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富豪的故事總能引起看客們的關注。
巴菲特是全世界最富有、最具智慧的人之一,也被很多成功人士視為人生導師。據說,Airbnb的CEO 布萊恩·切斯基和亞馬遜的CEO貝佐斯就會經常在溝通中談論起巴菲特先生。
在聊起巴菲特的建議時,切斯基問貝佐斯:「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的最好建議是什麼?」
貝佐斯回答:「有一次我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當時就說了一句:「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很多人不了解,巴菲特的資產有99%以上是在他50歲後賺到的,巴菲特本人是非常堅定地做價值投資。
其實國內也有像巴菲特一樣的長期主義者。褚時健褚老,74歲二次創業,84歲時褚橙一炮而紅,帶動當地農民發展。他曾在採訪中提到:這幾年,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你們在急什麼?
現在的人在急什麼呢?
筆者覺得,他們還是急著賺快錢,看到市場上的某個發財機會,就想大撈一筆、撈完走人,甚至不惜為此搭上了自己的名譽和口碑。有的人整天追風口,什麼網紅奶茶店、辦公室自助零食貨架、共享雨傘;區塊鏈數字貨幣、工業大麻、人造肉,什麼流行做什麼,什麼熱門就推什麼。有的人是今天創業,恨不得明天就要回本,後天就能盈利,無法承受任何帳面上的虧損。
還有一種是和之前所說的恰恰相反,看哪個行業都覺得被巨頭壟斷了,看任何項目都認為有太大風險,畏手畏腳,不敢邁出舒適區。
但無論哪一種,都會讓人處於焦慮之中。這也是多數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實際上,學會投資自己、享受時間的複利,才是普通人成就自我的最簡單卻又最難做到的成功秘籍。
什麼時候股票的動作才對頭
股票,就像人,也有自己的品格和個性。有的股票弦繃得緊緊的,個性緊張,動作呈跳躍狀;還有的股票則性格豪爽,動作直來直去,合乎邏輯;總有一天你會了解並尊重各種證券的個性。在各自不同的條件下,它們的動作都是可以預測的。
市場從不停止變化。有時候,它們非常呆滯,但並不是在哪個價位上睡大覺。它們總要稍稍上升或下降。當一個股票進入明確趨勢狀態後,它將自動地運作,前後一致地沿著貫穿整個趨勢過程的特定線路演變下去。
當這輪運動開始的時候,開頭幾天你會注意到,伴隨著價格的逐漸上漲,形成了非常巨大的成交量。隨後,將發生我所稱的「正常的回撤」。在這個向下回落過程中,成交量遠遠小於前幾天上升時期。這種小規模回撤行情完全是正常的。永遠不要害怕這種正常的動作。然而,一定要十分害怕不正常的動作。
一到二天之後,行動將重新開始,成交量隨之增加。如果這是一個真動作,那麼在短時間內市場就會收復在那個自然的、正常的回撤過程中丟失的地盤,並將在新高區域內運行。這個過程應當在幾天之內一直維持著強勁的勢頭,其中僅僅含有小規模的日內回調。或遲或早,它將達到某一點,又該形成另一輪正常的向下回撤了。當這個正常回撤發生時,它應當和第一次正常回撤落在同一組直線上,當處於明確趨勢狀態時,任何股票都會按照此類自然的方式演變。在這輪運動的第一部分,從前期高點到下一個高點之間的差距並不很大。但是你將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向上拓展大得多的淨空高度。
請讓我舉例說明,假定某個股票在50的位置啟動。在其運動的第一段旅程中,也許它將漸漸地上漲到54。此後,一二天的正常回撤也許把它帶回52.5上下。三天之後,它再度展開旅程。這一回,在其再次進入正常回撤過程之前,它或許會上漲到59或60。但是,它並沒有馬上發生回撤,中途可能僅僅下降了1個點或者1個半點,而如果在這樣的價格水平發生自然的回撤過程,很容易就會下降3個點的。當它在幾天之後再度恢復上漲進程時,你將注意到此時的成交量並不像這場運動開頭時那樣龐大。這個股票變得緊俏起來,較難買到了。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場運動的下一步動作將比之前快速得多。該股票可能輕易地從前一個高點上升到60、68乃至70,並且中途沒有遇到自然的回撤。如果直到這時候才發生自然的回撤,則這個回撤過程將更嚴厲。它可能輕而易舉地下挫到65,而且即使如此也只屬於正常的回撤。不僅如此,假定回撤的幅度在5點上下,用不著過多少日子,上漲進程就會捲土重來,該股票的成交價將處於一個全新的高位。正是這個地方,時間要素上場了。
