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被誤讀的「巴菲特指標」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意見領袖丨夏春(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你仍然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降低高估值國家和個股的配置比率,增加低估值國家和個股的配置比率,把業績評估的目光放長遠,是很不錯的選擇。

8月10日,國外財經媒體集中報導了兩個數據和一個比率,全球股市總市值經過最近四個月多的反彈,達到了87.83萬億美元,超過了全球2019年底的名義GDP之和87.85萬億美元,也就是全球股市總市值與全球GDP總市值的比率超過了100%。一些媒體就說,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分別是在2008年,2018年和2019年2月,之後股票市場都出現了大跌,言下之意就是接下來股票市場也可能回下跌,重複歷史。一些財經媒體還說,2000年也出現了一樣的情況。

我們發現,全球股市總市值這個數據由彭博公司編制,從2003年9月開始,全球GDP總和這個數據來自於世界銀行。如果大家多思考一下這個比率,很快就會發現幾個問題:

全球很多國家實際上沒有股票市場,按照彭博2016年公布的情況,他們跟蹤了68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但世界銀行統計了189個國家的GDP,所以這樣一個比率並不對等,並沒有太多的經濟含義,只是一個技術指標。

如果仔細觀察數據就會發現,其實在2006年1月這個比率就超過100%了,但全球股市是在2007年10月才開始下跌的。

全球股市在2011年和2015年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但是這個比率在當時都遠低於100%。

財經媒體提到這個比率時,都無一例外地強調,這個是巴菲特最喜歡的衡量泡沫的指標,來自於他在2001年12月發表在《福布斯》雜誌上的一篇重磅文章。但今天我要告訴你,這些財經媒體其實都沒有仔細去看巴菲特的原話,所謂巴菲特指標超過100%,股市就有泡沫,完全不是巴菲特的原話。這個錯誤「以訛傳訛「已經存在了很多年,很有糾正的必要。

巴菲特在《福布斯》雜誌上的這篇超長文章的核心是解釋為什麼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NP在1964年到1981年上漲了2.7倍,但同期道瓊指數隻漲了1點,而美國GNP在1981年到1988年只上漲了0.8倍,但同期道瓊指數卻上漲了9.5倍。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各國GNP和GDP的差距很小,各國主要公布GDP,所以用GDP取代GNP是普遍的做法。

大家想一想,中國GDP過去十年高增長,但是A股上證指數過去十年基本沒漲,是不是有點類似。將來中國GDP增速肯定會放緩,但是A股也有比較大的可能迎來較大的漲幅,過去我曾經多次解釋過背後可能的原因。

巴菲特認為,1964到1981年,美國的利率越來越高,而1981到1988年利率越來越低,是GNP和股市表現不同的主要原因。這一個判斷其實放到今天也非常實用,低利率是支撐股市上漲的核心力量,哪怕GNP表現不好。

在這篇非常長的文章結尾,巴菲特展示了一張圖,計算了從1924年開始美股市值與GNP之比,他說「這可能是衡量股市在任何特定時刻估值水平的最佳單一指標」:當指標低於70%至80%,那麼股市估值處於一個較合理水平,買入股票非常划算,但是,一旦這個指標超過200%,那麼買股票就是在玩火。

請注意,巴菲特完全沒有提到當指標超過100%時,該不該買入股票,實際上,在這張圖裡,1924年到1995年,這一比率都低於100%。只有在1995年之後才超過。但是到2000年3月這個比率的最高點,也只有190%。

由此可見,財經媒體把巴菲特衡量泡沫的指標定在100%其實並不符合他本人的原意。從表述來看,巴菲特其實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一旦股市估值比率超過70%-80%時,股市被高估,但是泡沫完全可能持續不破,一直衝到接近200%。

1995年到2000年這一段股市泡沫時期,巴菲特的做法並非遠離股市,他只是不買科技股,但仍然繼續買入價值股。雖然那幾年巴菲特持續跑輸市場,但2000年泡沫破滅後,他又實現了王者歸來。直到2007年,價值股的表現都好過成長股。

如果大家都按照財經媒體的建議,把巴菲特指標達到100%作為賣出的時機,那麼很可能會錯過投資的好機會。假如我們回到5年前,也就是2015年8月,美股市值除以美國GDP就達到了101%。這裡特別告訴大家,美股市值選用的是範圍最廣的Wilshire 5000股票指數的總市值。三年前這一指標為109%,而現在則是169%。遠遠超過100%,但是還不到巴菲特說的200%的玩火比率。

