植效益明顯提高。
  • 磐石:黨群聯建扶貧田 拓寬小康致富路
    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宋嘉慶,如今已經是村裡有名的葡萄種植大戶。看著即將豐收的葡萄,宋嘉慶樂得合不攏嘴,直誇是黨的好政策,讓他過上了好日子。 宋嘉慶的脫貧致富,得益於磐石市委、市政府在有零星貧困戶的「插花村」創新實施的「黨群聯建扶貧田」產業模式,讓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脫貧產業項目,保證了插花村貧困戶持久受益、穩定脫貧。
  • 河北秦皇島:盆栽蔬菜拓寬增收路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榆關鎮五王莊村蔬菜種植有30多年的歷史,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專業村」。今年以來,五王莊村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出生菜、菜花、苦菊等50多種盆栽蔬菜產品,熱銷周邊地市。據了解,這種既有觀賞性,成熟後又可食用的盆栽蔬菜每盆市場價格在20多元,為當地蔬菜種植戶開闢了一條增收新路。
  • 衡水冀州區小寨鄉「無憂託管」新模式鋪就現代農業崛起路
    近年來,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小寨鄉依託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專業合作社+無憂託管」種植新模式,著力推廣以糯高粱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集中規模化種植,全力鋪就農業現代化崛起之路。明晰思路,整合資源,建設「特色致富路」。
  • 察布查爾縣:紅花種植合作社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察布查爾縣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將紅花產業作為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實施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經濟增長、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抓手,通過產業良種全覆蓋、紅花冬播、錯時播種等紅花精耕細作技術推廣,大力開展紅花新品種繁育、引進和示範推廣,發展紅花訂單產業,整合統一察布查爾紅花品牌等措施,促進紅花產業發展。
  • 雙孢菇拓寬鎮平縣郭莊鄉群眾致富路
    實現增收脫貧,產業是基礎支撐。近年來,鎮平縣郭莊鄉著眼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雙孢菇種植業,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村貧困勞動力和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有力助推鄉村產業發展。李正恩是首批加入到種植基地的農戶,看著長勢喜人的菌棒,李正恩很是高興。李正恩高興的說: 「我包了兩個大棚,我已經嘗到甜頭跟種地強的多,信心百倍。」雙孢菇好似搖錢樹,種了雙孢菇能致富,成為當地群眾的一句口頭禪,像李正恩這樣的例子在孫樓村共有32戶。
  • 小秋葵種出大效益 金鄉董樓村這項產業拓寬「致富路」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媛 通訊員 李博 周紅波)金鄉縣胡集鎮董樓村依靠黨建引領,調整種植結構,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秋葵種植,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路。眼下,正是秋葵上市的季節,胡集鎮董樓村村民徐秋玲正在地裡忙著採摘。
  • 「首都科技工作者助力河北創新發展」走進石家莊新樂市
    「首都科技工作者助力河北創新發展」走進石家莊新樂市 2020-09-28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阿克蘇: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路
    阿克蘇地區依託當地冰糖心蘋果、沙棘等特色產品,通過林果產業帶動,實現農牧民增收。  曾經是深度貧困縣的烏什縣分布著10萬畝野生沙棘林。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烏什縣規劃實施了百萬畝沙棘生態林建設工程,為延伸沙棘產業鏈,該縣還引進多家沙棘產品加工企業,生產沙棘原漿、沙棘果汁和沙棘茶等多種產品,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 忠仁鎮康樂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忠仁鎮康樂村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過程中,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模式,提高種植水平,有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76歲的忠仁鎮康樂村村民祝慶德家中,一進門口,乾淨整潔的院子映入眼帘,祝慶德把他家後院的菜園子分成了兩片,一片種玉米,一片種農家小菜,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
  • 甘肅省會寧縣党家峴鄉:冬小麥種植促增收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在動員老百姓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不斷更新冬小麥品種,藉助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冬小麥產量和質量。望著溼潤的土壤和繁茂的麥苗,郭仁文笑容燦爛的說,今年的冬小麥產量很好,自己的收入比之前也提高不少,因為最近幾天的降雪帶來充足的水分,他對明年冬小麥的產量信心十足。
  • 陽泉市雲林種植公司養殖梅花鹿,養鹿蹚出致富路
    山西雲林種植有限公司養殖梅花鹿近200頭,年產鹿茸約250公斤,養鹿蹚出致富路:2017年,山西雲林種植有限公司從吉林省引進70餘頭梅花鹿嘗試養殖。經過近4年的發展,養殖逐步標準化、規模化,現存欄梅花鹿近200頭,年產鹿茸約250公斤,實現了經濟效益。
  • 24團:立體種植效益高
    「你看,像我們家這座大棚,有2.5米的高度,最適合起高壟雙行種植,在壟背上先種植豆角,再種植辣椒苗,開風口邊上種上葉菜或是包包菜,一年兩茬,高矮搭配立體種植,能夠充分利用棚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