不要讓這個股票失去新鮮的味道。你已經取得了漂亮的帳面利潤,你必須保持耐心,但是也不要讓耐心變成約束思路的框框,以至於忽視了危險信號。
這個股票再次開始上升,前一天上漲的幅度大約6到7點,後一天上漲的幅度也許達到8到10點——交易活動極度活躍——但是,就在這個交易日的最後一小時,突如其來地出現了一輪不正常的下探行情,下跌幅度達到7到8點。第二天早晨,市場再度順勢下滑了1點左右,然後重新開始上升,並且當天尾盤行情十分堅挺。但是,再後一天,由於某種原因,市場卻沒能保持上升勢頭。
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危險信號。在這輪市場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在此之前僅僅發生過一些自然的和正常的回撤過程。此時此刻,卻突然形成了不正常的向下回撤——這裡所說的「不正常」,指的是在同一天之內,市場起先向上形成了新的極端價位,隨後向下回落了6點乃至更多——這樣的事情之前從未出現過,而從股票市場本身來看,一旦發生了不正常的變故,就是市場在向你閃動危險信號,絕對不可忽視這樣的危險信號。
在這個股票自然上升的全部過程中,你都有足夠的耐心持股不動。現在,一定要以敏銳的感覺向危險信號致以應有的敬意,勇敢地斷然賣出,離場觀望。
追隨領頭羊
每當投資者或投機者有一段時間連續一帆風順後,股票市場總會施放一種誘惑作用,使他變得或者麻痺大意,或者野心過度膨脹。在這種情況下,要靠健全的常識和清醒的頭腦才能保住已有的勝利果實。不過,如果你能毫不動搖地遵循可靠的準則行事,那麼得而復失的悲劇就不再是命中注定的了。
眾所周知,市場價格總是上上下下、不停運動。過去一直如此,將來也一直如此。依我之見,在那些重大運動背後,必然存在著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了解這一點就完全足夠了。如果你對價格運動背後的所有原因都不肯放過,過於瑣細、過於好奇,反倒畫蛇添足。你的思路可能被雞毛蒜皮的細節遮蔽、淹沒,這就是那樣做的風險。只要認清市場運動的確已經發生,順著潮流駕馭著你的投機之舟,就能夠從中受益。不要和市場討價還價,最重要的,絕不可鬥膽與之對抗。
還要牢記,在股票市場上攤子鋪得太大、四處出擊也是很危險的。我的意思是,不要同時在許多股票上都建立頭寸。同時照顧幾隻股票尚能勝任,同時照顧許多股票就不勝負荷了。我在幾年前曾犯過此類錯誤,付出了沉重代價。
我曾經犯過的錯誤是,因為當時某個特定的股票群體中某隻股票已經明明白白地掉轉方向,脫離了整個市場的普遍趨勢,我便縱容自己隨之對整個股票市場的態度轉為一律看空或一律看多。在建立新頭寸之前,我本該更耐心地等待時機,等到其他股票群體中某隻股票也顯示出其下跌或者上漲過程已經終了的信號。時候一到,其他股票也都會清晰地發出同樣的信號。這些都是我本應耐心等待的線索。
但是,我沒有這樣做,而是迫不及待,要在整個市場大幹一番,結果吃了大虧。在這裡,急於行動的浮躁心理取代了常識和判斷力。當然,我在買賣第一個和第二個股票群裡的股票時是盈利的。但是,由於在買賣其它股票群中的股票時趕在零點到來之前就已經入市,結果切掉了原來盈利中的很大一塊。
回想當年,在二十年代末期的狂野牛市中,我清楚地看出銅業股票的上漲行情已經進入尾聲。不久之後,汽車業的股票群也達到了頂峰。因為牛市行情在這兩類股票群體中都已經終結,我便很快得出了一個有紕漏的結論,以為現在可以安全地賣出任何股票。我寧願不告訴你由於這一錯誤判斷我虧損了多大金額。
在後來的六個月裡,正當我在銅業股票和汽車業股票的交易上積累了巨額帳面盈利的時候,我也力圖壓中公用事業類股票的頂部,然而,後者虧損的金錢甚至超過了前者的盈利。最終,公用事業類股票和其他群體的股票都達到了頂峰。就在這時,森蚺公司的成交價已經比其前期最高點低了50點,汽車類股票下跌的比例也與此大致相當。
我希望這一事實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當你看清某一特定股票群體的運動時,不妨就此採取行動。但是,不要縱容自己在其他股票群中以同樣方式行事,除非你已經明白地看到了後面這個群體已經開始跟進的信號。耐心,等待。遲早,你也會在其他股票群體上得到與第一個股票群體同樣的提示信號。注意火候,不要在市場上鋪得太開。