在彭博公布的計算裡,目前巴菲特比率最高的是中國臺灣股市,達到414%,五年前是91%,一年前是104%,如果一年前就離場,恐怕現在感覺會很糟糕。

中國A股市值與GDP的比率,在一年前是117%,但現在反而只有67%。坦率講,看到這兩個數字,我有些懷疑彭博的計算有誤。

如果對比巴菲特指標和其他一些常用的估值指標,可能會讓大家更加不知所措。比如拿現在主要經濟體大盤指數的每股價格除以未來一年預期的每股盈利,也就是前瞻市盈率,來看,現在除了A股和港股的比值低於過去15年的平均值,日本股市略高於平均值以外,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的股市市盈率都已經處在過去15年的最高水平,都可能估值過高。但如果用巴菲特指標來衡量,德國、印度都顯著低於100%,英國、澳大利亞接近100%。

原本這篇文章並不打算對外發表,但是8月28日,我又看到很多微信圈在傳被誤讀的「巴菲特指標」,提醒投資者留意市場泡沫。雖然是好意,但「以訛傳訛」不應該鼓勵。

請大家記住,在投資上,沒有單一指標是完美的,不要過多依賴聽上去似乎最簡單的估值指標,要重點關注利率走勢和其他基本面指標。要記住巴菲特的智慧,在低利率環境下,即使GDP表現不佳,但股市有可能持續增長,泡沫可能維持的時間超過你的想像。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你仍然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降低高估值國家和個股的配置比率,增加低估值國家和個股的配置比率,把業績評估的目光放長遠,是很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巴菲特指標是什麼意思?巴菲特指標如何計算?
    02 巴菲特指標為什麼有效?  從計算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含義可以知道,股票總市值不應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  一個國家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在交易所上市,所以國內生產總值覆蓋的範圍更大。  如果股票總市值長期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甚至是後者的兩倍時,顯然有投機的成分在裡面。
  • 誤讀1 | 安全邊際:巴菲特投資理念精髓中的精髓?
    在格雷厄姆給予巴菲特的三個基本投資理念中,安全邊際只是其中的一個,而且——特別是對於巴菲特後期的操作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自從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首次提出「安全邊際」的理念,70多年的光陰彈指而過。在這70多年裡,這一重要思想指引著格雷厄姆的弟子們成功走過了股市的風雨坎坷,最終成為眾多投資者中最受矚目的一群人。
  • 誤讀1 | 安全邊際:巴菲特投資理念精髓中的精髓?-虎嗅網
    在格雷厄姆給予巴菲特的三個基本投資理念中,安全邊際只是其中的一個,而且——特別是對於巴菲特後期的操作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自從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首次提出「安全邊際」的理念,70多年的光陰彈指而過。在這70多年裡,這一重要思想指引著格雷厄姆的弟子們成功走過了股市的風雨坎坷,最終成為眾多投資者中最受矚目的一群人。
  • 巴菲特指標敲響警鐘 港股未來走勢又如何?
    要聞 巴菲特指標敲響警鐘 港股未來走勢又如何? 2020年8月17日 14:38:10 贏在轉勢前本文由香港資深投資人「江恩小龍劉君明」供稿,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股神巴菲特於2001年12月時,在福布斯雜誌的一篇專文中提到: 用股市總市值和GDP的比值,可作為判斷整體股市是否過高或是過低, 因此被泛稱為巴菲特指標。計算方式為所有「股票的總市值」除以「國內生產總值」。
  • 「巴菲特指標」衝高拉響美股紅色警報
    隨著上周五(4日)道瓊指數收盤再刷新高,一些市場研究人士曬出逼近歷史高位的「巴菲特指標」稱,美股市場「紅色警報」已然拉響。所謂「巴菲特指標」,就是美股總市值(威爾希爾5000指數)與美國GDP的比值,被投資者、市場研究人士廣泛用來衡量美股是否過熱。股神巴菲特曾將這一指標形容為「衡量任何時刻股市估值的唯一最佳指標」。
  • 景裕投資書目引導之四(巴菲特讀本)
    (注意:巴菲特思想的傳播者,暢銷書作家,也是巴菲特的媳婦(兒子彼得的前妻)瑪麗·巴菲特和巴菲特家族30多年的好友大衛·克拉克律師合作寫了多本巴菲特投資的相關書籍,其中有一本書就是《巴菲特之道》,英文是:The Tao of Warren Buffett。這本書不僅講了投資,還講了許多普世的生活哲學。)
  • 86家符合巴菲特選股指標的公司最全名單
    來源:雪球巴菲特曾提到:公司經營管理業績的最佳衡量標準,是淨資產收益率的高低,而不是每股收益的高低。他個人也用了60多年的投資戰績向我們證明用ROE來選好公司的重要性。在2018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曾透露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選股標準:只有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20%,而且能穩定增長的企業才能進入其研究範疇。ROE是淨資產收益率,是指淨利潤/淨資產,代表著投多少錢進公司,能賺出多少錢,反映出自有資金的利用效率。
  • 諾亞控股夏春:全球資產何處避險?|上海會客廳
    大河財立方·上海會客廳 第13期|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丘眉周日石油市場、中東股市均出現大幅震蕩,前兩周全球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劇烈變動中出現的諸多指標,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次出現不過,中國內地首家上市的獨立財富管理機構諾亞控股(紐交所代碼:NOAH)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博士認為,這些事件並不會改變近期全球市場的走勢。「之所以如此,核心原因是疫情衝擊整個全球化布局下的生產和貿易,從而引發了泡沫資產的重新定價,市場被投資者強烈的避險情緒主導。」
  • 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 「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
    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 摘要 【美股在玩火?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 「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如今,美國市場研究人士一般用紐交所推出的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指數來觀測美股的實時總估值。
  • 美股新高,巴菲特指標「預警」,對市場有何影響?|好買私募日報
    美股頻創新高之際,衡量市場風險的「巴菲特指標」也逼近史上高點。「巴菲特指標」是指美股總市值(威爾希爾5000指數)與美國GDP的比值,用以衡量美股是否過熱。截至上周五收盤,美股總市值與美三季度GDP之比達到181.87%,接近「巴菲特指標」的歷史最高值。
  • 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
    「股神」巴菲特2001年一番有關如何判斷股市估值高低的方法,「帶火」了一個指標。這個指標被市場研究人士沿用至今,並被冠以「巴菲特指標」之稱。一些美國市場研究人士再次曬出「巴菲特指標」,指出該指標又逼近歷史新高,提醒投資者警惕風險。 巴菲特指標衝高「示警」 巴菲特當年「推廣」的這個指標,即股市總市值與單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之比。
  • 【報導】「巴菲特指標」(Wilshire 5000指數衡量的市場市值與美國...
    2020-12-11 23:52:20來源:FX168 【報導】「巴菲特指標據該指標,比率大於100%意味著股市處於泡沫區域。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特大城市排名前五:西安這個「巴菲特指標」,意味著什麼?
    西安這個「巴菲特指標」,令人意想不到。 截至2020年11月末,西安4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9349億,較2018年底增長5523億,增長159%,增幅超深圳、杭州、廣州、成都、武漢等城市,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 那麼,這對於西安它意味著什麼?
  • 「牙膏是化妝品」系誤讀
    「牙膏是化妝品」系誤讀 2020-07-07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9年或成巴菲特經歷過的最糟糕的年份之一
    巴菲特仍然認可巴菲特指標嗎? 所謂的「巴菲特指標」是指股票市場總量與GDP之比。二十年前,巴菲特表示該比率「可能是在任何給定時刻估值的最佳單一度量」,它因此而得名。 鑑於即將寫給股東的信,巴菲特是否會根據最近的失敗(不僅是去年還是過去十年的失敗)修改了他對該指標的認可。
  • 利用杜邦公式解析巴菲特為何重倉消費股
    巴菲特認為最重要的企業業績衡量指標是淨資產收益率:「除了特殊的情況(比如說負債與權益比例特別高的公司,或是重要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記錄的價值不真實的公司)以外,我們認為淨資產收益率是更加合適管理層取得的經濟業績衡量指標。」
  • 淨利增長82% 巴菲特靠蘋果狂賺
    同樣出現下滑的還有運營利潤這一指標,該公司三季度期內運營利潤54.7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80.72億美元,同比下降32.1%。   對於運營利潤虧損的主因,伯克希爾·哈撒韋在財報中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們的大部分業務都受到了負面影響,影響從相對輕微到嚴重不等。
  • 世界級投資大師巴菲特與索羅斯同時看衰美股,給我們什麼啟示?
    2020年8月15日傳來重磅消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財報數據顯示,巴菲特減持了美國富國銀行、摩根大通、萬事達、VISA、M&T Bank、PNC金融、紐約梅隆銀行;更關鍵的是巴菲特同時清空高盛集團
  • 美股本月第四次熔斷,巴菲特巨額浮虧,巴菲特抄底美股失算了嗎?
    但是,從巴菲特積極增持以來,上述上市公司並未出現止跌企穩的走勢,並延續加速下行的走勢。本周三達美航空股價跌幅一度超過了30%,紐約梅隆銀行的跌幅繼續擴大,從近期的增持動作分析,巴菲特並未抓住了市場的大底。根據數據顯示,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組合已經浮虧約802億美元,作為近期增持的上市公司,也導致巴菲特出現了20%以上的浮虧。
  • 巴菲特出手!又買了50多個億
    今年以來,富國銀行下跌50%,讓巴菲特虧了約700億人民幣。巴菲特再次出手三天內斥資57億增持美國銀行北京時間7月23日,SEC最新文件顯示,巴菲特在當地時間7月20日至-22日之間,增持了3390萬股,涉資約8.13億美金,約合人民幣57億。