集中注意力研究當日行情最突出的那些股票。如果你不能從領頭的活躍股票上贏得利潤,也就不能在整個股票市場贏得利潤。
到手的錢財
當你處理富餘收入時,一定要親自出馬,別把任務委派給他人。
不論是處理上百萬的大錢,還是上千的小錢,都適用同樣的主修課。這是你的錢。只有小心看護,它才會始終跟你在一起。經不住推敲的投機方式是註定虧損錢財的途徑之一。
不合格的投機者犯下各色各樣的大錯,真是無奇不有。我曾經提出警告,對虧損的頭寸切不可在低位再次買進、攤低平均成本。然而,那恰恰是最常見的做法。數不清的人在一個價位買進股票,假定買入價為50,二、三天之後,如果看到可以在47再次買進,他們的心就被攤低成本的強烈欲望攫住了,非在47另外再買一百股、把所有股票的成本價攤低到48.5不可。你已經在50買進100張股票,並且對100股3個點的虧損憂心忡忡,那麼,到底憑什麼理由再買進一百股,當價格跌到44時雙倍地擔驚受怕呢?到那時,第一次買進的一百股虧損600美元,第二次買進的一百股虧損300美元。
如果某人打算按照這種經不住推敲的準則行動,他就應該堅持攤低成本,市場跌到44,再買進200股;到41,再買進400股;到38,再買進800股;到35,再買進1600股;到32,再買進3200股;到29,再買進6400股,以此類推。有多少投機者能夠承受這樣的壓力?如果能夠把這樣的對策執行到底,倒是不應當放棄它。上例列舉的異常行情並不經常發生。然而,恰恰正是對這種異常行情,投機者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以防災難的降臨。
因此,儘管有重複和說教之虞,我還是要強烈地敦促你不要採取攤低成本的做法。
從經紀商那裡,我從來只得到過一種鐵定無疑的「內幕」消息。那便是追加保證金的通知。當這樣的通知到達時,應立即平倉。你站在市場錯誤的一邊。為什麼要把好錢追加到壞錢裡去?把這些好錢放在荷包裡多焐一天。把它拿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去冒險,不要放到顯然正在虧損的交易上。
成功的商人願意給形形色色的客戶賒帳,但是,肯定不願意把所有的產品都賒給唯一的一個客戶。客戶的數量越多,風險就越分散。正是出於同樣道理,投入投機生意的人在每一次冒險過程中,也只應投入金額有限的一份資本。對於投機者來說,資金就是商人貨架上的貨物。
所有投機者都有一個主要的通病,急於求成,總想在很短的時間內發財致富。他們不是花費2到3年的時間來使自己的資本增值500%,而是企圖在2到3個月內做到這一點。偶爾,他們會成功。然而,此類大膽交易商最終有沒有保住勝利果實呢?沒有。為什麼?因為這些錢來得不穩妥,來得快去得快,只在他們那裡過手了片刻。這樣的投機者喪失了平衡感。他說:「既然我能夠在這兩個月使自己的資本增值500%,想想下兩個月我能做什麼!我要發大財了。」
這樣的投機者永遠不會滿足。他們孤注一擲,不停地投入自己所有的力量或資金,直到某個地方失算,終於出事了——某個變化劇烈的、無法預料的、毀滅性的事件。最後,經紀商終於發來最後的追加保證金通知,然而金額太大無法做到,於是,這個濫賭的賭徒就像流星一樣消逝了。也許他會求經紀商再寬限一點兒時間,或者如果不是太不走運的話,或許他曾經留了一手,儲存了一份應急儲蓄,可以重新有一個一般的起點。
如果商人新開一家店鋪,大致不會指望頭一年就從這筆投資中獲利25%以上。但是對進入投機領域的人來說,25%什麼都不是。他們想要的是100%。他們的算計是經不住推敲的;他們沒有把投機看作一項商業事業,並按照商業原則來經營這項事業。
當一個投機者有足夠好的運道將原來的資本金翻一番後,他應該立即把利潤的一半提出來,放在一旁作為儲備。這項策略在很多場合對我都大有裨益。我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始終貫徹這一原則。在某些地方,它本來會幫助我走得更平穩一些的。
不論何時,只要耐心等待市場到達我所說的「關鍵點」後才動手,我就總能從交易中獲利。
為什麼?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的正是標誌著行情啟動的心理時機。我永遠用不著為虧損而焦慮,原因很簡單,我恰好在準則發出信號時果斷行動,並根據準則發出的信號逐步積累頭寸。之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任由市場自動展開行情演變的過程,我知道,只需如此,市場自身就會在合適的時機發出信號,讓我了結獲利。任何時候,只要鼓起勇氣和耐心等待這樣的信號,我就能按部就班,從不例外。我的經驗始終如一地表明,如果沒有在行情開始後不久就入市,我就從來不會從這輪行情中獲得太大的收益。原因可能是,如果沒有及時入市,就喪失了一大段利潤儲備,而在後來行情演變過程中,直至行情終了,這段利潤儲備都是勇氣和耐心的可靠保障,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行情演變過程中,直至行情結束,市場必定會不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小規模回落行情或者小規模回升行情,這段利潤儲備正是我不為之所動、順利通過的可靠保障。
正如市場在適當時機會向你發出正面的入市信號一樣,同樣肯定,市場也會向你發出負面的出市信號——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沒有哪個重大市場運動會在一天或一周內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逐步完成發生、發展、終結的整個過程。在一輪行情中,大部分市場運動發生在整個過程的最後四十八小時內,這是最重要的持有頭寸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持有頭寸、處身場內。這一點很重要。
舉個例子。假定某隻股票已經在下降趨勢中運行了相當長時間,達到了40的低位。隨後,市場形成了一輪快速的回升行情,幾天之內便上漲到45。接下來,股價回落,幾周時間之內始終在幾個點的範圍內橫向波動。此後,它又開始延續前一段上漲行情,直至49.5的高度。隨後市場變得很沉悶,幾天之內都不活躍。終於有一天,它再度活躍起來,起先下跌了3到4個點,後來繼續下滑,直到抵達接近其關鍵點40的某個價位為止。正是此時此地,需要特別小心地觀察市場,因為如果市場要確定無疑地恢復原有的下降趨勢,就應當首先下跌到比關鍵點40低3到4點的位置,然後才能形成另一輪明顯的回升行情。如果市場未能向下跌破40,這就是一個信號,一旦市場從當前向下回撤的低點開始上衝3點,就應該買進。如果市場雖然向下跌穿了40的點位,但是跌下去的幅度沒有達到3點左右,那麼一旦市場上漲至43點,也應該買進。
如果出現了上述二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你就會發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標誌著一輪新趨勢的揭幕,如果市場以明確方式來驗證新趨勢的誕生,就將持續上漲,一直上升到另一個關鍵點49.5以上——而且比這個關鍵點高出3點或更多。
在闡述市場趨勢的時候,我沒有使用「牛」和「熊」兩個詞,因為我覺得,一旦在市場行情方面聽到「牛」或「熊」的說法,太多的人就會立即聯想到市場將在一段非常長的時間裡一直按照「牛市」或「熊市」方式運行。
問題是,那種特色鮮明的趨勢並不經常發生——大約每4到5年僅有一回——還好,在沒有發生此類行情的時候,還有很多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輪廓分明的趨勢。因此,我寧願使用「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這兩個詞,它們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市場在一定時間內即將發生的情形。更進一步地,如果你認為市場即將步入上升趨勢因而入市買進,幾個星期之後,經過再次研究得出結論,市場將轉向下降趨勢,你會發現,很容易就能接受趨勢逆轉的事實。反過來,如果當初持有市場處於明確「牛市」或「熊市」的觀點,而你的觀點又被市場證實,現在要轉變思路就難得多了。
結合時間要素記錄價格資料的利弗莫爾氏方法,是經過30餘年潛心研究各項準則的結果,這些準則為我預期即將到來的重大市場運動提供了基本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